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纸币的诡计——抵御通货膨胀,你应该知道的6件事(2)

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货币兑换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利用手中聚集的货币发放贷款以取得利息时,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了。

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寺庙,都已经有了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近代银行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1171年,威尼斯银行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国、荷兰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

当时这些银行主要的放款对象是政府,并带有高利贷性质,因而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要求。最早出现的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

在我国,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又出现了票号。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银行在商业活动中,是如何担当起货币流通的中转站的角色的呢?假如银行有100元存款,银行借给别人,才有利息,才有赚钱。银行怎么赚钱?通过息差赚钱,比如,银行通过息差赚取2%的利息。银行不能100%放贷。如果老百姓存了100元钱,银行全都放贷了,但是当人取钱时,银行没钱给人怎么办?这就会造成金融危机。因此,中央银行要求每一家银行必须要保存一定的存款准备金,这样才能防止出现别人来取钱时,没有钱的状况。中央银行时刻要求保留一定的存款准备金,即银行就会把储户存款的一部分拿来放贷,剩下的不能放,放了就麻烦了。老百姓去提款的时候,银行没钱,那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存款准备金如果是20%,那就是20%的存款留在银行,供提款人取现金用。也就是说,如果银行有100元钱的存款,他就只能放贷80元。银行就是通过这样不断的吸纳存款,不停的发放贷款来完成货币的流通的,并在货币的流通中赚取利润。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规模巨大的股份银行纷纷建立,成为资本主义银行的主要形式。随着信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又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客观要求。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可视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的鼻祖。到19世纪后半期,西方各国都相继设立了中央银行。早期的银行以办理工商企业存款、短期抵押贷款和贴现等为主要业务。现在,西方国家银行的业务已扩展到证券投资、黄金买卖、中长期贷款、租赁、信托、保险、咨询、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

经济学家建议:现代银行结构非常繁杂,按职能可划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其他专业信用机构。它们构成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的现代银行体系。

多少现金才能讨好你的女友——货币需求

人们对货币有需求的原因是货币是最具方便性、灵活性、流动性的资产。持有货币能满足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

假设你是一位正处于热恋中的小伙子,你很爱你的女友。有一天,你俩一起逛商场时,你那位漂亮的女朋友看上了一条项链。这条项链实在是价格不菲,要花3000元!为了取悦自己的女友,你决定花血本为她买下这条项链。可是,不巧的是,你已经把钱都买了股票。这时,你就遇到了流动性短缺问题。为了不让你的女朋友失望,你有两种办法:第一,卖出部分债券或股票;第二,向亲朋好友借钱。在第一种情况下,卖出股票或债券要缴纳一定的佣金和印花税,如果你应了那句"情场得意、赌场失意"的话,卖出时的价格比买进时还要低,那么你就要遭受资本损失。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借给你钱的那位朋友不够义气,乘机宰你一把,要求3%的利息,你又要发生一笔支出了。虽然你的目的达到了,女朋友也很高兴,可是你心里难免会为承受的非流动性成本而闷闷不乐。

在这样一次教训之后,你学精了。在与女朋友一起逛商场时,为了应付上述突发的货币支出,你决定随身带上6 000元钱,够她买一两条项链的。但是这6 000元在你的钱包里闲置了三个月后,你的女朋友才再次突发购买的欲望。如果存银行的年利率为3%,在这三个月里你损失了45元利息,你又遭遇了机会成本。虽然不多,但也足够你俩来回打车的钱。

看来在身上装的现金太少和太多都不好。现金少了,有非流动性成本;现金多了,则有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保留多少现金在身边真是一项需要好好琢磨的经济问题。

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定商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能够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求,以及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的需求等。

居民、企业和单位持有的货币是执行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如居民用货币来购买商品或者支付服务费用,购买股票和债券,偿还债务,以及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等;企业以货币支付生产费用,支付股票、债券的息金,以货币形式持有资本等。

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如居民、企业和单位等)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不单纯是一种心理上的欲望,而是一种能力和愿望的统一体。人们对货币有需求的原因是货币是最具方便性、灵活性、流动性的资产。持有货币能满足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凯恩斯的货币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居民、企业等持有货币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它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等。与此相对应,货币需求也可以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等。

其中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而必须持有一定的货币量,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购买基本生活用品所保留的现金。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

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为了应付意外的事件而形成的货币需求。例如,你一直想买一套时髦的沙发,在途经一家家具店时,恰好发现你想要的商品正在减价50%出售。此时,如果你存有预防性的货币,你肯定不会错失良机。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

经济学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要留足交易性货币和预防性货币,然后再拿剩下的钱去投资。否则,如果你把财富全盘投向股票,遇上不好的年景,你的基本生活就会受到威胁了。

钱不值钱的背后——通货膨胀

忽然感觉的挣的钱越来越不够花,房子开始涨价,猪肉开始涨价,鸡蛋也开始涨价,吃菜吃不起,住房住不起,于是人们慨叹: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其实这是经济学上的通货膨胀现象。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通货膨胀成了人们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粮价涨了,油价涨了,猪肉价涨了,房价更是在涨……”可以说是涨声一片。这让敏感的老百姓渐渐紧张起来,办公室、菜市场、洗手间、公交车、网络论坛……关于涨价的讨论随处可闻。那么,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该怎样认识通货膨胀呢?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相对贬值的意思。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指在短期内钱不值钱了,一定数额的钱不能再买那么多东西了。假如以前,8元钱能买1斤猪肉,可是现在却需要15元才能买1斤猪肉。而且这种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也就是说,不光是猪肉涨价了,当你环顾四周,看到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这就可以断定通货膨胀确实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