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神秘莫测的英国军事情报局
英国军事情报局在世界情报界鼎鼎大名,神秘莫测,在其享誉世界的背后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间谍队伍。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英国军事情报局的神秘面纱。
英国情报机构概略
英国的情报机构曾经赢得了很多荣誉,经历了种种挫折。随着当今世界战略格局的急剧变化,英国情报部门肩上的担子依然沉重:俄国把英国当成渗透和进攻的目标;而美国则把英国看做自己主要的势力范围,认为彼此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给英国的利益带来冲突、矛盾和摩擦。因此,英国不得不对其情报工作重点、组织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英国情报机构主要包括政府通讯总部、内阁情报委员会、国防部情报局、军事情报参谋部和大名鼎鼎的陆军情报总局。
政府通讯总部
英国政府通讯总部是英国秘密通讯电子监听中心。由于该中心的总部设在伦敦西面的切尔特南镇,所以又称“切尔特南中心”。英国政府通讯总部的前身是英国“40号房间”。该机构拥有各类专家和工作人员约13000人,其中大概有一半人在总部,其余在国内外各地和使领馆监听站中。英国政府通讯总部在世界各地拥有近100个监听站,监听的范围包括大西洋卫星2万对线路和8个国家的电缆上的5000对线路。监听手段包括窃听电话、无线电报、有线电传、微波电讯和卫星通讯。英国政府通讯总部的地平线雷达,曾可以监听到苏联内地的军事演习时坦克指挥官们通过无线电进行的谈话。
英国政府通讯总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电子装置对其他国家的秘密活动进行远距离监视、截收、搜集及破译外国各种密码、信号,从中获取情报,并负责为政府编制密码,保护其通信安全。英国政府通讯总部被人们称为是美、英、加、澳四国的情报交换所。因为英国政府通讯总部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关系十分密切,接受美国支援的资金和技术设备。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通讯部、澳大利亚国家信号局内都设有特别联络处,并派高级官员常驻。
英国政府通讯总部下设4个部:通讯安全部,信号情报计划部,信号行动联络部,行政管理部。另外还在总部内设有电信维修服务队,专门负责测查内阁办公厅、各情报分站和英驻外使馆等机要单位内有无窃听装置和进行反窃听的检查;并对驻英外国使馆、外贸机构、恐怖主义组织、爱尔兰共和军和激进的政党、团体、个人及有关石油公司、商行等进行监视。
内阁情报委员会
英国内阁办公厅内设5个委员会和一个情报保安协调室,组成情报委员会系统,也称联合情报组。它们直接对首相负责,可以越过外交、内政和国防大臣,直接指挥秘密保安局、秘密情报局、政府通讯总部和国防部情报局的活动。内阁情报委员会所设的机构有:
国防情报委员会,它的前身是国防委员会下属的联合情报中心。它是最高的情报分析机构,其任务是根据英国和北约组织成员国提供的情报,参照报刊等公开资料进行分析、评估,作出“国策”情报分析,提供给常务次官情报委员会。
伦敦信号情报委员会,是直接指导政府通讯总部的机构。
保安委员会,主要负责指导保安局的反间谍活动和掌握对所有接触机密的文职官员进行全面审查。
内阁情报、保安协调室,职权是负责审查长期性的情报工作计划和安排,代内阁秘书长审查情报预算,并写出年度审查报告送常务次官情报委员会和联合情报委员会。
常务次官情报委员会,是内阁最高层的情报委员会,职权是批准情报预算和情报工作计划,指导情报机关的活动,侧重于指导情报搜集活动。
海外经济委员会,是最高的经济情报分析机关,任务是根据英国和北约各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参照报刊公开资料,作出经济情报分析,向常务次官情报委员会提供。
国防部情报局
国防部情报局总部设在伦敦牛津街凯琴武德公寓内,拥有1000多名军职人员。其主要任务是:搜集军事方面的情报,如外国的核武器,弹道导弹系统的指挥与控制机制,军械与弹药,防空,雷达,电信,民间防务,运输系统,供能与供水等防务系统方面的技术专业情报。
该局下设5个处:经济情报处,负责军费、武器交易等情报的搜集;情报服务处,负责情报的综合和整编;管理和供给处,负责行政事务;后勤管理处,负责后勤供应;科技情报处,负责科技情报的综合和整编。
军事情报参谋部
军事情报参谋部是英国的军事情报机关,隶属于总参谋部。这个部专门从事高级政治和军事间谍工作,统管全军的谍报、技侦、派遣和情报整理等方面的工作。军事情报参谋部的主要任务是综合、分析和判断来自各地各军的零散情报,向内阁提交政策和战略性情报。该部的各个部门的首脑,多是武装部队里的高级军官。
英国军事谍报机关成立较早,其中陆军情报处成立于1871年,海军情报处成立于189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了空军情报处,它们负责以各自军种为主的谍报工作。海军情报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40号房间”及其卓有成效的破译德国密码的工作,为英国现代情报工作创造了辉煌。1946年成立了联合情报局,其职能是协调三军情报工作。1964年英国国防部改组,联合情报局并入国防部,成立国防情报参谋部,后改为现名。
陆军情报总局
接下来,我们说说大名鼎鼎的陆军情报总局。该局分为12个部门,其各部门的情报工作均由有关专家担任。
