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谈商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寻求事业的坐标(1)

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点就是: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目标是一个路牌,在迷路时为你指明方向;目标是一方罗盘,给你导引人生的航向;目标是一支火把,它能燃烧每个人的潜能,牵引着你飞向梦想的天空。法国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说:“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一个人只有设立了目标,他的思想才会集中于此,他的思维活动也会因此而开展,他的计划便因此而落实。这样,目标就变成了动力,促使他不断进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我个人的经验,有了兴趣,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保持这样的心态,做每一件事情,是没有困难可言的。做哪一行就要培养哪一行的兴趣,否则,要成功,要出人头地不容易。

--李嘉诚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有浓厚的兴趣。

日本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另外,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其实,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

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增加适应环境的能力,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确实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巨大作用。

以兴趣为动力

兴趣不仅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还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它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

196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化学家曼弗雷德·艾根说:“兴趣是探索事物发展的动力。”他1927年5月9日出生在德国西部鲁尔工业区的不大知名的波鸿小镇。他的父亲是波鸿室内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手。在这样一个音乐家庭中熏陶成长起来的艾根具有天赋的音乐才能,从六岁起他就开始学习弹钢琴,经过三年多的学习,他的钢琴已经弹得很不错了。然而一个儿童的兴趣是很不稳定的,渐渐地他失去了对钢琴的兴趣。一天,他终于向父亲说出了要放弃学习钢琴。

艾根的父亲对于儿子要放弃学习钢琴的请求很不满意,这不仅因为在一个音乐世家里出了一个不爱音乐的人,更主要的是父亲考虑到:不论学习什么,如果不能持之以恒,都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只凭一时的好恶而轻率作出决定是很危险的。艾根的父亲决定审慎地处理这件事,想通过这件事使小艾根成熟起来。

经过反复的考虑,父亲同意了儿子的请求,但提出了两条十分苛刻几乎是不近人情的规定:既然不想学习钢琴,就必须完全放弃钢琴;省下的时间必须用于从事严肃的事业。

父亲的这两条决定是颇费心机的:让艾根彻底断绝与钢琴的联系,或许这一强刺激能重新激起艾根对弹钢琴的兴趣。最初这两条决定并没有使少年艾根感到困扰,他认为从紧张而千篇一律的钢琴练习中“解放”出来是一种难得的“自由”。

然而,家乡定期举行的室内音乐会使得艾根不仅能在音乐会的舞台上看到那些演奏大师们,而且可以在住地附近结识这些艺术家,交流对音乐的感受。“不能没有音乐!”一种发自内心的痛苦开始折磨着艾根,艾根强烈地感到他需要钢琴。他开始偷偷练习钢琴。为了展示秘密练习的成就,他向父亲提出了出人意料的生日活动建议,与家人一起演奏锡伯特村钢琴奏鸣曲二重奏。演出非常成功,父亲被儿子出色的音乐才能打动,决定把他送到一流的老师那里学习。此后,艾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继续练习钢琴,并多次参加钢琴音乐会。

这一小小的波折使少年艾根懂得了人的兴趣不仅多种多样,而且也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要把某一种兴趣发展成为一种技能或一项事业,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其实,广泛的兴趣,使人精神生活充实,并能应付多变的环境,充满欢乐。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考,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

兴趣成就事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兴趣成就事业的事例,数不胜数。

李嘉诚由一个打工仔成为世界华人首富,他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他所经营的房地产、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产业遍及世界五大洲。他给年轻商人的忠告中提到:“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好。”

李嘉诚当年开办长江时,他预算只做三年,然后像他的祖辈、父辈那样去从事教育事业。李嘉诚曾说,最初他是根本不喜欢做生意的。但后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他意识到理想与现实本来是两回事,慢慢地,他就强迫自己定下心来,强迫自己培养做生意的兴趣。后来,当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了兴趣,他才一路不停地将事业发展到今天。

