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西柏坡时期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3)

为了总结《五四指示》颁布以来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土地改革工作的开展,并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完善党的土地政策,中央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于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工委的主要负责人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彭真和各解放区的主要领导人李雪峰、王从吾、张稼夫、薄一波等,以及华北地区大多数地委和晋察冀野战军各旅的代表,共107人。这是我党有史以来空前盛大的专门研究土地问题的会议。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17日至8月下旬,主要是由各解放区代表汇报土地改革的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检查存在的问题;第二阶段,从8月底到9月13日,主要是讨论土地改革的政策,根据“彻底平分土地”原则,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会议还研究了结合土改进行整党的问题。

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深刻阐明了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指出:“土地改革搞彻底,群众发动好,力量是无穷尽的。”“实行土地改革是争取爱国自卫战争胜利最基本的一环,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毛泽东曾经讲到:“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就获得了打倒蒋介石的根本。”《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以后的一年中,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全面展开,约有一亿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从人力、物力上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历史的发展证明,没有亿万获得了土地的农民的支援,解放战争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2.召开“九月会议”

到解放战争第三年的时候,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由原来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与国民党军总兵力的比数已由战争初期的1:3.4上升为1:1.3,而在第一线的机动兵力则已超过了国民党军,武器装备也大为改善,不但积累了打大规模运动战的丰富经验,而且取得了城市攻坚战的经验。解放区的总面积,已经扩展到23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6800万人。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为了进一步研究制定彻底打垮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方针,1948年9月8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称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会议的任务是总结检查过去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今后时期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中心议题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

第一,“军队向前进”。“军队向前进”,主要是指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由防御转到进攻。毛泽东在会议报告中提出:在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内(从1946年7月算起),建设一支有500万人的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正规军500个旅(师)左右,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战略上,要继续发展外线进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并准备打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战役。会议要求解放军应进一步进行正规化建设,以便适应大规模近代化正规战争的需要。“军队向前进”,为我们党完成夺取全国胜利的任务作了极其重要的军事部署。

第二,“生产长一寸”。“生产长一寸”,主要是指经济上要努力增加生产,开源节流,反对浪费,为我们党完成夺取全国胜利的任务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恢复和发展解放区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是支援战争、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重要环节。中央会议认为,解决经济上的困难,除了将战争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大量地从国民党方面和国民党区域去取给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用一切努力恢复和发展老解放区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我们党和军队必须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在前线,注意缴获归公,爱护自己的有生力量,爱护武器,节省弹药,保护俘虏;在后方,减少国家机构的开支,减少不急需的人力和畜力的动员,减少开会时间,注意农业的季节,不违农时,节省工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全党动员学习管理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做生意,尽可能地将各解放区的经济加以适当的组织,克服市场上的盲目性,并同一切操纵投机的分子进行必要的斗争。

第三,“加强纪律性”。“加强纪律性”,主要是针对党内和军队内仍然存在的某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和地方主义、游击主义的倾向,进一步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党内来看,1945年抗日战争时我党有党员121万人,因反蒋战争和土地革命顺利发展,到1948年党员速增至300万人,全党的政治成熟程度也有了很大进步。从军队内来看,由于实行了有秩序的、有领导的、由全体战斗员和指挥员一起参加的民主运动,开展了自我批评,克服了和正在继续克服着军队中的官僚主义,使军队指战员的政治积极性和自觉性大为提高,战斗力和纪律性大为增强,不仅溶化了大约80万左右从国民党军队来的俘虏兵,使他们变为解放战士,掉转枪口打国民党,而且从解放区动员了大约160万左右分得了土地的农民参加人民解放军。但是,由于我党我军在过去长时期内处于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之下,各地方党的和军事的领导机关保持着很大自治权,从而使各地方的党组织和军队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渡过了长期严重的困难局面,但同时也产生了某些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损害了革命事业。目前的形势,要求我党用最大的努力克服这些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克服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使战争由游击战争的形式过渡到正规战争的形式,使党的工作的重心逐步地由乡村转到城市。于是,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会议的决议》。“加强纪律性”,为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完成夺取全国胜利的任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3.指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即辽沈、淮海、平津战役。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战争形势越来越向着有利于我们党的方向发展,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日益成熟。党中央、毛主席因势利导,按照“九月会议”的军事部署,适时打响了“三大战役”,并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第一,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一大战役。1948年9月12日,以东北野战军分路奔袭北宁路为标志,发动辽沈战役。10月9日,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进攻,经过六天激战,全歼守敌10万余人。锦州的解放,完全切断了东北境内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从而对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形成了“关门打狗”、“瓮中捉鳖”之势。10月19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余部放下武器,长春宣告解放。21日,经中央军委同意,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著名的黑山、大虎山阻击战,至28日,全歼廖耀湘兵团五个军共12个师,计10万余人。随后,沈阳、营口、锦西、葫芦岛相继解放。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精锐部队472000余人。辽沈战役胜利后,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样,就使我们党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