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格列佛流记
《格列佛流记》
一部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
作者:斯威夫特。
文体:小说。
成书年代:1726年。
一作者介绍。
乔纳森·斯威夫特。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
斯威夫特分别作于1696年与1697年的两部早期讽刺作品《桶的故事》和《书的战争》就是其讽刺才华的最初展现。《桶的故事》表面上讲的是三兄弟背弃了亡父遗嘱的故事,实质上则是对宗教论争的尖刻模仿,讽刺了那些自命为基督教正宗者的道貌岸然,揭露了他们对教义阳奉阴违的事实。该书一直以来都被英国启蒙主义者们用作攻击教会的重要武器。《书的战争》则将矛头直指当时贫乏的学术、浅薄的文学批评和各种社会恶习,对当时学究式的烦琐考证和脱离实际的学术研究的提出批评,还提出了文艺与科学应当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在英国当了几年政论家后,斯威夫特的影响达到了顶点。这时,爱尔兰人民在英国政府专制统治之下的痛苦生活得到了他同情。于是,斯威夫特站在爱尔兰人的立场上,猛烈地攻击英国政府,为爱尔兰人民争取早日独立和自由摇旗呐喊,还赢得了“伟大的爱尔兰的爱国者”的称号。
斯威夫特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1726)。作者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通过这种幻想旅行的方式来影射现实,极尽讽刺之能事,对英国的君主政体、司法制度、殖民政策和社会风尚进行了揭露。
作为典型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故事总是有所指的:小人国会因鞋跟高低、吃蛋先敲哪端而分裂、演化出两党之争;大人国的居民尽管身材高大,却丝毫不像人类那样穷兵黩武:飞岛对其领地的统治就像英格兰对爱尔兰一样让人看不过眼;相比之下,倒是慧骃国里的马儿颇具理性和各种美德。
在斯威夫特笔下,丑恶人性的表现不胜枚举:背信弃义、无知浅薄、为非作歹、懒散腐败……这一切的症结皆在于人类道德的堕落。他通过对慧骃的描绘,就是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的人性和道德的追求。
二作品档案。
《格列弗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出版两个多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作品运用讽刺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尽管是对宫廷和政治家的讽刺,但作品却超越了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局限,尤其是前面的那两个部分,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
《格列佛游记》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和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写于1971年至1722年之间。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先于第三卷,写于1723年。第三卷比较松散,铺的面较开,以勒皮他(飞岛)游记为主,兼及巴力<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从1724到1725写了两年。四个部分应该可以说是相互独立的,表面上的某种联系或者对照也许只存在于第一卷和第二卷之间;格列佛由小人国中的“巨人山”,一下变为大人国中的可怜的矮子。当然,不论从正面颂,还是从反面讽,斯威夫特的情感和思想在四个部分中都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不留情面地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浮、贪婪、自大等做痛快淋漓的鞭挞。这种批判和鞭挞的声音在第四卷慧骃国游记中甚至达到了凶野暴烈的程度,批判和鞭挞的范围也似乎要越出十八世纪初期的英国,而将矛头直接指向罪孽深重、愚蠢肮脏、毫无理性的整个人类。这也就难怪不少批评家都指责斯威大特对人类只有憎厌,至少也是个厌世主义者。慧骃国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愤怒地却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野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年。
三内容概要。
“小人国”大站邻国“巨人”
斯威夫特的传世之作中,以《格列佛游记》流传最广,也最为各国读者所喜爱。全书共分四卷,通过主人公外科医生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等虚构国度的离奇经历,集中反映了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批判了英国腐朽的政治制度、对外扩张和对内压迫的殖民主义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正义斗争。
