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

刚出生的孩子,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他的能力为零,他的世界充满着与生俱来的恐惧和无助,他必须依靠成年人的照顾才能活下来。父母对孩子物质上的照顾,使得作为“物质人”的婴儿存活下来,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使孩子的“精神人”开始发育。

也许每一位家长都会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许多家长的做法却让孩子难以感受到爱,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认为,孩子与家长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家长认为所有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对孩子的爱,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龄尚小,还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这样一来,当父母的爱变成一种简单不加修饰的说教时,孩子往往就容易产生对抗的情绪。当然,这种逆反心理的累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拥有父母的爱,是孩子形成健康情感的良好开端,即使是小婴儿,同样非常需要父母的笑容、关注和爱抚。在充满爱的生长空间里,有助于孩子形成对人和社会的良好印象和态度,长大后学会如何爱人和关心他人。缺乏爱的孩子,会变得胆小、焦虑、孤僻、缺乏安全感,无法与人为信。脑研究表明,大脑有两个中枢,一个主司情绪,一个主司思维,其联系决定了思维与情感的关系。教育知识不能代替爱的教育,反之亦然。知识可以传授,爱只能感悟、感应,不可传授;知识可以盛载,爱却靠经历和体验;知识可以论质量,爱只能以成熟与否来区分。童年的经验锻造了情感的通路,情感的缺少会让孩子失去发展的能力。因此,爱的教育时不我待,必须从小开始。爱的魔力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向孩子表达爱呢?就让我们来制订一份“爱的计划书”好了。

1.大声说“我爱你”

巧巧最近总是表现得很失落。妈妈有些奇怪,因为她对孩子的关怀几乎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她在想,孩子到底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正想着,巧巧从房间里出来了,妈妈立刻走上前去:“宝贝,饿了吗?乖乖,去洗洗手,妈妈热牛奶给你喝好吗?”

巧巧无精打采地点点头,洗了手坐到餐桌前。妈妈热了牛奶端上来,孩子闷闷不乐地盯着碗里的牛奶,一会儿眼泪就掉了下来。

妈妈有些着急了,赶忙问:“孩子,你这是怎么了?”

“妈妈,你喜欢我吗?”孩子抽泣着问。

“你为什么会这样问呢?”

“上个星期周末的时候,我和隔壁的琳琳一起玩,她的妈妈来接她的时候对她说‘妈妈爱你’。可是你从来都没有这样对我说过,我想你是不是不像琳琳的妈妈喜欢她那样喜欢我。”

妈妈明白了,她轻轻擦去女儿小脸上的泪花,温柔而坚定地对孩子说:“傻孩子,妈妈也爱你啊。”

巧巧的脸上立刻露出了惊喜的微笑。

案例分析:

爱需要明示,要大声说出来,这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对孩子不必掩饰你发自内心的爱,无需含蓄。这样大声说出来的爱掷地有声,毋庸怀疑。孩子的思维方式很简单,跟成年人不一样,他们没有从你含糊不清的话语和行为里揣摩和体会的能力。那么父母表达爱意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毫不吝啬地从嘴里大声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这种强烈的感情会直接进入年幼的孩子心里,并让他充满了喜悦和安全感。

2.用温和的触觉传达爱意

丁丁哭着跑来找爸爸:“爸爸,可卡死了。”可卡是他们家的猫。

爸爸看着满脸泪痕的儿子,轻轻摸了摸他的头顶:“那是因为它太老了。”

“没有它陪我玩,我会很孤单的。”

爸爸拍了拍丁丁的肩膀:“爸爸不是陪着你吗?”

丁丁想了想:“那是不一样的,爸爸没有可卡那样毛茸茸的圆脑袋。”

爸爸笑了:“也许我们可以再去找一只像可卡那样有可爱的圆脑袋的猫。”

丁丁仍然很伤心:“可是我很喜欢它,再也没有一只猫能代替它了。”

爸爸有些感动地看着儿子,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温柔地伸出手把孩子揽到怀里,轻柔地抚摸他的背。过了一会儿,丁丁渐渐停止了哭泣。

案例分析:

这就足够了。向孩子讲述,无论对人还是动物,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规律这样的道理未免太过生硬。这种教条式的讲述并不足以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失去心爱宠物的悲伤里转移过来。在这种时候,任何话语都是多余。一次肢体上温柔的触碰,胜过千言万语。父母的怀抱对孩子来说是世界上最温暖安全的港湾,在孩子悲伤的时候静静陪在他身边,用温柔的抚摸向他传达你内心的宽慰和爱意。给孩子一点时间,他便可以慢慢接受令人不愉快的事实,让自己的情绪平和下来。

3.注意到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小敏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妈妈说:“这次的衣服搭配比上次的要美。”

小敏要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妈妈听了小敏的试讲,说:“这一次比上次的表情和口型都好得多。”

小敏在家里练习钢琴,妈妈听了说:“嗯,这次的感情特别真挚。”

小敏给妈妈盛了一碗饭,妈妈说:“我的女儿有进步,知道体贴妈妈了。”

