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东汉乱局(1)
十八路诸侯兴兵讨董卓
汉初平元年的四月,虽是刚入初夏,天气却异常闷热。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只有一轮炽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走在街道之上,便如踏着火盆一样,滚烫的地砖硌得脚底灼痛。
偌大的洛阳京城中,却并未因为这难耐的酷暑天气而消停下来:三街六巷、七坊八区到处乱窜着鸡飞狗跳、摔碗打盆的喧闹哭嚷之声。老百姓们在衙役、士卒的喝令驱赶下,搬着家具,抬着器物,赶着犊车,拖儿带女,呼天抢地,如同逃难一般三三两两地往京城西门拥挤着踉跄而去。
只有城东一座庄园在参天古树森森碧荫的掩映之中,显得一片静谧,凉气四溢,将酷热的暑气和喧杂的哭闹声远远隔挡在了高墙之外。
庄园东角的绿荫丛中,是一座构造精巧华美的绿竹圆亭。
绿竹亭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肃然站着一队队威猛高大、雄健孔武的军卒。他们一个个头戴豹皮毡帽、手执丈二尖矛,显示了自己系属西凉劲卒的身份。
在这一队队西凉劲卒拱卫着的绿竹亭中,那方湘妃泪竹制成的凉席之上,坐卧着一位体态肥硕、大腹便便的苍髯老者。这老者身穿一袭油亮生光的黑绸轻衫,斜倚在凉席边上的一个黄衫少女身上,双目微闭,神情煞是悠闲。那少女貌若天仙,却蛾眉微蹙,仿佛怀有什么心事一般,只是拿着一柄五彩翎羽洒金团扇,轻轻地为那老者扇风送凉。
“爱妾不愧是国色天香,连你给老夫扇来的徐徐凉风之中,也带有丝丝幽香沁入老夫心脾,让老夫浑身舒坦。”那老者的双眸仍是半闭半睁,嘻嘻笑道,“看来,这座绿竹亭须得改名叫做‘香风亭’了!”
“太师取笑贱妾了!”那少女听得这老者开口说话,急忙敛回了心底的思绪,一边继续为老者轻轻摇着羽扇,一边脸上绽笑地淡淡说道,“能够为太师扇风取凉,已是貂蝉莫大的福气。至于这‘香风’一说,贱妾哪有这等天赋异禀?”
“呵呵呵……你有这天赋异禀的……你自己大概是习惯了没觉出什么来,老夫可是百闻而不厌啊。你身上肌肤里散发出来的‘女儿香’,就像那绽放盛开的牡丹一样,来得馥郁浓洌……”那老者用肥大的蒜头鼻在空气中贪婪地猛嗅了几下,倏地一下睁开了眼,侧过头来直盯着她,目光变得莫名的灼热起来,“对了!老夫应该改成这样一个比喻:你这‘女儿香’,就像老夫平时最爱痛饮的凉州醇酒一般,能让老夫酩酊大醉哪!……”
那少女听了,不禁掩口莞尔一笑,伏地含羞而道:“太师大人再这么谬赞下去,贱妾快要羞得无地自容了。”
“老夫哪里是什么‘谬赞’?貂蝉哪!你可真是世间罕见的奇女子啊!既端庄贤淑,又千娇百媚;既温婉平和,又盈盈多姿;既知书达理,又秀色可餐……”那老者一脸痴痴的笑意,捋了捋自己颔下的苍髯,伸出双臂前来拉她,“快快抬起头来——‘莫使娇颜空俯地,却当如月供人瞻’啊!老夫可是一刻也离不开你这天姿国色来养眼哪!”
貂蝉闻言,却仍是俯脸浅笑,对那老者的拉扶半迎半拒,不肯立即抬头起身。正在他俩拉拉扯扯之际,忽听得绿竹亭门外有人轻轻咳嗽了一声。
黑衫老者面色微微一变,应声停住了手,缓缓收了回来。他脸上神情一凝,整了整衣衫,这才坐直了上身并抬眼向亭门口处看去,却见来者正是他的心腹谋士李儒。
李儒在绿竹亭外台阶下躬身垂手立定,微微低着头,似乎没有看见亭里的任何情形一样,两眼俯视着自己脚下的地面,缓声禀道:“启禀太师大人,属下有要事相告。”
貂蝉立刻知趣地从亭中地板上站起身来,轻摆柳腰,退到那老者所坐的凉席左畔婷婷而立。
那老者心神一定,看着李儒,沉声问道:“你有何事相告?”
李儒这才抬起头来,瞥了一眼站在那老者凉席左侧的貂蝉,微微皱了皱眉,拱手禀道:“太师大人,属下有军国大事向您单独面禀……”
原来那老者正是当今权倾天下的太师董卓。他一听李儒此言,立刻会意,却不照办,而是不以为然地呵呵一笑,斜身伸手抚了一下貂蝉那垂在腰间的莹润玉手,拉着她倚身坐到自己身旁,同时向李儒开口说道:“貂蝉姑娘侍奉本太师一向甚是恭谨得宜。你们前来奏事,她就无须回避了。李儒,你且进亭讲话罢!哦……对了,你不是在执管此番迁都长安之事吗?眼下办得如何了?”
