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先秦(4)
狩猎归来,大厅内张灯结彩,举行庆祝魏国国庆大典。魏文侯让大家评说自己的功过,百官都不敢说。魏文侯道:“众爱卿,不必拘束,来来来。”胖胖的上卿(高级执政官)眼珠一转,满脸堆笑道:“大王,您使魏国变得更强盛了,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您功德盖世。”上卿旁边的大夫子高紧紧跟上,道:“大王,您尊重人才,即使像段干木这样不识抬举的老头,您还亲自拜访,致以国礼,所以四方贤士都会归于魏国啊!”……发言者一个接一个,庆祝大会成了颂扬大会。
这时,任座突然说:“大王薄情寡义,行事不公。”魏文侯正色道:“愿闻其详。”任座道:“中山国一战,大将军魏成子劳苦功高,理应成为新中山国侯,可您却把它封给了太子。”魏文侯愣住了,众大臣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上卿大声道:“大王,任座公然诽谤,罪论欺君!”
就在这人命关天的时刻,相国翟璜站了起来,若无其事地走到魏文侯旁边,行了一个大礼,大声道:“恭喜大王!恭喜大王!”众大臣面面相觑。翟璜继续道:“臣听说,因为有贤明的君主,才有直率的大臣。任座敢于以言语冒犯大王,正是因为大王您贤明仁厚,善于纳谏啊!”任座跪在门外,道:“臣任座爱国心切,言语冒犯,罪该万死。”魏文侯道:“任座请起!寡人非但不怪罪于你,还要赐酒一杯!”任座惊讶地抬起头。魏文侯举杯道:“来,为我魏国有这样的忠臣,为我魏国今后的强大,满饮此杯!”大厅内一片欢腾。翟璜笑容可掬地走到上卿面前:“上卿,干!”上卿尴尬地一笑:“干,干……”
西门豹智除恶习
战国时魏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外、漳水(今漳河)边。一群巫婆正围着火堆跳大神,口中念着奇怪的咒语,一派群魔乱舞的景象。火堆旁,一个姑娘流着泪,低着头,而那纤细瘦弱的身躯,被两股粗大的麻花绳紧紧绑住,绳子的末端还系着两块巨石。只见巫婆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词:“这几年我们都颗粒无收啊,一切都是河伯他不点头,今天我们把这个姑娘送啊!明年就一定来个大丰收!”“大丰收啊,大丰收!”同伙欢呼道。
这时,一位疲惫不堪的老人骑着匹马,急冲冲地来到河边,三个身着官服的人紧随其后。老人一下子滚下马,跌跌冲冲地来到那姑娘跟前:“孙女!爷爷回来晚了!爷爷找到大人了!”姑娘父母也冲过来,四人哭成一团。老人身后的一位长相威严、当官模样的人走上一步,朗声道:“乡亲们,你们受苦了!”巫婆一声冷笑,摇晃过来:“哼,口气不小,你是什么人啊?”此人针锋相对:“我就是来这里视察的邺令西门豹!”巫婆大吃一惊,望着同伙,她们也有些手足无措。人群中有人开始议论:“他就是西门豹?”“不知他为官如何?可是清官?”“到底能不能帮我们铲除巫婆呢?”
