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文学常识(10)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改为今名,是清朝陈梦蕾(1650—1741)编辑的大型类书。全书共一万卷,目录40卷,分历象、方舆、明论、博物、理学、经济等6个汇编、每编再分若干典,共32典,每典又分若干部,共6117部,一亿七千多万字,引用书目达6000多种。每部资料按分类原则编排,共分十类: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取材繁富,脉络清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被中外学者誉为康熙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清朝纪昀、陆锡熊等4000余人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编写,经十年编成。该书是古代最大的官修书之一,也是古代最大的丛书之一,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每部再分类、细目。内容极为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有一定的作用。故称“全书”。《四库全书》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的一次总结,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在目录学方面,《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价值是古代任何官私书目不能比拟的,其编纂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部备要》

《四部备要》,丛书名,中华书局1920—1936年陆续编辑排印。这部丛书收书336种,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11305卷。选书以研究古籍常备、常见和带注的为主,有的采用清代学者整理过的本子。本丛书着重于实用——选印较有代表性的校本、注本,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该书较《四部丛刊》实用,两书可互为补充。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30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因此叫《康熙字典》,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12集,以12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优点有三:收字量大,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以214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除了僻字僻义外,几乎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是引自“始见”的古书。

《辞源》

《辞源》是一部语文性辞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古汉语辞典,也是我国第一部有现代意义的综合辞典,是一部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百科式大型工具书。陆尔奎、傅运森、蔡文森等主编,1915年出版正编,1931年出续编,1939年出合订本。此书突破我国旧辞书的传统,吸收现代辞书的优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共收单字11204个,复词87790个,合计词目98994条。1979年出版的《辞源》(修订本)是一部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者的参考书。

《中华大字典》

《中华大字典》,由陆费逵、欧阳溥存等主编,1914年成书,1915年由中华书局初版。全书收48000多字,按部首分240部排列。此书继承《康熙字典》的字汇,又采录近代的方言和翻译中的新字,体例比《康熙字典》先进。本书特点解释简明,并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该书纠正了《康熙字典》中的2000多处错误,且全书附有各种插图,在注音、释义、印证方面则更简明、合理、有条理性。

《经传释词》

《经传释词》是一本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编著。该书以经传为主,兼及子史,收周秦两汉典籍中文言虚词160个详加解释,虽以单音虚词为主,但有同义虚词连用的,也偶然随文论及。

《文言虚字》

《文言虚字》是文言虚词研究著作,吕叔湘著。书中选取最常见的29个文言虚词,广举例句,详加分析,并附有练习。1944年开明书店出版。

《辞海》

《辞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现代大型综合性百科词典,舒新城等人主编,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收单字13955个,语词21724条,百科词目5012条。按部首排列,以字带词,而词又以字数、笔画为序,在引证、释义、体例、收词等方面都较严密。1957年,毛泽东倡议重新修汀《辞海》,先后有900多人参加工作,1979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三卷本,1980年出版缩印本。以后,《辞海》不断增补修订,1983年出版了《辞海增补本》,1989年出版了修订后的《辞海》。1999年版《辞海》收单字19485个,收词目122835条。全书篇幅比1989年版增加了约400万字。新增词目大部分是近十年来新出现的词语,如“因特网”、“多媒体”、“转基因动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词源》

《词源》是一部有影响的词论专著,著者是南宋词人张炎。此书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13部分。上卷是音乐论,其论词律尤为详赡;下卷为创作论,所论多为词的形式。主张好词要意趣高远、雅正合律、意境清空,并以所作为论词的最高标准。但是把辛弃疾、刘过的豪放词看作“非雅词”,则反映了著者偏重形式的艺术观点。书中所论词的作法,包含着他个人的创作实践经验,某些论述至今仍有借鉴作用,是一部很有影响的词论专著。

《野草》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由《我的失恋》《秋夜》《影的告别》《复仇》《希望》《过客》《死后》《这样的战士等》等23篇散文诗(其中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组成。《野草》贯穿着严肃的自剖和不懈的思想探索。《野草》的内容比较复杂,很多篇章都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也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作品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艺术特色鲜明,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野草》开辟了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先河,奠定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基础和里程碑。

