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2)
可林肯是一个执着的人。他没有放弃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之类的话。1846年,他又一次竞选国会议员,最终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们会继续选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这次竞选让他赔了一大笔钱,所以他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却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成为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
然而,作为一个执着的人,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又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仍然以失败告终。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林肯尝试了十一次,只成功了两次。可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
亚伯拉罕·林肯遇到过的困难你我都曾遇到过。因为他是一个执着的人,所以他成功了。面对困难他没有退却、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坚持、奋斗。他甚至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放弃努力。就是因为他不愿放弃,所以他成功了。
启示:逆境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才会日渐地茁壮成长。勇于坚持的人就是成功的人。
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坚强的意志。
--谚语
永不绝望
李·艾柯卡曾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又成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一个成功者,他的座右铭是:奋力向前。即使时运不济,也永不绝望,哪怕天崩地裂。他在1985年发表的自传,成为非小说类书籍中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印数高达150万册。
其实,艾柯卡不光有成功的快乐,也曾遭遇过挫折的伤痛。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苦乐参半”。
1946年8月,21岁的艾柯卡在福特汽车公司当了一名见习工程师。但他对机器和技术工作并不感兴趣。他喜欢和人打交道,想搞经销。
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由一名普通的推销员,终于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但是,1978年7月13日,他被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当了8年的总经理,在福特工作了32年,原本一帆风顺的他,现在突然失业了。昨天还是英雄,今天却像是一个麻风病患者,人人都对他敬而远之,过去公司里的朋友都抛弃了他,这成了他生命中最大的打击。“艰苦的日子一旦来临,除了做个深呼吸,咬紧牙关,实在别无选择。”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并没有就此倒下去,而是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
艾柯卡,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当了8年总经理的强者,凭借他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整顿、改革。他向政府求援,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并重振企业雄风。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把面额高达8亿1348万美元的支票,交到了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而恰恰是5年前的今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
如果艾柯卡不是一个坚忍、勇于接受新挑战的人,而是一个在巨大的打击面前一蹶不振、偃旗息鼓的人。那么,他和一个普通的下岗职工就没有什么区别。但他最终选择了向挫折挑战,也正是由于他这种不屈服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一个让世人敬仰的英雄。
够有一些参考指针来让你知道未来要往哪一个方向走。基本上你是一个虽然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却也认为命运以及运气是主宰事情成功与否的重大关键的人。
启示: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面对任何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从容不迫地去面对。但要记住:一旦开始了我们的选择,就要坚持到底!
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
--贝蒂
作出伟大的成就
罗伯特·巴拉尼于1876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他的父母均为犹太人。他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境不宽裕,使得此病无法得到根治,导致他的膝关节永久性地僵硬了。父母为自己的儿子伤心,巴拉尼也痛苦至极。但是,懂事的巴拉尼,却把自己的痛苦隐藏起来,并对父母说:“你们不要为我伤心难过,我完全能作出一个健康人的成就。”
父母听到儿子的这番话,悲喜交加,抱着他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只能以泪洗面。