陆军情报五局又称英国秘密保安局、军情五局(处),成立于1909年,总部设在伦敦梅菲尔区柯尔曾大街一座8层楼里,现迁到泰晤士豪斯的新总部。总部里存放着大约200万人的档案。除总部外,陆军情报五局在伦敦的梅菲尔、圣詹姆斯、布卢姆斯伯里各区都设有办事处、训练所。在英国掌管的其他领土上,保安局也设有情报机构和海外站。此外,它还与军情六局苏格兰场共同使用格罗夫公园的侦察中心。军情五局主要由行动和管理两个部门组成。行动部门包括5个处:情报资源和信息处,反国际恐怖处,反国内恐怖处,反谍报和防扩散处,反颠覆处。管理部门包括人事处、计财处和后勤处。此外,军情五局还设有一些独立的处,如秘书处、法律顾问处以及安全保卫处。各处均以代号称呼。
陆军情报五局的人员编制与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相比不算多。1991年12月,英国内政部任命斯特拉·里明顿夫人为局长,成为英国反情报机关中第一位女首脑,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男性在这个反间谍机关中的统治局面。军情五局现有雇员2000余名,其中妇女约占1/2,她们工作起来比男士更谨慎,不容易暴露身份,比男士更细心,更长于搜集和整理各类信息,素质较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情五局的主要职责是反间谍保安。这一点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相似,但不享有警察的权力,不能进行人身搜查和逮捕,如需搜查和逮捕,必须会同伦敦警察厅进行。
冷战结束后,陆军情报五局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打击国际国内的恐怖活动,包括爱尔兰共和军在国内进行的恐怖活动,防止英国核武器、化学武器以及生物武器技术的扩散泄漏,调查国内工会以及其他“抗议组织”的政治活动,防范国外针对英国所从事的各种间谍活动。它依靠广泛地雇用秘密情报人员进行窃听、监视、邮检等手段实施自己的职责。陆军情报五局名义上曾先后归陆军部、内政部管辖,但它实际上一直是由首相直接控制的。
陆军情报六局又称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局(处)。对外又称“政府电信局”或“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办事处”。陆军情报六局是英国的主要间谍情报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在国内外搜集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从事间谍情报和国外反间谍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秘密情报局加强了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联系。秘密情报局受外交部监督,直属首相领导,它的总部设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桥南边一幢20层楼内,现搬到沃克斯霍尔的新总部。总部下设7个地区处、4个局和1个室。
陆军情报六局是英国唯一使用非法手段在国外搜集秘密情报的单位。它的工作人员大批派出国外进行情报活动,通常以担任英国驻外使馆的秘书、随员或低级新闻官等职务作为身份掩护。它的情报员大多数是外国人,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秘密情报局的指挥,即设在英国使馆里的情报站的指挥。情报员搞到情报后,首先直接或间接地送到负责招募他的当地情报站,然后由伪装成外交官的秘密情报局官员对其价值和可靠性进行初步估价。如果某份情报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就给它附上适当评语,送往伦敦总部。
陆军情报六局的经费和人员编制从来都是秘而不宣的。1993年12月,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一个专题节目披露说,陆军情报六局有特工1500名和2000名后勤人员,每年经费为1.5亿英镑,其活动范围遍及全球。
陆军情报六局的伦敦情报站负责招募特工,并对外国驻英外交官员进行监视,了解他们的习惯、兴趣和爱好。为了搜集情报,特别是有价值的情报,陆军情报六局的特工人员采取任何行动,甚至暗杀,都是被允许的。
陆军情报八局专门负责通讯情报工作,检查和翻译外国电报和破译外国密码。
陆军情报十一局主要负责心战宣传工作。
英国间谍女皇帕克
达芙妮·帕克在庆祝英国军情六处成立五十周年时自豪地说:“对我来说,间谍职业有无穷的乐趣,而且是没有性别差异的。” 达芙妮·帕克长达30多年的间谍生涯中一连串的传奇故事足以令所有人吃惊。
达芙妮·帕克,1921年出生,英国最资深的女间谍,曾在英国军情六处工作了30多年,她曾在俄罗斯躲避克格勃,在越南驾驶直升机传递情报,并从刚果(现刚果金)“走私”过叛逃者,素有英国“间谍女皇”之称。回顾起自己传奇般的间谍生涯时,达芙妮·帕克却认为,当间谍“靠得更多的不是枪支,而是智慧”。2010年3月24日,患病许久的达芙妮·帕克因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9岁。
