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二十几岁,选择走什么样的路(2)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让他的学生在苹果林里挑选一只最好的苹果,不能回头。一些人在决择途中,先是看见一个好苹果,为了后面能拿到更大的,一直没有下手,直走到林子的尽头时,才发现先前的那个苹果更好;另一些人,一开始就摘下了自认为最好的果实,却发现另外的苹果比他的好吃,但是人生没有后悔药,不容你再次抉择。人生宛如一片果树林,等待我们去做一次次无法重复的抉择,摘下属于自己的果实,没有回头的机会。我们要学会做出明智的选择,通过比较,尽可能地为自己选择一条好的道路,摘到最大的果实。

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我们才能走在奔向成功的路上。即使现在不能成功,将来也会成功。所以,选对正确的前进方向,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问题是当选择没有结果的时候,谁又能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呢?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是选择在当时看来是最好的呢,还是要做出适合自己一生发展的最好的选择?

人在做出选择时,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没有人会故意做出一个不利于自己的决定。之所以选错,往往是由于不懂得如何选择。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是聪明的,对自己的选择往往充满了自信。但做到聪明的选择并不难,难的是要做到有智慧的选择。二十几岁时,因为我们对自己、对社会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所以必须要先学会认识自己和社会,这样我们才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十几岁时,我们还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还不能辩证地用智慧解析自己所遇到的选择,我们就不要动用自己的聪明,有时不妨学着笨一点。二十几岁时的很多失败都是源于我们自以为聪明的选择。因为我们自以为聪明,所以不愿意牺牲,不愿意妥协,不愿意做看似没有必要的付出。其实,当我们处于弱势地位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牺牲和妥协,学会改变自己。

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学会适应。只有把自己变成水,学会更好的适应,我们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选择一份工作,不是只为了眼前,更应该看到以后,看到未来。很多人选择工作的时候,只坚持一个原则——薪水越高越好!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否则打死我也不干!这几乎成了每个职场人的共鸣。他们的理由是:努力学习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能够在工作中多赚些钱吗?的确,如此努力学习,谁都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我们的工作只是为了能给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如果哪一天我们不能再为公司创造利益了,公司也会毫不留情地收回让我们继续工作的机会。以挣钱多少来选择自己的职业,无疑是目光短浅的行为。

杜宾斯基在刚刚进入苹果计算机公司的时候,他的收入只有他以前的一半。安迪夫吉在商学院毕业之后,同样接受了薪酬最低的工作,最终却成为了罗必凯公司的CEO。他们的理由是:“你不能只是以赚钱多少来选择自己的职业。我当然希望能多赚钱,而且这份工作也的确给我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但如果只是按照赚钱数量来选择职业,我很可能会踏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职业道路!”

二十几岁,我们必须要学会积累无形资产。在一个行业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无形资产之后,自身价值才可以充分地体现,机会才能主动来找我们。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在二十几岁时,做出的选择,都只是特别在乎自己的有形资产,而忽略了自己的无形资产,结果一生都为薪水和失业担心。

二十几岁时,千万不要关注太多眼前的东西,要学会放眼未来,专注未来,避免陷入短视的误区。只有找对你一生的工作,才能在赚取生存资本的同时,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未来的蓝图也会在工作中明朗起来。就像射击运动员一样,关注的永远只有一个靶心,找工作就是让我们寻找适合我们的行业,而不是今天要赚取多少钱。只要能做到提高自己,为将来的实力提升做好准备,便是最大、最好的回报。二十几岁,不只是选择赚钱,更要选择发展,它关乎你三十岁以后的命运。

先看清自己

——宝贝千万别放错地方,放错地方就会成为废物。

二十几岁时,我们的眼睛对外界还充满了好奇,对社会还有很强烈的求知欲。但当我们开始人生命运的选择时,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还缺什么。只有了解了自己的需要,认清了自己的内心,我们才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二十几岁时,总会觉得身边的人不好了解,但也许我们自己才是最难以了解的人。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做是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古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这是人们对自我认识的正确态度,是成功者的重要经验之一。自知能使人明辨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与他人的关系角色,自知能使自己清醒处事,冷静评价个人的能力,能够促使自己更为贴切地把握个人的抉择,并有效地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训练。人有了自知,就能明察自我,正确审视自我,充分发挥潜能。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年轻时曾经无所事事,游戏人生。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反躬自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种种缺点:缺乏反省,缺乏毅力,自欺欺人,少年轻浮,很不谦虚,脾气太躁,生活放纵,摹仿太强。他找到了自己的缺点,逐步克服了自己的弱点,潜心写作,先后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成了著名的作家。

