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生气毁了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做情绪的主人,别让“生气”牵着鼻子走(3)

怒发冲冠时,记得踩一脚急刹车

人有喜怒哀乐,生气在所难免。但动不动就怒发冲冠是处世的大忌。古语说:“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愤怒,让我们像闻到血腥的猛兽一样冲动,行为失态、失礼,说话偏激、绝情,结果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然而,发怒就像在喝酒,一旦喝下第一杯,就会一杯接着一杯地喝下去,越喝越醉,越醉越喝。所以,人生的列车驶离愤怒时,我们要及时踩住急刹车,不要让自己沾上酒瘾。

愤怒是一种最无力也最具破坏性的情绪,它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因为愤怒,我们常常情绪失控,行为偏激狂妄;因为愤怒,我们常常为图一时之快,说话刻薄绝情;因为愤怒,我们常常忘记礼仪,给人留下行为不端、放荡不羁的坏印象。等怒气消散,我们才发现自己得罪了朋友、亵渎了友谊、损伤了情面。我们想积极寻求弥补方法,却已经为时晚矣。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时候,愤怒给别人心里留下了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愤怒是魔鬼”,这句话所有人都知道,那么为何还有那么多人铤而走险,做些让人不屑的事情呢?原因就是,愤怒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情绪,往往一瞬间我们就怒发冲冠、火冒三丈。所以,愤怒经常让我们措手不及,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应对措施。针对愤怒的这种特点,我们必须学会踩急刹车,在愤怒将要产生的那一瞬间消灭它。

一对男女从相知相爱到结婚生子,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享受,期间免不了磕磕碰碰。如果夫妻两人在吵架时能及时踩刹车,生活将美满幸福;如果任由愤怒张狂,将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陈先生和陈太太就是这样一对愚蠢又可怜的夫妻。有一天,两个人因为一些琐事大吵大闹。陈太太气愤之际,摔掉所有能摔的家具之后还不解气,就决定烧掉两人辛辛苦苦积攒多年的10万元现金。陈先生见太太想要烧现金,心想:你不心疼钱,我也不心疼。于是,他不仅不加阻拦,反而跟她对着烧。短短的几分钟,多年的血汗就化成灰烬。第二天,陈先生的气好不容易消了。但是,当他看到狼藉满目的房子和门口的一堆灰烬时,立刻又成了充满气的皮球。当天夜里,他趁陈太太熟睡之际,拿起菜刀将其杀死。看着满身是血、一动不动的妻子,陈先生突然非常后悔:这是他爱了整整二十年的妻子,为自己生儿育女、烧饭煮菜的妻子啊。陈先生赶紧背着太太去医院。可是已经晚了,陈太太因失血过多身亡。陈先生主动去派出所自首,把后半生交给了冰冷的牢狱。

陈先生和陈太太的遭遇让人气愤,又不免生出同情。如果两个人在生气时都能克制一下,有儿有女的他们将是多么的幸福。与之相比,高先生和高太太就睿智许多。高先生与高太太已经七十岁了,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牵着手逛公园。他们能恩恩爱爱地走完一辈子的秘诀就是,生气时及时抑制。高先生和高太太从相爱之时就达成了一个共识。每次生气,两人轮流找话题转移。比如,有一次,高太太因为高先生没有把烟头扔进烟灰缸而大发雷霆,高先生觉得太太对自己的要求太过苛刻,心中也是火苗窜动。他举起烟灰缸想要扔掉,可转念一想,如果这样做的话,势必爆发一场家庭大战。于是,他将烟灰缸攥在手里,并像模像样地找绳子,嘴里喃喃地说:“我要把烟灰缸绑在手上,以后就不会乱扔烟头了。”高太太被高先生的行为乐了,怒气一下子就没有了。

高先生和高太太能够成功地运用急刹车,在保证能携手到老的同时,也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自嘲是抑制怒火的最佳方法。盛怒之际运用自嘲,不仅能缓解自身情绪,还能给人留下幽默风趣的印象。高先生在手上绑烟灰缸的行为就是收到了最佳的自嘲效果。

与不愉快的事情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也是抑制愤怒的有效方式之一。当我们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忽然感到气愤而可能失去控制时,应该马上离开。还拿夫妻吵架这件事举例子,两人发生争吵时,一方可以先出去转转,等气消了再回家,另一方也就不再生气了。

联想消怒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终止愤怒。当怒火中烧时,先问问自己:我真的是对这个人感到愤怒吗?我愤怒的原因真的是我说的那些原因吗?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我之所以对他愤怒,是因为对他发火比较安全?当我们把自己生气的原因整理清楚时,我们的怒火也就熄灭了。因为生气往往是一瞬间的事,并且多为一时冲动。等整理清楚问题的原因,我们已经冷静了下来。

