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百思不解的政治军事谜团(1)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也许是你不了解的一段史实,但它们件件都与人类发展进程休戚相关。这里有滚滚硝烟,有金戈铁马,有血洒疆场……这里有成功者的辉煌和骄傲,也有失败者的落寞和悲伤……这是一个个斗智斗勇的战场!
英国曾想轰炸苏联
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国是反法西斯同盟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尽管在战前三国可能存在着诸多不同的意见,但德国等法西斯同盟的进攻使其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打倒希特勒的纳粹德国,粉碎法西斯同盟。然而,人们未曾想到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曾有一段小插曲,差点导致英、苏两个同盟国反目,甚至当时丘吉尔还想过要轰炸苏联,是什么原因会使谨慎的丘吉尔差点作出这样一个不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呢?
1940年,二战刚刚开始,此时的德国正在全力对付欧洲的诸多小国,并且在吞并波兰之后,转而将兵力集中起来进攻法国。此时,德、苏之间由于苏德友好合作条约的关系并没有发生战争。但此时,在阿塞拜疆首府巴库的上空,一架不明国别的飞机正悄然飞临,并对那里的大型油田进行了偷拍。数天内,这一情况时有发生,警觉的苏联军方也已发现了这一状况,难道是希特勒反悔,撕破条约决定向苏联进攻?因为类似的情况在二战时期实在极为常见,德国曾经就用同样的方式窥探过他国的军事秘密。
苏联军方立即调集了密集的火炮准备对其攻击,战斗机也紧急升空进行拦截。但结果却并不是斯大林所料想的,因为截获的飞机不是德国的,而是英国的。英国人的飞机来这里有什么目的呢?
原来这都是苏德友好合作条约惹的祸。在条约中,斯大林同意向燃油缺乏的德国供应石油。英国等欧洲国家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不满,如坐针毡,并发誓一定要加以阻挠。英法两国都认为,苏联为德国提供的石油都被德国用来进攻自己了,所以一致认为只要阻止了德国从苏联获得石油,就能削弱德国的攻势。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切断德国石油供给呢?就是摧毁苏联这个位于高加索的大油田。
英国皇家空军基地根据高空侦察而来的图片,分析并制订出了一个绝密计划,即英国空军将对苏联高加索地区的大油田实施长达三个月的战略轰炸。二战爆发以来,德国的军队占领了波兰、荷兰、法国、比利时以及卢森堡之后,英国军方认为德国的机械化部队之所以能行动如此迅速,能在短时间内攻占欧洲那么多的国家,这与其从苏联获得的供给关系密切,因此,轰炸计划便在英国皇家空军中紧锣密鼓地制订着。英国皇家空军的“布伦海姆”轰炸机群已经进驻中东,随时准备轰炸。
可是,等到二战进行到1941年,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德国进攻英国的计划受挫,在不利于继续进攻的情况下,希特勒开始着手准备进攻苏联了。得知德国想要进攻苏联,英国首相丘吉尔便向斯大林作了通报,像以往任何一次一样,斯大林以为是英国挑拨的,没有对英国方面的警告予以理睬。苏联境内也没有看到任何关于作战的准备。英国人甚至猜测斯大林可能会屈从于希特勒。
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苏联的军队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规模德军显然毫无准备,溃不成军,很快苏联的前线全面崩溃了。德军迅速地推进到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附近。欧洲感到惶恐了,丘吉尔也害怕了,因为他明白一旦苏联的高加索地区落入了德国人之手,势必提升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这是整个欧洲都不愿看到的。如果获得了这些,希特勒的军队就会毫无保留地向英国等国家发动更猛烈的进攻。23日,军方高级将领们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对付德国占领高加索地区的严峻问题。讨论的结果是,为了切断德军的供给,一定要在德军占领高加索之前就将那里的油田彻底摧毁。与此同时,英国也在7月4日向苏联提出建议说,要在德军占领高加索油田之前就将它摧毁,此任务将由驻扎在摩苏尔一带的英国皇家空军执行,作为回报补偿,英国将向苏联提供重型机械设备和油田,但斯大林拒绝了这个建议。
到了7月中旬,苏联的溃败似乎已成定局,在英国人看来苏联的失败已经无法挽回了。面对这一情况,丘吉尔越来越焦急。英国方面也提出了两种轰炸油田的方案,一是由负责制订轰炸计划的石油专家贝尔图提出的,他认为英国应该乘苏联刚失去对油田的控制,而德国刚刚接管油田的混乱时期执行,但军方的肯尼迪则提出了另一个意见,认为英国应该在苏联有迹象要失去油田的时候就开始轰炸。