童年的经历为达芙妮·帕克惊险而传奇的一生打下了伏笔。作为一个金矿勘探者和咖啡豆农夫的女儿,达芙妮·帕克自小随家人生活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原始丛林里,与狮子、豹子等诸多野生动物为伍。达芙妮·帕克一家需要面对的是缺水缺电、危机重重、瘟疫横行的生活,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达芙妮·帕克11岁。艰苦的生活让达芙妮·帕克拥有了追求冒险和临危不惧的特质。11岁时,达芙妮·帕克被送到一所英国的寄宿制学校学习,在此后的15年中,达芙妮·帕克与父母从未见过面。中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达芙妮·帕克被牛津大学录取。与那些女政客、作家和科学家校友不同的是,达芙妮·帕克自小就立志于从事“冒险的事业”。因此,毕业后帕克自愿入伍,并报名协助训练那些被派遣到法国但对战争有抵触情绪的士兵。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达芙妮·帕克的行为引起了军情六处的注意,并邀请她加入军情六处。进入军情六处后,达芙妮·帕克被送往剑桥大学学习俄语,并准备前往苏联从事秘密工作。
1954年斯大林去世后,达芙妮·帕克被派往莫斯科,并在那里一直工作到冷战结束。在回顾这段生涯时,达芙妮·帕克轻描淡写地表示,她的日常工作其实“很普通”。作为一个英国“外交官”,她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收集情报、躲避克格勃,并避免在公共场合进行顶级机密的会谈。
在达芙妮·帕克的间谍生涯里,在越南和刚果的间谍工作是她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世纪50年代,在越南首都河内弹痕累累的街头,经常能看见一位外国女子在闲逛,她的身影一般出现在城市郊区或军事设施附近。这位女子就是军情六处的特工达芙妮·帕克,她的公开身份是英国驻河内总领事,她的任务是搜集越南人备战和发展经济的情报。
为了完成搜集情报的任务,达芙妮·帕克采取了只有游击队才会使用的办法:骑着自行车,在河内大街上“与群众打成一片”。当时西方外交官在越南活动受到严格限制,每人身后常有一个河内政府派遣的“顾问”盯梢,达芙妮·帕克却不受影响,轻松地进行情报搜集工作。每当达芙妮·帕克被盯梢时,她就让那人坐后座,照样骑车兜风搜集情报。达芙妮·帕克的古怪举动反而成为了她的保护伞,没有引起越南政府的怀疑。
当时不允许发电报,达芙妮·帕克隔一段时间就驾驶一架生锈的单引擎道奇飞机飞回英国一次。达芙妮·帕克此后接受采访时从容地表示:“越南军方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朝飞机射击,但有时候也会例外,因此每次飞行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达芙妮·帕克在越南的经历成为当时在军情六处总部中流传甚广的传奇故事,甚至被军情六处总部编成手册发给全体成员学习。在20世纪60年代初刚果处于紧急状态时,达芙妮·帕克又被调到刚果,在那里达芙妮·帕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达芙妮·帕克在刚果的工作同样充满危险。刚果内战结束后,达芙妮·帕克伪装成为一位调查刚果内战的女作家,来到百废待兴的刚果调查采访。这份工作达芙妮·帕克做得相当投入,她曾帮助刚果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帕特里斯·卢蒙巴的私人秘书出逃,此人当时想要叛变。胆大心细的达芙妮·帕克,将此人藏在自己的雪铁龙汽车后备箱里。幸运的是,没人注意这辆不起眼的小汽车。事后,达芙妮·帕克感慨,如果有人稍微留心一点,她必死无疑。
1979年,达芙妮·帕克离开了间谍行业,重新回到她大学时就读的牛津大学萨莫维尔学院,不过这一次是担任院长。此外,达芙妮·帕克还曾当过英国广播公司高层。她坚称,间谍生活并不像詹姆斯·邦德一样令人眼花缭乱,而自己在间谍生活中,依赖得更多的是“智慧”。“对女性来说,头脑比枪支更有效。”她回忆说,在刚果的时候,当一名入侵者试图闯入她的房子时,她灵机一动,打开窗户大喊:“我是个女巫,如果你停留得再长一点,你的手指就会掉落!”这才把入侵者赶走。
达芙妮·帕克终身未婚,晚年时居住在牛津大学的居所里,同病魔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对达芙妮·帕克来说,相比前半生光彩夺目的间谍生活,晚年显得黯然失色。直到去世前,达芙妮·帕克还表示,如果军情六处需要,她会随时回到工作岗位上。
在当时的军情六处,达芙妮·帕克作为间谍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在那一代女性中,很少人能在英国情报机构里担任高级军官,能成为著名间谍的女性就更凤毛麟角了。
“赌注之刀”的沉浮之路
英国几大报纸于2003年5月11日同时刊出这样一则消息:爱尔兰高层将领阿尔弗雷多·弗雷迪·斯卡帕蒂奇竟然是代号为“赌注之刀”的英国间谍,而且这名间谍在爱尔兰已经潜伏了25年。这一间谍曝光消息对爱尔兰共和军来说无疑是重重的一击,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所熟知的高层将领“阿尔弗雷多·弗雷迪·斯卡帕蒂奇”,不但是个“假人物”,而且连名字都是“虚构”的。英国路透社称这一记重拳不但足以令共和军士气顿挫,而且还将收紧贝尔法斯特和伦敦之间的关系。
斯卡帕蒂奇是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间谍之一,打入爱尔兰共和军25年,为英国政府窃取了大量情报,使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阴谋接连破产,上百名该组织的一流杀手命断英国安全部队的枪下;同时,斯卡帕蒂奇也是英国有史以来付出代价最高的间谍之一,为了确保他在爱尔兰共和军内能获得完全信任并步步高升,40余名英国警官、士兵和北爱地方官员直接或者间接倒在他的枪口下;更令人惊奇的是,斯卡帕蒂奇也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倒霉的间谍之一,就在他功成名就时,另一名被英国政府自食其言激怒的间谍将其真实身份捅给了媒体。