……

小敏身边的人都觉得这个孩子比同龄的孩子要懂事得多,只有妈妈知道,孩子是在妈妈的关注里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和肯定。作为挚爱孩子的父母,不妨将注视在孩子身上的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孩子像刚从泥土里发芽的种子,每一天都在有新的变化,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值得父母花时间去关注的。孩子有孩子的虚荣心,他们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因为自己的进步而带来的赞许,这会使他们有更多的兴趣去调整自己的行为,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小小进步,这是种特殊的间接地表达爱的方式。在父母关注的目光里,肯定的话语里,会使孩子的人生道路走得顺畅许多。

4.爱不需要理由

小凯喜欢上了飞机模型,每次一看到电视里出现飞机的镜头眼睛里就放光。

“爸爸,要是这次乒乓球比赛我能进入前三的话,你就给我买个漂亮的飞机模型吧。”

爸爸正在看报纸,有些不以为然:“比赛完了再说吧。”

小凯暗下决心,显然已经把和爸爸的这次对话当成了一个约定。

比赛的时候到了,小凯也许是因为太急于求胜,又或者是因为紧张,发挥得很不好,最终与前三甲无缘。他沮丧极了,不仅因为比赛失利,更因为无法得到心爱的飞机模型。

一进家门,小凯一眼就看到自己喜欢的那架洁白的飞机模型摆在桌子的中央。他欣喜若狂,一扫比赛失利的阴影,开心地问爸爸:“爸爸,你为什么还是给我买了模型啊?”

爸爸摸了摸小凯的头:“因为爸爸爱你,而爸爸对你的爱是不需要理由的。爸爸给你买喜欢的东西,是因为可以看到你开心,并不是因为你拿比赛的优胜来当作换取礼物的条件。所以下一次,再也不要把做到自己原本就应该努力去做好的事当作和爸爸交易的筹码,好吗?”

小凯不好意思地用力点点头:“我下次再也不会这样了。”

案例分析:

爱是不讲条件对对方好的一种情感。我们爱一个人,就是希望对方好,希望对方快乐幸福,并且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也就是说,爱是单纯对对方好的感情。作为父母,爱孩子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是你的孩子,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理由。这个道理同样也要孩子明白。孩子有时也会耍一点小小的“心眼”,认为可以用自己的成绩从父母那里换取心爱的礼物。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爱是不需要讲条件的”这个道理,这样孩子努力做好一件事情的出发点和目的就会更加明确,而不至于背离原有的方向。

5.听听孩子对自己的意见

妈妈很爱珈儿,为珈儿安排好了生活中所有的一切:一周的饮食表、每天的作息时间、餐后的娱乐活动、练琴、朋友生日时送什么礼物、每天去学校穿哪套衣服,甚至梳哪种发髻来搭配衣服妈妈都有精心的安排。

每天珈儿从学校回来妈妈都会问她很多问题,比如“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老师上课的内容能听懂吗?”“妈妈准备的点心吃了吗?”“大家喜欢妈妈为珈儿搭配的衣服吗?”妈妈认为珈儿会很开心自己为她打点好了一切,因为她确实是一个很能干的妈妈,她相信在珈儿的心里一定会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好妈妈而觉得骄傲。

然而,珈儿一天比一天不快乐,终于有一天,她对着妈妈大喊大叫:“你总是给我安排好一切,总是问我那么多的问题,可是你从不问我到底喜不喜欢你为我这样做,也不问我开心不开心!”

妈妈很伤心:“难道这样的妈妈你还嫌不够称职吗?”

“我希望我的妈妈是一个会关心我心里想法的人!”

案例分析:

爱的有无是被爱者决定的。家长们常犯的错误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爱孩子。他们以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意愿为出发点来爱孩子,根本不问孩子的感受。这种爱对被爱者是一种折磨。在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似乎总是父母占据着主宰的地位。虽然孩子们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无法自己照顾自己,但是他们依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并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欲望和权利。在很多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允许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远比无微不至的照顾来得重要。所以父母不妨少说“我们为你安排了什么”,而多问问“孩子,你觉得爸爸妈妈这样做怎么样?”

6.与孩子共处无价的十五分钟

西西家的墙上有一张与众不同的表格,每个来到西西家的人都会忍不住在这张表格前看上一阵子。大家脸上的表情也不相同,有的是赞许,有的是若有所思。

表格里面记录的不是学习计划,也不是作息时刻。表格里有这样的内容: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我们每天必须一起度过无价的十五分钟:孩子刚学走路,每天至少留十五分钟跟孩子在地板上玩耍;孩子到学龄前,每天至少留十五分钟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孩子上学了,每天至少留十五分钟陪孩子完成他的学习计划,同他聊天……

表格下面还有空白没有填满的地方,因为那是西西的父母留着等待孩子的人生进入下个阶段的时候再来填写的。其实这是张很简单的表格,里面也没记录什么特别重要的计划,但是这张表格却透露出爸爸妈妈对西西沉甸甸的爱。

案例分析:

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保持对对象的“全神贯注”,对对象的细微行为也有所预期,并迅速做出反应。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父母同样面对巨大的压力。在压力面前,有的父母往往就会忽略了与孩子共处的重要性。他们大多从别的方面来弥补孩子,比如物质上的奖励。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却忽略了比金钱更加宝贵的十五分钟。这每天持之以恒的十五分钟可以更好地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让宝贵的亲情不因为疏远而淡漠。有了这十五分钟,父母也许就能发现孩子的错误并本着研讨的精神与孩子分辨道理,倾听他们的回应,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