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全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保家卫国复新疆(1)

我们现在可以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个问题无可辩驳。但是,如果没有左宗棠,新疆这块土地,恐怕就成了他国的领土。正是因为有左宗棠一再的坚持,才打败了分裂新疆的阿古柏,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可耻阴谋,新疆才得以回到祖国的怀抱,同时,也成就了左宗棠封疆大吏的美名……

英俄争利在新疆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土地广袤,少数民族众多。天山以南是农业区,天山以北是牧区。千里戈壁,茫茫荒原,水源寥寥,人烟稀少。沙漠中的绿洲,虽然水草肥美,宜于耕种,但面积小,相互之间相隔甚远。高大的天山山脉横亘新疆中部,成为一座难以翻越的天然屏障。

新疆历来是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早在西汉年间,在中国的文献中已把此地称做西城。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政权曾两次派张骞通西域。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西汉政府又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设都护府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权力。唐朝时,中央政府就在新疆地区先后设置了行政单位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东起阿尔泰山,西抵咸海,北至巴尔喀什湖及额尔齐斯河上游,南达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广大区域。

及至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勘定西域,1755年至1759年,清乾隆皇帝派兵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改两域为新疆,意为甘肃的“新疆城”,从此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1760年,清政府正式在伊犁设官驻兵屯田,使荒凉空虚的伊犁河逐渐充实和兴盛起来。1762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总统伊犁等处的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地区,伊犁成为统辖新疆的首府、“天山南北总会之区”。清政府为了巩固在新疆的统治政权,实行移民实边的政策,先后从内地和南疆迁移大批兵民去伊犁地区屯田游牧。

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和各种矛盾的激化,人民开始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期间,全国许多地区起义纷起响应,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各族人民也先后在库车、乌鲁木齐、伊犁等地举行起义,打击清王朝的腐败统治。但起义的成果却被各族封建主和宗教上层人物所据,新疆地区出现了五个封建割据政权:以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为中心的金相印、司迪克政权;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妥得璘(妥明)政权;以库车为中心的黄和卓政权;以和田(今和田县)为中心的玛福迪、哈比布拉汗政权;以伊犁为中心的迈孜木杂特政权。这些割据政权的混战,给伺机入侵新疆的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进入19世纪以来,新疆的西北是疯狂向中亚腹地扩张的俄国,西南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和受英国控制的阿富汗。与新疆周邻的中亚紧挨沙皇俄国和英属印度,新疆成了英俄角逐争霸的一个重要地区。了解左宗棠时代新疆周邻地区中亚的形势,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历史功绩及其深远影响的认识。

在两强相争的格局中,总的情况是沙俄处于攻势和优势。沙俄早在16世纪80年代就越过乌拉尔山脉,迅速向东扩张,先后征服了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到19世纪前期,沙俄已扩张到南哈萨克、锡尔河以北的草原;在东面正逐步侵入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国境内;在西面侵入南高加索,威逼伊朗。在中亚方面,沙俄已将布哈拉、希瓦、浩罕等汗国作为重要的侵吞目标。因为俄国从彼得大帝时起,就一直以寻求出海口作为自己的国策。19世纪初期,俄皇保罗及亚历山大一世都曾先后同法国拿破仑商议共同进攻印度,这项计划虽未实现,但历代沙皇始终试图南下,取得通往印度洋口的出海。侵略和吞并中亚,正是沙俄南下总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印度已经被英国掌控,英国对俄国任何一个南进的举动都极为敏感,它想先下手为强,遏制住俄国,巩固其对印度的统治。

英国完成对印度的征服后,企图在印度和俄国之间建立一道屏障。因此,英国殖民主义者反对沙俄占领中亚的计划,并为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加强了活动。首先它力图以印度为基地,从北面通过阿富汗向中亚腹地渗透,使之成为反俄前哨。但是英国这种以攻为守的战略,并没有完全成功,在两次英阿战争中,具有抗击外国入侵悠久传统的阿富汗人,多次打败英国侵略者,英国始终未能把阿富汗变成一个像印度那样的殖民地。从1855年起,英国开始用金钱和武器接济阿富汗的封建王朝。直到1868年施尔阿里汗在印度安巴拉和英印政府谈判,接受英国的军事援助,英印政府从此便把阿富汗王国看做自己的附庸,总算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阿富汗。可是,英国并不是每届政府都积极过问中亚的事情,这就使英国抵抗俄国的南进,显得力不从心。

在这样的力量对比条件下,英国对中亚的政策是想让中亚各汗国成为独立的缓冲国或缓冲地区,避免英国同俄国在势力范围和疆域上发生直接接触,以免俄国直接威胁英属印度的安全。同时,也想与中亚地区通商,开辟那里的市场,向那里输出自己的商品。于是,英国便向这些地区派遣考察队、商业代理人等,目的是监视俄国人在那里的活动,或者扶持当地的反俄势力,或者利用本地人为其提供有关俄国活动的情报。