李嘉诚说:“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好。要培养自己对所从事行业的浓厚兴趣。以我个人的经验,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保持这样的心态,做每一件事情,是没有困难可言的。做哪一行就要培养出对哪一行的兴趣,否则,要成功,要出人头地不容易。只有充分掌握市场状况,对这一行业未来一到二年的发展前景有了预测,那么你面对每一件事情,就会简单得多、准确得多。”

其实,只有对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事业更加成功。有这样一个创业的故事:

福建益成实业董事长王向东,他的创业路已走了20多年。从建筑装饰到汽车贸易公司再到4S店,每一次的迈步都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哪怕是时至今日,他也仍然在寻找着新的项目、新的机遇。人生有无限可能,但对年轻时的王向东的最大诱惑却是车。

他年轻时飙过车、迷恋过速度,在夜风里,在宽阔的厂区里。有几个人,能幸运到事业与兴趣相一致,但更幸运的是,他还在这一行业里获得了人生最大的满足感:“很难的时候,还是做到了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很快乐的感受。”

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前,王向东从事的是建筑装饰行业。1984年高中毕业的他怀着少年人的踌躇满志,独自到深圳去闯天下。特区的开放和活跃加上年轻人的激情和闯劲,点燃了他此后不曾熄灭的创业火焰。4年后他回到泉州,相继成立了两家装饰工程公司,这在泉州尚属新潮行业。一直到现在,他的装饰事业依然稳步成熟地发展着,如磐石般坚定地支撑起他事业的半边天。

或许令人很难想象,如今看起来低调沉稳的王向东,当年是个迷恋速度的追风少年。从1987年买了第一辆车--丰田皮卡后,他就成了个不折不扣的车迷,半年换一次车在他来说是习以为常。而对汽车的热爱也逐步引领他开拓了另一番事业。

对于王向东而言,装饰行业不仅仅是他人生第一桶金的起点,而且给了他开拓新事业的契机。年轻的他在跟高端客户的交往中,敏锐地觉察到了汽车市场的黄金机会,加上自己对汽车的热爱,1995年,他在泉州市区成立泉州源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汽车行业。

其实,面临再次创业的艰难与风险,很多人劝王向东另作选择。但他说别无选择,因为热爱所以不轻言放弃,“喜欢就不会去考虑对与不对。走在最前面,面临最大的风险,但也可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可见,能将自己的兴趣投入到自己的事业,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要想获得成功,你就要对你所从事的工作或事业充满浓厚的兴趣。

勤奋、节俭中显智慧

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的。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李嘉诚

勤奋节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奋节俭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香港某杂志曾这样评价李嘉诚:“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励志式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儿,勤俭好学,刻苦而劳,创立出自己的事业王国。”

以勤补拙

大凡成大器者,聪明是其一,重要的还是勤奋。

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的这段话,正是李嘉诚由勤奋至成功的真实写照。

当你羡慕别人坐拥巨富享受高品质生活时,当你看到机会总是让别人遇到时,你也许会抱怨世界不公平。但是,当你抱怨不公平时,是否反省过:“我够努力了吗?”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因为勤奋,才从众多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所佩服的人。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会期间,在一次与中国网友网上讨论时,接受了近两万名网友的提问。其中,大家向比尔·盖茨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比尔·盖茨的回答是:“工作勤奋,我对自己要求很苛刻。”

在微软创业初期,比尔·盖茨就异常勤奋努力。微软老员工鲍伯·欧瑞尔说出了他1977年进入微软公司时比尔·盖茨的工作状态:“那时候比尔满世界飞。他会亲自跑到各个公司跟人家谈,比如得州设备、施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公牛机器公司。那些公司会有一大帮技术、法律、销售及业务人员围着他,问他各种问题。比尔经常单枪匹马参加世界各地的展览会,推销产品。比尔整天都在销售产品,有时他刚出差回来就连续上班24小时,累了就在办公室睡一小会。”

虽然微软的员工们工作非常卖力,但都勤奋不过他们的老板比尔·盖茨。事实上,比尔·盖茨至今依然如此勤奋努力。哈佛商学院的案例中有这样的说法:“比尔·盖茨好像就住在办公室。他每天上午大约9点钟来到办公室后,就一直呆到半夜,休息时间似乎就是吃比萨饼外卖的这几分钟,吃完后他又继续忙开了。”

