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更新时间:2014-08-03 22:26:06
最新章节:第51章 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从国内外总体情况来看,研究民事错诉的范围比较狭窄,研究的深度还严重不足,我国司法实务界对民事错诉认识的态度还相当保守。这表明了民事错诉的理论还不够成熟,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我国民法典的起草过程中,由王利明教授和梁慧星教授分别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编草案建议稿”中,都曾将民事错诉行为列为侵权行为之一。遗憾的是,有关民事错诉的相关规定没有出现在正式公布的民法典中。这恐怕与民事错诉的研究不够彻底有一定关系。
品牌:河北冠林
上架时间:2014-04-01 00:00:00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河北冠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
本书借助部分外国实际案件和我国媒体披露的错案逐一探讨造成错案的各种因素,从中摸索规律,并探讨通过修补制度或者建立新的制度来防止、减少错案的发生。本书还对中国古代冤案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从不同于国内既有研究成果的角度对错案进行分析,使错案的讨论有了一定的历史纵深。法律38.6万字 - 会员
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大热点问题研究
本书通过对2014年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典型案例、统计数据、法院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的整理分析,以专题形式深度研究了“行政争议实质解决”“行政诉讼府院互动”“行政诉讼因应诉源治理”“行政诉权分层保障”“行政诉讼类型构造”“行政诉讼繁简分流”等2014年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实施中的十个热点问题。法律18.7万字 - 会员
刑辩一年级2:刑诉法基础
本书共十三讲,内容包括:论“交涉性辩护”、“捕诉合一”背景下刑事辩护的机遇与挑战、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疑罪从无及其在刑事辩护中的有效运用、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实务判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辩护中的运用等。法律14.1万字 - 会员
公益性诉讼实施权配置论
本书运用诉讼实施权配置理论,对公益性诉讼实施权配置的理论、制度、实务展开研究;对公益性诉讼实施权配置的特殊性进行研究,并对公益性诉讼实施权与私益性诉讼实施权配置的关系展开动态分析,为在解释论上完善我国团体诉讼制度奠定基础;分别对环境公益诉讼、消费公益诉讼、食品安全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实施权配置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实践进行详细考察和反思,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特则的构建提供具体建议。法律19.3万字 - 会员
刑事诉讼法规范总整理(第五版)
本书是对我国刑事诉讼法规范性文件的总整理,收录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布的现行有效的刑事诉讼法律规范,采用以文本为中心的整体列举和以法条为中心的分散列举相结合的编写方式,在保持《刑事诉讼法》与相关规范性文件的独立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刑事诉讼法》具体条文与各规范性文件之间的快速链接。法律123万字 - 会员
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法理、模式与路径
本书以特别程序的法理化、模式化、实证化和本土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一般法理与特殊法理。其以国家亲权、未成年人福利和恢复性司法作为法理指引,概括了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三种运行模式,即特殊监护模式、优先保护模式和修复关系模式,探讨特别程序的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程序的实践样态与程序逻辑。结合域外有益经验与本土实践,本书认为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改革方向为“福利兼正当程序模式”法律30.8万字 - 会员
刑事和解的精神
本书运用演绎法及实证法研究刑事和解的实体性与程序性,阐明刑事和解的意蕴,从多个维度体现刑事和解的精神。刑事和解的原本价值是以“恢复”取代“报应”,其真正价值在于人道主义在司法领域的实现;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刑事和解与罪责刑相适应、刑事和解与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及刑事和解与无罪推定等,虽然在形式上相互矛盾,但在实质上,它们在不同的刑事司法模式内,各自实现各自的价值。法律23.3万字 - 会员
迈向在线正义:民事电子诉讼实证研究
本书立足于电子诉讼兴起的时代背景,以民事诉讼领域的电子诉讼实践为切入点,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动态的视角对民事电子诉讼的试点实践进行观察与分析,同时结合程序法理论思考民事电子诉讼这一新型诉讼方式在当下民事审判结构中的定位与功能,为理解民事电子诉讼的实践状态与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实践与理论的基点。法律18.8万字 - 会员
刑诉青年说:全国青年刑诉学者在线系列公开课(第一季)
本书共十讲,内容包括:法庭质证程序原理、报复性起诉的识别与治理、司法改革语境下的证据裁判原则及其反思、委托辩护与法援辩护冲突的职业伦理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中国性等。法律39.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以刑事庭审调查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成都市两级法院示范庭和对比庭的实证考察,并结合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重点研究法庭举证、法庭质证、人证、法庭认证问题,以期对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有所助益。诉讼法28万字 - 会员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本书以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为研究对象,以检察权理论、法律监督理论及公益诉讼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从法律文本与司法实践双重视角出发,对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起诉主体、诉前程序、起诉条件、审判组织、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以及人民法院结案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始终基于一种“现实主义”的立场,立足于具体的现实条件对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进行探讨,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制度预设诉讼法21.5万字 - 会员
刑事和解的精神
本书运用演绎法及实证法研究刑事和解的实体性与程序性,阐明刑事和解的意蕴,从多个维度体现刑事和解的精神。刑事和解的原本价值是以“恢复”取代“报应”,其真正价值在于人道主义在司法领域的实现;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刑事和解与罪责刑相适应、刑事和解与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及刑事和解与无罪推定等,虽然在形式上相互矛盾,但在实质上,它们在不同的刑事司法模式内,各自实现各自的价值。诉讼法23.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