突然,那被绑姑娘的父母一下扑倒在西门豹脚下,大哭道:“大人呐,救命呀,大人呐!”西门豹扶起二人,脸色沉重。他一言不发,转过头,朝女巫们神秘一笑。巫婆以为西门豹也是一丘之貉,回头对同伙轻声说:“哎,不打紧,多贿赂贿赂就没事!”她的脸上露出了奸笑,拖长音调道:“大人,这次河伯要娶亲,他老人家说了,只有送个美貌的姑娘,他老人家才肯发慈悲降雨,我们在为她送行。”接着,巫婆附在西门豹耳边神秘地说:“这次总共收了五十两黄金、五十两白银、五十匹上好的缎子做香火钱,大人是父母官,跟河伯是一样游江南的重要人物……”西门豹不等她说完,一摆手:“不用说了!献一个姑娘求雨?你们真是做了桩大好事呀!”四周顿时鸦雀无声。
西门豹走到被绑姑娘身前,摇摇头说:“不行,太丑了!河伯见了一定会不高兴,换一个。”巫婆与同伙面面相觑,恍然大悟道:“是丑,给大人做粗使丫头倒不错!去,再找一个!”刚转身,村民们个个护住自家女儿,簌簌发抖。西门豹又道:“哎,嫁给河伯,就是嫁给神仙呀!”巫婆附和道:“就是嘛!”有个村民大胆问道:“那干吗不嫁你女儿?!”巫婆刚要还嘴,西门豹一拍大腿:“对呀!巫婆!听说你有个女儿,为何不趁此攀个高?”巫婆的脸刷地白了:“那……大人,看我这张麻脸,我女儿比我还丑呀!”同伙连声附和。巫婆又道:“倒是廷掾他家俩闺女漂亮。”西门豹转向廷掾(负责巡行乡下的县吏),廷掾慌忙摇摇手道:“啊?不,我家俩丫头好吃懒做,河伯不要,河伯不要。”说完,跪下磕头如捣蒜。
西门豹为难地叹气:“唉,这么好的亲事不要。算了,我看你们这儿也没什么漂亮姑娘,麻烦大巫婆去向河伯报个信,就说改天挑个美貌的送过去。”说着,给随从使了个眼色。两个随从抱起还没反应过来的巫婆抛向河当中,“扑通”一声,巫婆掉进河里,沉入水中。西门豹来回踱步,巫婆的那些同伙紧张地直冒冷汗,生怕下一个轮到自己。西门豹扬了扬眉毛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她的弟子去催催吧。”说罢,随从们不由分说地把巫婆三个弟子抛向河里,她们也沉入了水中。西门豹注视着河面,久久没有动静,抬头看看已近正午,埋怨道:“这些女人真不会办事!”说话时,目光扫视巫婆同伙,引起她们一阵颤栗。最后,他的目光停在三老(掌教化的乡官)身上,笑着说:“那就麻烦三老去跑一趟吧。”随从们又把吓得瘫倒在地的三老抛入河中。河边鸦雀无声,空气十分紧张。西门豹自言自语道:“莫不是河伯留他们过夜了?麻烦廷掾再去看一看。”话音未落,那些官员和巫婆同伙吓得面如土色,跪倒在地,哀求饶命,额头都叩出血来了。西门豹一本正经地说:“既然各位都不愿去,就让河伯下半辈子打光棍吧。”人群开始沸腾,得救的姑娘与家人喜极而泣。西门豹作个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从此往后,再不许提给河伯娶妻的事。世上是没什么神明的,全靠我们自己,大家要兴修水利,引漳水灌溉田地。这样才能发展我们的家园!”听到这番话,村民们欢呼着、跳跃着……
商鞅移木赏金
战国时秦国都城栎阳(今陕西西安市东北)的城门口立着一根一丈高的木头,旁边贴了一张告示:左庶长(二十等爵位中的第十级)公孙鞅(即商鞅)令,能移此木至北门者赏十金。老百姓都议论纷纷:“搬一根木头就赏二百两银子,这不是开玩笑嘛!”“一定有什么蹊跷!”……众说纷纭,但没有人行动。一男子跃跃欲试,却被妻子一把拦住:“你糊涂了!官府的钱就是这么好挣的?你忘了上次的事,说不定又下了什么套等我们去钻呢!”原来,在这以前还有一段故事。
秦孝公一心想励精图治,使秦国强大起来,但是他做过各种努力却并未如愿,于是,他找来商鞅询问症结何在。商鞅告诉他:“秦国人民向来贫困,生活清苦,终年劳作还吃不饱饭,然而,再看看那些大臣、贵族们,整天游手好闲,欺压百姓,却个个富可敌国;而且他们死后,儿子、孙子还可以继承爵位,这样的局面就会一直延续下去,而秦国就永远不能强大。”随后,商鞅献出计策:实行全国的大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制,注重统计,奖罚分明,严刑峻法,任何人破坏变法要受到严惩……秦孝公喜出望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治国良方,但是,他又有一些担忧:旧法已经实行了好多年,推行新政一定会遭到大臣、贵族们的反对和阻挠。商鞅却胸有成竹:明日上朝,我一定把他们说服。
