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3-26 15:19:21
封面
版权信息
序言Ⅰ
序言Ⅱ
导论
第一章 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起源:中世纪时期的大学教师流动
一、 教师流动与中世纪大学诞生
(一)大学教师流动与原型大学的诞生
(二)大学教师流动与衍生型大学的创立
二、 中世纪大学教师流动的高度“国际性”
(一)高流动人群:作为中间事业的学术职业
(二)低流动人群:作为终身事业的学术职业
三、 中世纪影响大学教师流动的主要因素
(一)金钱
(二)市民冲突
(三)宗教
(四)职称、毕业学校与学科
(五)亲缘关系
(六)学术态度
四、 本章小结
(一)大学教师流动与学术职业的形成的关系
(二)大学教师流动与学术职业规范的建立的关系
(三)大学教师流动与学术自由的获得的关系
(四)大学教师流动与学术职业吸引力的提升的关系
第二章 当代学术劳动力市场:全球与中国大学教师流动的基本状况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
(一)从结构性迁徙到制度性迁徙
(二)全球化、国际化、本土化与当代大学教师流动
(三)教学研究的分野与当代大学教师流动
二、 全球大学教师流动的加速特征——基于1993年和2009年两次全球学术职业调查的实证分析
(一)全球大学教师流动加速的现实证据
(二)全球主要国家大学教师流动的变化规律及可能原因
(三)当前中国大学教师流动基本现状与趋势分析
(四)全球大学教师流动加速背景下中国学术职业的选择
三、 本章小结
(一)有关中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现状与趋势的基本判断
(二)有关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主要类型划分
(三)流动与反流动:有关“留校”模式的讨论
第三章 中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中心与外围:流动方向与规律
一、 研究假设
(一)中心—外围理论的分析框架
(二)学术市场的中心—外围
(三)中心—外围与大学教师的流动
(四)研究假设
二、 数据来源
(一)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调查(数据Ⅱ)
(二)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简历分析(数据Ⅲ)
三、 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基本路径
(一)学业流动的基本路径
(二)职业流动的基本路径
四、 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图谱绘制
(一)不同高校具有流动经历教师的数量、比例、来源存在一定差异
(二)不同地域高校教师流动表现出不同特征
五、 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树形”示意图
(一)政治外围—中心流动图示:存在一定幅度从政治外围向政治中心靠拢现象
(二)经济外围—中心流动图示:存在一定幅度从经济外围向经济中心靠拢现象
(三)学术外围—中心流动图示:存在显著的从学术外围向学术中心靠拢现象
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割Ⅰ:人力资本与大学教师流动
(一)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学术资本主义、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化与大学教师流动
(三)研究假设
三、 学位水平与大学教师流动
(一)博士学位与教师流动:有流动经历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普遍高于无流动经历教师
(二)中国研究型大学流动与未流动教师“比例差”很小
(三)具有流动经历教师在海外获得三级学位的比例高于无流动经历教师,中外皆然
四、 海外学术经历与大学教师流动
(一)多数国家具有流动经历教师的海外经历多于无流动经历教师
(二)中国研究型大学有流动经历教师的海外经历比无流动经历教师丰富
(三)中国科学院系统中有流动经历教师海外经历也多于无流动经历者
五、 学术成果与教师流动状况
六、 竞争性资源获得与大学教师流动
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割Ⅱ:社会资本与大学教师流动
一、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二、 研究发现
(一)社会资本影响流动决策:大学教师流动决策讨论对象以家庭成员为主
(二)社会资本影响流动结果:基于“强关系假设”进行的流动活动,流动后满意度大幅上升
(三)社会资本影响流动过程
第六章 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影响因素分析Ⅰ:综合判断
一、 教师自我评价的流动影响因素排序
(一)个人与家庭因素
(二)学校(组织)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四)综合排序分析
二、 流动过程各要素变化情况排序
(一)个人与家庭因素变化
(二)学校因素变化
(三)社会因素变化
(四)综合排序变化
三、 流动的总体结果是满意度大幅提升
四、 大学教师流动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一)因子分析
(二)回归分析
五、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影响因素分析Ⅱ:分要素讨论
一、 收入与大学教师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