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理想是黑暗尽头的光芒
理想是什么呢,理想是黑暗最尽头的那束光芒。没有这束光芒,人就会在黑暗中死去;有这束光芒,人才能忍受这个痛苦。
——摘自2008年2月26日冯仑文章《大时代的小访客》
苏格拉底曾经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作为学者和商人的冯仑极为看重理想的价值。在多年的商业生涯中,冯仑多次谈到“理想”,并强调,坚持“理想”是一切成功者共同具备的素质,商人也不例外。在大多数人看来,商人都是功利主义者,似乎与“理想”二字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冯仑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观察发现,所有成功的商人都是有理想的,甚至可能是理想主义者。事实证明,这个观点是有根据的。比如,同为房地产商的王石,曾明确表达过对于“成功要素”的理解:“第一个是要有理想主义,至于做什么是其次的;第二个要有现实主义;第三个要脚踏实地。”在王石看来,理想是一种尚未实现的愿望,它可以使人处于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似乎不太现实,但你又不得不想着它。
冯仑对于理想的理解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理想是一种力量,可以转化为乐观主义的精神和无限的毅力。冯仑这样写道:
许多成功的人都是乐观主义者。乐观来自哪儿?主要是有一个信念,看到未来理想实现时候的光芒,基督徒看到了天堂。登山途中,甫一看到山顶的时候,脚下的每一步艰辛你都认为是值的。理想可以转化为一个人乐观主义的精神和无限的毅力。
据说,冯仑的钱包里一直装着阿拉法特的照片。冯仑为什么会对阿拉法特如此崇敬呢?因为阿拉法特就是一位为理想奋斗不已的人,一生都在追求和平,阿拉法特曾说:“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阿拉法特折腾了几十年,天天睡觉都要换地方,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这是因为理想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毅力。虽然,国际各界对于阿拉法特的政治道路褒贬不一,但是,他对于理想的坚持,毫无疑问是令所有人敬佩的。
在冯仑看来,人的一生有两个时间很重要,15~20岁确定自己的理想,决定你想做个什么样的人,内心的英雄目标是什么。20~25岁扎堆交友,开始进入社会,你跟什么人在一起最后会决定你的一生。在这两个时间段,第一阶段毫无疑问更为根本,对于人生的大方向起到了基础的作用。理想的确定,就像是确定人生海洋中的航标,不管中间经历多少跌宕起伏、千回万绕,都会向着这个航标前进。
冯仑曾以柳传志为例,说明理想的重要性。柳传志的理想,是把联想做成中国最好的企业,所以,当他和他的合作者处得不愉快时,他果断地选择了牺牲,把最好的房子和汽车都给了合作者,而他自己为得到管理人的权力,宁可什么都不要。也许会有很多人认为柳传志这样做不值得,但是源自他内心深处的理想,也就是一定要把联想做成中国最好企业的志向,让他毫不犹豫地这样做。这样的理想,使柳传志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
对此,冯仑评论道:
老柳……对理想的追求是真诚的……男人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理想,什么都豁出去了,牺牲到这个份儿上还不成功,那天下就没有什么能成功的了。一个奋斗的男人的一生,是雕刻自己的一生,同时也是摧残别人的一生。他像刻萝卜花似的,一刀一刀把自己雕得很好,越从远处看越伟大,越走近越觉得可怕。
事实上,冯仑对柳传志的评论,也可以看做冯仑的自我表达。冯仑曾经是一个书生气很浓的人,现在虽然表面看起来斯文,但内心早就无所畏惧、不怕牺牲、一往无前。让他发生这种蜕变的,正是理想的力量。自幼的理想是冯仑今天成功的真正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