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 万国建筑中的别样风情
黄浦江畔的上海外滩,全长1.5千米,东面紧挨黄浦江,与东方明珠隔岸相望,西面倚靠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形成了著名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中间还穿插了外滩情人墙等浪漫迷人的美丽景观。
历史遗留下来的烙印
在上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上海,十年看陆家嘴,百年看外滩,千年看七宝”。外滩作为近代上海的门户,是通向海外的一条必经之路。一百多年前,有外国殖民者入侵上海,踏过此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过去在上海发生的种种都深深地烙印在这块江边滩地上。
追溯历史,回到一百多年前,那时的上海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渔村,人们靠捕鱼为生。濒临黄浦江边的滩地一来二往,走的纤夫越来越多,便成了一条小道。1842年夏,英国殖民者的一声炮响改变了上海,也影响了这条路。从此,上海被迫对外开放,外滩也成了殖民者踏上上海的第一块土地。洋人踏上外滩,给小道铺上一层煤渣,取名“黄浦滩路”。至此,这条曾经毫不起眼的江边小道第一次受到了重视。
上海总会大楼
上海总会大楼位于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2号,因上海最早的外侨俱乐部,上海总会曾于楼内而得名。
然而,随着上海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国殖民者加紧了对上海这块“肥肉”的抢食。1845年,伴随《上海土地章程》的签订,上海租界的序幕就此拉开。各国殖民者纷纷看准了外滩,对这块宝地虎视眈眈。先是英国殖民者将这里划为英租界,在这里修建码头,铺设马路,兴建防护大堤,将这块不毛之地打造成一个通商口岸。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洋人爱好在这里跑马,于是一条500米长的小道应运而生了。当地人看其用来跑马,就称作“马路”。而英国人却称作“外滩”。1849年外滩又被法国殖民者夺去。他们将外滩占为己有,在原有的规模上大力修建基础设施,便于对华倾销商品、掠夺资源。到19世纪末,各国殖民统治者在这里纷纷建造起领事馆。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外滩,早期的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陆续出现。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取代了早期的矮小房屋。一时之间,外滩成了西方列强在上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外滩的大致格局基本形成。1943年,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又把外滩叫作中山东一路。1995年外滩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别样的建筑风情被评选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外滩风格迥异的万国建筑群更具别样的魅力,与黄浦江交相辉映,让人浮想联翩。
汇中饭店是和平饭店的南楼,门楣上的“1906”字样凸显其久远的历史。
21世纪的今天,站在新时代的外滩反观一条小道的百年演变,无论是宽阔的大马路、闪烁的霓虹灯,还是堪称完美的街道观光,我们似乎都难以捕捉历史遗留在这条路上的痕迹,但那鳞次栉比的万国建筑却时刻凸显着曾经的历程。
万国建筑拼接出来的别样风情
若要论外滩何处最美,无疑是“万国建筑博览群”。“万国建筑博览群”拥有各式风格的建筑达52幢,涵盖了各类银行大楼、大型饭店、海关大楼等。这些大楼尽管风格不一,但十分和谐,而且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底蕴。比如和平饭店、上海总会大楼、中国银行大楼、汇丰银行大楼等都是外滩上数一数二的有名建筑。
和平饭店作为外滩上少有的大型饭店,其规模之大仅从所处地址就可以看出。它独占两号,即中山东路19号和20号,对应有两幢楼:南楼和北楼。而这两幢楼来头都不小,南楼原是著名的汇中饭店大楼;北楼是曾经的“远东第一楼”——华懋饭店大楼。
汇中饭店属于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白色清水砖的外墙上砌着红色水砖的腰线。由于饭店地块呈东西宽南北窄的格局,所以正门设在南京东路23号,而靠外滩的19号则成了边门。透过门楣上“1906”的字样,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它的百年历史底蕴。在这座饭店里,曾经上演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例如1909年的“万国禁烟大会”、1911年中国同盟会、1996年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等。1956年,汇中饭店归入和平饭店,改为和平饭店南楼。
