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宋代正宗雅词(3)
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赏析】
这首小令,绝妙工巧,不着痕迹。作者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全词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作者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浓睡不消残酒”,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海棠依旧。”作者听了嗔叹道:“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花见少,叶见多了啊。”这句对白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如梦令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玩得尽兴了,而且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尽力地划,尽力地划,惊起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赏析】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词句不加雕琢,但境界却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的享受。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地点是“溪亭”,时间是“日暮”,“沉醉”二字透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接写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就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
醉花阴
【原文】
薄雾浓愁永云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在炉金兽烧完了。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西风吹起,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天空布满着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挨。作者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阕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下阕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作者独自一人只为了应景,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使她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因为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想到这,作者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瑟瑟西风又把帘子掀起了,令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川汤阴(今属河南)人,汉族。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民族英雄,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后被秦桧害于大理寺狱中,年仅39岁。淳熙五年(1179年),追谥武穆。宁宗朝追封鄂王。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满江红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路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那一年,中原全沦陷。奇耻大辱未洗雪,仁人志士咬牙切齿紧扼腕。誓师驾战车,踏平贺兰山。壮士们,取敌人的鲜血当水饮,割敌人的肉当饭吃,高奏着凯歌谈笑。到那时,再从头安排中原的好河山,让它旧貌换新颜,向皇宫频频去把捷报传。
【赏析】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大破金兵于郾城。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他对部下说:“直抵黄龙,与诸公痛饮耳。”一方面是说给部下听的,另一方面也是岳飞在对自己喊话,因为恢复中原是岳飞一生的宏志。
这首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抒发了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作者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上句表现了他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部队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两句是讲要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作者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两句表达作者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两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两句回归开始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脉络清晰,情意深婉,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能够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之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南宋爱国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存词600多首。作品多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
破阵子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霹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
从全词整体来看,前九句是一部分,“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末一句是一部分,作者情绪急转直下,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戛然而止的写法,往往更能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读者可以非常直接地体会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体会到人民的水深火热,体会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永遇乐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