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成为运筹时间的高手(2)
法国着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探索昆虫生活的奥秘,付出了惊人的劳动。他为了观察雄蚕蛾怎样向雌蛾“求婚”的过程,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正当要取得结果的时候,蚕蛾“新娘”不巧被一只可恶的螳螂吞食了。法布尔没有泄气,从头再来。他又花了三年时间,终于得到了完整、准确的资料。据统计,他花了25年,研究一种蓝黑色的甲虫——地胆;为了观察研究蜜蜂,前后经过30年;在研究螳螂时,竟用了长达40年的时间。经过长期、细致、系统地观察,他根据四百多种昆虫咬食、打架、建窝、求偶、生育和抚育后代等许许多多有趣的现象,写出了《昆虫记》这部共有十大卷的科学巨着,对生物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达尔文称他是“举世无双的观察家”。法布尔的成功,在于他有着坚强毅力。没有毅力就没有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在漫长而崎岖的成功之路上,每一个跋涉者都将经受一种严峻的考验,那就是毅力的考验。毅力是人才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达尔文说:“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在科学家的眼里,毅力甚至比智力还要宝贵。英国物理学家哈密顿说过:“在物理学上,任何人只要有耐心,四体灵活,感觉敏锐,即使智力中下也能发现新事实”。有一位科学家在挑选助手时,提出这样的条件:“智力,中等以上即可,但必须刻苦、有毅力”。古今中外的名人巨匠,如此众口一辞地赞美毅力,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人才造就功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相反地,它要求有志者进行百折不挠的、坚持不懈地奋斗。在自学成功的道路上,有些人开始又是买书,又是订计划,废寝忘食,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劲头变小了,热度降低了,以至半途而废。这些人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毅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毅力,就没有成功;没有毅力,就没有人才!
毅力,它既是成功之路上的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剑,也是控制时间的流速和流向的开关。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周说过:“人生天地之间,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自己稍一松懈,时间便会悄然而去。所以,要控制时间,就要有坚强的毅力,否则,时间会像失去控制的小船,随意改变航向,以至触礁沉没。
如果说时间像山溪,那么毅力能使它穿过一条条细小石缝,挤进一条条岩孔,钻过一个个山洞,向伟大的目的地——东海之滨跑去。没有毅力,就没有奇迹;在成功史上一翅冲天、平步青云的人物是没有的。成功者都是牵着“时间的鼻子”,穿岩过隙“钻”过来的。具有世界声誉的德国着名诗人歌德,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位业余作家。他26岁时候,魏玛公爵请他担任繁忙的行政工作,还长期担任舞台监督,直到晚年才有较多的时间写作。他一生留下的作品共有143册,其中世界文学的瑰宝——《浮士德》,长达12111行。歌德用惊人的毅力,想尽一切办法,让生命的小溪不停地穿过一条条岩缝,在时间的罅隙中留下了不平凡的足迹,到达了事业的“东海”,所以他“一生当有大贡献”。
如果说时间如流水,那么毅力就是把时间的流水积聚起来发电的“拦河坝”。时间给予人们金色的年华,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让时间闪耀出金子般的光彩,只有用毅力在时间的长河中筑起一座“拦河坝”,才能发光、发热。
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也独树一帜,他冶的印雄健、洗练。据说年轻时他曾向一位老篆刻家求教,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础石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齐白石真的去挑了一担础石来,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的篆刻艺术品来对照。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夜以继日地刻个不停,直到一担础石都“化石为泥”,他的篆刻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齐白石老人学篆刻的事迹启迪我们,只有用“化石为泥”的毅力去奋斗,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只有用毅力筑起截取时间流水的“拦河坝”,才能使从我们身边流过的时间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如果说时间如闪电,那么毅力就是控制时间电流的开关。如果说精彩的电视、亲切的交谈、舒适的被窝,很容易把时间丧失掉,那么,毅力能帮助你克服贪玩、贪睡、好凑热闹等坏毛病。
“有一种人的生命像铀块似的,只要它存在着,不论怎样碎裂,仍然日夜吐着光辉”。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生命就像铀块似的,每日每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人类“吐着光辉”。
居里夫人临终时,没有叫她的大女儿和小女儿,在她那非凡的头脑里,只浮动着关于她的工作的种种大小挂虑。她断续地说:“各章的分段,是应该都一样的……我一直在想着这个出版物……”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瑞士着名数学家欧拉,临终那天,他还在石板上演算刚被天文学家赫舍尔发现不久的天王星的轨道,算完之后,叫孙子再宣读一遍,证明与观测的轨道相符,便紧闭双目,寿终正寝了。
闻名世界的化学家门德列夫,年过七旬之后,双目半盲,每天仍坚持从早工作到晚。他是坐在椅子上握着笔死去的,面前的写字台上有一本未写完的着作。
17世纪着名喜剧大师莫里哀,不仅编剧还演剧,他忠于艺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生命结束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之中,年仅59岁。