格列佛到达的第一个国家是小人国。那里的居民很小,身高仅六英寸,在那里,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顿饭要吃掉许多只鸡鸭牛羊,还要喝掉许多桶酒。小人国的人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个工匠,无数条绳索,九百个负担起重、搬运任务的“大汉”、一万五千匹“高大”御马。可就是在这样一个缩微的国度里,君主却野心勃勃,大臣也贪婪成性。国王用跳绳的方法选拔官吏,谁跳得高便可做大官。佛林奈浦跳得最高,做了财政大臣。党派之争以鞋跟的高低划分阵营,高跟派和低跟派你争我斗,势不两立。他们和邻国发生战争的原因,竟然是吃鸡蛋应先敲哪头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都影射了当时英国社会那些无聊的政治争斗。
离开了小人国,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如尖塔,武器精良、国威赫赫。这个国家的国王,知识渊博,慈和善良。当格列佛极力讨好国王表示愿把制造军火的方法献给他时,吹嘘说,“火药枪炮威力无比,能使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国王非常惊诧,不敢相信他“那样卑微的小虫”竟有如此残忍的想法!于是国王指出格列佛的同胞中大多数人都属于“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可憎的小毒虫中最有害的一类”。作者借国王之口,痛斥了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
格列佛在飞岛国又是另外一番经历。那里的统治者过着高高在上、衣食富足的生活,而下层的人民却过着缺衣少食的苦难生活。如果人民抗缴捐税,国王就会把飞岛停在他们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阳光和雨水的权利。如果人民继续抗拒,国王就下令把飞岛降落,把人民一个个压成粉末。但飞岛人民团结一致,抗拒到底,用种种方法反抗,终于迫使统治者向人民妥协。飞岛国里的科学家更是荒诞不经,进行着一些像从黄瓜里提取出阳光、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用猪耕地等离奇甚至令人作呕的研究。
最后格列佛来到慧驷国。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慧马,而供马驱使的耶胡(一种人形动物)却丑陋龌龊、贪婪成性、残酷好斗。它们特别喜欢在田间寻找一种发亮的石头,经常为争夺这种石头而搏斗,甚至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它们还喜欢吮吸一种草根,吃多了就互相搂抱厮打,丑态百出。格列佛很想留在慧驷国,可慧马们认为他是一只耶胡,而他们正准备消灭所有的耶胡。格列佛只好失望地回到自己的国家。
四主要人物形象。
格列佛。
在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小说里,格列佛更像一个故事的见证人,而不是作者着意刻画的形象。通过主人公四次出海航行,游历四个传奇色彩浓重的国家,历经磨难,见识了与当时英国社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格列佛是作者的贷方人,在他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首先,格列佛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他可以为利立浦特国一举消灭不来斯夫古国的海军,保卫这个国家不受侵犯,但却不愿意成为它侵略和消灭其他国家的工具。
其次,格列佛又很有自知之明,他既不在小人国凭借自己的绝对优势而耀武扬威,也不在大人国因为自己身材过小而妄自菲薄。他遭到那些人的嫉恨时,他并不针锋相对奋起反抗,只是逃往另一个国家。
而在大人国,格列佛的比例正好掉了个头,他只想当于那些人的1/12。但他也并不因此而卑躬屈膝,献媚讨好,他要求的是自由和公平。
小人国利立浦特国国王是个野心勃勃的人,虽然比那些只不过六英寸高的人高了一指甲,但却想做世界的皇帝,他以无常的喜怒来决定老百姓的命运。官吏们无需德才兼备,只要会跳绳,就可得高官厚禄。毫无理由地发动惨死的战争,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这个所谓的国王的本质是如何的丑陋了。
佛林奈浦。
他是利立浦特国王的一个宠臣,对于国王他一味阿谀奉承,为了能够讨好国王,他会想方设法让其开心,甚至愿意做出威胁自己生命安全的行为来讨国王的欢心。反过来对人民却颐指气使,认为他们比自己低级。佛林奈浦有才能和本领,却不将此运用到正途上来,不为百姓做事。他心胸极其狭小,痛恨比自己有能耐的人,并且睚眦必报,喜欢暗地里给人打小报告,诬蔑他人。他做事毒辣,不计较后果,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机会来进行打击报复,不给对手留下丝毫的余地。在格列佛看来,阴暗乖僻是他的本性,他是一个受人鄙视的人。
巨人国国王。
