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练好入门基本功--千日打柴一日烧(1)
(第一节)什么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反映、监督、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会计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并提供会计信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应用于商品流通领域行业的专门会计。它以商品流通企业中的流通行业为基础,通过货币计量、复式记账等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监督,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价值不断增值。因此,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商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特点。
商品流通企业是面向直接消费者或批发商的企业。其经济活动可以描述为从生产部门或其他商品流通企业购进各类商品,出售给下级商品流通企业或直接消费者的一种商品流通活动,是商品流通的中间或最终环节。批发经营的特点是经营品种多、规格复杂,交易量大;交易方式主要是现金交易与转账相结合。直接经营的特点是:经营品种多、规格复杂,直接为消费者服务,交易频繁,数量零星;交易方式主要是柜台的现金交易,成交时间短;顾客自助式服务的商业经营形式(即超市)已经成为直接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与其他专门会计一样具有核算和监督的职能,这是与其他企业会计核算共同的特征。另外,从商品流通运行规律与会计的结合来看,商品流通企业主要是从事商品的购销活动,其会计核算主要是围绕商品流通业务进行,它也有其自己的某些特征。
1,以商品的购销为中心进行核算和管理。
商品流通企业商品的购销活动是其主要的经济业务。商品的购销活动从实物形态上,表现为商品的购进和销售两个阶段,它与工业企业有所不同;从价值形态上看,在商品购进过程中,商品流通企业用货币资金通过采购的形式变为商品资金的形态,商品采购回来后,又向消费者或其他企业销售出去,即从商品资金形态变为货币资金形态。随着商品购销业务活动的持续进行,两种形态不断地交替变化着。资金的这种随商品购销业务的往复循环、周而复始的运动,即为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周转。
在商品流通购销过程中,通过商品购买,支付货款及费用,使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资金;在销售过程中,通过商品销售,取得收入和盈余,使商品资金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并获得增值。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主要是对商品资金的筹集和资金的循环进行核算和管理。所以,其核算的重点是商品的采购和商品的销售两个阶段,以商品购销为中心。
2,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核算和管理。
商品流通企业是典型的流通企业,其面对的是广大消费品市场。众所周知,商品流通最基本的规律是要从商品的价值规律及其供求关系中获得有利时机,实现增值,扩大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必须在企业商品的购销活动中,按照价值规律控制采购成本和管理费用,扩大收益,使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第二节)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构成要素。由于商品流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最主要的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因此,这里所说的会计要素主要就是构成这两张会计报表的要素。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构成利润表的要素有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举个例子,孙先生租了几间厂房和印刷机,开了家小型印刷厂。现在孙先生使用的厂房和机器是不是他的资产呢?显然不是。虽然此时孙先生行使对厂房和机器的使用权,但这些厂房、机器的所有权并不在他的手里,也就是说,孙先生并不能控制和支配这些厂房和机器。作为资产,首先要具有排他性,即某项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支配权只归某一企业;其次,资产要能够被企业以货币加以计量。比方说一家生产饮料的企业,垄断占有了一处矿泉水水源,但却没有办法来给它估价,那么这水源也不能算作是这家饮料厂的资产;再次,资产要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要有助于企业目前和未来的经营。像报废的机器,它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这时它也就不能算作是资产了;最后,资产既包括财产,也包括债权和其他权利。只有具备了以上特征,才能被列为资产。
资产的本质是经济资源。它可以是有形的,如房屋、机器设备、材料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具体来说,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所谓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资产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单独或与其他资产组合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以资产交换其他资产;以资产偿还债务等。资产之所以成为资产,就在于其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企业拥有资产,就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有些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但是企业能够支配这些资产,因此同样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如果企业不能拥有或控制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例如,对于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来说,虽然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满,承租企业一般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认定和支配该资产并从中受益。对于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来说,由于企业不能控制它,所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应视为企业的资产。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资产,而不能根据谈判中的交易或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来确认资产。例如,已经发生的固定资产购买交易会形成企业的资产,而计划中的固定资产购买交易则不会形成企业的资产。
资产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较常用的是按照流动性和按有无实物形态进行分类。按照流动性对资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有些企业经营活动比较特殊,经营周期可能长于一年,此时,就不能以一年内变现作为流动资产的划分标准,而是将经营周期作为流动资产的划分标准。除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都属于非流动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它具有以下特征:
(1)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清偿负债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偿还;将负债转为所有者权益,如国有企业债转股业务。对此,企业不能或很少可以回避;如果企业能够回避,则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负债。
(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作为现时义务,负债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是现实的义务。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负债,而不能根据谈判中的交易或事项,或者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来确认负债。如银行借款是因为企业接受了银行贷款而形成的,如果企业没有接受贷款,则不会发生银行借款这项负债;应付账款是因为企业采用信用方式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而形成的,在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发生之前,相应的应付账款并不存在。
按照流动性对负债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暂收应付款项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它具有以下特征: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在性质上体现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在数量上体现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它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所谓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比如,商业企业从事商品销售活动等。企业所进行的有些活动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但因与日常活动有关,也属于收入。有些交易或事项虽然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所以,其流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如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收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形成应收款项;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如减少预收账款;还可能表现为二者的组合,如销售实现时,部分冲减预收的货款,部分增加银行存款。
(3)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由于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所以收入能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但是,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相配比后,则可能增加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减少所有者权益。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企业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代收利息等,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另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因此,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也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作为本企业的收入。
按照企业所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收入有三种来源:一是销售商品,取得现金或者形成应收款项;二是提供劳务;三是让渡资产使用权,主要表现为对外贷款、对外投资或者对外出租等。
按照日常活动在企业所处的地位,收入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活动中的主要项目,如企业的销售商品等。其他业务是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它具有以下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商业企业以现金支付采购人员工资、以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等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属于费用。有些交易或事项虽然也能使企业发生经济利益的流出,但由于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所以其经济利益的流出不属于费用,如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损失。
(2)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
费用的发生形式多种多样,既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如用现金支付管理人员工资、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如负担长期借款利息;还可能是二者的组合,如购买商品支付部分现金,同时承担债务。
(3)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按照费用与收入的关系,费用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其中,营业成本是指所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按照其所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处地位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每一个员工,都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成本意识,养成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的习惯。节俭实际上也是为公司赚钱。
无论公司是大是小,是富是穷,使用公物都要节省节俭,出差办事,也绝对不能铺张浪费。节约一分钱,等于为公司赚了一分钱。就像富兰克林说的:“注意小笔开支,小漏洞也能使大船沉没。”所以不该浪费的一分也不能浪费。
一位年轻人到一家公司应聘。当他走进办公室时,看到门角有一张白纸,出于习惯,年轻人弯腰捡起白纸并把它交给了前台小姐。结果,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这位年轻人战胜了其他比他条件更好的人,成了这家公司的正式员工。
后来,公司董事长在给他分配任务时说:“其实那张门角的白纸是我们故意放的,那是对所有应聘者的一个考验,但只有你通过了。只有懂得珍惜公司最细微的财物的员工,才能给公司创造财富。”
事实上,一个从小处着眼为公司着想的人,肯定能在其他的方面为公司着想,这样的人当然也就是能为企业赚钱的人。一个具有成本意识、处处维护公司利益的人才是老板愿意接受的人。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