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必须知道的用药常识(2)
前面说过了,目前超级细菌还主要是在医院内部盛行,你心里也许会嘀咕,我身体很好,不去住院,怎么可能感染这种超级细菌呢?可世事无常,谁又能保证自己不发生意外呢?我们医院曾接诊过一个入院前身体一直很棒、平时几乎不吃药的病人。他是个旅游爱好者,凌晨4点爬上长城的烽火台去看日出,一不留神脚下踩空,滚下来摔成了重伤。他做大手术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医院病房里的超级细菌不会因为他以前没有滥用过抗生素就放过他,在他身体虚弱的时候,超级细菌一样可能会找他的麻烦。一旦感染上超级细菌也一样无药可治。
如果滥用抗生素的状况不能彻底改观,可能未来超级细菌就不只是在医院内部泛滥了,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也会大规模出现。到那时,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超级细菌的牺牲品。而且世界是平的,超级细菌不会识别国界,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都可能受到牵连,科学家们担心的世界末日也许真的会来临。
例如印度产的超级细菌就曾漂洋过海扩散到欧洲:2010年,印度举办的医疗旅游(MedicalTourism)超级有名,连欧洲人也被吸引了。毕竟与欧洲高昂的医疗费用相比,去印度看病可以节省一大笔钱。但是他们中有37个人很不幸,带着印度产的超级细菌回国了!此细菌叫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几乎现有的所有抗生素都治不了它!
为了遏制超级细菌的泛滥,2013年9月16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布了一份长达114页的最新报告《抗生素耐药威胁在美国,2013》,以此提醒公众,仅在美国,每年就至少有200万人感染耐药菌,2.3万人直接因此而死亡。报告中指出,过量使用抗生素导致产生了3种超级细菌:耐药肠杆菌,每年有9000人感染这种细菌,有一半的人会因此死亡;耐药淋病病菌,每年有80万人感染该细菌;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它能导致致命性腹泻,每年有1.4万人因它而死亡。报告也提示,由于近年来几乎没有新种类抗生素出现,面对超级细菌,我们即将“弹尽粮绝”。
在这份报告中,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为大家绘制了超级耐药菌的传播路线图,并借此告诉大家,预防抗生素耐药,绝不只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诱发、加重、传播耐药菌的一个环节。如果能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做好防范工作,超级细菌产生和传播的速度就会慢下来。
读到这儿,你可千万别理解成我反对使用抗生素。我只是反对在不该使用它的时候滥用它。抗生素是把双刃剑,在应该使用它的时候,我坚决支持你科学合理地去使用它。
科学使用抗生素原则1:针对细菌类型和感染部位选药抗生素类药都是处方药,一定要在医生的帮助下使用,不要因为家里的药箱里还有上次生病时剩下的,就自己随便吃。每次生病你可能会表现出发烧之类的相同症状,但这不代表得的都是同一种病,也许每次都是不同病因导致的不同部位被感染。只有医生才有能力指出具体病因以及感染的部位,比如“细菌性肺炎”,这一具体名称明确了引起生病的是“细菌”,给出了感染部位是“肺”,而不是其他地方。甚至更细一点,医院的化验室还能检测出是哪种细菌感染,不同的细菌对应着不同的抗生素选择,比如链球菌感染对应的选择可能是青霉素类的抗生素,而支原体感染对应的选择可能就是红霉素类的抗生素,等等。
另外,不同部位的感染也对应着不同的抗生素选择。感染发生在肺部和脑部,对应的抗生素选择会不同。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需要考虑具体抗生素在不同感染部位的富集浓度,比如有的抗生素能穿透血脑屏障在脑内感染部位富集,而有的抗生素则完全被血脑屏障阻挡在外,对脑内感染无能为力。
还有,治疗身体不同部位的感染,需要的疗程也不同,例如乳腺炎需要的疗程是10—14天,而不复杂的泌尿系统感染常常只需要3天。所以,不是随便一个抗生素就能拿来治疗各个部位的各种细菌感染。网友们常常问的“我该吃哪种抗生素?”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是没办法回答的,也不是写本科普书就能教会的,干这活儿得靠接受过多年医学教育并且有临床实践的专业医生,咱普通老百姓自己真胜任不了。