李儒只得缓步上了台阶,站在亭门口处,略一沉吟,向董卓躬身答道:“太师大人,洛阳城中三十万户百姓已有二十六万在我西凉大军护送之下迁往了长安。明后两日,陛下和朝廷百官亦当移驾出发,前往长安。在下特来请示:太师大人可是要与陛下一道起驾同行吗?”
“唉!……你这个李儒,取名为‘儒’,讲起话来真是书生气十足——用不着拿那些虚饰、客套之词来逢迎本太师嘛。说什么‘大军护送’,实际上就是‘大军押送’嘛!不是本太师麾下那些西凉将士执刀拿枪地催逼着,这洛阳城中的士民,哪一家会心甘情愿地背井离乡而去?……”董卓哈哈大笑,用手指着他半嘲半讽地说道,“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本太师就是要留一座空城给袁绍、韩馥和曹操那些关东逆贼们!这样吧,你带本太师的话给王允王司徒,让他率领百官侍奉陛下先行移驾西迁长安去吧,本太师和吕郎暂时留下来把洛阳城收拾干净了再走……”
李儒一听,先是有些不解,心念一转,倏地便明白了董卓的言下之意:他和养子吕布一定是准备等到汉献帝刘协和百官全部西迁长安之后,再效仿当年的项羽火烧阿房宫,先将洛阳城宫室与豪富府宅洗劫一空,然后烈炬焚之。
他暗暗一叹,自知以董卓的酷暴嗜利之心性,自己谏了也是白谏,只得点头答道:“是!”
“李儒,本太师闻报关东那边已然纠集了十八路反贼直扑洛阳而来,胡乱打着什么‘清君侧,诛权臣’的旗号,还擅自封授了一些官阶名号给各州长吏以笼络人心,搞了不少花样出来……”董卓沉吟片刻,忽又蹙眉问道,“本太师还听说他们竟然推选出了一个‘盟主’来统领所有的反贼……却不知这个伪盟主是谁啊?”
“禀告太师,据前方探子最新来报,关东反贼们的那个伪盟主乃是袁绍。”李儒听问,略一思索,便应声而答。
“袁绍?关东反贼们的头子是袁绍?”董卓听了,先是微微一愕,而后却又面露喜色,仰天哈哈一笑,“袁绍虽出身名门豪族,然而名过其实、志大才疏——不足为虑也!关东诸贼以他为首,本太师必能将他们一举歼灭!哈哈哈……本太师先前还猜度他们会推选那个曹操为首呐,倘若他是关东诸贼的伪盟主,本太师倒要惧他三分……”
“哦?太师,那曹操乃是阉宦之后,在朝廷中原本名轻位卑,前些年因和前大将军何进、太尉桥玄走得密切,方才稍稍有了几分虚誉……”李儒脸上一片诧异之色,心头疑云一时难消,“依李某看来,他哪有什么器识与过人之处?您对他可是有些过虑了……”
“不然。本太师听京兆尹司马防曾经讲过,曹操当年执法杖毙权阉蹇硕之叔蹇图,行事刚毅果决,百折不挠,实乃济世理乱之才。便是何进那庸夫,当时若是听取了他‘秉之以公,依法而治,先斩首恶,后不涉众’的策略,又怎会引得那些宦官人人自危、铤而走险,最后反将他群起而杀之?”董卓面容一正,向他微微摆了摆手,举目望向绿竹亭外那遥远的东方天际,缓缓说道,“此外,在曹操先前未潜逃离京之时,本太师也曾对他明察暗探了一番,发现他实属罕见的雄豪之才……唉!只怪本太师当时一意只想笼络他,没能及时下手将他除掉……本太师如今也只得祈盼关东那边永远没有他掌权统兵之时了。若能如此,则是天助我也!”
“京兆尹司马防?”李儒默默地听着,仍是眉头微蹙的模样,心怀疑虑地说道,“太师大人,您这么一提,在下倒有些记起来了:当年好像就是这个司马防力排众议,举荐了身为阉丑之后的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他和曹操之间的渊源既是如此之深,依在下之见,难保他不会是曹操的同党……太师大人对他可要提防着点儿……”
董卓知道李儒乃是寒士出身,一向就对司马防等儒林士族抱有极深的成见,所以才会在此刻出言挑拨是非。当下,他不露声色,也不发话戳破这一隐情,若无其事地随口而道:“李儒啊!你对本太师忠心耿耿、知无不言,这是不错的。但在司马防这个事儿上,你可不要乱说。若是依照你那想法,当年举荐关东那边十八路反贼出仕任官的朝廷大臣多了去了……难道本太师都要派人天天去监视着他们?过分惹恼了那些世族名士,本太师的日子也难过啊!”
“这个……”李儒一时语塞,但仍不甘心瞧着董卓这般纵容姑息那些世族名士,又道,“太师大人在西疆持节守境之际,不也是对那些儒林士族嗤之以鼻吗?如今您进了洛阳,反倒对他们客气礼敬起来了,只是不知这些自命清高的儒林名士族们能够真心拥戴太师大人否?”
“呵呵呵……李儒,你这话就显得有些多心了——”董卓转头瞅了一下侍立在身旁的貂蝉,脸上笑容顿现,有些讨好她似的说道,“当今朝野儒林名士之首王司徒就是发自肺腑地拥戴本太师啊!——他们既是如此推崇本太师,本太师又岂能对他们妄生猜疑之心呢?貂蝉啊!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