“赌注之刀”是爱尔兰共和军军事行动部最高领导人斯卡帕蒂奇。25年来,此人一直被英国政府和情报机构描绘成杀人如麻的恐怖首领。然而,他的真实身份却是英军的超级间谍,是英国政府25年来揳在爱尔兰共和军心脏内最大的、最致命的一枚钉子。
斯卡帕蒂奇的传奇间谍生涯始于1978年。开始的时候,这个年轻人是真正的爱尔兰共和军志愿者,后来被英国情报机构招至旗下。加盟英国情报机构的斯卡帕蒂奇在爱尔兰共和军内部的地位也不断飙升,很快就干到了爱尔兰共和军北方司令部安全总管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斯卡帕蒂奇负责挑选想参加爱尔兰共和军的人,并有权审查潜伏在英国政府各机构内部的爱尔兰共和军间谍。
为了巩固加强斯卡帕蒂奇在爱尔兰共和军内部的地位,英国政府和情报机构给了斯卡帕蒂奇一个连“007”都不可能有的特权——可以杀害英国军警和百姓。据初步统计,为了掩盖真实身份和传递情报,斯卡帕蒂奇先后实施超过40次的谋杀和暗杀活动,倒在他枪下的有英国警官、士兵、普通平民和恐怖分子。
但是,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挥霍英国军情机构提供的巨额活动经费时,斯卡帕蒂奇居然也向爱尔兰共和军提供英军的情报。当然,斯卡帕蒂奇主要是提供爱尔兰共和军的活动情报,比如说斯卡帕蒂奇所提供的大量情报使得英国军方、警方和情报机构及时破获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爆炸阴谋。在恐怖爆炸阴谋败露之后,斯卡帕蒂奇及时进行内部清洗,将与行动有关的爱尔兰共和军人员关起来,严刑逼供,录下他们的“交代”,最后将他们全部杀死。
实际上,让英国超级间谍“赌注之刀”曝光的恰恰就是英国政府自己。2003年5月初,英国情报机构遭遇史无前例的危机,一名代号为“富尔顿”的间谍要挟英国政府说,要不兑现政府事先对他承诺的诸多条件,他将曝光英国间谍“赌注之刀”的真实身份。
“富尔顿”指出,英国国防部当年为了说服他打入爱尔兰共和军,曾经给他诸多许诺,其中包括一旦身份败露的话,英国政府将给他住房、汽车、新身份、新工作和足够他生活一辈子的国家补助。如此诱人的条件把一腔热血的“富尔顿”说动了,他同意以自愿者身份打入爱尔兰共和军。在打入爱尔兰共和军的日子里,“富尔顿”的表现异常出色,他把该组织的许多行动计划交给了英国军情机构。
爱尔兰共和军终于开始怀疑“富尔顿”,于是他赶紧逃回伦敦。然而,令“富尔顿”没想到的是,英国国防部和军情机构居然“卸磨杀驴”。英国情报机构负责人冷冷地告诉“富尔顿”,情报机构认为他的“生命安全没有受到威胁”,所以没有必要搬家,因此也就不能给他搬家费。
见到英国情报机构如此对待自己,“富尔顿”决定揭发言而无信的英国情报机构和英国政府。“富尔顿”披露:“北爱尔兰小城奥马1998年遭遇爱尔兰共和军恐怖炸弹袭击,29人死亡,百余人受伤。英国政府事后向民众解释说,由于事先没有任何的征兆,所以民众的伤亡如此之众。然而,英国政府不仅事先知道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袭击计划,甚至还知道炸弹的准确位置,但为了保护一名打入爱尔兰共和军超级间谍的身份,英国政府故意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2003年初,英国情报机构终于跟“富尔顿”达成了秘密协议:“富尔顿”从此闭嘴,英国政府兑现事先答应的所有条件。就在“富尔顿”准备从此心平气和过日子时,英国政府不知为何又突然反悔。愤怒到极点的“富尔顿”再次实施报复,将英国超级间谍“赌注之刀”的姓名和所作所为向全世界公开。
2003年5月10日,在爱尔兰的一家报纸即将揭穿真相前数小时,这个代号为“赌注之刀”的超级间谍亡命伦敦。5月10日凌晨3时,爱尔兰首都都柏林,3辆挂着特权机构牌号的轿车悄然停在一幢豪华别墅前,别墅的主人斯卡帕蒂奇随即钻进轿车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4个小时后,人们在报摊前看到“爱尔兰共和军最高领导人之一是英国间谍”的惊人报道。不久,英国国防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证实,代号“赌注之刀”,打入爱尔兰共和军长达25年的超级英国特工在被曝光前,情报安全机构决定将其撤回英国国内,安置到一处秘密地点。
英国资深情报官透露,为了确保超级间谍“赌注之刀”能从都柏林安全撤出,英国军情五处、军情六处、本土安全机构、苏格兰场出动了60余名最精干的特工,他们潜入爱尔兰,以“接力赛”的方式先后换了12辆车,再设法混过了爱尔兰与英国边境,最终成功地将“赌注之刀”连同他的家人接回伦敦。
“富尔顿”曝光“赌注之刀”真实身份的做法给英国政府和情报机构带来了致命的打击。首先是对英国政府造成沉重的打击。尽管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作为挡箭牌试图化解这一事件,但英国检察机构已经明确表示,他们将调查斯卡帕蒂奇为保住自己而屠杀英国军警和平民的罪行,调查英国军情机构和政府官员在这些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其次是英国在爱尔兰,特别是在爱尔兰共和军内部的间谍网络和英国情报界的声誉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英国资深情报官说:“这对于在北爱和爱尔兰活动的英国间谍来说是一场灭顶之灾。我们情报机构内部都知道,这几天该地区的英国间谍纷纷逃命,因为‘富尔顿’所说的一切已经将所有在该地区活动的间谍生命安全都置于危险之中。”
