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欲望越多,人生越苦
每个人都有欲望,贫穷的人想变得富有,平庸的人想变得非凡,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欲望和能力之间是必须成正比的,有些东西只能满足我们一时的虚荣,却耗费了我们的大量精力,追求这些东西是非常不值得的,如果你一味地去追求,你的欲望远远超出了你的能力,那你就已经被贪婪的枷锁牢牢锁住了。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寻求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和谐。在欲望和能力之间发生严重不协调时,或者抑制欲望的膨胀,或者增加自己的能力。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多的数不过来,我们不可能全都弄到手,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选择淡泊,抛弃贪婪吧。
着名作家林清玄曾在文章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自己一位朋友的亲戚的姑婆从来没穿过合脚的鞋子,她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呢?”
许多人不断地索取,其实只是被内心的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大号的鞋子,忘了不合自己的脚一样。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管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
现在许多人觉得只有金钱才能带给自己满足感,所以疯狂地聚敛钱财,这种人把钱财看得比性命还宝贵,为了钱什么事情都敢干。但是那么多的钱,他根本花不完,总有一天东窗事发,身败名裂,所有的荣华富贵全都成为了泡影。
一个人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先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再珍贵也没有意义。其次,要培养正确的判断力。一个有正确判断力的人,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相应地,他也就懂得努力去追求美与善,而尽可能抛弃丑与恶,这样就自然而然地避免了贪婪。
唐懿宗时,由于他的荒淫奢靡,宦官当权,世风日下,官吏贪赃枉法极为猖獗。当时有个叫杨牧的,是个贪婪成性的奸诈之人,他用联宗的手段巴结上了当时宦官左军中卫杨玄阶,当上了宰相。在他当权期间,曾经“收钱百万”,就连他的门吏童仆也狗仗人势,巧取豪夺。他的女儿嫁给尚书右丞裴坦的儿子时,带了很多嫁妆,器皿用具都用犀牛角和玉石装饰着。裴坦是个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不与不正之风同流合污的人,他有着远见卓识,高风亮节,一看到儿媳妇陪嫁的财物如此丰盛,用具如此奢侈,不但不高兴,反而怒气冲冲地说:“这些东西将来必定会毁灭我的家。”于是下令把它们全都销毁了。不久,杨牧这个鼠目寸光、放纵贪婪的小人终因受贿事发,被贬为端州司马,后来又被流放到荒远的欢州,途中被赐死。
可见,裴坦头脑清醒,不追逐奢靡之风,不贪图非分之财,这种品格难能可贵。而杨牧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最后落到可悲的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安于现状,知足常乐,并不是指对美好的生活失去信心和追求。而是说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要适可而止,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安于现状,严格约束自己,才能克服贪欲。
曾氏家族从清朝至今久盛不衰,好运连连,这与他们的家训是分不开的。曾国藩的曾祖父曾制定治家信条八个字:“早、扫、考、室、书、蔬、猪、鱼。”其意思是:一要早起二要打扫清洁,三要诫修祭扫,四要善待亲邻,其余四字就是:读书、种菜、饲鱼、养猪。
曾国藩幼承家训,对上一辈所订的俭朴家规,信守不渝,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及至他官居极品,位至爵相,仍然节俭自守,并严勉家人保持寒素家风。他在给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三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息,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位可也,略丰亦可,大丰则我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检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动,切不可贵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不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俭苦守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他为家中子弟能达到尚勤俭劳苦、戒骄奢倦怠的目的,曾为家人制订一套勤俭课目,规定男子要“看、读、写、作”,女子要“绣、食、粗、细”,即织麻纺纱,烧茶煮饭,打扫房舍,缝制衣服等。他在南京总督府任内,其夫人和儿媳们,每天还坚持织麻纺纱。
相传曾国藩为官30年着布衣布袜,30岁时曾制战马褂一件,家居不轻着,唯遇庆贺及年节之时才穿上。故藏之三十年,衣犹如新。他每日吃饭,亦很简单,以一荤为主,有客略增加。
曾国藩任总督,三弟任巡抚后,家中人看子孙增多,旧居不够用,他的九弟就花了3000串钱新建了一房舍。他听后大怒,写书指责九弟说:“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吾此生誓不住新屋?”他到病故时,仍住在两江总督旧居。
即使家中有很多的房间,你晚上也是能睡在一张床上,即使你能尝尽天下的山珍海味,一日也不过三餐而已。凡事都要适可而止,适当的追求生活质量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超过限度成为了贪欲的奴隶,你就再也无法回头,苦海无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