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能力胜于分数(1)
孩子的分数高就一定有前途吗?未必。如果孩子只会考试,而其他能力有所欠缺的话,显然是不能在今天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足的。所以,父母在关注孩子分数的同时,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上来。好父母一定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全、身体健康的人,要让他会智慧做事,会高效学习,会自我管理,会与人交往,会独立生存……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快乐,才会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舞台。
分数高并不等于能力强
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中国)毛泽东
教育是陶冶身心,培养健全的个性,以便能够从容不迫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这是从学校和课本知识中所得不到的。
——(印度)甘地夫人
10岁的陆杰有一位表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用人单位先拿出一张对口专业的卷子让她做,在学校里一向成绩很好的她很快就做好了,但当招聘人员问“你对工作有什么见解”“你将如何做这项工作”等问题的时候,她却憋了半天也没能回答出来。招聘人员说:“我不得不承认,你的业务水平很好。但我们需要的是业务能力和其他能力兼备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陆杰的表姐就因为对工作没有主见,缺乏必要的能力而被这家单位拒绝了。
表姐回家后向父母哭诉,正巧陆杰的妈妈也在场。她除了安慰外甥女之外,自己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陆杰的表姐从小到大,父母就只要求她注意学习,只要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看来这种只重分数而忽视能力的做法,并不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发展。
陆杰的妈妈决定,要改变对陆杰的教育,一定要让他不仅学习有成绩,在能力方面也要有所发展,不能让陆杰在未来重蹈他表姐的覆辙。
陆杰的表姐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学习有好成绩,却不具备其他能力的人,在未来社会中是很少有用武之地的。正如那位招聘人员所说,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现今社会的大环境下,学习成绩的好坏,几乎已经被大多数的父母作为判定孩子是否能够成才的唯一标准。父母用分数来约束孩子,让孩子将高分数当成不断努力追逐的目标,而孩子便也在父母的这种所谓的“成才教育”下为分拼命。
但是实际又如何呢?有多少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做?有多少孩子只因为考试成绩差就变得心理不健康,离家出走、自杀,甚至伤害父母?大学生毕业后的应聘,又有多少人因为没有能力而成为无人问津的“高学历失业者”?
因此,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应该是与知识学习同步发展的。孩子只有学识与能力都得到提高,将来他才有可能在社会上立足,才有可能成才。
培养建议
建议一:父母首先要正视分数问题
在现今社会,只看重孩子分数的父母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提高孩子考试成绩的教育上,但却往往就此忽视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
父母只有自己首先正确认识到分数真正意义,才能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成绩。孩子的分数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也许有许多原因,或者是粗心,或者是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或者是由于种种心理原因导致。父母要能看到分数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更深层次的意义,而不要只单纯地凭借那几个数字来对孩子直接下定论。
建议二:告诫孩子不能“纸上谈兵”
有许多孩子在父母的“高分”教育下,也会单纯地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那么将来做什么事都没问题;只要将书上教的东西都背会、学会,将来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
9岁的儿子喜欢读书却不爱动手,无论什么事都在嘴上说得精彩。父亲有一天对儿子说:“战国时赵国有位名将叫赵奢,他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论军事头头是道。后来他做了赵国大将,但在长平之战中却只知道按照兵书办事,不懂得变通。最后导致40万赵军被秦兵所败。”
儿子惊讶地问父亲:“赵括不是按照兵书做了吗?”
父亲摇摇头:“纸上谈兵,哪里能比得上实际操作?你若只是将知识学会了,却并不实际操作,也没有其他变通的能力,你的未来就有可能会如赵括一样兵败。”
儿子听后思考了许久,终于恍然大悟。于是他开始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争取让自己能够学识与能力并举。
在孩子认为“只要参照书上所说就可以做好一切”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纠正他的错误想法。孩子只有结合知识,学会实际应用与随机应变,才算真正将知识学会了。
建议三:让孩子既要学知识、又要长能力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生活自理、与人交往、处理事务等等能力是不能丢到一边不去培养的,只懂知识而没有其他能力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但在各项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也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是要借助知识来为自己答疑解惑。所以,父母让孩子学知识与长能力要两者并进,不能顾此失彼。
建议四:也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
尽管分数高不代表能力好,但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也有了一定能力之后,父母还不应该忘记的一点就是孩子的品德素质。看看现在的社会,高分低能的人有,但高分高能却无德的人也并不在少数。如今的好学生虐狗事件、大学生虐熊事件,这样看起来让人心寒的事例还少吗?