总之,19世纪的俄国和英国各怀鬼胎:俄国想南下波斯湾,控制印度洋,实现彼得一世的“遗愿”;日不落帝国想维护既得的殖民利益,不许别人染指。到了19世纪中叶,双方同时在向中亚推进,一北一南,在这一地区形成对峙的局面,甚至出现了剑拔弩张的形势。这两个贪婪的国家在加紧侵略中亚的同时,也都看到了另一块肥肉——中国新疆。因此,他们把魔爪伸向了新疆。从地理位置上讲,谁控制了新疆,谁就可以从侧翼给对方以极大威胁,而且新疆“土沃泉甘,物产殷阜”,也使英、俄为之垂涎。因此,新疆成了它们的必争之地。

沙俄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举南进,疯狂向中亚和中国新疆地区扩张。在中亚方面,沙俄把侵略矛头指向中亚三个独立汗国:浩罕、布哈拉和希瓦。同治四年五月(1865年6月),沙俄占领浩罕的塔什干城,迫使浩罕成为它的附庸。同治五年,俄军又侵略布哈拉,并于同治七年(1868年)占领撒马尔罕城。同治六年(1867年),沙俄在塔什干城设立土耳其斯坦总督府,下辖七河省(辖区主要是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了中国领土)和锡尔河省(系沙俄新征服的中亚各汗国领土),考夫曼被任命为总督。1873年,沙俄又征服希瓦汗国,1884年攻下马雷,占据谢腊赫斯,1885年又推进到佐勒菲卡尔山口。通过这一系列的征服,到80年代沙俄实际上消灭了中亚的浩罕、布哈拉和希瓦三个汗国,并把自己的势力推进到了阿富汗的北门口。在新疆方面,沙俄对我国边境领土采取蚕食政策。早在1847年,沙俄在巴尔喀什湖以南建立科帕尔堡,1852年强占托乌楚别克和雅尔,1854年强占古尔班阿里玛图。1858年,沙俄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该条约有一特殊规定:“中国与俄国将从前未经定明边界,由两国派出信使大员秉公查勘,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这就为沙俄以“勘界”为名侵吞我国更多的领土埋下伏笔。1859年春,俄外交部训令其驻北京公使,如果条件具备,俄国准备把满洲和喀什噶尔“置于我们保护之下”。1860年,沙俄又在诱胁清廷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中,迫使清廷接受了由俄国片面提出的西部边界走向,所谓“西疆尚在未定之交界,此后应该应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1864年,沙俄就根据《中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上述有关规定,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我国西北边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60年代最后几年,沙俄叫嚣:“俄国边界要向东推移三百俄里到五百俄里”,加紧策划“对东干区的两个主要中心——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

沙俄通过中亚向南推进的总计划中,就包括了向中国西北边疆的进犯。新疆的叶尔羌和中亚以南的印度盛产黄金,早在俄国彼得大帝时,俄国统治者就听说过。他们当时就派布赫戈列兹前往西伯利亚,企图溯额尔齐斯河而上修筑堡垒逐步扩张到新疆。另外,彻尔卡斯基公爵别可维奇被派往中亚的希瓦,企图从那里前往印度。但两者都以失败而告终。19世纪以后,沙俄始终不忘侵略中亚和新疆,以南取印度。

当时俄国人波格丹诺维奇甚至提出要修一条铁路,从土耳其斯坦、费尔干纳进入新疆,经喀什、和田通往拉达克,这既有利于发展商业,又有利于进军印度。在整个19世纪,中亚诸国的遭遇同中国西北边疆遭到的侵略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俄国不征服中亚诸汗国,就不可能有力地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抵制英国的势力;如果不在新疆方面取得立足点,沙俄也不可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去进攻中亚各汗国。为此,沙俄不仅疯狂地向我国北疆迅速扩张,而且早就觊觎着广大的南疆地区。到19世纪,沙俄已逐渐形成了夺取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俄国外交部认为:“喀什噶尔作为商业中心,有许多超过恰克图的优越性;此外,就其地理位置而言,它具有极其重大的政治意义。”这里所谓“政治意义”,无非是说俄国控制了这一地区,就有利于它同英国在中亚角逐。在军事上,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它进可攻,退可守。进可以经帕米尔、克什米尔威胁英属印度,退足以遏制英国向北扩张。十年后,俄国亚洲司司长科瓦列夫斯基在一份题为《喀什噶尔的时代和我们的态度》的报告中重申,喀什噶尔“在政治上,不论对俄国还是对英国,都有重要意义”。因此,他力图在那里建立一个在俄国庇护下的脱离中国的傀儡政权。