与汇中饭店同样有名的华懋饭店,又名沙逊大厦,位于中山东一路20号,是当时上海的“地产大王”沙逊一手创建的。整幢大厦楼高77米,在当时号称“远东第一楼”。其内外装饰豪华无比,采用钢结构造型,属于美国芝加哥派风格建筑。而它最大的特色是那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略呈“A”字形的外形,给人一种现代感。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时曾在这里举行晚宴,历史上著名的“汪辜会谈”也在这里举行。1956年,华懋饭店改为和平饭店北楼。
除了和平饭店,位于上海外滩2号的上海总会曾经也是一家饭店。这幢建筑首创于1861年,最初是英国侨民的俱乐部。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建筑整体上以大门为中线,呈对称分布。房子的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伫立着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第五层居正中的窗户采用了条形拱券型,顶层南北两端有巴洛克式的塔亭。大楼内部装饰十分精美讲究,颇具英国王宫的格调,有“皇家总会”之称。今天的上海总会大楼不再对外开放,已被列为上海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上数量最多的当属银行大楼了。其中较有特色的如中国银行大楼和汇丰银行大楼。
位于中山东一路23号的中国银行大楼,建于1937年,是外滩建筑中最晚的一幢。大楼共15层,只比沙逊大厦矮30厘米。这是一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其装饰造型处处凸显出这一点:四方攒尖顶的屋顶、用斗拱装饰的檐口、中国传统式的花饰窗和栏杆、有变形的中国钱币镂空窗框、传统意义上的9级阶梯、有石刻孔子周游列国图案的外墙。室内天花板上有八仙过海图案雕饰,并悬挂宫灯。
汇丰银行大楼始建于1923年,位于中山东一路11号、12号,是外滩上占地最广、门面最宽、体量最大、造价最高的大楼。现为浦发银行。从大楼外观来看,比例协调,成横三段、竖三段,庄重典雅,是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据说,这幢大楼之所以如此出名,原因就在其内藏的三件稀世珍宝。第一宝是入口处的一对铜狮,相传全世界只有三对。第二宝是穹顶上的马赛克镶嵌壁画,有三层,描绘的是希腊神话,里面有太阳神在追月亮神。壁画外圈是黄道十二宫,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十二星座。再往下就是汇丰银行在全世界设的八个分行及其保护神,有东京、中国香港、伦敦、上海等。上海的保护神是妈祖。而第三宝就是大厅里的4根高13米无拼痕的意大利大理石圆柱。这可是珍宝中的极品,一方面它的长度世间罕有,另一方面全世界只有6根,另外两根在巴黎罗浮宫。
如果说前面介绍的几栋大楼呈现的是西方建筑的风格或者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那么中西合璧式的海关大楼体现的则是另一种风情。海关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3号,于1927年建成,为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中式建筑风格。该楼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其顶部的大钟,仿造英国的大本钟建造,曾叫大清钟,为亚洲第一大钟。一开始它采用《威斯敏斯特》为报时曲,后改成《东方红》。除了大钟,海关大楼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门前的4根希腊多立克柱子。这可能是中国最漂亮、最标准的多立克柱子。
此外,万国建筑博览群里还有著名的亚细亚大楼、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等,它们一起拼接出了外滩的别样风情。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各具特色的大楼披上了不同的色彩,灯红酒绿,炫目多彩。沉浸在这样的灯海里,有如身处一座座晶莹剔透的水下宫殿。临江远眺,整个外滩建筑群璀璨夺目,参差跌宕。这气势、这意境宛如一部不同凡响、恢宏壮阔的交响史诗。
《情人墙》
外滩“情人墙”位于黄浦公园至新开河的黄浦江边,全长约1700米。空箱式结构防汛墙上建有观光台。上面有21个碗形花坛,柱形方亭和六角亭,以及供游人休息的造型各异的人造大理石椅子。观光台西侧,有四季常青的绿化带,成了观光台绿色的栏墙,既保证了游人的安全,又使游人赏心悦目。
中国银行大楼是一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四方攒尖顶的屋顶、斗拱装饰的檐口、传统的花饰窗、变形的钱币镂空窗框……无一不体现出其民族风格。
中国银行大楼门前的石雕貔貅
汇丰银行大楼现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充满历史感的汇丰银行大楼,在夜幕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更为雄伟绚丽。
和平饭店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