巴拉尼从此痛下决心,埋头苦读。父母交替着每天接送他到学校,一直坚持了十多年,风雨无阻。而巴拉尼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更没有忘掉自己的誓言。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他18岁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90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巴拉尼留在维也纳大学耳科诊所工作,成为一名实习医生。由于他工作努力,使在该大学医院工作的着名医生亚当·波利兹对他十分赏识,并对他的工作和研究给予了热情的指导。
巴拉尼对眼球震颤现象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经过3年的努力,于1905年5月发表了题为《热眼球震颤的观察》的研究论文。这篇论文一发表,就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也标志着耳科“热检验”法的产生。此后巴拉尼再度深入钻研,并通过实验证明:内耳前庭器与小脑有关。从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学的基础。
1909年,着名耳科专家亚当·波利兹病重,他将耳科研究所的事务以及在维也纳大学担任耳科医学教学的任务,全部交付给了巴拉尼。繁重的工作并没有压倒巴拉尼。他不畏劳苦,除了出色地完成这些工作外,他还继续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深入地研究。1910~1912年,科研成就硕果累累的他,先后发表了《半规管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和《前庭器的机能试验》两部着作。由于他在工作和科研方面突破性的贡献,奥地利皇家授予了他爵位。1914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巴拉尼一生发表的科研论文共184篇,并治疗好了许多耳科绝症,成就卓着。以致当今医学史上探测前庭疾患的试验和检查小脑活动及其与平衡障碍有关的试验,都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启示:身体残缺的人并不等于心理也是残缺的。在别人眼里,他们表面是羸弱的、残缺的,但你更应该看到他们坚韧不拔的内心世界。因为他们残缺的只是肢体,但他们的信念、意志、人格以及追求都是完美的。
有些人到了老年才第一次体验自己的青春。
--保罗
有志不在年高
他静静地埋伏在草丛里,思索着。他研究过这个小女孩的习惯,知道她会在下午两三点钟从外公的家里出来玩。
尽管他的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可他从来没有想过“绑架”这种残忍的念头。
而此时此刻,他却借着屋外树丛的掩护,躲在草丛中。等待着一个天真无邪、长着红头发的两岁小姑娘走进他的攻击范围。为此,他深深地痛恨着自己。
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使他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或许哈伦德从前的日子都过得太匆忙了。
他父亲是印第安纳州的农民,去世那年他才5岁。
他14岁时从伍德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涯。
他在农场里干过杂活,但干得很不开心。
他当过电车售票员,也干得很不开心。
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然而军旅生活也很不顺心。
一年的服役期满后,他去了阿拉巴马州,开了个铁匠铺,不久就倒闭了。随后他又在南方铁路公司当上了机车司炉工。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以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18岁时娶了媳妇。但没想到仅过了几个月,就在他得知太太怀孕的同一天被解雇了。
接着有一天,当他在外面忙着找工作时,他的太太卖掉了他们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大萧条……
哈伦德不会因为失败而放弃,别人也是这么说的。他确实努力过了。
有一次,还是在铁路上工作的时候,他曾经通过函授学习过法律,但后来又放弃了。
他卖过保险,也卖过轮胎。
他经营过一条渡船,还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认命吧!哈伦德永远也成功不了。
此刻,他正躲在弗吉尼亚州若阿诺克郊外的草丛中,谋划着一次绑架。他观察过小女孩的习惯。知道她下午什么时候会出来玩。
可是,那一天,她并没有出来玩。因此,他还是没能突破他一连串的失败。
后来,他成了考宾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要不是那条新的公路刚好穿过那家餐馆,他会干得更好。
接着,他到了退休的年龄。
他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到了晚年还无以为耀的人。幸福鸟,或随便什么鸟,总是在不可企及的地方拍打着翅膀。他一直安分守己--除了那次未遂的“绑架”。
出于公正,必须说明的是,他只是想从离家出走的太太那儿“绑架”自己的女儿。不过,后来母女俩都回到了他身边。
时光飞逝,眼看着一辈子就要过去了,而他却依然一无所有。要不是有一天邮递员给他送来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还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
那天,哈伦德身上的什么东西愤怒了、觉醒了、爆发了。
政府很同情他。政府说:“轮到你击球时你都没打中,不用再打了,该是放弃、退休的时候了。”
他们寄给他一张退休金支票,说他“老”了。
他说:“呸!”
他气坏了,收下了那张105美元的支票,并用它开创了新的事业。
今天,他的事业欣欣向荣。他终于在88岁高龄的时候成功了!
这个到了该结束的时候才开始的人就是--哈伦德·山德士。
他用第一笔社会保险金创办了一份崭新的事业--肯德基家乡鸡。
接下来的故事,想必您已经知道了。
启示:只要还未收到上帝明确的召唤,任何时候开始自己新的事业和生活都不算晚。人生的选择权还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你还拥有勃勃的雄心与坚强的意志力,为什么还要认输呢?
笑话
作文
班主任李老师看完飞飞的作文后,对飞飞说:“看着你的作文,怎么老让人打瞌睡呢?”
