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亚洲文明奇迹(6)
典故传说
【兰毗尼的由来】
公元前565年,迦毗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在乘马车回娘家生育的路上途径兰毗尼花园。摩耶夫人见花园中奇花瑞草,池水香洁,便下车游园洗浴。洗浴完上岸后,她手扶娑罗树树枝,生下了乔达摩·悉达多太子。这位太子在29岁感到世事无常,最后为寻生命真谛而出家。6年后,他悟道成佛(释迦牟尼佛),为普度众生,他现身说法49年直至涅槃。
佛教徒们为纪念这处佛祖诞生的花园,称之为圣园,并在此修建起许多寺院、庙和佛塔,2500多年来,前来朝拜瞻仰者从未中断。
知识百科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的生成物,现指是一个人往生(去世),经过火葬后留下的结晶体。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莲花形,还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等各种颜色,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涅槃,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1块头顶骨、2块肩胛骨、4颗牙齿、1节中指指骨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15.阿旃陀石窟
奇迹概览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西南部,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县阿旃陀村的瓦古尔纳河谷,是在离谷底76米的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一处佛教庙宇,西距奥兰加巴德 106 千米。阿旃陀石窟与泰姬陵并称为印度的“双璧”。
阿旃陀石窟是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距今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其现有洞窟从东到西依次编号为1-29,编号按石窟的自然顺序排列。石窟所处的河岸崖壁高度在70米到80米之间。石窟环布在新月形的山腰陡崖上,高低错落,洞窟大体上呈横向排列,绵延 550 多米。石窟类型有支提洞与毗诃罗洞两种。阿旃陀石窟的绘画和雕塑作为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具有相当重要的艺术影响力。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旃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寻幽探秘:
1.阿旃陀石窟的名字“阿旃陀”是什么意思?
“阿旃陀”一词,来源于梵语“阿谨提那”,意思就是“无想”、“无思”。
奇境珍藏
【石窟建筑】
阿旃陀石窟的建筑形式,可分为支提洞与毗诃罗洞两种。
所谓支提洞,梵语叫做caitya,或者译为“窣堵婆”,意为藏舍利的塔,现在可译为“塔庙”,也就是佛殿。这种洞是在中间雕造佛教崇敬礼拜的塔,用来藏佛骨。其入口为上下展开的形式。洞中心开凿为马蹄形的祠堂,在其深入后方的矩形部分中起塔。洞内石壁的周围,雕造壮丽的列柱,可以分为内进与外进。内进为圆形龙骨状的天井,前面开一大穹隆形。阿旃陀石窟的9、10、11、26及28(未完成)等洞,都是支提洞。
所谓毗诃罗洞,梵语叫做vihara,就是僧侣的居处,并且僧侣也可在此修道、讲学、会集。所有毗诃罗洞的平面都是方形的,中间为广场,四围是僧房,有列柱区划内外。其入口为左右展开的形式。天井都为平面,并被用藻画来装饰。这样的洞都有前廊,洞内与前廊,与洞窟的大小相适应,在外开辟三门。阿旃陀石窟中,除上述所说的几个支提洞外,其他都是毗诃罗洞。
【石窟雕刻】
阿旃陀石窟的雕刻从题材上分,有佛教造像与装饰纹样两种。其中佛教造像可分早、中、晚3期。早期雕像由于风化严重,已很难辨识。中期雕刻手法趋于成熟,出现了许多精品,如16窟中的说法佛、19窟中的列柱和板框上的采花女子像及蛇王像等,技艺精熟,为石窟造像之佼佼者。后期雕像,规模进一步扩大,人物的刻画更加细腻精巧,形态也更加优美,如26窟中的佛陀降魔和涅盘、1窟中的释迦牟尼像,以及布满窟内四壁的佛传、佛本生故事浮雕等。
【石窟壁画】
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为瞩目的艺术,被认为是印度古代壁画的重要代表。画面上有大量的现实生活场景,特别是画中的妇女形象,反映了印度古典艺术的美学思想。
壁画依时代风格可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壁画构图多为横幅长条形,人物造型、表现技法初见进步。如9窟的佛传和佛本生故事,线条柔和纯朴;10窟的索姆、六牙白象本生和礼拜菩提树等画面,运笔大胆,风格豪放。中期壁画正值笈多王朝(约320-540,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王朝)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画面构图壮阔繁密,布局紧凑和谐,作风沉着老练,色彩典丽,且能注重人物的神情刻画和意境的表达,富有抒情趣味,其中对妇女的描绘格外细腻。其代表作有17窟的狮子国登陆图和佛说法图及太子与嫔妃劝酒图、16窟的佛传故事等。另外,中期各窟的装饰壁画也独具特色。到了晚期,壁画构图宏大庄重,整体感强,线条稳健,讲求透视,画面景物立体感有所加强,人物装饰更加华美,为阿旃陀石窟壁画艺术的最佳者。
典故传说
【阿旃陀石窟的发现】
1819年的一天,一队英国士兵正在南亚次大陆中部的山岭间狩猎。他们打伤了一只猛虎,猛虎踉跄地顺着陡峭山路狂奔而去,只见它跳过山涧,钻进了对面山中一处看不清深浅的洞穴。因为地势险恶,士兵们只得放弃搜寻。
可是,有一个士兵依然不甘心,他紧盯着老虎失踪的地方。突然间,他仿佛看到缠缠绕绕的藤蔓深处似有廊柱雕像的浅淡痕迹。回营后,这位士兵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长官。那长官又告诉了当地的藩王。藩王这才知道--那座传说中的佛窟并非谣传。