至于斯卡帕蒂奇对于整个英国情报界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更大了,英国民众必然会对英国情报机构为了保住间谍的身份而不惜牺牲军警、平民的做法感到异常愤怒,英国情报机构如何向英国老百姓说明这一问题是道难题。
第三是北爱和平进程受到了影响。事件曝光后,新芬党官员愤怒地说:“这样看来,北爱地区和英国的许多恐怖事件其实都是英国政府进行的黑色宣传伎俩,它的间谍制造了血案,然后把账算到我们的头上。”
谍海巾帼用生命阻止细菌战
1944年3月的一个深夜,在德国史德格市的一座盖世太保的小型监狱中,一位遍体鳞伤、衣衫褴褛而又美丽的姑娘与一位衣冠楚楚的老者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热烈地抚摸和亲吻着,久久没有分开。
突然之间,那位老者脸色惨白,他诧异地盯着她:“你,你……” 那位美丽的姑娘也感到一阵疼痛,无力地瘫软下来,并勉强点点头:“为了千百万活着的人不受细菌战的威胁,我……只能这样了。”话还没有说完,就倒在了地板上。一会儿,这位姑娘坚持着睁开了眼睛,看到那位老者口中流出一摊红色的泡沫,接着抽搐起来,最后终于不动了,她这才放心地闭上眼睛,嘴角上扬。
这位姑娘叫韦芳菲,她是难民营中的犹太美女,为了阻止德国法西斯的细菌战,冒名顶替进入德国细菌实验室,并成功炸毁文件和样品,为此她献出了自己的贞操和生命,使得千千万万人因此而得救。从难民营到训练营,韦芳菲用8个星期由难民转变为间谍,从乘机降落到完成任务,她用1个月炸毁了德军细菌武器的全部实验成果。没有她,也许希特勒的一个战争阴谋又将得逞,没有她,也许半个伦敦亦将遭受史无前例的细菌战。100天,韦芳菲的如花生命瞬间消逝,100天,英国间谍史上又多了一位巾帼英雄。
1943年8月,英国军情五处处长皮特里收到了一份密电:“德国正在加紧研制无声武器。”经过调查,军情五处得知:希特勒正组织科研人员在721研究所中秘密进行一项研制细菌武器的计划。这种细菌武器是具有极大危害性的细菌炸弹,即密电中所说的无声武器。如果在伦敦上空投下这样一枚细菌炸弹,瞬间就会覆盖半个城市,人体一旦沾染,就会皮肤发炎,不久就会扩散到全身,多数人会在8小时内感到痛痒不堪而一命呜呼,而且它传染性极强,并且3天后功效会完全消失。也就是说,德国想占领哪个城市,只需要在该城上方投下几十枚细菌弹,那么整个城市就会变成一座死城,3天后德军就可以长驱直入了。
此外,根据情报得知,德国的无声武器目前的研制已接近尾声,估计几个月后希特勒就会将这种可怕的战争武器投入战场。军情五处处长皮特里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全力阻止德国细菌弹的研究和实施。”接着,军情五处有人提议:“我们可以考虑派人潜伏进去,彻底摧毁这个721研究所。”皮特里不是没想过,可问题是,721研究所设在德国史德格内市一处建筑物的地下室里,整个细菌研究所直接从事研究工作的大概有50人,都是忠诚于希特勒的纳粹分子,很难在这些人中策反成功。如果派人渗透进去,难度也很大,要知道,凡是每天在721研究所上班的人都需经过严格检查,更别提另外进人了。皮特里将自己的想法与问题和盘托出。这时,军情五处的一个组长莫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既然外人无法渗入,那就找个容貌相似的人冒名潜入721,伺机从内部炸毁它。”皮特里很满意这个方案,特别指定莫森来具体负责执行这项任务。
莫森接收后,调阅了有关资料,并下令对721研究所内的工作人员逐一跟踪调查,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一个叫谢里薇的女子身上。谢里薇有很多有利条件:独居,无男友,身边没有亲人,性情冷傲,虽然只是一个小职员,但负责管理照片和资料,常有机会与实验室首脑见面,在行动上有各种方便。顶替目标选定后,莫森的第二步是物色顶替者,情报处里虽然有两名条件较为合适的女特工,但德语不好,这件事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正当莫森一筹莫展的时候,属下报告说在难民营找到一个符合条件的顶替者。莫森仔细了解了这位姑娘叫韦芳菲,1922年出生在德国,她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犹太学者,被德国人杀害后,韦芳菲和年幼的妹妹随母亲一道逃亡到了英国,不幸的是,妹妹死在了途中,母亲到达英国后不久也因病去逝,美丽的姑娘只得孤苦无依地流落在难民营里。
莫森立即赶到难民营,看到韦芳菲后,感叹道:“谢天谢地,这正是我要找的人。”看着眼前这位姑娘,莫森向她说明了英国情报部门的想法。
“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人免受细菌弹的扼杀,我们只有求助于你,当然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我们并不想勉强你。”
“不,我愿意为你们去做这件事。”这位姑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姑娘,你不用急于回答,最好仔细考虑一下,因为这件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莫森诚恳地说。
“先生,我认为,纳粹政权存在一天,我们生存境遇就危险一天,不推翻纳粹政权,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有安全的保障。我的爸爸、妈妈都被纳粹杀害了,我要报仇!请相信我吧,为了他们,我死了也值!”韦芳菲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并且,细菌弹如果研制成功,将会害死多少和我父母一样无辜的人啊!”
莫森看着韦芳菲激动的脸,忽然又问:“你的德语?”
