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生活教育:成长在于细节培养(3)
2.在孩子稍微长大一些,能够听懂言语的时候,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孩子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的本质,使孩子的性自认在一种很自然的情况下完成。
3.让孩子自由地探索自己的身体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父母还要引导孩子保持身体的清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4.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疑问的时候,父母不要回避,而是要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从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父母也应该给孩子以正确的讲解。如“人是怎样出生的”这一问题,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也可以从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示范性比喻。浅显地介绍人类生殖的原理,有助于孩子弄清问题。进行性教育时既要如实相告,又不能太复杂;既要对孩子的求知欲给予鼓励,又要把一些具体细节很自然地延迟到孩子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时候去讲解。
性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的。所以,作为父母,当孩子问起关于性问题的时候,不要敷衍塞责,觉得难以启齿,而要大大方方地向孩子讲解。这一方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
男是男,女是女
小宏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可是,由于他的妈妈认为文静、俊俏、略带几分羞怯的女孩更招人喜欢,于是就用各种手段把小宏装扮成一个女孩子,并且觉得这样才能显示出母亲的才能和审美情趣。因此,小宏从小就与脂粉、裙子、辫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小宏一直都很乖巧听话,所以经常得到漂亮、文静之类的赞美词,他的母亲也因此而欣然得意。没想到,小宏长大后却迟迟不进入恋爱状态,在父母的催促和介绍下,他虽然接触过很多女孩子,但都以失败告终,因为那些女孩子他看着都不顺眼。他仅钟情于同单位的一个男性,对方打他骂他,他还给人家买烟买酒。这下,小宏的妈妈急得没办法,可是陷入同性恋中的小宏却难以自拔。
在新加坡,经常会看到很多年轻的妈妈对怀抱中的婴儿说:“你是男孩不是女孩”或“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经常重复。在孩子开始说话时,又教他们学说:“I am a boy”或“I am a girl”。
有一次,一个中国人遇到一位不满两岁的新加坡男孩,这个小男孩告诉这位中国人他是男孩,这位中国人故意逗他说:“No!You are a girl.”没想到,这个小男孩却生气了,对着这个中国人大喊:“No!I am a boy!”然后,转身摇摇晃晃地迈着男人的大步走开了。
在国内的一些城市里,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不少小男孩从穿着打扮到性格爱好,都有着女性化的倾向,一些小男孩身穿花衣,甚至浓妆艳抹。
有些孩子从外表上看不出,但是在心理上却多多少少有些女性化。一位家长曾抱怨,他那已经上小学的儿子很是缺乏男子汉的气质,在学校里遇事胆小,不爱和男同学交往,倒是和班里的女同学挺合得来。他举例说,有一次,他去学校接儿子,在教室里没找到他,操场上一群正在玩球的孩子中也不见他的踪影。正纳闷孩子跑到哪里去了,忽然听到校园后边有孩子嬉闹的声音,走过去一看,原来,儿子正和一群女孩子玩吹泡泡糖的游戏,只有他一个男孩子,并且他还玩得很高兴。
也有不少男孩女性化,是由于在家庭中受到太多女性长辈的呵护、宠爱及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外,还有些男孩的女性化,与他们母亲的童年有关。由于母亲在自己的童年没有穿花衣、抹胭脂的权利,所以她们总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虽然是个男孩子,他们认为这无关紧要,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
为此,一些心理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呼吁人们要提防这股不正常社会风气的蔓延。但是有些家长却仍然无动于衷,认为这样做是一件颇为时髦的事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
然而,与中国父母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是,新加坡的许多父母却是另一番做法。妈妈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用品,有时还会因为颜色花样向营业员询问,生怕搞错。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婴,早已穿上了正式的男装三角裤,尽管三角裤里还裹着尿布。他们的母亲说,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一个男孩。
在新加坡的幼儿园里,幼儿的厕所也是明显分为男女的。在一个扎着辫子女孩坐着姿势的图案和一个男孩站立姿势的图案的标志下,幼儿们分门进出。里面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的男女厕所所设,只不过比例略微缩小而已,就连分隔每个挡板门上的插销都不会忽略。为了便于幼儿识别,有的女厕所的墙,瓷砖用的是女孩子喜欢的粉红色,男厕所中则用男孩子喜欢的浅灰色。幼儿来园的第一天,要上的第一课便是认识厕所。在幼儿上厕所的时候,老师还会刻意地提醒不要走错了。有的孩子好奇,男孩跑到女厕所看看,老师一般不批评,只问他们看清了有什么不一样。有一个小女孩总是学男孩站着小便,她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后,便去请教老师。老师便及时地进行开导教育,女孩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如果那位母亲和老师都不重视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或者母亲因为缺乏性别教育的意识而觉得这样的事情难以启齿,那么,就很有可能因此而延误了及时教育孩子的良好时机。
教男孩要具有男人的气质,教女孩做事要细心,这在一般的新加坡父母心中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育儿观。比如,同是给画涂颜色,老师教女孩子的时候,会倾向于要求她们认真、仔细。又同是收玩具,家长、老师则会把收回每一块积木的期望寄托在女孩身上。对于男孩子,父母和老师则会用男子汉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必要进行性别教育,长大了他自然会知道。
但是,作为父母,必须正视一个现实,对低龄儿童的性别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让孩子“懂得”安全
小缓的妈妈在做饭,让小缓一个人在客厅里玩。一不小心,小缓撞倒了热水瓶。还好瓶里只有一点点水,没有烫到小缓,但小缓还是吓得哇哇大哭起来。小缓的妈妈出来一看,不但不哄女儿,反而把女儿训了一顿,说小缓真是不中用,净给自己添乱。然后把热水瓶收拾好就又做饭去了,扔下小缓一个人在客厅里哭。
过了几天,小缓家所在小区的一户人家发生了一起火灾,许多消防队员和群众奋力扑救才把火扑灭,但那户人家的很多东西已经在这次大火中化为灰烬。失火原因是这户人家的小孩一个人在家,不小心点燃了火,但他又不懂得打电话给爸妈,也不知道打119,只知道一个人跑到外面不停地哭,后来还是别人问他,他才说出家里失火了,可这时火势已经很大了。
晚上,小缓和爸妈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小缓的爸爸却只是轻描淡写地对小缓说,以后不要在家玩火。
2岁的小男孩哈里在屋里不停地跑来跑去,突然,他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白色的药瓶,好奇的他伸手就去拿。可是由于他个子太小,怎么也够不着,于是,他就搬来一把椅子,爬到椅子上后,他终于拿到了药瓶。
过了一会儿,小哈里的妈妈看到了儿子手中的药瓶。此时,小哈里不知已经把药瓶盖打开,他正好奇地看着里面的白色小药丸,并且还用舌头舔了一下,可能是觉得有点苦,就又放到了药瓶里。当小哈里想要拿另一颗药丸的时候,妈妈来到了他的身边,轻轻地告诉儿子,这是药,小孩子是不能拿来玩的,并且也是不能随便吃的。在妈妈的一番教导下,小哈里自己把药瓶盖合上,然后又爬到椅子上把药瓶放上去。妈妈微笑着鼓励儿子做得好。等小哈里去玩以后,妈妈又找了个更高、更安全的地方将药瓶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