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知识讲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怎样安排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材料(故事情节)的组织安排。记叙文如何开头,如何发展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如何结尾;议论文如何提出论点,如何列举论据进行证明等,都是文章结构问题。所以,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等内容。

同学们在动笔作文前要认真考虑采取什么样的结构才能把材料很好地组织起来,才能吸引读者,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说明观点,使文章收到较好的效果。只有好的材料,而没有好的结构,就不会成为好的文章。如同盖房一样,只有好的砖瓦木料,没有好的设计蓝图,盖成的房子就会东倒西歪不像样子。

同学们在安排结构方面要做到:

一、层次分明

层次(段落或部分)是指文章材料的安排次序,是文章发展阶段性的体现。要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层次,一个层次写一个中心内容。

写记叙文时,如果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在叙述过程中就要明确的写出表明时间推移的词语。如:《我的一天》,就要写清“早晨”、“10点后”、“中午”或“晚上”等概念。如果是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在记叙过程中就要交代清楚各部分内容的方位。

写议论文时,一个分论点是一个层次,在每层的开头或结束时写出具有提纲作用的中心句表明分论点。论证分论点时,要对作为论据的材料以其性质加以分类。把同一性质的事例(事实论据)和道理(理论论据)归在一起证明这个分论点。不要把证明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写到另一个分论点中去。否则,层次就会混乱。例如,《俭以养德》(初中课本)分三层论证中心论点“俭以养德”,“要富日子穷过”,第一层中心句是:“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哪方面就想得少了。”第二层中心句是,国家干部或先进的劳动者的一举一动会对周围人发生影响。第三层中心句是,花钱要有条界线,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在每个中心句下边都用与这个中心句(分论点)密切相关的事例和分析来证明。这样写层次就会分明。

二、线索清楚

线索(思路)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文章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那里略写,都要自始至终地围绕这条主线去写,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杂乱无章地去写。记叙文常以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物件为线索,或者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按着一定的顺序(时间或空间顺序)把要写的内容记叙下来,重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无关的不写,做到重点突出;议论文常以中心论点为线索,提出中心论点后,把能够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事例和道理)一层一层地摆出来,采取并列式或逐层深入式进行论证。

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初中《语文》),全篇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为线索来安排结构的。第一部分,在议论抒情后写出中心句,“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第二部分,记叙了相对独立的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记叙壮烈的松骨峰战斗经过。在故事结束时连用三个反问句抒情:“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战士而自豪吗?”第二个故事是记叙志愿军战士在烈火中抢救朝鲜小孩儿的事迹。在故事结束时又连用两个反问句抒情:“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感觉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第三个故事是写在防空洞里战士们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情景,然后抒发强烈的感情,“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全文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详写第二部分战士们的英雄事迹,重点突出。在每记叙完一个事件后,都以富有变化的句式指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紧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条线索,结构非常紧凑。朱自清的《背影》(初中《语文》)是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来安排结构的,作者抒发感情、回忆往事都是围绕“背影”展开的。全文四次写到背影,第一次是在文章开头写背影,紧扣文题,引出回忆。第二次是回忆父亲在南京浦口车站爬铁道给我买橘子时的背影,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慈爱和关怀。第三次写父亲送别时混入人群中,“我”寻找父亲的背影,表达“我”的感激之情。第四次是结尾写“我”读父亲的来信时,仿佛又看到父亲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全篇内容都是围绕“背影”组织材料的,而且注意点题,首尾照应,因此结构严谨完整。

同学们作文结构松散、残缺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线索(思路)不清,作文前没有认真地思考围绕什么线索安排材料,没有考虑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的重点材料是什么,没有注意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这些缺点一定要注意克服。

三、过渡自然

过渡。记叙的事件发生转变的地方,或者从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的地方,就要用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或段,使文章上下衔接自然,这就是过渡。过渡好比桥梁,起到前后内容连贯、上下段落连接的作用。过渡的方法可以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也可以用设问句或者关联词语。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在第一部分议论抒情之后,作者写道:“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用这个过渡句自然地过渡到记叙松骨峰战斗的故事。在记叙完松骨峰战斗的故事之后,作者写道:“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用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自然地转换到记叙一个青年志愿军战士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孩子的故事。

照应。对后边将要写到的人或事物,预先做一下提示或暗示,这叫伏笔(或“铺垫”)。对于前边写到的人或事物,后边要有着落,这叫照应。如果前面写的,后面没有着落,那么前面写的就成为多余的东西;如果后面写的,前边没有伏笔,那么后面写的就会令人感到突然,无法理解。作文只有做到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文章才会内容连贯、中心明确、结构紧凑。

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首尾照应。《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写道:“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结尾写道:“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二是多处照应。围绕中心思想在文章中多处进行照应。《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讲完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后及结尾处多次与开头加以照应。

同学们在作文中常常忽视伏笔和照应,信笔而写,认为自己心里清楚的事,别人也会清楚。后边写到的人或事,由于前文没有伏笔,没有必要的交代,所以后边写到的人或事使人读了感到莫名其妙。

四、分段正确

段落(自然段)是文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文章内容发展步骤、层次的反映。它的外部表现形式就是另起一行低两个字的位置。划分段落不要考虑内容长短、文字多少,只要一层意思写完,就要划分一个段落。有时为了强调某种意义或者标明起过渡作用时,一两句话也可以划分为一个段落。段落清楚,文章内容发展脉络才清楚,别人读了才容易理解。

同学们划分段落的主要毛病是分段太粗太少。有的同学作文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文章结构很不匀称,读了也不易掌握其思想内容的发展脉络。这个缺点要注意克服。