“放心,我从小在那长大,德语很地道。”韦芳菲立即回答。
“那好,我们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了,相信你一定能够成功。不过,你必须先训练一段时间。训练的内容很多,很艰苦,但时间有限,只有8个星期,你要坚持住啊!”
“保证完成任务!”韦芳菲坚定地答道。
接下来,韦芳菲进行了异常艰苦的训练,在短短8个星期里,她迅速掌握了细菌基础认知、显微摄影资料的处理,学习了多种枪械、爆破、跳伞、空手搏击和通讯技巧等,甚至还包括如何施展女性魅力降服对手,如何将氰化钾胶囊藏在牙缝里等特殊技巧。面对如此复杂的训练项目,难度可想而知,韦芳菲每天只睡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连教官和莫森都不得不钦佩地说:“这是一个奇迹,在历史上,没有一个女性能接受这么集中、艰苦的训练。”
1944年2月的夜晚,英国某空军基地,一架没有任何标志的皇家空军飞机冲上夜空,韦芳菲单枪匹马踏上了勇闯虎穴的征途。飞机降落后,在前来接应的奥伯的带领下,韦芳菲见到了谢里薇,二人都惊呆了,互相对望着。奥伯走上前,撕去谢里薇嘴上的胶布,狠狠地威胁几句,吓得谢里薇连连点头。韦芳菲详细地询问起谢里薇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生活习惯及相关同事、朋友的具体情况,仔细记下上班路线、时间、实验室陈设、技术细节等。时间过得很快,4小时后天亮了,韦芳菲意外发现谢里薇右眼角旁有道不显眼的淤肿,得知是被男子骚扰而至后,韦芳菲便让奥伯打自己一拳,造成同样的淤青。
天亮之后,韦芳菲在奥伯的陪同下来到谢里薇的住所。她换上衣服,稍微休整一下便骑着自行车去上班了。根据谢里薇提供的信息,韦芳菲自如出入721研究所。下午,当韦芳菲熟悉资料时,电话铃就响了,是个老头的声音:“小姐,请马上到我办公室来,并带上照片资料。”她明白了,这肯定是亨内博士。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她告诫自己要沉住气、随机应变,一定要钓到这条大鱼。
亨内博士戴着眼镜,头发花白,衣着考究,眉宇间透露出浓浓的知识分子气息。
“亲爱的谢,你好吗?”
“噢,博士,看起来您今天心情不错。”韦芳菲的声音非常甜美。
“那是因为见到了您,美丽的姑娘,只要一看到你,我心情就特别好。”韦芳菲羞怯地低下了头,她那娇羞欲语的模样实在动人。
“我说的是心里话呀,亲爱的,你的身材如此漂亮,笑容如此迷人,真让人陶醉啊!”说着,亨内博士抓起韦芳菲的一只玉手,不停地摩挲起来。韦芳菲直觉得一阵恶心,但还是没抽回手,只是将带来的那些材料向前一推:“博士,您不是要看这些资料吗?”亨内博士随手放到一边:“我亲爱的姑娘,你真的感觉不到我的心在为你跳动吗?来,你摸摸,是不是?”他边说边硬拉着姑娘的手就往胸口上贴。
韦芳菲浑身顿起一阵鸡皮疙瘩,她努力镇定下来,没有反抗。亨内博士见韦芳菲没有明确拒绝自己,心中狂喜不已,他喃喃说道:“亲爱的谢,如果我能年轻20岁,不,哪怕只有10岁该有多好,我一定会娶你,可我太老了。”他颓丧地摇摇头,抓着她的手不忍放开。
“不,我尊敬的博士,您并不老,在我心里您是那么年轻英俊。”
“噢?亲爱的,你真是那么想吗?”
亨内博士瞪大眼睛急切地盯着眼前的姑娘。韦芳菲再次害羞地低下了头。他一把将美丽的姑娘拽进怀里,狂吻着那娇嫩的面颊,一双布满老人斑的大手粗暴地伸进裙子里。不!不能让他这么轻易得逞!韦芳菲推开那双肮脏的手,从他的怀抱中挣脱出来,笑了一下:“博士,您急什么呢,我迟早都是您的,难道您还不相信吗?”
亨内博士尴尬地呆立着,一双色眼仍骨碌碌地在她身上打转,韦芳菲赶紧道:“亲爱的博士,我将终身为您服务,只是现在我该回去了,要不然时间太长会让别人怀疑的。”
“哦,那好,明天这时候再见。”亨内博士才反应过来,恋恋不舍地目送那个窈窕身影远去。
此后的日子,亨内博士多次找机会与韦芳菲频繁接触,这个老色鬼想尽办法要占有她,却每次都被聪明的姑娘巧妙拒绝了,而韦芳菲也用在训练营里学到的女性技巧将他摆弄得服服帖帖,使其完全沉醉于美色之中。
1944年3月,韦芳菲接到英国情报总部的通知:据所获情报,纳粹限亨内10日内交出细菌弹的程式和样本,因此总部命令韦芳菲在5日内不惜一切手段将亨内的研究成果毁掉。事不宜迟,韦芳菲决定尽快搞清研究资料。第二天中午刚一上班,亨内的电话就来了。她来到实验室,急不可耐的老色鬼上前一把抱住她,拼命地吻起来。
韦芳菲不断迎合着,待亨内难以抑制正想动手解她衣扣时,她使劲推开,撅着小嘴故作可爱地问:“亲爱的博士,你真的爱我吗?”
“当然,这还用问?”