不过,咱老百姓虽说不能自己给自己诊断疾病和开处方药,但大概了解一下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因以及治疗这类疾病的最新推荐意见还是有好处的。
比如幼儿常见疾病“中耳炎”。这种疾病通常症状就是耳朵疼。还不会说话的宝宝若患了中耳炎,一般会一直哭不停,并且还会用手去抓耳朵。诊断中耳炎要进行耳膜检查,若发现耳膜泛红,鼓起来,甚至破了,就可以确诊为中耳炎。20年前,一诊断出中耳炎,医生就会给患者开阿莫西林或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这几年治疗方法有所改变:如果患中耳炎的儿童年龄在两岁以上,可以先对他进行观察,同时吃止痛药缓解症状。48小时之后,如果他的症状还没有缓解,再给他用抗生素也不迟。之所以先不急着用抗生素,是因为目前的医学证据表明,中耳炎通常是由感冒引起的,感冒会导致鼻塞,鼻塞又会导致耳膜内外压力无法平衡,造成耳膜肿胀及疼痛,因此,有些中耳炎的治疗也可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再比如“急性鼻窦炎”。美国感染病学会最新《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治疗指南》指出:多数鼻窦感染由病毒引起,这种情况不应使用抗生素。出现下面的情况,才可能判断感染是细菌性的,需要用抗生素治疗:1.症状持续≥10天且无改善;2.症状严重(发热≥39℃、流鼻涕及面部疼痛持续至少3—4天);3.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持续5—6天有改善后,又出现新的发热、头痛或流鼻涕等症状。针对细菌性鼻窦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治疗指南》推荐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而不是现行的标准治疗药物阿莫西林,其原因在于加用克拉维酸钾有助于对抗抗生素耐药。另外,由于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过去常用的抗生素出现了很高的耐药性,《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治疗指南》中也不再推荐。
科学使用抗生素原则2:能口服不注射
用抗生素治疗轻度感染时,常常首选口服的抗生素。而治疗中、重度感染的时候,可能最初医生给你开的是输液用的抗生素药方,因为这个时候病情紧急或者严重,但一旦病情稳定了,就可以换成口服的抗生素,这在临床上叫作序贯疗法。我们都知道吃口服药要比输液更安全,所以,当医生给你开药时,你要学会多问医生一句:“我一定要输液吗?能不能换成口服的?”如果可以的话,就尽量选择使用口服药物。
“惜抗生素如金”是2012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网站抗生素科普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中,强调应把抗生素看作和我们所拥有的金银珠宝一样珍贵,如果毫不珍惜地滥用,我们未来将无药可用!普通的感冒发烧、流鼻涕、咳嗽、嗓子疼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没有治疗作用,因此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去治疗感冒!但当感冒后出现呼吸短促或者呼吸费力,或者症状好转后再次出现严重症状(如恶心、呕吐、高烧、寒战和胸痛)时,就有可能出现了细菌感染的并发症,要及时去医院找医生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了。一旦医生明确你的感染是细菌性的,要足剂量足疗程地使用抗生素。记住,一定要“足剂量足疗程”使用!
科学使用抗生素原则3:足剂量足疗程
不需要用抗生素时坚决不滥用,但真正需要抗生素时,一定要足剂量足疗程地规范使用,这个道理欧美发达国家的老百姓多数都懂。我在美国药房工作期间,每次给病人发抗生素的时候,除了在口头上和病人强调这一点外,还会随药发给病人一份文字版的用药指导,那上面除了介绍这个药是做什么用的、有什么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外,还特别强调:
即使吃抗生素后症状有所好转,也不要提前停药,更不能随意减量,一定要把医生开的抗生素全部吃完。这个道理咱中国老百姓知道的就不多了,甚至不少医生在这个问题上也稀里糊涂。我接触的多数病人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没有明确概念,有病就随便吃两颗“消消炎”,稍好一点就停药。他们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与滥用抗生素没有分别,同样是在培养超级细菌!为什么这么说呢?