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才能够让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具体地说,了解自己有两个途径:内省和交往。通过交往,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对照自己眼中的自己,可以修正某些自我观念,交往越深,交往范围越大,获得的自我信息就越多,越全面;通过内省,可以审视自己的思想、言行,挖掘更深层的内容,了解自己的潜能。

如果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体、品德和才能、优点和缺点、特长和不足、过去和现状以及自己的价值和责任,都有一定的认识,那么一生都将受用无穷。反之,则会走向成功的反面。

有个青年,写二三行信都有十几个错别字,却在做着“作家梦”。写了不少文理不通的稿子,四处投稿,均没被采用。他不知反省自己的不足,却一味埋怨别人没有眼光,不识人才;自己运气不好,没有遇见伯乐。妻子叫他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他却责怪妻子不理解他,不支持他的事业。久而久之家庭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妻子无法忍受他那种长期执迷不悟,无所作为却牢骚满腹的行为,毅然离他而去,好端端的一个家庭毁灭了。这就是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从而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二十几岁时,一定要认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该从事什么职业,适合做什么工作。如果没有把自己放对地方,就会像毛驴拉磨一样,虽然周而复始,但却无法改变,一生也就此碌碌无为。

要客观评自己,过高估计自己,就会使自己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过低估计自己,就会自卑消极,不求上进。二者都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正常发挥,不能使自己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当一个人无法对自己做出相对准确的认识时,通过实践是不错的选择。实践过程会让人清醒地认识自我,在实践的风风雨雨中通过成功或失败,检验自己方方面面的素质,重新认识自己。

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当老板的材料,就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在实践中,有的人成功了,新的事业蒸蒸日上。有的人却失败了,下海呛了一肚子苦水,只得踏上归途,去做原来的工作。实践过程最容易让人清醒认识自我。

人在从事一件未做过的工作之前,很难对自己有个正确的估计,对自己是否胜任这个新工作没有十分的把握,那就不妨试一下,实践一下,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时时反省自己,不断对自我产生新的认识。

你要争什么

——人活着,就争一口气,这口气就是志气。

多年前,一位年轻人应聘到一家汽车公司当修理工。作为一个小地方来的人。能够在大城市的一家大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他真的很高兴,甚至有几分得意。他就像他的许多同龄人一样,心里既装着一个美好的理想,又容易安于现状。

领到第一个月薪水后。他决定下馆子奢侈一回,为自己的就业成功表示祝贺。正好路边有一家豪华餐厅,他便走进去,坐在餐桌边,像个绅士似的,安安静静地等侍者来为他服务。以前他从不敢走进这种看起来高级得很吓人的场所,不过现在兜里有了钱,勇气就大不一样了。

没想到,餐厅的侍者来回穿梭,都是在为别人服务,年轻人坐了整整一刻钟。没有一个过来搭理他。这也难怪,他身上那件有些油污的工作服泄了他的密,人家觉得稍稍怠慢他一下,虽然不应该。也不是不可以。

年轻人等得不耐烦了,终于顾不上风度,用手在桌子上重重敲了几下。

一位侍者走过来,不冷不热地问:“先生,你好像想要点什么?”

年轻人点点头。

侍者递上菜单,然后歪着头,望着上面的天花板,那意思好像因为做了一件非常多余却不得不做的事感到懊恼似的。年轻人正在一门心思钻研菜单,没留意到侍者的脸色。菜单的左边是菜名,右边是价格。年轻人发现,越是他想吃的菜,价格越是贵得离谱,真叫人伤脑筋。即使他口袋里多三倍的钱,他也不敢执意照顾自己的口味。

这时,侍者等得不耐烦了,建议他说:“不用看得太详细。你只需看右边的部分,左边的部分就不必费神去看了!”言下之意:你这种档次的人,只适合挑选一个比较喜欢的价格,没有资格挑选比较喜欢的菜。

年轻人惊愕地抬起头。这回他看清了侍者的脸色,那上面什么都有:嘲笑、冷漠、轻蔑、恼怒、不耐烦……这是他有生以来见过的一张表情最丰富的脸。年轻人心里的火气腾地升上来,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拳头。

年轻人一时冲动,真想将口袋里的薪水全掏出来,点一道最贵的菜,让这个“狗眼看人低”的家伙开开眼。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心想:别人轻视我,并非毫无道理。我本来就是一个穷光蛋,他不过实话实说而已!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除非我真的值得别人尊重。

年轻人还记得母亲反复告诫他的一句话:“你必须去做生活给予的不愉快的事情。你可以怜悯别人,但你一定不能怜悯自己。”于是。他决定做一件让自己很不愉快的事情。他合上菜单,平静地说:“请给我来一份汉堡包。”

侍者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冷笑,那意思似乎在说:我早知道你不过点一份汉堡包而已!

