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奇闻怪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印度大家庭162人同吃同住

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空间,家庭规模越来越小,成年的子女往往会离开父母另建自己的小家庭,因此一个大家族过不了几年就会变小。但是在印度,有一个家庭却长年保持着人口只增不减的兴盛场面,它的人口之多超乎想象,达到了162人,被称为印度的“第一家庭”,每次吃饭就像举办宴会一样热闹。

⊙⊙⊙

38个妻子的大家庭

我们常见的家庭组合形式一般是一家三口或者三世同堂,如果想家庭成员超过20人,就必须要求这个家庭每一代的子孙够多。不过,有一些家庭虽然总人数非常庞大,但在子女成年之后就各自分家另过,几十口人很少能够一下子聚到一起。在印度东北部的米佐拉姆邦就有一个家庭,不仅拥有162名成员,而且这一大家人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米佐拉姆邦的巴克塔旺村是一个约有3000人的村子,当地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齐奥纳,他不仅是当地一个宗教派别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个162人大家庭的家长。齐奥纳今年66岁,40年间共娶了38位妻子,这些妻子先后给他生育了94个子女。这些还不是这个大家庭的全部人口,还要再加上和齐奥纳平辈的兄弟。

齐奥纳的父亲查纳是巴克塔旺村的创建者,查纳在世时就娶过20位妻子,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庭,查纳的各位儿子又给这个家庭添加了更多的人口。查纳1997年去世之后,这个大家庭被长子齐奥纳接管,由齐奥纳负责照顾和管理这一大家人。齐奥纳的一些儿子在结婚生子之后也带着家人同老父亲生活在一起。

因此,经过数年的繁衍,这个大家庭人数已经达到了162人。这个数字随着有新的成员出生或者老人去世一直在浮动,但整体一直都保持在150人左右。

一顿饭吃掉百斤大米

齐奥纳的大家庭居住在村庄一栋名为“新一代之屋”的房子里,上百人都住在一个屋檐下,只是分住在不同的房间。直系亲属居住在主屋里,50名非直系成员则居住在毗邻的房屋内。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家庭成员是不是在同一锅吃饭可以当作判断一个家庭是否和睦的标准。如果这个标准准确的话,齐奥纳的家庭一定可以当选“和谐家庭”,因为这个家庭的162人使用同一个厨房,聚集在一起吃饭。

因为家庭人口极为庞大,这个家庭的饮食消费量都是惊人的。在以米饭为主的印度,一个三口之家做一顿饭用一斤多大米就足够了,但是在齐奥纳的家庭里,他们的一顿饭需要用一百多斤大米、七八十斤的肉类和数量庞大的蔬菜水果。

齐奥纳的家庭做饭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较年长的女人在厨房负责做饭。她们每天不仅要做一百多斤的米饭,还要制作大约1600个无酵饼以及大量蔬菜和槟豆,做的菜肴还要适应各个成员的口味,以满足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要求。因此厨房里就像一个饭店的后厨,人来人往,饭菜花样繁多,每次做饭都需要数十个家庭妇女齐心协力才能收拾好。在用餐时,家里年纪比较小的女孩子要负责端饭、传递饭菜和添饭。吃饭时男性成员先吃饭,然后女性再吃。由于人太多,每天的午饭和晚饭都要分批用餐,每批人数大约为25人至30人。这些人席地而坐,取食自己喜爱的食物,等吃饱之后,再换下一批人吃。

因为人口众多,这个家庭的日常开支也是非常吓人的。一百多人每年的伙食预算大概是1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54万元),除去食品开支,还有大约3750英镑花费在衣物、医疗和农场劳动上。这个家庭一年至少要消耗600吨粟米、15吨小麦和15英亩土地中的蔬菜。而且每到集市,这个家庭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他们一次要买大量的日用品和以“捆”来计数的服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个工厂在采购。

自给自足,不要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城里人看来,这种巨型家庭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乡下村庄里,齐奥纳一家却过着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这个家庭经营着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而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木工活和制陶。他们家开办了一个木工作坊,许多男性成员就是在这里做活。其他成员则要照顾家里的稻田,此外还养殖猪和家禽,农田旁边还有一个蔬菜果园——齐奥纳家庭已经在主食、肉、蛋、蔬菜水果方面完全做到了自给自足。他们自己动手为家里的大群孩子建了一所家庭专属学校,还盖了一座供孩子们玩耍的体育馆。

齐奥纳的家人非常自豪:“我们从未接受政府的任何资助”,完全是用自己的力量维持着这个巨大家庭的运转。这个大家庭里的娱乐也不多,只在大厅里安装了一台电视机,所有人想看电视都必须去大厅里。一百多人争着看一台电视,每天这个家庭的大厅都是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在齐奥纳看来,自己家庭人口庞大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在200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官员试图将齐奥纳一家列为“全球最大家庭”时,齐奥纳却不愿意摆出一个一百多人的家庭合影,拒绝拍照,因此在世界纪录上没有留下名字。

在现代社会,齐奥纳的大家庭实在是一种奇异现象。这个家族的成员似乎也有意保持着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或许在他们看来,那种人口少的小家庭的生活再怎么方便也比不上他们这种大家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