“那我让你做什么你都能答应吗?”
“能,能,肯定能。”看着到口的天鹅肉又要飞走,老头嗓音都变了。
“那好,就让我来考验考验你。”韦芳菲四处看了个遍,故作随意地伸手一指:“我要你打开那个铁柜,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见到亨内迟疑,韦芳菲说:“还说爱我呢,连个破柜子也不敢开,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到!哼,我看你根本就不爱我!”韦芳菲边说边整理衣服假装要离开。
“哎,我不是,只是那里都是绝密的资料和物品,对你来说毫无用处,既然你要看,好吧,我给你看。”坚实的柜门终于打开了,韦芳菲注意到,那里面全是一摞摞文件,一瓶瓶液体。
“都什么文件呀,还用这么保密?”
“这是我5年来所有的研究成果,上头可是要我用生命来担保的。”
“好啦,我就是想看看你是不是真爱我,快锁上你的宝贝吧。”韦芳菲确定,铁柜里锁着的就是她一直寻找的目标,现在要做的就是毁掉这里面的所有东西,她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以,当亨内再次提出要求时,美丽的姑娘没有拒绝。
下班后回到住所,韦芳菲立即在窗外挂起条白毛巾,这是她与奥伯事先约定的接头信号。1个小时后,奥伯带来了微型炸药,韦芳菲连夜赶制了一堆三明治和馅饼,第二天一早进入办公室之前,她将微型炸药夹藏在美食中,说要请同事们品尝,顺利通过了警卫检查。
吃饭前,韦芳菲将美食分成两份,大份送给同事们,小份她带着去了亨内的实验室。初尝甜头的老头一见面就立即扑了上来,趁着亨内如痴如醉地亲吻她的间隙,韦芳菲用一块浸有迷幻药的手帕就轻易弄晕了老头。她迅速取出亨内拴在腰上的钥匙,打开保险柜门,并将炸药放进保险柜。一分钟后炸弹就会爆炸,韦芳菲立即跑出亨内的房间。随着一声巨响,亨内的研究成果全部销毁。韦芳菲随之被捕。
经历过此次爆炸,纳粹分子当然明白了对手的意图,只是他们还想从韦芳菲嘴里得到些什么,于是各种严刑拷打、威逼利诱通通强加到了这位弱女子身上,但坚强的韦芳菲就是不开口,纳粹分子无计可施。
一天,牢房的门被推开了,一个年迈的老者走了进来,姑娘抬头一看,原来是亨内博士。几天不见,他显得苍老了许多。
“小宝贝,你受苦了。”亨内拉住了韦芳菲的双手。
“你不恨我吗?”韦芳菲问道。
“怎么会呢?你给我的生活带来乐趣,使我在晚年得到快乐和幸福,我从心里爱着你。但是,你为什么要炸我的那些实验成果?”
“因为你的那些实验成果将被用于细菌战,让无数生灵惨遭毒害。”
“我知道,你别说了,我心里也为此事而备受折磨!可是我没有办法,他们逼着我……你炸了那些东西,我不恨你,我不怪你,你没有错,但是没有用啊!”
“为什么?”韦芳菲疑惑地问。
“他们逼着我把那些东西再造出来!”亨内沮丧地回答。
“什么……”韦芳菲觉得天旋地转。
“亲爱的,你只要告诉他们,你是因为恨我才炸那些东西的,他们会放过你的。”
韦芳菲苦笑了一下,无言地望着眼前这个老人,一个计划已在心中悄然形成:“亲爱的博士,你现在还爱我吗?”
“当然,我始终爱着你、想着你。”
“那你再亲我一下可以吗?”听了韦芳菲这句话,亨内博士激动得老泪纵横,他以为这姑娘也爱着他。
亨内抱住韦芳菲,真情地吻着她。韦芳菲咬碎了自己牙齿内的毒药,并分了一半到细菌博士的嘴里。细菌博士的脸立刻变得煞白,他诧异地盯着她:“你,你……”
看到亨内停止了抽搐,韦芳菲闭上了自己的双眼。她以22岁的生命为代价,完成了英国情报机关赋予她的神圣使命,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证明,她不愧是谍海搏击中的女英雄。
一位英雄就此逝去,几千万人的性命得以获救,希特勒的罪恶阴谋被彻底粉碎!当英国军方为无数英雄立碑纪念时,韦芳菲的名字赫然在列。
谁玩转了军情六局
哈罗德·金·菲尔比是苏联间谍史上,甚至是世界间谍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间谍之一。他在剑桥大学读书期间笃信共产主义,20世纪30年代早期成为克格勃的一员,后来成功打入英国军情六局,并在该局步步高升,最终成为军情六局反间谍部门的负责人。菲尔比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为苏联提供大量重要情报,成绩卓著。1963年,他的身份暴露后成功出逃苏联,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苏联政府授予菲尔比中将军衔和“红旗勋章”。
1912年1月1日,菲尔比在印度降生,他的父亲在印度政府内任文职官员,是英国知名的阿拉伯语言学者。父母对小菲尔比寄予很高的期望,当菲尔比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他便被送回到英国的学校学习。1929年,17岁的菲尔比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在这里他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进行思想上的探索。期间,菲尔比大量阅读欧洲关于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到1933年夏天即将完成学业离开剑桥时,菲尔比已经确立了要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共产主义的信念。
在奥地利维也纳旅行考察蓬勃兴起的工人革命运动时,菲尔比与苏联情报机关的成员发生了联系,并加入了该组织。当时菲尔比认为:“人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同意加入一支精明强干的队伍。”从此以后,菲尔比开始为了这个强大而新兴的共产党国家尽力工作,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特殊战线的工作。西班牙战争爆发后,菲尔比立刻以《泰晤士报》记者的身份前往西班牙法西斯占领区,并尽可能在接近要害处潜伏下来,全面搜集关于法西斯的一切情报。苏联的情报机关在英国和法国安排了与菲尔比联络的人,以便他及时将大量情报传递给苏联的情报机构。菲尔比在西班牙的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甚至得到了佛朗哥这位西班牙大独裁者亲自授予的勋章。
