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天外天大学校长李世民非常生气,遥想当年我当皇帝之时,正是在大慈恩寺的旧址亲自送唐僧去西天取经,赠送唐僧一匹千里马,一领袈裟一柄禅杖,十多年后唐僧从西天取经回来,李世民拨款在两个人分别的地点修建了大慈恩寺,专门供唐玄奘登坛讲经。李世民对唐玄奘仁至义尽,也可以这么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唐僧。可是大约八百年后李世民成为卸任皇帝,而唐玄奘仍然在大慈恩寺登坛讲经,两个人重新见面时唐玄奘完全不念昔日旧情,说出的话儿让人感觉心冷。不过李世民没有生气,跟这种市井小人计较不值得。李世民装着毫不在意的样子说:“祝你好运。”紧接着五只老鼠拉着李世民钻入地道,迅速消失。
李世民没有回南京天外天大学上班,心想既然出来了索性多转几天。老鼠拉着李世民来到法门寺,法门寺早于大慈恩寺修建,李世民在位时常来法门寺朝圣,跟释迦牟尼交情颇深,八百年前在一次闲谈中释迦牟尼建议李世民派一个人去西天取经,李世民也有这个想法,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海选去西天取经的合适人选。
那一年黄河发大水,弥勒佛在黄河岸边捞上来一只木盆,木盆里面装着一个男孩,凡事都有定数,可能那个男孩命不该绝,被弥勒佛救活,弥勒佛居无定所,于是把男孩送往兴善寺收养,小男孩取名江流儿,转瞬间已经长大。正好李世民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海选去西天取经的合适人选,江流儿报名参加,被李世民选中,于是李世民跟江流儿拈香结拜,成为金兰之交,李世民为江流儿赐名唐玄奘,十里长亭设酒,为玄奘壮行。
此一时彼一时,想不到八百年后李世民成了卸任皇帝,释迦牟尼也由于犯了错误差点被女娲圣母除名,尽管法门寺依然风光,两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知名领导八百年后重新见面时心态各不相同。人生无常,没有不散的酒席,回想起八百年前李世民对释迦牟尼的种种礼遇,释迦牟尼和他众多的智囊团队集结在一起,对这个卸任皇帝表示由衷欢迎。
免不了设宴。宴席结束后释迦牟尼邀请李世民到他的办公室茶叙,闲谈中议论起唐僧江流儿,李世民谈起他在大慈恩寺遭到冷遇,有点愤愤不平,想不到人倒霉了狗都欺负。理论上如来佛祖已经仙逝,但是根据灵魂不灭的原则,释迦牟尼和如来佛祖灵魂相通。如来佛祖前世所有的遭遇释迦牟尼全部装在心里。如来佛祖也有失意的时刻,最大的失意莫过于他那一年在长安街头帮助鲁智深推销佛家经典,遭到了长安市民的嘲讽,市民们一致认为那如来佛祖是个假的,卖了许多日子连一本佛家书籍都没有推销出去。无聊时如来佛祖到大慈恩寺去转悠,正好遇见唐僧在登坛讲经,如来佛祖等待唐僧讲完经后上前跟唐僧搭讪,唐僧明知道如来佛祖不会有假,却提出要检查如来佛祖的身份。
往事历历在目,蜇得李世民和释迦牟尼心痛。看样子有些人不能得势,一旦有了身份地位就显得嚣张跋扈,大慈恩寺是个非常显赫的佛教圣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信徒来这里朝圣,江流儿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优胜资源,为自己赚足了身份地位和银两。可是两个大腕又拿唐僧没有办法,很明显江流儿目前的地位非常显赫。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人一旦稍有名气就有一大群粉丝为你摇旗呐喊。
李世民和释迦牟尼只能私下里议论,没有任何能力把唐僧撤职。大家都在当今皇帝朱棣手下做事,朱棣说几壶你就得几壶,而且朱棣对李世民和释迦牟尼不薄,朱棣皇帝对任何神仙和卸任皇帝都以礼相待,你没有抓住唐僧的任何把柄,不能给朱棣皇帝添乱。大家想了想还是不了了之,李世民坐了一会儿起身告辞,让老鼠拉着皇辇原路返回。
皇辇沿着地下通道疾驶,不一会儿钻出地面,李世民一看傻眼,皇辇竟然来到关中神学院,只见刘玄德带领着一群教职员工站在神学院的门口恭迎李世民的到来。
老实说李世民瞧不起刘玄德这个人,两个人虽然都当过皇帝,但是不在一个档次。刘玄德当神学院院长的消息李世民已经知晓,天外天大学校长相当于大臣级别的领导,朝廷的每一项重大决策李世民都能通过内部文件看到。老鼠们的耳朵上安装着信号接收器,善于捕捉任何地方发来的信号,老鼠们拉着李世民的皇辇来到关中神学院绝非偶然,刘玄德已经通过信息渠道知晓李世民到了长安,于是通知老鼠们驾驶着皇辇停在关中神学院门前。
既来之则安之。李世民当过皇帝,自然拿出一副气派,他笑容可掬地走上前跟刘玄德握手,两位卸任皇帝互致问候,然后发表了简短而热情洋溢的讲话,紧接着开宴,想不到大慈恩寺的主持唐僧也在宴席上出现,而且坐首席,李世民和刘玄德作陪,这让李世民感觉尴尬。
刘玄德不了解内情,在宴席上把唐僧极力赞颂,唐僧默然受之,一副心安理得的姿态。紧接着唐僧发表讲话,说了一大堆谁也听不懂的佛家谶语,大家热烈鼓掌,对佛学表示尊重。李世民想自己也必须表态,于是站起来叫了唐僧一句:“御弟,曾记否?八百年前我在长安南郊送御弟上西天,踏上取经之路……”
李世民还没有说完,唐僧把李世民的讲话打断:“我说你们这些卸任皇帝,满脑子尽是昔日光辉,终究时代不同了……”
宴会大厅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看起来这是一种习惯,掌声代表对领导讲话的尊重,大家习惯了鼓掌。李世民坐不住了,假装内急,来到厕所,解开裤子,一边撒尿一边任由泪水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