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左右逢源 办事游刃有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舌绽莲花,说漂亮话做漂亮人 (1)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说得好,利人利己;说得不好,害人害己。说话是简单的,却也是复杂的,会说话的人,纵然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烦,即使三言两语,也能余音绕梁,功效神奇。会说话的人,才能广结人缘,盛友如云,借人成事。

1.有“礼”说遍天下人人爱

无论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着什么样的身份,礼貌是一直不能丢的,只有处处有礼才能维持人际关系的良性互动。

有句话说得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礼貌之人到处都会受到欢迎,能得到人们的热诚接待,而一个习惯于出言不逊的人,人们就不得不选择亲“君子”而远“小人”了。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然见一位老汉从路边经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于是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仍然不见客店。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竟然说谎话骗人。”在往回走的路上,他边走边想:“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就是“无礼”的谐音吗?他自愧无礼在先,当他追上了那位老人,便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伯!”话音未落,老人便说:“前方已无客店,如不嫌弃,就到我家一住。”

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礼貌是很重要的。

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言谈举止方面如果不注意礼貌将带来严重后果。

秦昆老师是一所高校的教授。有一天,一位外校的学生来找他,要秦教授做自己校外的论文评阅人。这是因为当时有个明文规定,本校学生论文答辩时一定要请一个校外的专家来指导。

这位同学一进门,见秦老师的屋里坐了好几位老师,他们好像在商讨什么问题。这位同学并不认识秦昆就张口问道:“谁是秦昆呀?”

秦昆听到这个学生直呼自己的名字,脸色微微一变,但还是有礼貌地对他说:“我就是,找我有事吗?”那位同学随口便说:“噢,你就是秦昆呀,我可早就听说过你了,我是某某教授的学生,你给我看一下我的论文!”

秦昆到底是有涵养的人,看到有好多人在场就没批评他,只是随口说道:“那你就放那里吧!”

这名学生就把自己的论文往秦昆的桌子上一扔,对秦昆说:“你快点看呀!后天我们要论文答辩,你可别耽误我的事!”

秦昆这么有涵养的人也忍受不了了,站起身来对这位同学说:“这位同学请留步。请问一下是谁找谁办事呀?请把你的论文拿走,我没有时间给你看!”

一向很有涵养的秦昆为什么这么生气呢?都是这个同学不懂礼貌惹的祸,对方是一个名满天下的教授,他却直呼其名,一点儿尊敬的意思都没有,秦教授怎么会高兴呢?

其实,找人办事得像个找人办事的样子,这位同学如果改变一下自己的说话方式,对秦昆这样说:“秦教授,我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了,我知道您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但是我很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导,希望秦教授您百忙之中看看我的论文。”如果他能够这么说,不要说秦教授这样有涵养的人了,任何一位老师都会热心地为他评阅论文的。

礼貌就是一个人的名片。礼貌不礼貌,看似小事,可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大事的成败。正如有位名人说的那样:“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讲礼貌是容易做到的,也是最珍贵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一定要注意礼貌待人,说话有礼貌的人到处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周总理是礼貌待人的楷模。他虽身为国务院总理,却总是谦虚恭敬、彬彬有礼,处处以礼待人。每次服务员给他端茶,他常常是站起来用双手接过去,并微笑点头致谢;每到一处视察工作,他总是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一一握手,亲切道谢;每次在深夜回家的途中,他也总是再三嘱咐司机要礼貌行车,让外宾先走。外国记者赞美他说:“大凡见过他的人都认为他具有一种魅力,精明智慧,人品非凡,而且令人神往。“周总理逝世时,一些外国报纸说:“全世界向他致敬,没有人唱反调,这是罕见的事情。”周总理以礼待人,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语言文明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有礼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学习,加强修养,使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敬人者,人恒敬之。”礼貌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修养,在和他人交谈的时候,有礼貌的人都会给人好感,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礼貌。

2. 找对“频道”话共鸣

现代社会科技非常发达。现在大家都听MP3、MP4了,不过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收音机,收音机都是有频段的,只有拨到那个频段才会收到信息,你要听北京交通台,那就得拨到北京交通台的频道;你要听新闻,那得拨到有新闻的频段;你要听音乐,有专门的音乐台。你只有找到专门的频段,才能够听到你想要听的节目。

其实,与别人交流就和找你喜欢的频道一样,要找对“频道”,才能交流。每一个人都有相应的频段,只有进入了他们认可或者喜好的那个频段,进入他的范围,你才能够和他“来电”,我们和他们沟通、交流的时候才会非常流畅或顺畅。

那么怎样才能够进入自己谈话对象的轨道或者频段呢?