其实,贵族们早就听到风声,并且已经做好准备,要严厉阻止秦孝公变法。所以在朝廷上,双方针锋相对,不相上下。商鞅抢先摆明道理:“秦国向来积贫积弱,根源在于历来实行的法度礼制不合理:贵族享受特权,世世代代,愈演愈烈,而且压迫百姓,使得民不聊生,这样下去,秦国迟早要被别的国家吞并!所以只有变法!古人云:‘疑行无成,疑事无功’,望大王早作决断,不要迟疑。”贵族代表立即反对:“高明的人不随便改变旧礼也可以治理好国家,大王是明君圣主,根本不必靠变法而君临天下。再说,如果现在变法,破了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规矩,恐怕天下人都要非议大王!”商鞅反驳道:“高明的人会制定法制,而愚蠢的人只会拘泥于旧制度;贤才都会创新变化,只有蠢才才会被制度拘束。这种蠢才,根本没有资格在这里探讨国事……”贵族们哑口无言,只好作罢。
于是,轰轰烈烈的变法开始了。商鞅实施的第一步就是收缴民间私藏的兵器。贵族们对商鞅怀恨在心,一听要收缴百姓的武器,立即计上心头。
商鞅将收缴私藏兵器的告示公布于众,很多老百姓拿出武器准备上缴。这时,大街上出现了两个衣衫尽破、被打得鼻青脸肿的人,他们边跑边喊:“你们千万不要听信了公孙鞅的鬼话,上了大当!我们主动上缴武器,却遭来一顿毒打!”大家信以为真,纷纷退了回去。原来这是贵族们一手策划的,他们买通了这两人,故意造谣惑众,阻止商鞅的变法。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秦孝公面前诬陷商鞅,说他贪污国库钱财,欺骗百姓,损害民心。秦孝公似乎听信了贵族们的谗言,立即下令将商鞅押入大牢,听候审处。
其实,秦孝公早有自己的计策。贵族们前脚刚走,他就立即派人去查探实情,最后,水落石出,秦孝公严加惩处,将为首的贵族斩首示众。自此,朝廷上下,再也没有人敢反对变法了。但是,怎样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呢?商鞅想出了移木赏金的办法,于是也就出现了老百姓犹豫不决、不敢移木的一幕。
商鞅见无人敢移木,便又下令:赏金提高到五十金!老百姓一听傻眼了:一千两银子搬一根木头!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大家正在犹豫,一个泼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扛着木头就走,商鞅当下就奖赏他一千两银子。人群中顿时沸腾了,多少人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后来,商鞅又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进行了两次大变法,终于使秦国趋于强大、称霸诸侯了。
邹忌不受蒙蔽
战国时的齐国。齐威王正在弯弓射箭,想要在群臣面前炫耀自己的箭术,可是羽箭一路歪歪斜斜,挣扎到中途就坠落在地。众大臣面面相觑,齐威王十分尴尬。忽然人群中爆发出喝彩声。众大臣大惊,齐刷刷地回头,齐威王也生气地循声看去。原来是谄臣甲,只见他鼓掌称赞道:“陛下的箭法实在是厉害。大家看这一箭,射得简直神了!”说着跳到插在地上的那支箭前面,“这支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在箭眼上,看来陛下是算准了的。”齐威王和众大臣都一睑茫然。一边的谄臣乙也反应过来,连忙跟着应和:“是啊,陛下,臣实在是太崇拜您了,这箭眼可不是人人都能射中的。”
山水画鉴赏这时,丞相邹忌站出来故意询问谄臣甲、乙何为箭眼。两谄臣语塞,只好胡说箭眼就是射箭者跟箭靶之间距离的中点。邹忌不信,可是齐威王却很高兴,认为两谄臣是他的知音。
齐威王二次开弓,数箭齐发。可结果又是没有一箭是射到靶子上的。齐威王更尴尬了,众大臣也吓得不敢说话。这时,谄臣甲又跳出来大声叫好,说这是一种新的箭术,难度极高。齐威王大喜,夸赞了他们一番。