年轻人毫不理会。吃完汉堡包,他就立下了一个志向:成为一个真正值得别人尊重的人。

后来,他果然成为一个值得全美国乃至全世界尊重的人。他就是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他生产出了价廉物美的T型车,使美国人人买得起小汽车。因此,他被誉为“把美国带到汽车轮子上的人”。

一个人不应该埋怨这个世界太势利,他应该埋怨自己没志气。“势利”通常会让人不快,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建设意义。它就像一条鞭子,驱赶人们努力创造,提升自己。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尤其渴望别人的尊重,但要想别人尊重你以前,不妨先想一下,别人凭什么要尊重你?你又是否给别人足够尊重了呢?

假如任何人都可无条件地享受到尊荣,谁愿意流血流汗、追求出人头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不受尊重,是因为他不那么值得别人尊重。鲜花和掌声只是他梦想的荣耀,轻视和白眼却是他此时应享的待遇。想通了这个问题,人就比较容易变得心平气和,说不定还会因此鼓起奋斗的勇气。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想出人头地,但是得到这一切的基础是你必须先学会付出,付出你的辛苦和汗水。如果你不能付出,只想索取,那么等待你的也只有失望而已。尊重,并非是无条件的。实践会使二十几岁的人成为思想渐渐成熟的人,也渐渐地看清楚了社会和人类甚至整个世界。这样的变化,来之不易,也显珍贵。

二十几岁,要对自己有正确的估价,并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对客观现实。对自身的实力,要有一个切合实际的估量,在现实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没有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而是采取文火慢攻的策略,这样,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坚持过程中,水到渠成,这是不容置疑的。这口气,终于喘上来了,当然,是自己争来的。

紧紧抓住想要的

——实现愿望,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为什么在现实中有些人受人敬重,有些人被人看不起?有很多人在从事一项工作时,得过且过,甘愿做一个掉在队伍后面的“末等公民”,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强项,去争做“一等公民”,这就注定了这类人无法成大事。自己不争气,别人就无法看得起你,无法尊重你。

二十几岁的时候,是由青春向成熟的过渡期,这时候及早地认识现实,树立切合实际的人生理想,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今天,权利和金钱是我们生存的保障,同时也代表着我们的自信和尊严,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撕下一切伪装,毫不掩饰自己对它们的渴望。

60多年前,艾德温·巴纳斯在新泽西州的橘郡,从货舱走下火车,当时他看起来可能真像个街头流浪汉,然而他的“欲望”却富可敌国!

从铁轨走向爱迪生办事处的路上,他脑筋转个不停。他目睹自己站在爱迪生面前,他听见自己在请求爱迪生给他一个机会,实现他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成为这位伟大发明家的事业合伙人。

巴纳斯的“欲望”不只是一个“希望”!也不只是一个“愿望”!而是热切悸动的向往,超然于物外,而且坚定不移。

多年以后,巴纳斯再次置身于首次会见爱迪生的办公室,也再次和爱迪生相对而立,但这一次,他的企图心已经成为现实。他真的和爱迪生合伙了,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希望成真了。

巴纳斯之所会成为富人,是因为他选择了明确的目标,并且为了这个目标,他投入了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意志力、所有的努力和所有的一切,而这就是强烈的渴望。

巴纳斯得到机会,在爱迪生的身边工作之后,转眼就过了5年。在别人看来,他只是爱迪生的事业里一颗不起眼的小螺丝,但在他自己的心中,他无时无刻不是爱迪生的合伙人,从他一到那里工作开始,一直都是。

巴纳期因为渴望要做爱迪生的事业合伙人甚于一切,所以他达成了目标。为了要实现目标,他草拟了一份计划。他斩断了所有退路,坚持自己的渴望,后来渴望变成了盘踞他心中的企盼,最后变成了现实。

他到橘郡去的时候,并没有跟自己说:“我要想办法让爱迪生给我一个差不多的职位。”他说的是:“我要见爱迪生,而且要他知道:我要和他合伙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