这时,乌克兰的首府基辅陷入了德军的包围之中,轰炸计划已箭在弦上。尽管丘吉尔也知道轰炸高加索大油田势必造成苏联农用燃油机械全部陷入瘫痪,并将导致大批的苏联人陷入饥荒,可是战争形势迫使他必须作一个决定,因为德国的军队此时距离油田仅有数百公里了,他不得不再次呼吁斯大林将油田自行摧毁,否则这一行动将由英国军方来执行。此时,英国皇家空军已将大部分轰炸计划部署完毕,但由于无法估计苏联军方会对前来轰炸的英国空军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于是英军决定在夜间实施轰炸。但是,是否真的有必要前往另一个国家去轰炸人家的油田,英国人的心中是没有底的,至少得先找到合适的借口和时机,不能仅凭借自己的猜测就轰炸了别国赖以生存的油田。
1941年秋,基辅终于陷入了德军的包围之中,50多万苏联红军也成了德军的俘虏。几天之后,德军又将部队开到了莫斯科,10月20日,德军的部队已经到达距离莫斯科不到65英里的地方。与此同时,英国也在不断地向伊朗增兵,丘吉尔一再告诉斯大林,英国的军队将有效地保障苏联供给线的畅通,并可以向高加索地区派遣部队协同苏军作战。斯大林对丘吉尔的用心颇有疑虑,只是冷冷地回复丘吉尔说:高加索地区没有战争,战争在乌克兰。
一再遭到拒绝的丘吉尔十分恼怒,他埋怨斯大林不领英国的情,并责备说,正是由于苏联同德国签订了协议才导致了波兰被德国攻陷,也正是因为这样,德国没有了后方顾虑才敢向西欧各国开战。于是丘吉尔向军方宣布,不管斯大林持何种态度,英国都要作好轰炸油田的准备,只要德军向巴库地区进军,英国就要阻止他们。
在莫斯科会战中,苏联红军第9军在首战中就全军覆没,在英国方面看来,苏联人根本不可能抵抗德国机械化部队的进攻,苏联的溃败是必然的。此时驻守在伊朗境内的英国皇家空军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向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实施轰炸。
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苏联战场上发生了出人意料的转机。德军在苏联境内的战斗越来越成问题,他们没有先前那样勇猛了,苏联的红军让他们觉得深不可测了,原本以为在战争初期德军就已经摧毁了苏联一半的军事力量,但随着冬季的到来,德国人惶恐了,他们发现苏联的红军好像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没有战斗力、没有兵员了,相反,他们的数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以战胜,德国人害怕了,难道天降奇兵?
其实,这都得益于苏军独有的“第二力量”制度,苏联似乎早就作好了战争准备,在和平时期,苏联军队的师长都有两名副手,其中一名是常规的副师长,而另一名则只有部分职责,他的主要职责便是作为第二力量的师长。当战争来临时,师长和常规副师长便带着部队出发打仗,而剩下的第二力量的师长,就将像他一样的第二力量的团长、营长等都召集起来重新组建一支部队,在战争后期不断向前线增加兵员,这便是德军所疑惑的为什么苏联红军会越战越多。
由于苏联红军兵员的增多,以及在西伯利亚的援军也及时赶到,加上战时已进入隆冬季节,德国军队无法适应苏联的寒冷冬季,于是对莫斯科的进攻于12月初便停滞不前了。气候的恶劣加上援军、武器和其他军用设备的短缺,德军此时陷入了两难境地,在这大好时机,斯大林带领苏联红军正式向德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迫使德军节节溃败。苏联的胜利使英国方面如释重负,但针对油田的轰炸计划却并未因此而终结,英国认为,德军的溃败只是一时的,他们知道希特勒不可能如此轻易地放弃苏联战场。果不其然,1942年夏,希特勒再次集结兵力进军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尽管苏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阿尔玛亚尔和麦科普还是相继落入了德军之手,高加索油田危在旦夕。而此时的英国已经无暇顾及苏联战场了,他们正因德军中具有“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入侵埃及,以及日本占领新加坡和缅甸而焦头烂额,此时德军似乎可以轻松夺取高加索了,但德国人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并没有夺取油田,而是向斯大林格勒发动了进攻。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苏军消灭了德军在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约150万人。由德军及仆从军所组成的最大军队集团彻底被消灭。从此苏德战场上苏军掌握了对德战争的主动权,这也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当然希特勒的这一决定,也使英国的轰炸计划没能实施。