《阿Q正传》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发表,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集中塑造了阿Q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作者对阿Q的不幸遭遇寄予深切同情,而对阿Q这一形象所体现的“国人的魂灵”给予了严肃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唤醒农民觉悟、促使他们革命的热烈愿望。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讽刺了当时那些心灵丑陋的旧中国人。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女神》

《女神》是郭沫若写的第一部新诗集,写于1921年,连同序诗共57篇,被列为“创造社丛书”之一。该诗集高举“五四”科学、民主的大旗,对封建旧制进行猛烈的抨击,表现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热烈追求和渴望。诗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女神》想象丰富奇特,抒情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子夜》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1933年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写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原名《夕阳》。小说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工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与斗争为主线,反映了当时革命初期中国的社会面貌。作品“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1930年动荡的中国得以全面地表现”。小说着重环境描写,突出人物众多,性格鲜明,语言朴素、细腻、生动,结构严谨,提高了中国文学思想的艺术水平。《子夜》还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产生了极大的国际反响。

《呐喊》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1923年出版,共收录鲁迅在1918-1922年间写的14篇小说。它的出版对“五四”新文学的开创和启发,以及对于几代中国文学作家得培养,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这部小说主要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作者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判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急切地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振雄威。

《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著的纪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作品主要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全文以父亲的背影为主题,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勾勒出一幅淡淡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该作品风格清隽、缜密精致,艺术成就很高,被誉为“最好的散文范本”,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1927年7月初版,原名《旧事重提》。该作品共10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作者记述了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生活和读书的经历,生动描绘了老中国的生活画面。作者在回首往事和追怀父亲、保姆、师友之时,无不深具鲜明的爱憎,闪耀着批判现实的锋芒。作品叙述平静朴素中渗着透真挚细腻的情感,文笔简洁洗练但韵味深长,虽是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在众多的现代散文中,《朝花夕拾》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倪焕之》

《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于1928年11月。主人倪焕之是个殷切追求新鲜事物的青年,把救国的一切希望寄托在教育方面,并真诚期待自己能改变现实,随着自己一次次的碰壁,竟至悲观失望,纵酒痛哭,怀着“什么时候会见到光明”的疑问和希望而死去。作品真实地描述了战争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五四”、“五卅”这些规模壮阔的革命运动曾经给予当时知识青年的巨大影响。

《春蚕》

《春蚕》是茅盾写的短篇小说。主要描写蚕农老通宝一家紧张、艰辛的劳作,赢得了春蚕的空前丰收,却反而负债、卖地,落得个“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的结局。作品从一个老农民的视角展示了中国近代农村的衰败史,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1933年被拍成电影,在中国影坛上影响深远。

《蚀》

《蚀》是茅盾写的长篇小说,由《幻灭》《动摇》《追求》三个独立的中篇组成。其中,1927年9月发表《幻灭》,至1928年6月,先后完成《动摇》和《追求》。小说描绘了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幻灭》主要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以主人公章静为代表,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青年共同的特点和命运;《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的一个小县城的故事,把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与革命者李克作鲜明对比,表现了革命者敏锐果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追求》主要意图在于暴露革命高潮期间一些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虽然他们都各有追求,但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最终全部失败。

《雷雨》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其处女作,写于1933年,是现代话剧史上的优秀作品之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剧中周、鲁两个家庭8个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及每个人物具体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性格的冲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剧本的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简练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潜台词极为丰富,使该剧的创作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正走向成熟,并把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的巅峰时期。

《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1934年首次出版,小说以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纯净。《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艺术魅力独特,乡土风情生动,从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边城》被译成40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地区选入大学课本。

《日出》

《日出》是曹禺作于1935年的话剧剧本。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对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社会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对剧中李石清、张乔治、潘月亭等活动人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腐败污浊的社会画图,具有纪实性特点,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日出》在在暴露黑暗现实的同时,还展示了某种光明的前景。《日出》的时代性鲜明,历史内容深广,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典型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国际声誉的现实主义代表作之一,1936年发表。该作品以20世纪20年代军阀统治下的北京为背景,通过对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城市贫民寻求生活出路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集中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的悲剧。小说结构简单,情节跌宕,线索清晰,语言精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了较大影响。

《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