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河北梆子的产生和发展(2)

《九件衣》剧情介绍:举子陈玉林上京赴考,缺少盘缠,向未婚妻张巧云借九件衣去典当。张巧云在衣包中暗藏了10两银子,陈玉林竟未察觉。偏巧这时赵武举府上失窃,见陈玉林当衣,便诬其为盗。知县李文斌昏聩无能,竟错断九件女衣归赵武举。陈玉林一怒之下,触柱身亡。张巧云上堂告以藏银之事,被李文斌轰出,张巧云愤而自杀。陈母、张父拼了老命大闹公堂,李文斌重新细审,才知道自己铸成了一大冤案,只好跪地认罪,并将亲生儿女作赔了事。

《白毛女》剧情介绍:喜儿美丽天真,勤劳俭朴,跟做长工的父亲艰难度日。父亲惨死后,喜儿受恶霸地主黄世仁的残酷虐待,满怀仇恨逃进深山,在山洞里以惊人的毅力苦熬岁月,等待报仇的那一天。她虽已满头白发,但终于迎来了解放。

1952年9月,在北京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银达子主演的《打金枝》获荣誉奖,韩俊卿主演的《秦香莲》获演员一等奖,金宝环主演的《喜荣归》获演员二等奖,胡满堂饰演《秦香莲》中的包拯获演员三等奖。

《打金枝》剧情介绍:汾阳王郭子仪寿诞之日,七子八婿前去祝寿,只有三儿郭暧之妻升平公主恃尊未往。郭暧愤极回府,与公主争吵起来,在气头上打了公主。公主入宫向父皇哭诉委屈,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代宗念郭氏父子有功于朝,不但未予治罪,反将郭暧连升三级,郭暧夫妻重归于好。

《秦香莲》剧情介绍:北宋年间,陈世美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被招为驸马。其家乡连年荒旱,父母去世,前妻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闯宫遭逐。丞相王延龄同情她,让秦香莲在陈世美寿辰那天扮成歌女,在席间弹唱,劝陈世美答应破镜重圆,陈世美佯装不解。于是,王延龄赠给秦香莲一把纸扇,暗示她到开封府告状。陈世美派家将韩琦追杀秦香莲,韩知情后,放走秦香莲母子,自刎而死。秦香莲逃至包拯衙前控告陈世美杀妻灭子,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好言相劝,陈世美不听。于是,包拯令秦香莲与陈世美对质,陈世美自恃皇亲国戚,强词狡辩;包拯勃然大怒,要铡陈世美。皇姑、太后闻讯,慌忙前来阻刑。包拯不为所动,毅然铡死了陈世美。

《喜荣归》剧情介绍:书生赵廷玉用功读书,考中状元后,扮成乞丐回乡试探亲人。岳母崔氏嫌贫爱富,逼他退婚,而妻子崔秀英却一往情深,矢志不渝。待真相大白后,岳母羞愧得无地自容。

1956年,天津市戏曲学校成立,河北梆子科招收学生六十余人,任教的老师多为在艺术上有一定造诣的老艺人。学生入学8个月后,即对外实习演出了16出折子戏,好评如潮。

1958年7月1日,在原天津市河北梆子剧团的基础上建立了天津河北梆子剧院,设一团、二团、小百花剧团和剧院附属学校。据1960年统计,从事河北梆子事业的总人数达1400余人。这些河北梆子院、团以小百花剧团的影响最广,曾参加国庆十周年进京献礼演出,以《荀灌娘》《断桥》《喜荣归》影响最大。此后应邀赴东北三省、中南六省区演出,观众反响强烈。1960年,他们演出的《柜中缘》由天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舞台纪录片,发行全国。该团还经常接待来访的外国元首和高规格的代表团,多次为国家和天津市的重大会议演出。

