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交的10种朋友,一生要防的10种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推手(4)

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的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

因此,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最佳途径就是找个能力强的人做对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他认为,应敢于和高手“试比高”。当他在乡镇小店里自学时,就敢于对大数学家苏家驹的理论提出质疑。正是“班门弄斧”的可贵精神,使他提早闯进数学王国的神秘宫殿。

物理学家伽利略年轻的时候,就向先师亚里士多德发出挑战。他提出的“如果毫无摩擦,运动着的物体便会永远运动下去”这一大胆的设想,后经牛顿实验证明,发展成了力学第一定律。

爱因斯坦在牛顿力学取得辉煌成就、成为物理学界的绝对权威时,却提出相对论的设想,认为牛顿力学只是大千世界中物体处于宏观低速运动中才适用的规律。爱因斯坦的这个见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伽利略、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巨擘,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敢寻找高手做对手,敢为天下先,敢与高手过招。

我们在竞争中应找一个什么样的对手呢?

如果你是霍利菲尔德,你就去找刘易斯或泰森做对手;如果你是姚明,你就去找科比或奥尼尔做对手;如果你是齐达内,你就去找罗纳尔多或菲戈做对手;如果你是刘国梁,你就去找瓦尔德内尔或金泽洙做对手;如果你是小林光一,你就去找李昌镐或李世石做对手;如果你是梅德维杰夫,你就去找奥巴马或萨科奇做对手。

只有和高手过招,你才能理解竞争的真正意义,才能体验到竞争的激烈,才能观察到对手的优秀之处。也只有在与高手过招的过程中,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缺陷。这样,在平时,你就会注意从哪些方面努力,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和高手过招,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好事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都应该找个能力强的人做对手。

找个能和你赛跑的对手做推手

想想田径场上的长跑比赛,我们就可以悟出一些做事的道理。比赛开始,众人齐发,难分先后,但到了中途,选手们都会跟上某位对手,然后在恰当的时机突然加速超越,然后再跟住另一位对手,再在恰当的时机超越他,一直冲至终点。

长跑,尤其是马拉松比赛,是一种体力与意志力的比赛,而意志力尤其胜过体力。有人就因为意志力不足,体力尚存时就退出了比赛;也有人本来领先,却在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被后面的选手赶上。跟住某位对手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产生,并且利用对手来激励自己:别慢下来!也提醒自己:别冲得太快,以免力气过早耗尽!另外也有解除孤单的作用。你如果观察马拉松比赛,便可发现这种情形:先是形成一个个小集团,然后再分散成二人或三人的小组,接近终点时,才慢慢出现领先的个人。

其实,人生不就是一段“长跑”吗?既然如此,何不学习一下长跑选手的做法,跟住某一个人,把他当成你追赶并超越的目标。

你应以周围的同事或同学为目标,当然你要找的目标一定要在所取得的成就或能力方面都比你强,换句话说,他要“跑”在你前面。但也不能跑得太远,因为太远了你不一定追得上,就算能追上,也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力气,这会让你跑得很辛苦,而且挫折太多。

“对手”找到之后,不要盲目乱追,要对他进行综合分析,看他的本事到底在哪里,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平常他做事的方法,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个人能力的提高等,都要有所了解。研究之后你可以学习他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下工夫,相信很快就会取得成效——慢慢地,你就能和他并驾齐驱,然后超越他。

等超越现在的“对手”后,你可以再跟住另一个“对手”并且再超越。如此不断,你一定能领先。即使拿不到冠军,也不至于被很多人甩下。

不过你得注意一个事实:在长跑过程中,跟住一个对手并不一定就可以超越他,可能你刚跟上了他,他发现后几大步就把你甩在后头了。做事也是如此,好不容易接近对手,他又把你抛在后面了。当你处于这种情形时,一定不要灰心,碰到这种情形,如果能跟上去,当然是要跟上去;如果跟不上去,那实在是个人的条件问题,勉强跟上去,只会提早耗尽体力。那么,这样是否就白跟了呢?不!因为你“跟住对手”的决心和努力,已经让你在这“跟”的过程中激发出了潜能和热力,比无对手可跟的时候进步得更多、更快!而经过这一段“跟”的过程,你的意志受到了磨炼,也验证了自己的成绩和实力,这将是你受用一辈子的本钱。