所以,父母加强孩子对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同时也要格外重视起孩子的品德素质教育,孩子应该成长为一个有才亦有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为社会所接纳。
金玉良言
分数高只能代表孩子学到了知识,至于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以及涉及生活、人际交往等其他能力,却并不能从几个数字中反映出来。所以,父母和孩子都要转变观念,不要再唯分数至上,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能力比分数更为重要
如果家长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美国)爱因斯坦
叶川上小学4年级了,他一直很害怕写作文。但爸爸却对他说:“没事,老师给你的题目你可以随便写,只要写得与别人不一样,就是有你自己特色的好作文。”叶川听了爸爸的话,每次作文的时候,他的思维都发散得很开,可写的东西也就多了起来。
而对于每一次考试作文,爸爸也鼓励叶川大胆写。爸爸从来都不将目光放在他的考试成绩上,只是要求他的思维一定要活跃,要能联想。考高分的时候,大家都高兴;但即使是考了低分,作文偏了题目,爸爸也从未责怪过叶川。爸爸通常会找出他作文中写得好的段落和语句,加以表扬,然后再指出哪里还需要改进。
就是在爸爸这样的指导下,叶川渐渐爱上了写作文,而且他的思维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让孩子的思维联想能力得到锻炼,要远比让他学会写“八股”一样的文章重要得多。叶川的爸爸的做法,就是重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
当下的许多人将分数看成是能力的唯一反映,其实这是没有弄明白分数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分数高就一定代表能力好,否则又如何能出好成绩呢?但分数只能反映孩子的学习能力,却并不能反映其他的能力,而且只具备学习能力不具备其他能力,对于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因为人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一时的高分数也许只能代表记忆力或理解力的优秀,但从长远来看,个人发展需要各种能力的综合提高。所以,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与孩子必须对其重视起来。
培养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明白能力的作用
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要让他能够自觉地重视起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目的是增强各种各样的能力,而不单单是学习知识,当然更不只是考试分数。比如,做事的能力能让人更好地处理遇到的事情,更多地解决问题;交往的能力,将能使人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从而更快地融入到集体之中;创新的能力,将会使人的思维得到锻炼,并得到不断发展……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能力的培养是孩子一生的立身之本。
建议二:孩子的能力培养不能等
也许有人认为,能力的培养需要慢慢来,所以在小的时候不用那么着急。学知识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父母自己首先就要纠正这种想法,之后也要让孩子能认识到能力的培养不能等。
9岁的女儿不擅长与人交往,她总是埋头于学习。妈妈对她说:“与同学好好相处也是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若是你不与人交流,遇到问题就只能自己钻牛角尖。”但女儿却说:“不着急,我总得先学会知识吧。那个能力以后自然就有了。”妈妈摇了摇头说:“你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培养,那么以后你也不可能具备这种能力。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应当相互结合,你才不会变成只懂学习的书呆子,你才能有更多的朋友啊!”
这位母亲说得很正确。其实不仅是交往能力,其他各项能力的培养,都是需要与知识学习同步开展的。能力培养不能等,它是等不来的,要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后,未来的人生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建议三:不要让能力培养变成孩子的压力
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并自愿去锻炼的。父母千万不要为了培养能力而去强迫孩子,否则能力的培养就变成了孩子的压力,他将不能正确看待能力的作用与意义。
10岁的女儿羞于与人讲话,妈妈觉得女儿的与人交往能力有待提高。于是,当家中来了客人的时候,妈妈总是把女儿推出去,让她一定要与客人打招呼。开始的时候,女儿还能小声地说话,但时间长了,妈妈却发现女儿更加羞于与人讲话了。
妈妈问她原因,她回答说:“我不知道和他们说什么,你却非要让我说,我本来就紧张,现在更紧张了,更不知道和他们说什么了。”妈妈听后也苦恼了起来,难道女儿真的就没有交往能力吗?
其实,女儿之所以没能锻炼出于人交往的能力,就是因为母亲给了她的压力太大。这位母亲若是能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女儿在轻松的心态下去自愿、主动地与人沟通,那她的交往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建议四:重视能力不是要丢弃分数
能力的培养无比重要,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注重培养能力却并不代表要抛弃分数,抛弃对知识的学习。
10岁的蒋睿有许多的朋友,在班里人缘很好,但他的学习成绩却很差,可他自己竟然很无所谓。爸爸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习?”蒋睿却说:“你不是说要重视能力吗?我在锻炼我的交往能力,以后的路也好走一些。知识什么的,反正没有能力重要。”
爸爸听后,他连忙劝阻蒋睿:“你重视能力是好的,但知识的学习也不能抛弃啊!你想,若是你只知道去交往,但却没有真才实学,谁还愿意与你做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