五、掌握结构方式

要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和所掌握的材料安排结构,没有固定不变的文章结构方式。但是,作为学生来说能够掌握常用的结构方式还是有好处的。常见的结构方式有“总分式”,即先总述后分述,(或“分总式”、“总分总”式,即先分述后总述、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递进式、并列式等。

六、拟好开头、结尾

(参见《怎样开头、结尾》)

【记住要点】

主题、人物为主线,自始至终贯全篇。围绕主线选材料,叙事抒情不分散。一段一事写清楚,两段之间架“桥梁”。过渡词句过渡段,承上启下不要忘。

【例文1】

我家之最

初三李婧

我们家有五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爷爷、奶奶退休了,在家做家务;爸爸、妈妈都在上班;我在小学五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工作都很认真,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下班回到家里还要打扫卫生,辅导我做作业。他们都是很勤劳朴实的人。但是,如果在我们五口之家中选举一名最节俭勤劳的人,我还是要把我这一票投给奶奶。

爷爷奶奶以前住在农村老家,前两年才搬到城里和我们住在一起。奶奶一年到头穿的衣服不是蓝色的就是黑色的棉布做的裤褂,样式也是老式的。奶奶60多岁了,岁月在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头发也变得苍白了。她的身体也不好,患有高血压病,常犯头晕迷糊,需要经常服药。爸爸妈妈经常劝她别干活,多休息,可是奶奶总是嘴上答应,实际并不照办。

每天奶奶总是第一个起床为我们做早饭。吃完早饭,妈妈去洗碗,奶奶不让,非她洗不可。奶奶总是说:“反正我没事,我来慢慢洗。你们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千万别耽误了。”我家的一日三餐主要就是奶奶做,妈妈只好当一个帮手。

奶奶还经常帮我们洗衣服。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家时,我见到奶奶正在用手洗衣服,已经洗完一大盆了。我一边帮奶奶晾衣服,一边对奶奶说:“奶奶,用手洗多累呀,咱家有洗衣机为啥不使啊?”奶奶说:“用手洗洗得干净;再说,用洗衣机洗衣服还得用电,多费钱呀!”每当我看见奶奶洗衣服时汗流满面、十分劳累的样子,我就特别心疼奶奶。所以我换下脏衣服,就悄悄地藏起来,有时藏在床下边,有时藏在箱子里;可是,好像奶奶能掐会算似的,每次都能找到,给我洗得干干净净。

奶奶在我家年岁最大,辈分最高。她生儿育女,操劳一生,对家庭的贡献最大。他晚年患病,在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家庭生活也比较富裕的今天,应该是最有理由吃好穿好、清闲自在、颐养天年了。可是,她不这样做,她依然保持着节俭勤劳的生活习惯,依然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着。奶奶是我家最节俭勤劳的人,是我心中最尊敬最爱戴的人!

【简评】

本文结构紧凑。全文以主要人物“奶奶”为线索组织材料。第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写道虽然爷爷、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很勤劳朴实的人,但是,最节俭勤劳的人还是奶奶,点名主题。第二段写奶奶给全家做饭,第三段写奶奶帮全家人洗衣,其中写了一个细节,我将脏衣服不论藏到什么地方奶奶都会找到。第二段、第三段具体表现了奶奶的节俭勤劳。最后一段连续指出奶奶在家中占有几个“最”,然后转折到“奶奶是我家最节俭勤劳的人”。篇末点题,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本文结构采取了“总——分——总”的方式,开头概括地指出奶奶是最节俭勤劳的人,然后分别叙述奶奶做饭、洗衣两件事,结尾一段再次点名主题“奶奶是我家最节俭勤劳的人,是我心中最尊敬最爱戴的人”。

【例文2】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六年级王洪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回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邱少云英雄事迹的一篇文章。我读了之后非常感动,深受教育。

邱少云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愧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级战斗英雄。1952年10月11日在朝鲜的一次反击战中,为了拔掉敌人占领的“三九一”高地,他和全排战士奉命黑夜潜伏在距敌六十余米处,等待第二天傍晚发起攻击,以便突袭敌人。他不顾寒冷和一切困难坚持在阵地上。次日中午,他不幸被敌人打的燃烧弹所引起的烈火烧着,为了完成潜伏任务,他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是为了保卫祖国人民而牺牲的,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英雄!

邱少云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为了支援朝鲜人民,保卫祖国,打败美帝侵略者,自愿赴朝作战;为了保证完成潜伏任务,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他一动不动,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生命。朝鲜人民授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邱少云为什么能够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呢?

我认为还因为他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当敌人的燃烧弹引起他身上着火时,他只要就地一滚,就可以将火扑灭,但是,由于他及其战友们潜伏的地方距离敌人很近,只有60余米,敌人又居高临下,只要他一动,就会暴露目标,全排的战友就有生命危险,整个战斗就会失败。为了保护周围战友们的生命安全,为了保证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格执行上级命令,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一动不动,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直至最后一息。邱少云一切从革命利益出发、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遵守纪律方面很差,上学有时迟到早退;上课有时不注意听讲,好搞小动作,影响同学们学习;在校园里和大街上还有随地吐痰、扔垃圾的坏习惯,别的同学提出批评意见我还不虚心接受等等。今后,我一定以邱少云叔叔为光辉榜样,学习邱少云叔叔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学习邱少云叔叔顾全大局、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的精神。

【简评】

这篇读后感采取了“先分后总”的结构方式。在分述时,又采取了并列方式分三层论述了读后感想和所受的教育。为了使每层的中心明确,在每层的开始都有一个中心句。如:“邱少云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愧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级战斗英雄。”就是第一层的中心句。将三个层次的中心句联接起来,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我们要学习邱少云的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的优秀品质。本文最后一段联系实际,总结全文,进一步明确中心思想。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