更新时间:2019-11-01 17:03:33
封面
版权信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者简介
本书所属项目
绪论
一 写作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特点与创新
基本原理篇
第一章 以发展为主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源泉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
二 计划经济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思想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
四 现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线和逻辑结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现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一 旧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学术争论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道路探索:1949~1978
三 发展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78年至今
第三章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一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立论基础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论基础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论基础
四 “能动的社会人”所提出的实践要求
第四章 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一种历史视角
一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五阶段论”
二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三阶段论
三 物的依赖性阶段向人的自由个性阶段的转变
第五章 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社会有机体视角
一 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的总体判断:1993~2013
二 社会有机体的协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三 中国发展水平的定量测度:2002~2015
微观行为篇
第六章 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与进城务工人员行为决策
一 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结构转变
二 中国进城务工人员行为决策调查分析
三 调研分析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章附录
第七章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生产方式选择
一 农业生产方式:一般与特殊
二 “互联网+”推动的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第八章 区域生产方式选择:主导产业的甄别和遴选
一 经济起飞与主导产业
二 基于分工和专业化双重视角的主导产业选择
三 基于分工和专业化的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四 我国三大区域的主导产业选择
宏观建构篇
第九章 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农地制度设计
引言
一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逻辑
二 新一代农业科学技术推动的农业生产方式变迁
三 资本主导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理论逻辑和制度弊端
四 农地制度改革主动引领农业生产方式演进
第十章 从比较优势到引领能力:生产方式开放模式设计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全球价值链与国家价值链中的比较优势困境
三 双赢与剥削: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视角
四 从比较优势到引领能力:基于显性优势指数的产业组合选择
第十一章 五大发展理念:时代品质与实践要求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演进历程
二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三 从历史路标视角理解发展理念
四 以生产方式作为理论硬核阐释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五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重大经济现实问题研究
结论
一 应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系统性变迁的研究
二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三 中国“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四 物的依赖性阶段已经呈现向自由个性发展阶段转变的先兆性特征
五 经济发展新阶段需要积极践行新的经济发展理念
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仍然处于问题研究的探索阶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