小飞飞眨巴着眼睛说:“那是我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写的呀!”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谚语
执着的心
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亚比歌剧院里,着名的诗人兼剧作家叶慈正在为他的一部新歌剧中的一个大场景而大伤脑筋。
在叶慈的这一部新歌剧当中,有一幕是描述夕阳无限好的场景。叶慈在歌剧院的舞台上已经反复试了好几个钟头,希望借助舞台的灯光将他想要的效果表现出来。
但叶慈试了好几次,负责灯光的技师以及工作人员也不厌其烦地给予全力配合。但他们所提供的灯光,以及光线强弱所变幻的效果,都未能达到叶慈想要的样子。
经过几个小时不停地工作,仍未能达到彼此的共识。不仅灯光技师疲惫不堪,连一心追求完美舞台效果的叶慈也失望不已。只见他呆坐在偌大的舞台边缘,口中喃喃自语,似乎完全陶醉在自己想象中的那个美好的夕阳景色当中,却又苦于无法将之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而懊恼不已。
正当叶慈坐在舞台一角并冥思苦想解决方法的时候,突然,这位诗人“啊”地大叫了一声,并倏地站起身来。只见他两眼发直、愣愣地望着舞台上的背景,口中不断地大声叫道:“对了!对了!这就是我要的感觉!那是多么灿烂的夕阳啊!犹如凤凰即将沉入大海般壮丽的颜色,闪耀着生命最后美好的无限光芒。不要动!不要动,就是这种感觉!保持这个颜色,维持这个光线的强弱。”
面对叶慈如此投入的情绪,舞台上所有的技术人员都面面相觑。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没有人敢去打扰这位大师完全投入的情绪。
最后迫不得已,一位舞台工作人员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抱歉地对叶慈说道:“先生,我们也很想为您保留住这个颜色和光线,但是……那是保留不住的,很对不起,因为这个倒霉的剧院刚刚起火了,我们……必须马上离开……”
启示:痴狂的人总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执着,尽管这在常人眼中有几分滑稽可笑。但正是因为这样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一颗又一颗闪亮的明星。
永远不断地向前进,才使我们攀登上一个又一个顶峰。
--拿破仑
化痛苦为动力
法国着名画家雷诺阿毕生创造了无数经典名画,并擅长画少女那天真活泼的神态,如举世闻名的《葛乐蒂磨坊》、《钢琴前的少女》、《船上的午餐》等,都是雷诺阿的得意作品。
有人曾经问过雷诺阿,为什么在他的作品当中,能够将女性的肌肤画得如此细腻传神?
雷诺阿的回答是:“用心。”他告诉提问的人,当他在画女性肌肤的时候,总是非常用心地去画,一直画到有种想要伸手去摸画中人物肌肤的冲动为止,这时候,他知道这幅画的美感已经完成了。
就是这样一位醉心于画画的伟大画家,到了晚年,却被严重的风湿症困扰着。每当他的风湿发作时,他的双手就会痛到完全不受自己控制。尽管如此,雷诺阿还是坚持继续作画。为了画画,他用绳索、布条,将画笔紧紧地绑在自己的手上。虽然每画一笔,他都必须要忍受那种钻心的刺痛。但他还是一笔又一笔、不断地画着,一直画到画中人物出现他所要的那种效果为止。
当时,雷诺阿的画早已名声在外,他也称得上是名利双收。不像一般穷画家那样为生活而操心。可令许多朋友不解的是:雷诺阿为何要如此痛苦地虐待自己,那时的他大可以放下画笔安享晚年。
雷诺阿坚持的理由只有一个。他告诉他的朋友:“短暂的痛苦将会过去,但美丽却是永恒的!”
正因为雷诺阿怀着这样的理念和坚持,才使得今天的后人拥有艺术史上如此美好的瑰宝。
启示:既然痛苦在所难免,为何不转换注意力的焦点?如果雷诺阿不能将自身的痛苦转化为永恒的美好。那除了痛苦,他将一无所有。所以,我们也要乐观起来,相信未来,相信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
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没有失败。
--奥里森·斯韦特·马登
绝不轻言放弃
约翰·H·约翰森是美国《黑人文摘》杂志的创始人,约翰森出版公司总裁,拥有三家无线电台,并成功地成为了美国公民。他的成功,为美国的黑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1927年,美国的阿肯色州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约翰森的家全部葬于水底。幸好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地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约翰森八年级毕业了。但阿肯色城的中学不招收黑人,想要接着读书只能去芝加哥城。但是他出身贫寒,根本没有足够的费用去那里。这时,母亲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她决定让约翰森复读一年!在这一年里,母亲为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攒够了他上学的费用。
1933年夏,母亲带着这笔血汗钱和他踏上了开往芝加哥的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亲靠给别人当用人来维持他们的艰难生活。而约翰森学习也非常刻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又顺利地读完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