1940年夏,菲尔比优良的家庭条件和非凡的工作能力,以及他在西班牙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引起了英国军事情报部门的注意,于是向菲尔比抛出了橄榄枝。接到英国军事情报部门的邀请,克格勃间谍菲尔比几乎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应,于是菲尔比在英国军事情报部门开始了他辉煌的谍报生涯。
菲尔比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为苏联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菲尔比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人。他上的学校、他进的报社、他参加的俱乐部以及他的智慧和才干,这些都注定他要飞黄腾达。不到一年时间,菲尔比就从破坏活动科调到特别行动执行处,最后又调到从事反谍报活动的第五科。第五科的基本任务是从国外获得有关针对英国的谍报活动情报,菲尔比之所以选择第五科,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新的工作可以使自己与秘密情报局的其他部门和军情五局保持个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他认为通过这个部门能了解英国外交部对什么感兴趣。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菲尔比发现秘密情报局的档案就存放在第五科的隔壁,而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
除了窃取无线电通讯情报外,菲尔比等特工还搞了一些其他形势的窃取活动,甚至还使用过相当复杂的技术拆看外交邮袋,猎取对象是波兰和捷克那样的中立国和较小的盟国。
第五科的特工在拆开每个邮袋和里面的东西之前都要进行一番仔细的研究,必要时每个绳结和封条都要经过测量、复制和拍照,有时还要进行化学检验。然后,菲尔比开始解开邮袋的绳结,启下封条,取出里面的东西进行拍照。最后,也是最艰巨的工作是把邮袋里的东西一丝不差地放回原处,并且极其精确地照原样重新系好绳结、贴上封条。通过对拆封邮件获得的情报进行分析、总结、对比,就能发现一些重要的情报。真正让菲尔比名声大噪的是“博登”计划的发现。
菲尔比通过大量分析、比对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知,德国人正在西班牙策划一个代号为“博登”的行动。在这一行动中要德军会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破坏直布罗陀海峡的通航。其措施是在直布罗陀海峡安置一套侦察夜间通航情况的设备。如果这个设备安装完成会给西地中海供给线带来新的危险,菲尔比反复思考后,向情报处提交报告,并认为该事件完全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进行解决。在英国外交的努力下,西班牙政府最终妥协,并屈从了英国的意见,最后柏林对马德里发出了断然命令:“博登行动必须完全停止。”就这样,英国不费一枪一炮就解决了十分棘手的问题,这使得菲尔比在情报界的名声大震。
随着菲尔比的表现越来越好,他的职责范围也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菲尔比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北非、意大利等国。几年之后,菲尔比成了第九科的负责人,这意味着他已经进入了位于百老汇大街的英国秘密情报局总部。从1940年开始,菲尔比就逐步逼近秘密情报局的核心,而现在他已位于情报局的正中心了。
1946年,菲尔比进一步获得提升,以英国驻伊斯坦布尔大使馆一等秘书的身份担任英国秘密情报局土耳其站的站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驻外情报机构负责人,当然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克格勃身份,为自己的老东家提供优质情报。
在这一时期,菲尔比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关键性情报,起到了其他特工无法比拟的作用。菲尔比提供了英国越境情报人员的名单,查清他们在苏联的关系网及家庭住址。菲尔比还曾经预先通知驻阿尔巴尼亚的国家安全部人员有关1950年夏天英国越境渗透的计划,以及1950年10月中央情报局的第一次伞兵登陆计划。此外,菲尔比还提供了有关3个间谍小组的准确情报,这3个小组原本是英国情报机构马上要派去乌克兰的。菲尔比带着几分黑色幽默的口吻评价该事:“我不知道他们将发生什么事,但我能够准确无误地作出预言。”
1948年,菲尔比接到伦敦的指示,担任英国秘密情报处在美国的最高负责人,具体任务是“与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进行联络,办理由截收电报引起的种种案件”。1962年,苏联情报机构的高级间谍乔治·布莱克被捕后,菲尔比才被确认为苏联间谍。菲尔比凭借多年的经验嗅到暗藏的危险气息。1963年1月23日晚,菲尔比在赴宴途中成功摆脱特工人员的跟踪,乔装成一个阿拉伯人,步行300英里,逃离了英国。不久后,苏联政府宣布准许菲尔比在莫斯科政治避难的要求。
在菲尔比任职期间,没有一项针对苏联情报机关的预谋行动产生过效果。在世界间谍史上很难再找到像菲尔比这样具有高超的职业技巧,又具备极大的冒险精神的人,以菲尔比为首的特工构成了苏联情报机构在20世纪的辉煌,而菲尔比也被后人称为“间谍王子”。
附:本章内容主要参考:
1.刘浩冰编著,《英国特工全传》,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2.宋涛编著,《SPY百年经典间谍全纪录》,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