愤怒是一种人性弱点,而不是所谓的勇气。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旦愤怒爆发,我们将后悔莫及。因为其造成的伤害,我们倾尽一生都无法弥补。所以,我们要学会克制愤怒,在怒发冲冠的时候及时踩一脚急刹车。这个踩急刹车可以是保持距离、冷静联想,也可以是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总之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意识去运用。

面对批评不生气,才能真正进步

任何人都有言论自由,都有对生活万象提出看法的权利。社会是人与人的交际,我们每个人都是所接触之人生活的组成部分。所以,别人理所当然可以发表对我们的看法。人的行为并不是都正确的,一旦出现错误,别人就会对我们进行批评。面对批评,我们总是心中不悦,因为人人都爱听好话。但是,我们必须坦然接受他人的批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进步。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可以通过他人的批评来正视、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提高自身能力。必须承认,他人的批评,除了少数是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诽谤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善意的、正确的,都是针对我们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来的。与其等待敌人来攻击我们,倒不如认真对待身边人的批评,先对自己的堡垒进行一次检修和加固。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坦然接受他人的批评不仅是心理强大的表现,还能帮助我们不断进步。通过别人的批评,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积极改正。如果闭目塞听,我们自会狂妄自大、或者盲目自卑。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总是带有主观色彩,而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则是公正客观的。

坦然接受别人的批评,我们才能认真分析批评的对错和自己的得失。在遇到别人的批评时,不是装聋作哑、息事宁人就是明智的做法。把别人的批评看作理所当然,并坦然接受,才能将批评本身的负能量转化成积极影响。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的批评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他最多也就是承认自己存在一些失误,但并不会认真去改正。这其中有种赌气的成分存在:你不是要挑我的毛病吗?我偏偏就是不改。所以,对于别人的批评,我们要克服心中的不悦,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

认真考虑别人的批评,别人才会愿意继续帮助我们进步。当他人诚心诚意地提出批评时,我们如果不虚心接受,反而盲目地反唇相讥,往往会挫伤对方对自己的感情和积极性,甚至在两人之间筑起心理壁垒。对方批评我们,自己心中肯定认为是在为我们好。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人的帮助,他人就会觉得我们“孺子不可教也”,从此再也不插手我们的事情。了解到这件事情后,其他的人也不会再关心我们的生活。久而久之,我们就变成了孤家寡人,失去了进步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对君臣。他们一个敢直言最高权威失误,一个能虚心接受臣下指责,共同开创了空前绝后的贞观之治。这对君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谏臣魏征。虽然,魏征经常不留情面地指出李世民的缺点,李世民也常常因此心中郁闷,但是他们的关系却非常好,如同知己一般。

李世民居住的宫殿是前隋皇帝的旧物,年久失修、破败颓废。大臣出于天朝面子考虑,力劝李世民重新打造一所豪华住宅。李世民也不愿意再住那个透光漏雨的破宫殿,就同意了。魏征知道后,立即指责李世民不知道节俭,不爱惜黎明百姓,不为天下着想。李世民正在憧憬着豪华新房,听到魏征当面泼冷水心中非常不悦。可是转念一想,魏征说的句句在理。于是,他当即采纳魏征意见,决定修补一下宫殿就行了,并且嘉奖了魏征。

还有一次,李世民在狩猎时捕到了一只鹞子,非常喜欢,决定带回宫中豢养。魏征怕皇帝玩物丧志,耽误国家大事,就故意在李世民玩弄鹞子时求见。李世民为了维持自己勤于政事的形象,就把鹞子藏到怀里。魏征为了灭唐太宗的好玩之心,故意有话没话地和他搭茬,奏报很长时间,也不顾唐太宗埋怨的话语和眼神、动作,以至于把鹞子活活给憋死了。

即使是这样,李世民还是没有责备魏征。李世民虚心纳谏的实例已经传开,全国上下掀起进谏之风,政治一下子清明许多。

李世民睿智地意识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所以对臣下的进谏都一律接受、考虑。他没有因魏征不留情面的指责而处罚魏征,反而嘉奖魏征。这让臣下都看到了皇上的英明,于是纷纷进言,提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策略。可以说,贞观之治的出现正是得益于这种开明的政治风气。

面对别人的批评,保持冷静和虚心接受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我们还要有客观评价自己的标准,否则将很难判断别人的批评是善意与否;另外还要有主见,这样才不会乱了方寸,不知所措。别人的批评并不完全对我们有利,难免会有居心叵测的人故意伤害我们。有时候,因为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别人的善意批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所以,对于别人的意见我们要学会鉴别。

总之,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让所有人满意。所以,面对别人的指责时,尽量超脱些。别人批评我们,说明我们还有待进步,虚心接受这些批评并认真分析,我们就能够得到提高。正如著名思想家爱默生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将批评比喻为一桶沙子,当它无情地撒向我们时,不妨静下心来,在看似不合理的要求中,找到让我们进步的‘金沙’,在批评中寻找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