狄更斯每天从清晨写到天黑,有一天晚上,家人告诉他是吃饭的时候了,当他坐到餐桌旁准备进餐时,突然失去了知觉,结束了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大诗人歌德,于1832年的一天,端坐在圈椅上死去,呈现出一幅闭目思索的神态,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构思创作。
……
生命的“垂危时刻”与生前的每时每刻是相连的。据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位老朋友的妻子曾问他是否怕死,他说不怕。在他看来,“只有个体生命的结束,才能保证物种生命的延续”。还有的人问他:“如果有人在您病笃垂危的时候问您,您把您的一生看成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您将怎样答复?”他回答说:“我对这个问题漠不关心”。后来英费尔曾经感叹地说:“对于爱因斯坦来说,生与死的区别似乎仅仅在于能不能搞物理”。
无独有偶,中国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在一篇题名为《死》的文章中,曾经这样说过:“有一批人是随随便便,就是临终也恐怕不太想到的。我向来正是这随便党里的一个”。
从以上这些伟人的死看来,只有人生的悲壮,没有将死的悲哀,它使有生之日,成为长余之年,实际上推迟了死的到来,愈到晚年,愈要抓紧有生之日“赶紧做”,愈近死亡,偏却“随随便便”,不理睬这个问题,这不是故作姿态,而是无暇考虑其他。
时间属于具有无畏牺牲精神的人。有的人怕死,精神未老先衰,过早地停止了工作,白白浪费了后半生时间;有的人对死虽也大度,但只想颐享天年,这种人即使有过壮丽的青年和中年,却只能混过一个平庸的晚年;而唯其有许多对死随随便便、对生“赶紧做”的科学、政治家,科学才得以飞跃发展,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前进。
许多伟大科学家的一生表明,只有树立了献身科学、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才能珍惜生命的每一秒钟。美国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被一条南美洲的剧毒蛇咬伤,生命垂危的时候,他决定把自己临终前的感觉和征兆记录下来,做为科学家资料留给后人。据记录,他被毒蛇咬伤后,体温急剧上升到39.5℃,然后感到胃里一阵剧痛,燥渴,耳鸣,睁眼时,眼皮很痛,四个小时后,伤口处、鼻孔和嘴里开始出血,他感到一阵剧烈的寒颤。这时,他以最后冲刺的力量,颤抖着手,艰难地写道:“我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非常严重,血从鼻子和嘴里流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我想,开始脑充血了。”五个小时之后,这位老动物学家终因脑充血而告别人世。很多有崇高生活目标的科学家,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心底深处闪耀着什么烛光?当20岁的法国伟大数学家和爱国者伊瓦里斯特·伽洛阿斯得知自己第二天早上就要走上刑场的时候,他想的是充分利用时间老人给他的最后一点“财富”——13个小时里,一口气写下了60条数学方程式。古希腊着名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当罗马士兵攻破京城把宝剑的寒光直逼着正在研究几何图形的阿基米德时,他毫无惧色地说:“请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他们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一曲曲壮丽的珍惜时间的歌。
时间更属于有深刻时间观念的人
时间精神是一种忘我的献身精神。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说过:“我是属于那些没有留下一天时间干私事的人们中间的一个。”
时间精神是一种惜时如命的精神。童第周说:“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就不是一天八小时,而是寸阴必珍,寸阴必争!”
时间精神是一种严格自责的精神。诗人但丁说:“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浪费时间的痛苦。”着名作家冰心在说到时间时,列了一个乘法题,算出自己八十岁等于二十五亿二千二百八十八万秒,并说,“在这八十年中,我浪费了多少的年、月、日、时、分、秒啊!我若是在学习和工作上努力地争分夺秒的话,我该可以做多少工作啊!一想起来,我是多么难过,多么后悔啊!”
古今中外许多事业卓然的伟人都是具有时间精神的人。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严守时间,一到约定的时间,他就看表。秘书几次迟到,都推说手表不准。他就爽直地说:“或者是你换一只表,或者是我换一个秘书!”在列宁的会议桌上,摆着带有秒针的钟。人民委员会和联邦劳动国际会议,遵照列宁的嘱咐,把迟到的委员登记在册,并且注明迟到几分钟。列宁还严肃地警告一再无故迟到的人:“再犯就登报!”
时间观念,是当代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时间精神,是现代化人的重要特征。据国外研究机构研究出的现代化人与传统社会的人相比较有九个特点,其中四个与时间有关:第三个特点是现代化人时间观念极强,按时间表行事,办事讲究准时;第四个特点是工作讲究效率,厌恶拖沓浪费,力求用最少的人物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第五个特点是计划性强,有条不紊,能够在科学预测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顺序,以求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佳的效果;第九个特点是以竞争为荣,以奋斗为乐,安于现状等于自我否定。从此可以看出,要想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有时间观念的现代化,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物质的现代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物质现代化实现的快慢和程度。
在“钟表王国”瑞士温特图尔钟表博物馆里的一些古钟上,刻着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如果你跟得上时间的步伐,你就不会默默无闻。让我们以现代化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紧紧跟上时间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