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过半的大时代(上) (3)
在国家早期没有对信托业进行垄断的时候,普通的民众阶层根本不可能从这一行业中得到利益,因为整个行业都被类似荣氏父子这样带有”资本身份”的企业家所垄断了。
一方面,他们拥有普通民众想也不敢想的强大资本,另一方面,他们与国家的关系极度紧密,甚至于本身就是政府官员,这样的先天条件,使他们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市场。
在这个例子中,是相当典型的权力与资本相结合,所以它资本扩张的速度也最迅速,当亿万民众还在为一台彩色电视机而忙碌不已的时候,荣氏父子就已经奠定了后来大陆首富的基础。
资本垄断,对社会阶层分离的作用,就是这样令人触目惊心。
4.3:垄断阴影下的心理贫困
当社会阶层分离,贫富差距拉大的时候,带来了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民众阶层的心理贫困。
所谓的心理贫困,指的是对比参照所产生的错觉。当我们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时候,尽管物资匮乏到最低的生活标准,但放眼四海,都处于同一处境,那么即使是多得到一张两斤的全国粮票,也会另我们欣喜万分。
因为不存在对比,自然也就没有寒酸的感觉。
而在当下的经济体制下,尽管我们已经不再为过年吃饺子而发愁,但眼望名车豪宅,大厦林立,富豪资产排行榜上的天文数字,那么我们的心理欲望就很难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卑心理就成为了必然,我们会毫不怀疑地认为自己过着贫困的日子。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除了在贫富差距上竭力抹平,要求人们为社会贡献之外,国家同样倡导勤劳节俭的社会风气,即使是国家领导人,也能起到表率作用,以崇高的精神文明来引导民众。但当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开来,原有的社会资源掌控者,成为最强大的垄断资本时,这种建设平等社会的愿望顿时成为了泡影。
市场经济,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
社会丰饶,却带来了民众的心理贫困。
在市场经济时代到来之前,我们生活的参照对象无非是左邻右舍,富裕的家庭,无非是有一个在肉店工作的大儿子,粮店工作的二儿子,开汽车的三儿子,贫困的家庭,也无非是少吃几顿肉,坐不上解放车的驾驶楼而已。比对的参照体系相差无几,贫富的感觉并不强烈,因此对社会的抱怨心态也远没有那么强烈。
但社会阶层的分离,却为民众阶层的生活笼上了一层巨大阴霾。
我们的物质生活再丰饶,家里的电器、粮食无论有多少,都不能和那些新权贵阶层相比,把我们每月的工资与垄断资本的利润相比较,贫穷的感觉立即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自己遭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的错觉,更严重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形态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认为民众阶层正在受苦受难,国家的经济正被一小部分人拉向深渊。
这种对普通民众的心理伤害历时已久,特别是当我们目睹少数权贵阶层鲜衣怒马,以各种视觉冲击强化民众对于贫穷的感觉,于是社会不公平的心态大面积扩散,直到延续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4.4:拜金信仰的源泉
进入新千年的大时代以来,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更加天翻地覆。
在阶层分离的过程中,神奇的资产数字令人咋舌,资本的累积速度超乎想象,我们可以到处见到那些操控资本的大鳄,如同传说中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仙,天马行空般地恣意任为。
于是,在一个没有上帝,没有信仰的国度,这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资本操控者,就成为了商业时代中,拜金教中的神像与教主,他们的人生传记,就意味着这个商业代的成功史。
当人性中的贪欲成为了人生驱动力,当利益的渴望成为社会燃料,当资本玩家成为了成功者典范的时候,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由金钱堆积起来的环境中。
我们大多数人缺乏明确的信仰,于是开始将金钱作为新宗教,成功学则成为了新的人生准则,一旦在商业领域失败,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这样的变革是全社会性的,从心理贫困现象出现的那一刻开始,思想上的变革就伴随着大时代的前半期席卷整个中国。我们的传统思想,正在被一种多元的新思想取而代之,而这种新思想,也正是未来财富的契机所在。
如果说,你在社会阶层的分离中不幸属于民众阶层,那么,假如你还没有领悟到新思想的真谛,那么就意味着更大的不幸。
拨开又一层迷雾,在大时代的后半程中,谁掌握了新的思想,谁就在同等起点的民众阶层中掌握了最有利的资源。
那么,新思想是什么?
它又是如何萌生的?它究竟会对传统思想,传统社会造成怎样的冲击?
我们的寻找仍未完结。
(5)大时代规律:思想解放,引导商业思维冲击传统农业思维
农业思维下的我们,对未来有着妥善的安排,却要承受金钱上的贫困,而商业思维下的我们则恰恰相反,有着金钱上的富饶,却要被资本的性质牵着鼻子走,陷入了新危机。
所谓的新旧思维冲击,实则是为货币寻找一个完美的投资方案,这个投资方案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资金流向这个命题上。
主题介绍:农业思维的没落——商业思维的新危机——打通天堑的方案——发展的极限
5.1:农业思维的没落
每种经济模式,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每种经济模式,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
计划经济的最主要思维,就是强烈的传统农业思维。
说到农业思维,那是一个非常易于理解的概念,顾名思义,这种思维方式的起源,就是中国三千年以来农业文明的生存哲学。
对于农民来说,从他一生下来,就已经确定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每天五更起,夜半眠,脸超黄土背朝天地在土中寻食,辛苦劳作三年,就能攒下一年的余粮,辛苦劳作九年,就能攒下三年的粮食,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里,一亩地的产量都是确定的,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不存在任何的投机与侥幸。
说到这里,让我们不觉之中想到那个令人无奈的片段。
一位记者问大山深处的放羊娃:“你放羊为了什么呢?”
