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态度决定沟通,别让情绪阻碍了沟通(2)
周总理简短的欢迎词里蕴含了高超的赞美技巧。他认识到基辛格一行的紧张心情,在严 肃的外交场合,他有意淡化了政治角色,而是抓住细微之处,拉家常似的,对其语言才能、 论文、家庭成员进行了一番巧妙的赞美。既亲切又得体,缓解了对方的紧张情绪,使对方对 中国领导人顿生敬意,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友好态度。真是一箭双雕。
周恩来总理能做到这一点,是事前大量细心准备的结果。他先对基辛格一行的工作、生 活资料做了一定的了解,准确地找出他们在外交场合一般不为人所提及的细小之处。同时对 他们来华心理做了大致分析。这样才会有外交场合出色的表现,亲切的言辞。
人的心理有相对稳定的一部分,但也有不稳定的部分,往往随气氛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细心的人就非常善于捕捉对方此时此地的心境,予以适当的激励。
元旦晚会上,大家都兴高采烈,有说有笑,台上节目精彩纷呈。在角落里,只有小王一 个人闷不作声,心事重重。这时主持人发现了他的变化。他想:“小王平时表现挺积极,做事挺热情,今天怎么了!”他又想到小王是新来的学生,可能想以前的同学、朋友了。他就对大家说:“小王是这学期刚转咱们班的。平时各方面表现很积极,与同学关系也很融洽,我们现在就像是一家人了,共欢乐,同进步。现在,让小王为我们唱支歌,好吗?”小王听了这番话,被深深感动,感到了新班集体的温暖和凝聚力,很快与大家融在了一起。
主持人是很细心的人,善于观察他人心理的细微变化,并用赞美、鼓励的话解开其心中 的不快。如果是个马大哈,只顾自己开心,那么气氛一定不会很融洽。
有效沟通
了解他人的心理不仅要抓住对方大致的心理波动,而且要于细微之处下工夫,利用细小 的刺激来影响特定情形下的心理,使激励既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有极强的针对性。
★不狭隘,不顽固,沟通畅通无阻
当你与对方的意见不一致时,你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对方错了,这也就是你的固执造成了 你的偏见。
先来看看你是否有下面这几种感觉:你是不是一味坚持走直路,宁可硬碰硬也不肯跨上通往目的地的那座桥?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一字不漏地遵从专家的命令,按着指令盲目地生活吗?
有一天,东郭先生派了三个弟子到襄阳去。当东郭先生送他们到路口时,说道:“从这儿往南走,全是畅通的大道,你们沿着这条 道路走就对了,别走岔路啊!”
这三个弟子分别是左野、焦苕和南宫无忌,他们三个人向南走了五十多里时,却遇上了 一条大河流,横在老师指示的正前方。他们左右观察了一下,发现沿河走半里左右,便有一 座桥可行。
这时,南宫无忌说:“那儿有座桥,我们从那儿过河吧!”
但是,左野这时却皱着眉头说:“这怎么行?老师要我们一直往南走啊!我们怎么能走 弯路呢?这不过是个水流罢了,没什么可怕的。”说完之后,三个人互相扶持,一起涉河而过,由于水流相当湍急,好几次他们都险些葬身河底。
虽然全身都湿透了,但也总算安全地过河了,他们继续赶路,又往南走了一百多里时, 再次遇上了阻碍。这回,他们遇到一堵墙,挡住了前进的道路。这次,南宫无忌不再听其它两个人的意见了,他坚持地说:“我们还是绕道走吧!”