然后,齐威王带领众臣游园,得意地向大家展示新建的御花园。谄臣甲、乙趁机极尽阿谀之能事,把齐威王捧得飘飘然。谄臣甲怂恿齐威王再造一座更大的园林。这主意遭到邹忌的反对,他认为大兴土木是劳民伤财之举,不是为君之道。齐威王听了很不高兴,拂袖而去。
邹忌苦思良久,终于想出了办法。邹忌追上游园的齐威王,主动向他请罪,并提出让自己讲个笑话,将功补过。齐威王应允了。
邹忌告诉大家,几天前家里来了个裁缝,给邹忌做了一套新衣裳。试衣的时候,裁缝极力夸赞邹忌相貌堂堂,说他比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还要英俊。邹忌听了虽然很高兴,但有些不信,于是问夫人,他和徐公比谁美,夫人说当然是邹忌美。邹忌又问丫鬟,丫鬟也说他比徐公美。邹忌很高兴,重赏了裁缝。此时正好一个朋友有事来找邹忌帮忙,邹忌又拿相同的问题问他,朋友说徐公远比不上邹忌英俊潇洒。于是邹忌确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不久,徐公来拜访邹忌,两人一见面,邹忌就被徐公的翩翩风采所折倒,甚至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齐威王和众大臣大笑邹忌没有自知之明。邹忌问大家,为什么裁缝、夫人、丫鬟和朋友都要骗他。谄臣甲说是他们眼睛有问题,谄臣乙说是他们受了邹忌的贿赂,邹忌都摇头说不对。最后,邹忌向大家分析道:“裁缝说我帅,是因为他想赚我的钱;夫人说我帅,是因为她爱我;丫鬟说我帅,是因为她怕我;朋友说我帅,是因为他有求于我。”齐威王深以为然。邹忌趁机进谏:“我们齐国地大物博,宫里嫔妃侍卫没有一个不想讨您喜欢的;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不害怕您的;全国各地的人没有一个不想得到您恩惠的;周围那些弱小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想向我们齐国求助的。所以,大王受蒙蔽的机会恐怕比我还要多。”
齐威王终于明白了邹忌的苦心,打消了建造新园的念头,并且下令广开言路,重赏谏臣。齐国也因此走上了强国富民之路。
扁鹊崇尚医学
战国时渤海郡(治今河北沧州市东南)的一家叫“望客来”的客栈内,一位中年男子正躺在床上呻吟。忽然有一青年伙计领着一个女巫师进门,说是师傅的病有救了。于是那巫师披头散发,手舞宝剑,神神颠颠地在屋里兜着圈,口中还不断念念有词。忽然她大叫一声:“天灵灵,地灵灵,神仙降临了。”接着趁人不注意时,她从袖中掏出一颗丸子:“看!神仙送仙丹来了。”在一旁看了许久的客栈小伙计扁鹊,对巫师的行动看得一清二楚。他眼见师兄从巫师手中接过所谓“仙丹”给师傅吃,上前一把夺过来。青年急了,拉往扁鹊:“师弟,你干什么?仙丹弄丢了,师傅的病怎么办?”女巫师凶神恶煞般提着宝剑逼近扁鹊:“你触犯了神仙,该当死罪!——该当死罪!”
正在这紧急关头,忽听屋外有一洪亮的声音:“你这害人的巫婆,行骗到这里来了!”随即走进了一位气度不凡的先生。“神医长桑君!”小伙计扁鹊眼睛一亮。闻听来人是神医长桑君,女巫师慌忙收起宝剑,匆匆溜出屋子。青年朝门外追去:“哎,你怎么走啦?”长桑君一把拉住青年:“那是巫师,不会治病!”说着他从扁鹊手中接过仙丹,捏一捏,又闻一闻,最后把仙丹捻开,摊在掌心:“你们都过来看看。”青年十分惊讶!扁鹊告诉师兄:“我曾见过那巫师行骗,今天你把她领进来时,我就觉得很面熟。”
师傅吃了长桑君的药,几天以后病就痊愈了。长桑君辞别时,扁鹊突然下跪,恳请收自己为徒。住在客栈的这些天,长桑君逐渐喜欢上这个一心想学医的小伙计,于是便欣然同意了。
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少年、如今已变成了青年的扁鹊,学成临别时跪在年迈的长桑君床前。“徒儿,你的医术已远远超过为师了。你发明的号脉观色的诊病方法,一定要坚持下去。诊断正确了,就为治病救人打通了一条大道。为师的真为你骄傲啊!”长桑君捋了捋长须宽慰地笑着。“师傅,徒儿一定铭记心中,终身不忘。”扁鹊向师傅深深一拜。
告别了师傅后,扁鹊到了齐国,日子久了,他行医治病的名声传到了王宫里。一日,齐王吩咐把扁鹊找来,扁鹊在御用巫师的带领下走进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