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导读
刘跃进 李建军 田泥主编更新时间:2025-04-28 17:33:08
最新章节:附录二 《博览群书》“重读红色经典”栏目编者按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著聚焦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文学经典,涉及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介绍了柳青、赵树理、路遥、陈忠实、蒋子龙、张洁、铁凝等作家的作品和写作经验。学者们来自于国家科研机构、高校,他们贴近文本与社会现实,回到历史场景与文化语境,审视文学现象与存在的问题,揭示作品构成的意义世界与美学价值。重读文学经典,以“导读”形式绘制文学地图,建构别样的文学史,传播文学经典文化,分享人类的经验与智慧。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跃进 李建军 田泥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多维阐释
本书为作者对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文论批评的理性梳理,包括本体论、主题论、文体论、地域论、出版传播论五个部分:本体论主要从儿童文学的儿童观、思想性、原创性等角度进行阐释;主题论从儿童小说入手透析儿童文学的主题内涵;文体论从小说、童话、影视、科幻等文体入手探寻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地域论主要关注辽宁及东北地区儿童文学的地域特征呈现;出版传播论则以出版传播理论透视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全书理论与文学文学15.2万字 - 会员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十三辑)
本书为第十三辑,设有诗文研究、戏曲小说研究、文献考辨三个特色栏目。主要刊发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优秀首发学术成果,着力呈现海内外明清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文学29.9万字 - 会员
民国女性法律地位之嬗变与中国现代文学书写
女性地位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民国几十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女性的法律地位在这一历史时期却逢遇了千年未有之变局。本书首次把民国女性法律地位之嬗变与中国现代文学书写及二者的“互动”放到整个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变迁的大环境中进行系统考察,对民国时期传统乡土社会、都市空间、苏区及解放区女性法律地位的嬗变与中国现代文学书写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爬梳,以此探究民国女性法律地位、生存状态改变的历史进程及其对文文学25.5万字 - 会员
古代阅读观的现代阐释
《古代阅读观的现代阐释》着重从学理性角度用现代人眼光对我国历代读书人关于阅读的心得体会进行深入探析研究。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读书的国家,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和悠久的读书历史,在中国的科考时代,有一句话是相当流行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耕读传家为此成了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传统。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书典籍中,记录下了许多读书人关于阅读的心得体会,并在历代读书人相互影响接受传承文学25.4万字 - 会员
文体意识与精神疆域
本书是对百年新诗中具有一定影响的诗人的研究,涉及从五四时期到当下具有特色和影响的诗人。在诗歌发展中,文本是确认诗歌成就的根本依据,而文本的创造者(诗人)在文本创造过程中往往会经历诸多复杂的艺术与心理过程,本书所选的诗人都是在新诗史上的不同时期具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作者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和讨论,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时期诗歌发展的大致轮廓,既是对不同诗学主张的具体彰显,也可以为新诗史文学28.5万字 - 会员
文学原理学批评及其他
本书收录陈众议教授多年来文学原理方面的研究文章,根据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古今因缘”,多为理论性文章,如“悲剧与戏剧”“传统与时流”“情节与主题”等,下编“远近杂谭”,多为单个作家的研究和评论,涉及中国当代作者莫言、贾平凹、张炜等,以及外国作家博尔赫斯、帕慕克、略萨等,理论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相得益彰,宏观与微观结合,是陈众议教授多年文学研究的代表作论文集。文学25.2万字 - 会员
学堂乐歌与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研究
本书通过考察学堂乐歌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代表人物、曲调来源、思想蕴涵等诸多问题,深入阐释学堂乐歌在结构模式、节奏韵律、语言体式、句法结构等方面的显著特征,详细描述其在提倡军国民教育思想、塑造现代国民意识、重建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中的特殊价值,探究学堂乐歌与中国诗歌的现代传播的内在关联,认为学堂乐歌在中国诗歌从古典向现代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学21.2万字 - 会员
汉魏六朝书信研究
本书以汉魏六朝时期的私人交往书信为考察对象,勾勒这一时期书信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总结每个阶段书信的特点,探讨演变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每个阶段书信的成就与不足,揭示汉魏六朝书信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影响和意义。文学29万字 - 会员
中国古代散文在法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1919—2019)
与中国古代诗歌、小说、戏曲在域外的译介与传播相比,中国古代散文的域外译介较少系统研究。本书在以法语为载体的文化系统中,考察中国古代散文1919—2019年间在法国的范畴界定、文本选择、接受阐释和传播效果等基本情况,分析复杂译介与传播现象之间的关系,探究百年间其译介与传播的历史脉络、功能特征和运作机制,以及从政治到审美、从边缘到热点、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向。文学17.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