当然,你也得有这种准备:有可能你找到了对手,但就是一直跟不上去,甚至还被后面的人一个个超越过去。碰到这种情形时,我们还是要发挥比赛的精神,跑完比赛比名次更重要。人生也是如此,你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自己真正尽力就行了。若半途退出,失去奋勇向前的意志,这才是做人最悲哀的一件事。

榜样是力量的源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自己的榜样也可以成为推手,因为他能够激发出人的全部力量。

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都曾受到榜样的激励:有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也有在某个特定领域做出过杰出成就的人,甚至有小说和神话中的人物。鼓舞人心的榜样能向你展示什么是可能的,并给你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动机、力量和希望的源泉。

有很多人通过读书找到了自己最初的榜样,有时这些书中人物会成为他们一生的楷模。主持人奥普拉的事迹就是典型例子。奥普拉在童年时代就阅读了男女英雄们的事迹,并将这些故事里的榜样深深铭记在心。后来她说是这些英雄人物为她提供了一扇“开放之门”,给了她希望,而且让她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

原好莱坞著名影星阿诺德·施瓦辛格曾在健美杂志上发现了自己的榜样——“健美先生”力士·柏加。

施瓦辛格生于奥地利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从小就对举重健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他发现了自己的榜样柏加以后,每天都梦想着成为力士·柏加扮演的那种雄赳赳、气昂昂、肌肉健壮的男子汉。

而年轻的施瓦辛格不是一个空谈与做白日梦的人。他花尽了零用钱,搜集了在奥地利可以买到的美国健身杂志。他一方面努力学习英文,一方面到处请人帮他翻译这些杂志的文章,以了解健身的原则。他还去做“童工”,赚到的钱都用来买健身器材。

在当年的奥地利,健身被视为粗鲁不雅,因此,施瓦辛格的行为受到父母的大力反对。但他的志愿、欲望与意志力,都是锐不可当的。无论家人怎样阻挠,无论别人怎样视他为怪物、不正常,他还是我行我素,一心追求“健美先生”的理想。

他被征入伍之后,仍然不放弃健身。他还情愿被罚,偷偷跑出军营,参加“少年欧洲先生”的选举,并得了冠军。兵役服完之时,施瓦辛格已经拿了四项“健美先生”的奖项。

有了奖金,加上雄心壮志,他便写信给偶像力士·柏加。力士·柏加有感于这位遥远国度年轻人的热忱,竟然邀请施瓦辛格到美国的豪宅一游,并且亲自将健身的窍门传授于他,令施瓦辛格的进步一日千里。

后来,他获得了一届“国际先生”、三届“环球先生”与连续六届“奥林匹亚先生”的荣誉。

施瓦辛格获得了成功。他在演艺界成就了事业,不仅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电影演员,而且成为一个有地位的电影制片人,被视为好莱坞最有势力的人之一。这一切归功于他一开始就把一位成功人士作为自己的偶像和榜样,并让他激励自己不断取得进步。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榜样就在你身边

“榜样”不仅指在书上、电视上了解到的“名人”或“偶像”,在现实生活中,在每个人的身边,都可能出现自己的榜样。

有一个女孩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不要说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就连正常走路都做不到。寸步难行的她非常悲观和忧郁,当医生教她做一点运动,说这可能对她恢复健康有益时,她就像没有听到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但老人非常乐观,女孩很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这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道:“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只要努力,一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一样能站起来的!”

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到了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一个巴掌也能拍响。”从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无论多么艰难、多么痛苦,她都咬牙坚持着。有一点进步了,她又以更大的受苦姿态来求得更大进步。甚至父母不在时,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蜕变的痛苦是牵扯到筋骨的,但她坚持着,她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她要行走,她要奔跑……

11岁时,她终于扔掉支架。她开始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参加田径运动。

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中,当她以11秒18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

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那位老人就是鲁道夫的榜样,同样都是身体有缺陷的人,老人能做到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她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正是这样的信念鼓舞她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