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忙人看的生存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用抽签对付腐败

官员是一个王朝的根本,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建立了京察、大计等一系列严格的制度作为遴选官员的依据,但是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负责考核百官的吏部突然放弃这一套沿用千年的制度,而改用瞎子算命似的抽签来选拔任用官员,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

当时的吏部尚书叫孙丕扬,这是一个“挺劲不挠、不畏强权、坚持按原则办事”的人。但就是这么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也有他的致命伤——怕太监!为什么呢?明朝的统治,特别是到了中后期,太监的地位如日中天,就连身为首辅的张居正都要对太监礼让三分。孙丕扬一个小小的吏部尚书除了唯唯诺诺外实在撼不动这棵大树!

每到考核官员的时候,各种请客吃饭、托关系、走后门的官绅就络绎不绝,孙丕扬总是义正严词地拒绝这些人。但是当宫中的公公们提着两包干货、拎个北京烤鸭来敲孙丕扬家大门的时候,他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拒绝不是,不拒绝也不是,到底该怎么办?孙丕扬那颗天才的大脑经过几日的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高招:你们不是喜欢托关系、走后门吗?那我就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大家比手气,抽签。好汉签上死,是远调边疆还是委派富庶之地,这总怨不得我,走不了后门了吧。如此奇怪荒诞的方法,居然在实行初期获得官员们一致好评,孙丕扬被称为“孙青天”。

虽然这个方案基本上保证了公平,但是对官员的考核呢?官员在任上做得好是抽签,做得不好也是一样的抽签,唯一不同的只是抽签时候的手气,整个选拔过程更像是一场赌博。况且对于人员的委派,抽中的人有没有能力去管理好这个地方都还是个未知数。那些有能力但抽中差签的人有怨言是情理之中的事,那些缺乏能力但抽中好签的人心情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当时,陕西有个老明经抽到一支好签,被委派到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他不但不高兴反而当场痛哭流涕,请求去其他地方,结果被孙丕扬一顿臭骂。老明经没办法,最后只能硬着头皮上任。后来到任没多久,就因为能力、精力有限被下岗停职。最后浙江巡抚给他安排了一个清闲的职位——管管教育了事。

不过根据历史记载,孙丕扬这个抽签方案在施行之后还是赢得了一片喝彩,当时的士风因之一变。可没过多久,问题来了:那些有点门路的官员们并不满足于总是像瞎子一样去抽签,他们聚在一起想对策、开经验交流会、商量技术攻关,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在签上做文章。他们买通吏部官员,把签按南北、远近、贫富分筒盛放,来的官员如果没门路就把好签收了,放几筒差的,任其自选;如果有门路的来了,再把刚才收的好签拿出来。这样的对策越到后来越成熟,不仅在签筒就在签本身的厚薄、长短、大小上都做足了文章,不是一伙的根本看不出什么名堂。到最后,竟然发展到有门路的官员就算偶尔抽错了也没关系,重新再抽就是,一次没抽好,二次,二次不行,三次,直到抽到他想要的签为止。假如有人看不过去,就会跑出一群人来对其围攻谩骂,严重的甚至会被拖出吏部群殴。

到这里,孙丕扬苦心想出的“妙计”算是彻底坏了。随着抽签过程的严重混乱,孙丕扬也不再像开始那样受士人的欢迎。考核管员又恢复到以前的规则,该请客的还请客,该送礼的照旧送礼,孙丕扬这个貌似天才般的创意终究不过昙花一现,回天乏术,最终也没能祛除任免官吏的弊端,没能挽救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

包青天无疑是中国法制史上名气最响的法官,到底有多响?没人知道,据说,他的名字在半夜里叫出来,会把缠人的鬼魅驱逐干净。但是你可知道这个最响的法官也曾被人忽悠得团团转,而且他的很多事迹都是后人移花接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