勤奋成就事业的例子数不胜数:

提到欧亚琴行,很多人都很熟悉,它不仅是成都也是四川省内经营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乐器连锁机构,现已在云南、贵州、重庆开有直属店。而这家大型乐器连锁机构的老总就是钟琳华。

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会有一段曲折难忘的故事,钟琳华也不例外。钟琳华的创业史,就是一段世纪之交国营单位走向改革、民营企业走向繁荣的历史。1996年以前,钟琳华在成都百货大楼负责乐器专柜。那时,在国营单位,尤其是在成都百货大楼这种比一般都好的国营单位上班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但钟琳华却不以为然。

在乐器专柜工作多年的他早已发觉公司的销售机制不灵活。很快,一些国营单位开始走下坡路。早有预感的钟琳华果敢地辞职,决定自己做老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资源开一家乐器行。然而,决定与行动之间也是有很大差距的。钟琳华行动起来,发现困难重重,其中最困难的就是资金问题。20世90年代中期,个人贷款业务还没有开展起来,钟琳华只好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但资金依然不够。迫不得已,一直瞒着父母辞职的钟琳华在一个月后才告诉父母此事,并从父母那里借了3万元。于是,1996年,在盐市口的东御街,这家只有20平方米的欧亚琴行诞生了。

说到开始创业,钟琳华依然记忆犹新,创业的那段经历令钟琳华刻骨铭心。在当时的成都,私人开的琴行几乎为零,老百姓买乐器都去成都百货大楼,但那里的乐器价格贵,而且品种也少。钟琳华开了自己的琴行后,看到了市场的巨大商机,但店内人手少,更让他苦恼的是由于不熟悉厂家,难以引进新的乐器品种。

于是,除了总是最早一个开门进店最晚一个关门回家外,钟琳华还要只身一人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寻找生产厂家,因为“引进品种,扩大内需”是当时的上上策。钟琳华现在依然认为当初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就在这样数次的来回奔波中,琴行引进了越来越多的新品种,来琴行买乐器的顾客也开始增多了。

生意开始兴隆起来,但钟琳华并没有满足于乐器的零售。他决定要改变经营方式。“商场就是优胜劣汰,不可能永远停在一个位置。”单做零售,并不是钟琳华想要的经营方式。于是,他开始跑二级市场,除了成都市内,他还去了省内不少市县,拜访当地的客户,开始做乐器的批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川的琴行市场被他拿下了。但接下来,钟琳华又开始了实施他的新目标了,进军云南、贵州、重庆。现在,他在昆明已有4家店,贵阳和重庆的乐器市场也正在开拓之中。

富于戏剧性的是,从国营单位辞职后的第三年,钟琳华就承包了成都百货大楼的乐器柜。在他的经营下,这里的乐器销售迅速好转。欧亚琴行的电子键盘类乐器的销售量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古筝销量也排在西南第一位。直到2007年,他才全部退出了在成都百货大楼的销售。

乐器行成立之初,钟琳华既是老板,也是财务,更是销售和采购。钟琳华说:“没有认真和努力,不会成功;没有坚持,就丧失了机会。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做大做强。”当问到有没有机遇的因素时,钟琳华说:“我的机遇就是做得比较早,市场空间大。但我的创业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勤奋和坚持。”

每个精英的故事都有类似的描述。李嘉诚在年轻时,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最终成了华人首富。

当我们以为自己很努力、很辛苦、付出了很多时,应该扪心自问真的足够努力了吗?真的达到自己的目标了吗?即使我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但我们真的做得足够快、足够完美吗?如果你要不断地胜任工作和职位,你就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改进。

要不断地胜任你的工作,就一定要用勤奋来作为你的保障。勤劳本身就是财富,如果你是一个肯干、刻苦的员工,就能像蜜蜂一样,釆的花越多,酿的蜜就越多,因此你享受到的甜蜜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