相比之下,英国在里蓬侯爵任印度总督期间,却采取了一种孤立主义的政策,不愿过问印度边境以外的事务,在中亚方面无所进展,几次侵略阿富汗的战争均遭失败。英国欲使整个中亚成为介于英俄之间的缓冲地带,也因俄国吞并中亚诸汗国而成为泡影。直到俄国占领马鲁,兵临阿富汗边境,直叩印度的大门时,英国才感到危机临头,才忙于同俄国划定阿富汗的边界。其目的也是想最后能保持阿富汗为缓冲国的地位。为了使当时已扩张至帕米尔的俄国不与英印直接接壤,它们在划定阿富汗北界的东段时,将阿姆河上游两岸某些地段的归属作了调整,留出一个瓦罕走廊,并私分了帕米尔。英俄协定表明,它们在中亚腹地的争夺将趋向缓和,中国的新疆将成为双方角逐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新疆在英俄角逐中的作用更被英国看重,它迫切地希图在新疆造成一个独立的缓冲国或缓冲地区,以免俄国直接威胁英属印度的安全。

当然,它也看重这一地区的商品市场和财富。早在英国征服印度得手后,就开始派人到喀喇昆仑山北面的中国南疆地区进行活动。同治四年(1865),印度测量局的英国官员约翰逊从列城潜入和田,同和田割据政权相勾结。随后,又有一个叫海沃德的英国人偷偷溜到叶尔羌和喀什噶尔搜集情报。同治七年(1868年),英国人罗伯特·沙敖在英印政府支持下进入南疆活动。而且史料证明,1820年到1828年,在新疆爆发的张格尔和卓暴动,就是直接受了英国殖民主义特务的煽动,张格尔身边还有一个名叫图烈罕的英国军事教官,并有“五人经常在和卓身边,处理他的全部事务”的现象。但是,这次英国企图通过张格尔和卓叛乱,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作为它的殖民地的阴谋没能得逞。正当英俄在中亚和新疆的角逐日趋激烈之时,阿古柏匪帮窜入我国南疆,此事引起了英俄两国的极大关注,它们都力图把这个政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作为自己战略棋盘上的一个棋子。

阿古柏野蛮生长

同治三年十二月(1865年1月),位于我国新疆西面的浩罕汗国利用金相印、司迪克向其求援的机会,派阿古柏带领侵略军进入新疆,先后攻下天山南路的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县)、喀什噶尔、叶尔羌(今莎车县)、和田等地。同治六年(1867年),阿古柏又攻占乌什、阿克苏和库车。阿古柏在喀什噶尔悍然宣布建立哲德沙尔汗国(意即七城汗国),自立为汗,据有南疆。同治九年(1870年),阿古柏势力又向天山北路扩展,在北疆打败妥得璘政权,占取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新疆几乎沦为异域,阿古柏野蛮势力浸染天山南北。

1820年,阿古柏出生于塔什干附近的一个村子里,他的族属一直都不清楚,有人说其是乌兹别克人,有人说他是塔吉克人。其父伊斯迈特·乌拉,在村中负责替病人诵经祈福,其角色类似于巫医。出生后不久,其父母离异,幼小的阿古柏跟随改嫁的母亲,其继父是村中的屠夫。数年之后,其母亲死去,阿古柏成为孤儿,流落塔什干街头。

少年阿古柏面容姣好,被街头艺人收留,学到了精湛的舞艺。大约10岁的时候,他成为“巴特恰”,也就是男扮女装的舞童。不久,一名路过塔什干的浩罕官吏看中了他,将其收为自己的娈(luán)童,带回首都浩罕城,并将其转送给穆罕默德·卡里姆·卡希卡,马达里汗的侍从官。

1842年,马达里败于布哈拉汗国,战死沙场。布哈拉进占浩罕城,全国一片混乱。时任浩罕阿奇木伯克的卡希卡也加入对汗位的角逐中,最后失败,丢掉了性命。阿古柏随即回到家乡投奔塔什干伯克纳尔·穆罕默德·库什,并将妹妹献给了库什。这样,他获得了成为库什副官的机会。不久以后,库什派其出任五百人长,负责镇压塔什干境内的哈萨克人起义。阿古柏骁勇善战,屡立战功,1860年左右,晋升为阿克麦吉特(今纳罗夫斯基)伯克,成为拥有自己势力的一方诸侯。从此时起,人们尊称阿古柏为“雅霍甫伯克”。

1864年,新疆民乱,库车、和田、喀什、吐鲁番等地先后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与清兵互相攻伐,局势混乱。占据喀什旧城的柯尔克孜伯克司迪尔自立为“帕夏”,为了树立威信,他决定派手下金相印去浩罕城迎回大和卓曾孙,号称“圣裔”的布素鲁克,立为傀儡。1865年春,浩罕阿力木库尔汗派阿古柏率领50名骑兵护送布素鲁克去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