《荀灌娘》剧情介绍:荀灌娘是晋朝荀嵩的女儿,自幼习武,极重气节。荀嵩担任襄阳太守时,被杜曾率军围困。荀灌娘年仅13岁,立率勇士数十人趁夜色突围而出,搬来救兵会战,打败敌人,杜曾身死兵散。荀灌娘与荆州周抚结为百年之好。

《断桥》是《雷峰塔》中的一折。《雷峰塔》是传统剧目,又名《白蛇传》,含折戏《借伞》《盗草》《水漫金山》《断桥》。

20世纪50年代 ,河北梆子院团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坚持老戏不改不演;同时,积极创作编演新剧目,先后排演了《荀灌娘》《苏武》《五彩轿》《卧薪尝胆》《百岁挂帅》等新编历史剧和《母亲》《党的女儿》《奇袭奶头山》等一批现代戏。《打金枝》《秦香莲》等传统剧目经过整理、加工,以崭新的面貌问世,剧目的丰富和出新开阔了河北梆子的戏路。

这时,河北梆子在音乐、唱腔方面也有很大变化。文场伴奏的乐器从原来的板胡、笛子两大件增加到二胡、中胡、洋琴、大提琴等十几件。琴师郭小亭改编、创作的曲牌、过门被各地同行普遍采用。他与演员合作,在新编历史剧《苏武》里首创的男声“反梆子”等板式为解决男声唱腔高而不美的难题开拓了新路。

河北梆子再度兴盛,促进了群众业余河北梆子演出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为专业剧团培养了后备力量。

《五彩轿》剧情介绍:嘉靖年间,严嵩父子当国,门下走狗鄢懋卿巡视两淮、浙江的盐务,特地造了一座五彩舆,携宠妾到处骚扰。大清官海瑞见鄢懋卿搜刮民财,便借五彩轿迫使鄢懋卿出一万两白银赈济灾民。

1968年,专业音乐工作者和戏曲艺人组成河北梆子音乐、唱腔研究小组,在移植京剧《红灯记》的过程中,尝试男声唱腔的改革。1972年,编剧冯育坤、林彦、高介云合作,创作出表现抗日战争题材的《山地交通站》;青年作者白欢龙创作了表现农村社员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的小戏《让新房》;冯育坤根据同名儿童故事编写了现代题材的小武戏《渡口》。以上三出短剧合组为一台戏,1974年1月赴北京参加华北地区文艺调演,获得了专家的好评。其中《渡口》因传统艺术形式多有突破,演出备受欢迎。此后 ,全国几十个剧种的数百个剧团向其学习,并移植上演,同时,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舞台艺术片在全国上映 。以上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增强了河北梆子专业人员对这一剧种发展前途的信心。

《红灯记》剧情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护送密电码,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渡口》剧情介绍:在北方山村的一个小渡口,水莲和爷爷负责摆渡,运送来来往往的行人。一天,水莲的爷爷因事暂离渡口,由水莲代替爷爷摆渡。这时,有个背筐的人来到渡口要求过河。在摆渡中,水莲见其形迹可疑,便对他进行试探,很快发现那人筐中有问题。于是,水莲拨转船头,要带他回村进行检查。背筐人见状,一时慌了手脚,先是对水莲进行利诱,见水莲不为所动,又拔出匕首进行威胁。水莲临危不惧,乘那人不备,将其背筐打翻,露出藏在筐里的发报机和国民党特务的罪证。背筐人企图挣扎,被水莲推进水中。水莲叫来爷爷,和村里的人一起捉住了背筐人。

1977年,河北梆子剧团移植了《园丁之歌》《小刀会》,恢复演出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江姐》。

1978年冬,河北梆子名剧《秦香莲》《荀灌娘》恢复上演,热爱河北梆子的老观众和年轻人争相涌入剧场,每次演出几乎都是一票难求。

这一时期,河北梆子剧团先后上演了《卧虎令》《血溅乌纱》《朱元璋斩婿》等一批新编古装剧目,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