专业一点讲,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过程在医学上叫作“压力抵抗”,即在环境压力下(如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下)含有耐药性基因的细菌可以生存。如果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够完全抑制它的生长的话,它就会在这种压力下变得更强大,如果只是短期抑制了但还没能把这些细菌全部剿杀就过早停用抗生素,相当于给它们留下机会复活,从而导致原来的抗生素对它不再有作用。因此一旦你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就要遵照医嘱,按疗程足剂量地将药用完,将细菌的“部队”全部歼灭,不留残余,这样它们就没有能力反弹,也就没有机会进化成更加强大的超级细菌了。
对滥用输液治感冒说“不”
从乡村到城市,到处吊瓶“林立”
有一年春节,我去云南的一个小山村旅游,住在一个乡村医生开的客栈里。据说这位村医是中医世家出身,家里常备着一些从山上采来的草药。傍晚时分,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聚集在客栈的小院里聊天,身兼客栈老板的村医便拿出自采的草药为我们调配茶饮,时不时还为住店的客人免费号脉。起初我以为他就是个纯粹的中医,但当一个村民走进院子找他输液时,我对他的认识完全被颠覆了。他把村民带到中堂的沙发上坐下,简单地询问了村民几句后,便用刚刚为我们泡过茶的手熟练地为村民调配药品,扎针挂吊瓶。扎上针后,村医就坐在中堂里陪着村民东拉西扯地聊家常,聊得热火朝天,如果不是一个输液的瓶子那么明显地挂着,根本看不出这是医生在为病人治病。
中堂的门一直敞开着,我坐在院子里将这一切尽收眼底。村民走后,我问村医“:刚刚那个人怎么了?看起来不像得了很重的病。”村医回答:“没大毛病,普通感冒发烧。”“一定要输液吗?吃点退烧药不行吗?”我问。“吊水来得快,病人自己也要求吊水。”他答。我本想和他说“普通感冒发烧不应该滥用输液,所谓吊水来得快不过是暂时控制了发烧的症状,并不能把普通感冒病毒从身体里清除出去”之类的话,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这是村医和村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我一个外地游客的话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这样想想也就忍住了没说。之所以在这里记录下这件事情,是想道出一个无奈的社会现实:
在媒体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普及滥用输液有风险的今天,中华大地几乎每个角落都在继续上演着滥用输液的剧情!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如果你无力改变某些不良医疗现状,那就试着改变自己,用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先把自己武装起来,弄清楚自己经常得的小毛病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以便能及时规避在这些小毛病上被滥用输液的风险。
抗生素注射液和普通感冒治疗,风马牛不相及
滥用输液最经常发生在治疗小病普通感冒上。国外的统计数据表明,学龄前儿童每人每年患普通感冒的平均次数是5?7次,成人每人每年患普通感冒的平均次数是2—3次,由此可见,普通感冒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得的疾病,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疾病。按理说我们应该最懂这个病,但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弄懂普通感冒是怎么一回事儿,因此滥用抗生素输液治疗普通感冒的例子才会比比皆是。
普通感冒在医学上的名称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上感”),上呼吸道包括鼻、口、咽、喉,也就是说从鼻子到喉咙这些部位的急性感染都算感冒,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发烧、头疼、嗓子疼、咳嗽等,明确的致病原因就是病毒感染。
随着普通感冒病程的进展,有少数病人可能会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抗生素的使用应该是在明确有细菌感染时才用,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普遍提前预防性使用。事实上,感冒后是否会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取决于入侵身体的病毒的毒力以及被病毒入侵的个体的自身免疫力,和是否提前使用抗生素没有半点关系。前文说过了,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细菌等致病菌感染的,对病毒没有作用,因此用抗生素输液去治疗普通感冒属于滥用抗生素行为。这种滥用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前文也已经讲过了。因此我们应该对滥用抗生素治疗普通感冒坚决地说“不”,对以输液的形式滥用抗生素更要说“不”。
抗病毒的利巴韦林注射液不治感冒
或许你会说,现在明白了,抗生素是杀细菌的,不能治疗由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那用抗病毒的药去治疗普通感冒应该对吧,所以普通感冒咱就输抗病毒的药吧。很多人这样想也就这样做了,因此抗病毒的利巴韦林注射液在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有市场,广泛滥用于治疗很多与病毒相关的甚至可以自愈的疾病(像普通感冒、轮状病毒感染等)。最触目惊心的是有些哺乳期的妈妈因为普通感冒也被输了利巴韦林注射液。我第一次听说这个问题是在网上遇到一位哺乳期妈妈,她留言问我输完多久能哺乳。
我从事药师工作十几年,从来没接触过利巴韦林的注射液,我工作过的几个药房也都没采购过这个药品。于是我上网去查中文说明书,发现说明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利巴韦林有少量药物由乳汁排泄,且对母子二代动物均具毒性,因此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期间需暂停哺乳,乳汁也应丢弃。”单看这一句,似乎只需在用药期间暂停哺乳,停药就可以哺乳。但作为专业的药师,我不能给出这样的答案,因为我知道人体不是一根直直的水管,不是水龙头一关掉水管里就没水了,药物在人体的代谢排泄远比水管排水复杂得多。再看说明书里的药代动力学项中写着“药物在红细胞内可蓄积数周”,正是因为这个药有在体内长期蓄积的这个特性,外加又有明确的对胎儿的致畸性,在美国,利巴韦林只有口服和雾化吸入两种给药剂型,没有注射剂,也就是说没有输液给药的剂型。而且在药品的说明书里注明了这样的话:“即使接触低至1%的治疗剂量也会产生明显的致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因此育龄期女性以及她们的性伴侣应该在使用这个药的6个月内避免怀孕。怀孕中的医务人员也应该避免为病人操作利巴韦林的雾化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