藩王马上组织人马前去发掘,从而使一座震惊世界佛学、美术、雕塑各界的艺术宝库终于重见天日。
知识百科
【印度佛教石窟】
印度佛教石窟,是南亚次大陆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主要遗迹之一。凿石开窟约开始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7世纪到8世纪的时候逐渐衰落。除印度比哈尔邦巴拉巴尔山区有一组最早的石窟群外,主要分布于温迪亚山脉和德干高原一带,其中重要代表有巴查、卡尔利、纳西克、阿旃陀等。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分为早期佛教石窟(前3世纪-3世纪)和笈多王朝时期石窟(4世纪-7世纪)两大时期。
印度佛教石窟的建筑与雕刻风格影响了东南亚各地。但东南亚开凿石窟甚少,直接继承石窟艺术传统的是阿富汗和中国的佛教石窟。
16.萨迈拉古城
奇迹概览
萨迈拉古城早在青铜时代就已经存在,它位于伊拉克巴格达以北130千米处的底格里斯河两岸,从北到南长约41.5千米,宽度从8千米到4千米不等。
这里是强大的伊斯兰都城的遗址,这个都城曾统治着从突尼斯延伸到中亚的阿巴斯王朝的省份。人们曾在遗址中发现了与标准的哈苏纳陶器相似,但制作工艺却更为精湛、装饰更为华美的陶器,人们称之为“萨迈拉陶”。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尤其是索万和乔加马米两个遗址的发现,证实了“萨迈拉陶”属于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所以称之为“萨迈拉文化”。
萨迈拉文化在建筑和艺术方面都非常具有创新性,这种创新不但得以发展,并且传播到伊斯兰世界及伊斯兰世界以外的其他地区。
9世纪的萨迈拉清真大寺和通天塔是古城中众多杰出建筑奇迹之一,而古城还有大部分遗迹有待发掘。2007年,萨迈拉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寻幽探秘:
1.青铜时代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个时代?
青铜时代不是特指哪一个年限,而是考古学上,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自从有了青铜器,人类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青铜铸造术的发明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约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
奇境珍藏
【通天塔】
通天塔又叫螺旋塔,是萨迈拉古城清真大寺的宣礼塔,它建造于837年,建筑外形像一个巨大的海螺,独特的造型为世所罕见。当时,穆阿台绥姆从巴格达迁都至底格里斯河上游100千米处的萨迈拉,并在这里建造了宏伟的宫殿和美丽的园林,把城市沿底格里斯河扩展至3千米长。9世纪末,都城又迁回了巴格达,萨迈拉城从此逐渐衰落。到了1300年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但是造型独特的螺旋塔却一直耸立至今。
螺旋塔用大量的砖块和黏土建成,塔高52米,共7层。塔体是环形向上的,塔身上筑有逆时针螺旋上升的阶梯,阶梯宽约2.5米,由于螺旋塔的栏杆严重缺损,只有勇敢的游客才能从阶梯上爬到塔顶。它是“丝绸之路”上的遗迹,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萨迈拉清真大寺】
萨迈拉清真大寺是伊拉克伊斯兰教清真古寺的遗迹之一,也称为皇家清真寺。它坐落在萨迈拉新城的东北部,始建于阿巴斯王朝穆阿台绥姆(833-842年在位)时代,后来穆阿台绥姆的儿子穆泰瓦基勒(847-861年在位)在849年至851年间对其进行了扩建。
整座寺院呈长方形,长238米,宽156米,面积为37128平方米,被认为是当时伊斯兰世界面积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曾经可以同时容纳近万名穆斯林礼拜。寺院的围墙高达10米,其间有40根半圆的支柱。庭院中心有一座喷泉,流水潺潺而过,景色十分秀美。礼拜大殿正向的凹壁镶嵌有黄金,最高部位是弓架结构的窗户。两根砖柱支撑着由5个弧形组成的两道拱门,出入门共有21道。
由于年久失修,清真寺的主体建筑已经残破不全,只有大寺的宣礼塔尚存,现被列为重要的历史文物,并作为旅游观光的项目之一。
典故传说
【清真寺的劫难】
2006年2月22日,伊拉克萨迈拉市的居民忽然听到市中心传来了两声剧烈的爆炸声,阿里·哈迪清真寺顷刻间便被烟尘笼罩。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只见清真寺巨大的金色穹顶已经被炸毁,横七竖八的钢筋和土黄色的砖体裸露在外。一座宣礼塔顶部的鎏金装饰也被爆炸产生的巨大气浪剥落,清真寺内一片狼藉。市民们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他们捶胸顿足,一遍遍声嘶力竭地怒吼着:“罪过啊!罪过!”
因为有着巨大的金色穹顶而被称作“金色清真寺”的阿里·哈迪清真寺里,供奉着什叶派第10位和第11位伊玛目(宗教领袖)阿里·哈迪与哈桑·阿斯凯里的陵寝,这里被认作是什叶派四大宗教圣地之一,是不允许任意亵渎和破坏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神圣之地,却在2007年6月13日再度遭到炸弹袭击,致使清真寺的两个宣礼塔被炸毁。
两次爆炸事件,使清真寺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知识百科
【穆斯林】
穆斯林的意思是顺服伊斯兰教的神--阿拉的人。目前一般提到穆斯林,都是泛指伊斯兰教徒。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和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时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其复兴者和传播者是穆罕默德,中国称之为清真教。伊斯兰一词的原意为顺从,即顺从真主意志的宗教。同时,穆斯林也可以理解为穆斯林世界,即现今的伊斯兰国家或者中世纪时的阿拉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