但是,左野和焦苕却固执地说:“不行,我们要遵循老师的教导,绝不违背,因为我们 一定能无往不利。”
于是,焦苕和左野朝着墙面撞去,只听见“碰”地一声,两个人猛烈地弹倒在地上。南宫无忌恼怒地说:“才多走半里路而已,你们干嘛不考虑呢?”东野说:“不,我就算死在这里也不后悔,与其违背师命而苟且偷生,不如因为遵从师命而死!”焦苕也附和地说:“我也是,如果违背老师的话,就是背叛者。”
两个人话一说完,便相互搀扶,奋力地往墙面撞了上去,南宫无忌想挡也挡不住,于是 他们两个人就这么撞死在墙下了。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思维不能变通与转弯的人,只会陷在死胡同中,永远找不到自己 的出路。不知变通的人,不仅无法宽容别人,更糟糕的是还会害人又害己。现实生活中的应对进退之道也是如此,若不想让故事中的蠢事发生,那么面对难缠的人的时候就多绕几个圈,别老是钻牛角尖。
有时,人们还喜欢从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出发,一味强调自己的立场,而不管别人的态度,这给双方的沟通也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0年代时期,一位英国商人韦尔斯向香港著名的茂隆皮箱行订购了3000只皮箱,总共价值20万港币。当时,在双方签订的合约中明确规定,全部的货物要在一个月之内交付,如果逾期,卖方必须赔偿英商10万元港币的损失费用。
在日夜赶工之下,一个月内,茂隆皮箱行经理冯灿如期向英商交货。
没想到交货的时候,一开始就存心讹诈赔偿费用的韦尔斯,无计可施之余,居然莫名其 妙地质疑:“你们的皮箱夹层使用了木板,这批货不是我们要的皮箱,你们必须重做‘真正的皮箱’!”如此一来,原来制作的皮箱不仅不能交货,而且还损失了皮箱的制作成本,更要多赔偿 10万元。
面对韦尔斯的无赖行径,冯经理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双方多次交涉无效之后,只 好闹上法院,请法官审理解决了。然而,法庭开庭审理之后,同为英国人的法官似乎有意偏袒韦尔斯,而消息也传出,法官已准备判冯灿的诈欺罪名成立。
所幸,冯灿委托的律师罗锦文冷静处理,而赢得最后的胜利。
在最后辩论过程中,当罗锦文面对强词夺理的奸商和具有排华情结、心怀偏颇的法官, 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只英国出品的金表,高声问法官:“法官先生,请问这是什么表?”
只见法官神气地说:“这是大英帝国的名牌金表,可是我提醒你,这金表与本案毫无关 系!”
“当然有关系!”罗锦文高举金表,继续大声说道:“这是一只金表,我们尊敬的法官 已有定论,恐怕没有人表示异议了吧?但是,我想请问各位,这块金表除了表壳是以少量黄 金打造之外,内部机件都是黄金材质吗?”
法官和韦尔斯这才发觉,他们中了律师的“圈套”,但为时已晚,自己言之确凿的回答 ,早已成为对方最有利、最无可辩驳的证据。
罗锦文抓准时机地继续说:“既然金表中的部分零件允许非金材料,那么,皮箱中的部分材料为何非要全都是皮制品呢?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知道,在这个皮箱案中,纯粹是原告韦 尔斯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韦尔斯一时词穷,法庭也不得不判韦尔斯诬告罪,并罚款5000 元港币了结此案。
面对相同的状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能彻底击败对方,因此,对于蛮横无理的人,不要一味强调自己的立场,应该避开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为自己找到绝佳的出 口。
有效沟通
顽固的思维和偏见会给沟通造成阻碍。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凡事多想一些办法和思路,不钻牛角尖,沟通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宽容,让沟通无限循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可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受伤的士兵明知道是战友伤害了他,但他能看在朋友的分上原谅战友,这是宽容的最高境界,能够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设身处地地去替别人设想,原谅别人对自己犯下的过错。这是一种以德报怨的伟大精神,如此大度的宽容必定会消融所有仇恨,赢得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佛陀在世时,有位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自己的父王频毗娑罗王自立为王。不久,当他知道弑父的罪报后,开始心生悔恼,由此而全身发热生疮,臭秽不可闻,经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虽有人劝请他往佛陀处求取忏悔解救,仍自惭形秽不愿去。
频毗娑罗王虽被儿子杀害,但他生前信佛虔诚,深知身心的虚幻无常,故不但没有任何的怨恨,而且在知道儿子的情况后,反而显灵劝告儿子,告诉他,自己是佛陀的弟子,愿以佛陀的慈悲来原谅他,而且佛陀就快入灭了,如果不赶快去,就再也见不到佛陀了,因为除了佛陀能救他,使他不堕入地狱外,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解救他了。受到父王的催促,阿阇世王前往求见佛陀,因而得以获救。
频毗娑罗王的宽容的确令人感动,他展现了宽容的真义,如此难能可贵的宽容,他不只原谅了儿子,更升华了自己!
宽容,意味着你已经不再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也意味着你已经由一个平凡的人升华到一个不平凡的人。宽容地对待你的对手、仇人,你会感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也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达到心灵沟通的幸福;更会收获对方因自己的宽容而回心转意的欣慰。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有效沟通
人的宽容大度的胸怀是完全能够通过修炼而得到的。当不期而遇的挫折、误解、嘲笑等等迎面而来时,相信并依靠个人的雅量吧,它能够帮助你战胜一切烦恼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