他容貌雄健,性格和善儒雅,聪明,做事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理解力很强,热爱艺术,酷爱音乐。他非常博学,好奇心很强,善于提出疑点和不同意见,喜欢学习先进的东西,吸取自己以前所没有能够学习到的知识。但由于环境所限制,他与世隔绝,对于别的事物知道不多,就不可避免的有点故步自封,产生了一些偏见以及某种狭隘的思想。国王待人和蔼可亲,理智、正义、仁慈,让人容易亲近,爱护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臣民,不喜欢甚至是鄙视有阴谋、虚伪、背信弃义、残暴和有忌妒心的人,心里没有任何非人道的念头。在格列佛看来,他具有令人崇敬、爱戴和敬仰的所有品质,有杰出的才能,伟大的智慧,高深的学问,有统治国家的雄才,有天生为王的人格魅力。
慧骃。
有智慧的马,体态俊美,身强力壮,行动迅捷,他节制、勤劳、清洁、热爱运动,他有灵性、有礼貌、不拘泥于形式,他观察敏锐而判断准确,言语没有废话,真诚不说谎,厌恶一切阴暗的事物,如战争等。他看重友谊,有着仁慈的心灵,待人热情,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关键时候能够挺身而出,维护正义,不让弱者受到欺负。同时他的好奇心很强,愿意了解更多的事物,理解能力相当出色,喜欢思考。慧驷,具有所有的美德和理性。
五精彩篇章推荐。
我恳求他耐心地听听我的经历。于是我把离开英国到他发现我为止的那一段经历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他居然相信了。我打开我的小柜子,给他看我搜集的一宝贝:一颗一英尺长的牙齿:几枚长一英尺到半码的缝衣针和别针:四根黄蜂的刺;王后的一绺头发;一个金戒指,这是王后从她小指头上拿下来赏赐给我的。我还让他看我当时穿的裤子,那是用一张老鼠皮做的。
他觉得有件事很奇怪,就是我说话的声音为什么这么大,是不是那个国家的国王和王后的耳朵不灵。我告诉他,两年多来,我已经习惯这样说话了。我倒觉得他和水手们的声音很奇怪,好像在说悄悄话,不过我还可以听得清。在那个国家里,我说话就像在欧洲一个人站在大街上,跟另一个从教堂塔顶伸出头来的人谈话一样。只有把我放在桌上或拿在分手们手里才不必那么大声。
我告诉他,我也注意到另外一件事,就是我刚上船的时候,觉得水手们都是小矮人,周围的一切也都显得那么小。吃饭时,看到盘子只有3便士银币那么大,一条猪腿几乎不够一口吃的,酒杯还没有占月桃壳大,我都忍不住想笑。我想这是因为在那个国家里,我只注意那些大家伙,对自己的渺小视而小见,就像人们看不出自己的短处一样。
我们去英国的路上航行非常顺利。在到达唐短港以前,我一直留在船上。1706年6月3日,船到了唐兹港,我获得自由大约有9个月了。我建议把我的东西留下来抵偿船费,船长却发誓一分钱不收。我们亲切地相互告别。
我走在路上,看见房屋、树木、牲口和人都是矮小的,我起初觉得自己是在利立浦物国。我担心踩着路上碰到的每一个行人,老是大声叫喊着要他们让路。我这种无礼的举动,惹得别人差点把我打得头破血流。
我一路打听,才找到自己的家。一个仆人开了门。我因为怕碰着头,弯着腰走进去,像鹅出入门洞那样。我的妻子跑出来拥抱我,我把身子弯得比她的膝盖还低,以为不这样她就没法够到我了。我的女儿跪在地上,要我给她的祝福,可是我已经习惯站着仰看60英尺以上的高处,所以直到她站起来我才看见她。当时我还想用一只手把她拦腰提起来。我低一下头看佣人和来访的朋权,好像他们都是矮子,而我是巨人。我对妻子说,她太节省了,因为我看她把自己和女儿饿得那么瘦小。总之,我的举动使她们断定我已经神经失常了。我提起这件事,只是为了证明习惯和成见的力量有多么大。
节选自第八节。
六文学成就。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童话色彩极浓的政治讽刺小说。构成这部小说讽刺魅力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匠心独运的讽刺艺术,一是作者通过虚构情节和幻想手法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
在讽刺手法上的运用方面,斯威夫特在这部小说里可以说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他通过格列佛以冷静的口吻对事物作出不动声色的评价,虽然他有时把善说成恶,把恶说成善,但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比如小人国的大臣的绳技表演,拉格奈格的臣子谒见国王时要舔地板;小人国埋葬死人时把死人头向下的方法。这段并不长的话中,刻画了贵族大臣的种种献媚丑态、国王的残暴,但行文上却并没有采用过于激烈的措辞,这就是反语手法的运用。
通过虚构来影射英国的现实,在这部小说中可以说比比皆是。作者的幻想世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而现实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则表现得更为集中突出。小人国中的高跟党和低跟党;飞岛国中形形色色的官僚、政客、学者;慧骃国中的“耶胡”等等,这些虚构的情节就把现实表现得更为强烈、理为集中、更为英武而且更带普遍性。如小人国中的国王,只不过比其他人高出一个指甲盖,就格外地显得尊严,不但在国内作威作福,而且野心勃勃,想做整个世界的皇帝。这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对爱尔兰的统治和奴役,在海外大肆扩张殖民地的行径。
七名家点评。
斯威夫特驶进了他的安息港,在那里再没有激烈的义愤,撕裂他的胸膛。迷醉于世界的旅行人,模仿他吧,如果你敢,是他为人的自由使出了力量。
叶芝。
一件平常的事假如到了斯惠德(斯威夫特)或果戈理的手里,我看是准可以成为出色的讽刺作品的。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