但此后,英国的这次行动也成了苏联对西方极不信任的借口,斯大林认为德国进攻苏联的动机就是为了解除英国方面对高加索地区的威胁,当然英国也决不可能承认这一点,这种敌对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秘密“武器”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军消灭了德军在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约150万人。从此在苏德战场上,苏联掌握了对德战争的主动权。毛泽东点评这次伟大的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然而这次会战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苏联军民的浴血奋战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武器”在这场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秘密武器一:神秘的间谍
2003年2月2日,俄罗斯举国庆祝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60周年。同时在俄罗斯《真理报》上也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当年苏联之所以能够在这场20世纪最伟大的战役中赢得胜利,除了斯大林格勒全体军民众志成城、浴血奋战之外,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功不可没。
1942年9月15日深夜,一群纳粹间谍趁着月黑风高空降至苏联的阿萨姆斯地区。可是落地后不久,他们便被当地的克格勃逮个正着,唯一一名逃离的间谍也在途中被击毙。经过多番审查,被捕的纳粹间谍交代,他们原本打算假扮成被关押在德军监狱里的苏军士兵,前往位于波兰的华沙间谍学校——那是纳粹德国的一处情报中心。而他们的秘密任务,则是通过便携式无线电发报机向德国军方通报苏联方面的各种情况,包括苏联民用和军用飞机及机场的分布,铁路和供水状况,以及苏联军民的士气等等。在接下来的审问中,克格勃从这些被俘虏的间谍口中,获得了更多有价值的情报。在一位名叫塞门·卡拉班诺夫的间谍带动下,其他的间谍纷纷向苏联投诚,其中有四人,还向华沙间谍学校保证,卡拉班诺夫发回的那些关于苏联的“情报”全都货真价实。这样,卡拉班诺夫不仅成功地取悦了华沙的间谍中心,而且还取得了德国总部的信任。据当年负责审讯工作、现已去世的克格勃上校科恩斯坦汀·格里兹诺夫生前回忆,正是卡拉班诺夫通过无线电向华沙间谍中心发回的大量“情报”迷惑了纳粹德国,才促使战争的局势逐渐好转。他回忆说:“我记得当时华沙间谍学校对苏联高尔基市的机场设施非常感兴趣。卡拉班诺夫告诉他们,在高尔基市南部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大型民用机场,而实际上那只不过是一个设施简陋的小型机场而已。卡拉班诺夫同时还汇报了这样一条‘重要情报’:在高尔基市东北方向有一个军用飞机场,而实际上,那也只是一个用木头搭建起来的仅供小型教练机起降的机场。”得到卡拉班诺夫提供的“情报”之后,德军飞机曾两度飞临上述机场进行侦察。不久,卡拉班诺夫从便携式发报机中收到了来自华沙间谍中心的感谢信!一年之后,当德军飞机空袭高尔基市的时候,向上述“重要地面目标”投下了不计其数的炸弹。
随着战事日趋激烈,卡拉班诺夫向德军贡献的“奶酪”也越来越大。其中最惊人的一则消息居然涉及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1942年10—11月期间,卡拉班诺夫向信任他的德国情报机构提供了“绝密情报”称:苏联红军的坦克梯队、大炮梯队以及其他兵种的梯队正在向莫斯科方向紧急调动。德军司令部因此判定,苏军准备在西线发起攻击。这促使德军向莫斯科发动了战争。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苏联军队正悄然开赴斯大林格勒。在得到一系类“重大”情报之后,德国政府授予了卡拉班诺夫象征最高荣誉的铁十字勋章。德国人显然有些沾沾自喜,他们庆幸因为卡拉班诺夫的“情报”而屡屡获得巨大“胜利”。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早已为苏联服务的卡拉班诺夫所提供的这些情报促使德军在苏德战场中逐渐走向失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德军的重要兵团也在这些迷惑性的“情报”中走向了灭亡。
为了搞到更多情报,不久之后,克格勃又出台了另一项计划:先让卡拉班诺夫向德国情报部门叫苦,说他这边缺钱缺人手,最好能派一个助手给他。一旦助手到达,克格勃就立马将其俘虏,再从他的口中了解更多德国方面的情报。
计划从1943年2月起实施,卡拉班诺夫开始向华沙间谍学校报告说他需要钱、新衣服和新鞋子。否则为了维持开销,他就只好出去找份工作了!可是华沙间谍学校一直没作答复,只发来一份电报,建议他好歹再对付一阵子,尽量避免外出工作,但没有提到给他派助手的事。卡拉班诺夫继续坚持,却没有任何反应。德国间谍中心不上钩,克格勃只好制定最新对策——用干扰设备对卡拉班诺夫的发报机进行干扰,这么一来,卡拉班诺夫能清楚地听到德国特工的话,但是,卡拉班诺夫的话,德国特工却一个字也听不见。这个办法起效了。因为从1943年3月起,卡拉班诺夫和德国情报中心之间的联络就时断时续。德国情报中心实在没辙,只好答应给他派一名联络员乘飞机到苏联和他见面,并带钱给他买便携式发报机。这时,卡拉班诺夫的发报机已经完全不能工作了。为了“欢迎”远来的“客人”,克格勃在卡拉班诺夫的公寓中设下了重重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