你若是要想进入谈话对象的有效频段,关键是要和对方同步,就是要和对方能够找到一种和谐,一种共鸣。你所说的话,对方乐意听,对方愿意接受你的观点,这就是一种“共鸣”。

对于和谐的交流来说,首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双方要有共同语言。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得找到与对方共同的话题,和对方发生共鸣,这样与对方的交谈才能够愉快进行。

如果话题选择得好,可使人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处理得不好,双方便会尴尬无比,局促无言。

前些日子,老张出差住在一家旅店,一个先他入住的人悠闲地躺在床上欣赏电视节目。老张放下旅行包,稍稍洗了一下,冲了一杯浓茶,对那位先他而来的人说:

“师傅来了多久啦?”

“没多大一会儿呢。”

“听口音是北京人吧?”

“噢,保定的!”

“啊,保定是个好地方啊!三年前我去了一趟保定,还特意到白洋淀玩了一次呢,白洋淀的雁翔队的故事我可喜欢看了!”

听了这话,那位保定的客人马上来了兴趣,两人从白洋淀和雁翔队谈开了,那亲热劲儿,不知底细的人恐怕会以为他们是一道来的呢。

他们从相识、交谈到最终的熟悉,就在于彼此间找到了“白洋淀”、“雁翔队”这些共同喜好的“频段”。

要寻找共同的话题,就必须了解对方,因此同他人交谈首先要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感。你可以设法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的观察初步地了解他:他的发型,他的服饰,他的领带,他随身带的提包,他说话时的声调等等,都可以给你提供了解他的线索。这一切都会自然地向你袒露主人的情趣、爱好和修养等等。如果你事先就知道将要同一个陌生人见面,就要在见面之前做好调查了解工作。最好通过别人打听一下这位陌生人的情况,这对于就要开始的彼此交谈是十分有利的。

有一位业务员去一家公司销售电脑时,偶然看到这位公司老总的书架上放着几本金融投资方面的书。这名业务员刚好对于金融投资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和这位老总聊起了投资的话题。结果两个人聊得非常融洽,从股票聊到外汇,从保险聊到期货,聊人民币的增值,聊最佳的投资模式,聊得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直到中午的时候,这位老总才突然想起来,问这名业务员:“你销售的那个产品怎么样?”这名业务员立即抓住机会向他作了介绍,老总爽快地说:“不错,没问题,咱们就签合同吧!”

可见,和对方找到共同话题达到“共鸣”,你也轻松,他也高兴,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怎么找到话题呢?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选择大家都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点。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就能说个不停了,以至于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

第二,巧妙地借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谈资。有人善于借助天气、风景名胜、兴趣爱好等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在于灵活自然,就地取材,思维敏捷能达到由此及彼的联想。

第三,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在乘火车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询问:“您是哪里人呀?”来获得和对方“共鸣”的机会。

第四,在缩短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多些,缩短彼此的距离,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孔子说:“道不同,不相谋。”志同道合才能够发生“共鸣”,才能够谈得来。

其实只要双方留意,就不难发现彼此对某一问题有相同的观点,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有某一类大家都关心的事情。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双方有了“共鸣”,便能够沟通得深入、愉快。

3. 学“变色龙”说漂亮话

一个人要会说漂亮话才会受欢迎,要能够根据当时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事件和不同的人物来选择沟通的方式。简单说来,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有“变色龙”的本领,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说不同的话。

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的方法:“与智者言依于传,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川,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这段话的意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和聪明的人说话,要见识广博;和见闻广博的人说话,要有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说话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情;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好斗的人说话要态度谦逊;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智慧做出奇特的事来打动他;与下属说话,要关乎其切身利益说服他。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例子。

凤姐是一个十足的心理学家,她很会察言观色,往往是对方还没开口,她便已经猜到了对方的意图;对方刚说,她就早已经办了。这样的例子多的是。比如在林黛玉刚进贾府时,王夫人问王熙凤:“是不是拿点料子给黛玉做身衣裳呀?”凤姐却答:“我早都准备好了。”

还有大观园诗社组建时,探春刚出口,说想请凤姐做个“监社御史”,凤姐立刻想到她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是想要她兜里的银子,于是她说:“我明儿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做会社东道。”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凤姐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

凤姐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的本领,像我们刚才所举的还是一些比较平常,比较普通的例子。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同一件事情,原来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得入情在理,十分动听。

邢夫人要讨鸳鸯,便先来找凤姐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做妾。凤姐一听,连忙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她反而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这样说,是觉得这个事情根本行不通,但是邢夫人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着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个花白胡子的……”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她埋怨凤姐。凤姐听了邢夫人的话,知道方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赔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才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说“琏二爷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但是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

当时邢夫人又欢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