放羊娃:“生小羊。”
记者又问道:“那生了小羊之后呢?”
放羊娃慢悠悠地回答道:“盖房。”
记者追问道:“盖了房子呢?”
放羊娃继续着他的口气:“娶媳妇。”
记者不甘心地问道:“娶了媳妇呢?”
放羊娃回答:“生娃。”
如获至宝的记者终于看到了转机,于是喜形于色地追问:“生了娃之后呢?”
放羊娃给出了最终的答案:“放羊。”
记者:“……”
尽管我们会在观后唏嘘一阵,但这个片段却是农业思维的最好案例,它是一种绝少变化的、重复性的思维,一切逻辑方式与计划都是线性的,确定的。
在已经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经济体制正是这个样子,尽管计划经济并不完全排斥金钱,但其对财富的衡量,却是以保证需求、保证经济内循环良好为原则的。
在这个体制内部,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行业,都按照计划来进行生产,以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指标为目的,其交易模式甚至可以完全抛弃货币的媒介。
比方说,生产汽车的厂家,可以用汽车来交换钢材,而生产钢材的厂家,则可以用钢材去交换生产所需的铁矿石、焦炭,同样的,铁矿和煤矿也可以用各自的产品去交换汽车。
在这样一个靠指标吃饭,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经济体制下,社会化大交换被演变成了简单的以物易物,商业社会的经济规律被压抑到了最微弱的程度。
然而,当我们步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能够自给自足的企业,能够自产自销的行业,固定的行业间协同,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在以利益为导向的商业模式面前,统统彻底败下阵来,当我们习惯于靠指标吃饭的时候,是绝经不起市场大潮一次轻微冲刷的。
更难以接受的是市场经济下的交换行为,持有财富的购买方,只会选择最优质、最廉价的商品,哪怕只是生产针头线脑,也必须要保证这两点,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让我们习惯了养尊处优,面对激烈的价格竞争与技术更新,很快便力不从心而一败涂地。
这就是农业思维的没落,这种没落正是建立在商业思维的观点之上,其本质是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强力冲击。让我们不无悲观的是,在长时间的磨合之后,我们仍然难以走出农业思维的桎梏,这恰恰也是许多企业最终无法在市场上站住脚的原因。
5.2:商业思维的新危机
如果说,农业思维的没落,带给我们一阵心理上的阵痛,那么商业思维的新危机,带给我们的则是一种绝望。
相比起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企业的高效率、技术的快速升级、资金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普遍思维敏捷,执行果断,旧体制在新体制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手足无措, 局促不安,对于许多老企业来说,商业思维带来的快节奏,是它们卒难适应的。
在崇尚商业思维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富是完全以货币来衡量的,绝没有哪个企业家会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继续生产,也没有谁会将资金变成落后的产品囤积在库房里,在这个体制下,每一块钱的资本都是宝贵的,而资本的概念早已将技术、信息等多方面因素囊括在内,所以资本只能以货币的方式来计算。
然而,货币只是资本的计算方法而已,货币的本身并非是资本,举凡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人,都会陷入到商业思维的新危机中来。
以货币来作为资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容易犯的错误,资本的所有者不可能大幅度地囤积物资,只能用尽心机聚敛金钱,谁手中掌握的货币量越多,谁的心理安全感就越强,资本雄厚了就是资本家,就会赢得他人的瞩目,正因为如此,在商业思维的影响下,新时代的企业与个人,无不想尽方法求财求利,已经近乎于本能。
但是,货币本身并非是资本,不管你手中掌握了多大的货币量,一旦遭遇经济危机、一旦遭遇金融风险、一旦遭遇时局变化,这些货币就变成了纸片,既不能吃也不能穿,而实物的价格却在快速的增长,我们手中的大笔金钱,眨眼间就一钱不值了,无论有多少金钱,都买不来足够的安全感。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我们的企业开始疯狂地涌入资本市场,当企业家投身股市、楼市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得出这是一场无比凶险的大跃进,它绝不符合一架企业正常成长的逻辑,也就自然无法保证常规的运作。
然而,这样的大冒进,却是符合资本意志的——资本总是流向利润最高的领域。
于是,我们在这里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农业思维下的我们,对未来有着妥善的安排,却要承受金钱上的贫困,而商业思维下的我们则恰恰相反,有着金钱上的富饶,却要被资本的性质牵着鼻子走,陷入了新危机。
当我们一面在为计划经济的没落而彷徨的时候,一面还要为市场经济的不确定而倍感恐慌。
这样,我们在这里就得到了一条新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