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淡定的背后是勇气和定力(2)
只有心无成见,待人才能无差别。龙堂禅师经常到寺庙里去给那里的比丘尼讲道,按照惯例,在布道完毕之后,他要和比丘尼一起讨论,为他们解惑。
一次,一位比丘尼问龙堂禅师:“禅师,要如何修行,下龙堂禅师想了想问道:“你出家多久了啊?”比丘尼回答说:“出家多长时间与未来有什么关系吗?我只想下辈子转变成男相。”龙堂禅师说:“那你现在是什么呢?”
比丘尼不悦地说:“难道大师看不出来吗?我现在是女众。”
“你是女众吗?有谁能够看出你是女众呢?”龙堂禅师笑着说。
男女有别,是万物的自然而成,世间的千差万别又何尝只有这一种呢?只有在心里消除了差别,对待别人才能无差别。
要认识自己,就多听别人的教诲,但不要听人的诽谤之言,也不要诽谤别人。在温州的净取寺,有一个名叫玄机的比丘尼,他曾在大日山参禅。
有一天,他去参访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学着六祖大师的口吻问:“你从哪里来?”
玄机回答说:“我来自大日山。”雪峰禅师继续问道:“太阳出来了没有?”玄机想了想回答说:“如果太阳出来的话,一定会融化了雪峰。”
说如果我开悟了,哪里还有你雪峰呢?哪里还要来问你呢?雪峰禅师听了,觉得小和尚虽然没有开悟,但是回答得有点道理,于是继续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小和尚回答说:“我叫玄机。”雪峰禅师望着他,继续问道:“日织几何?”意思是说,你每日是如何修行用功的?
小和尚起初不知怎么回答,但是想了想说:“一丝不挂。”意思说已经解脱尽净了。
雪峰禅师听了没有再问下去。小和尚觉得没有什么收获所以决定离开。
当他走到寺庙门口时,雪峰禅师在后面大声说:“玄机,你的袈裟拖在地下了!”
小和尚一听袈裟拖在地下,急忙回头一看。雪峰禅师哈哈大笑说:“好一个一丝不挂啊!”做人不要自以为是,盲目自大,故步自封。要想清晰地认识自己,就要多听别人的教诲,多向别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长得更加迅速,更加成熟。
内心宁静才能致远
宁静的心境能使人冷静处事。心平气和能化解一切矛盾。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是否能心平气和地去化解,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是否宁静。
不管是出家人还是俗家人,保持一份宁静之心才能顺畅通达。弘一法师就修心一事对众人说:“近今经济学者,谓人人能生利,则人类生活发达,乃可共享幸福。因专注重于生利,遂疑信仰佛法者,唯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于人类,此说亦不免误会。”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碍于职业,士农工商皆可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议。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但僧尼亦何尝无事业,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
出家也是不允许的。有个叫做无三禅师的和尚,原本出身“贱民”,为了皈依佛门,假冒士族才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无三禅师在寺庙里潜心修行,淡泊名利,在住持去世后,被推任为新的住持。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无三禅师的“贱民身份”还是被人知道了,于是在举行就任仪式的当天,有人出来刁难他:“贱民原本连做和尚的资格都没有,尔今怎么配当寺庙的住持呢?”
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状况,都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大殿里鸦雀无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微笑着说:“泥出莲花。”
尴尬而僵持的局面被打破了,大家欢呼喝彩,那个故意挑衅的人无言以对,心里暗暗佩服无三禅师的机智和果敢。
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并没有搅和就职仪式,反而增加了无三禅师的威望,众人对他更加敬佩。
之后,有个刚出家不久的小和尚向无三禅师请教,什么是“泥中莲花”。无三禅师解释说:“无论出身贫贱还是高贵,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贫穷只能使那些没有抱负的人沉沦,但却能造就那些有志气的人。”
就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一颗宁静淡雅之心。一颗宁静平和的心能征服外物,说服众人,它才是人们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保持一颗清透淡定心
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不要被权贵迷惑双眼,只有保持一颗清透之心,才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才能不在漫漫人生路上迷失方向。
有信佛的居士问弘一法师如何成就大事,坚持自己,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大师只回答了简短的两个字:“不嗔”。
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
只要能做到不愤怒不恐惧,一切困境都会在这种坚定的内心力量下融化。道树禅师在一个道观旁边建了一座寺院,但是道士无法忍受寺院里传出的钟声和诵经声,于是每天都会变幻成一些鬼怪到寺院里骚扰僧众,有时还呼风唤雨,电闪雷鸣,甚至白天时让天空的星星也闪闪发光。很多年轻的寺僧被各种奇怪的现象吓走了。
道树禅师知道这些都只是幻象罢了,于是一直不为所动,之地。
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士的法术非常高明,你是用什么办法战胜他的呢?难道你也会法术?”
道树禅师说:“我根本就不会什么法术,我唯一的法宝就是‘无’。他会法术证明他有,既然是‘有’就一定会有尽头,可是‘无’却是没有尽头的,我以不变应万变,无变自然会胜过有变。”
很多时候我们对付对手的最好办法就是无招胜有招。因为‘无’没有战法,没有常规,所以对手不会找到你的破绽。
要想成大事,必先苦其心志。面对生活中的诸多考验,我们要做到不生气,不愤怒,要坚持自己,从容应对。
有一年大旱,人们饥不择食,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来供养僧人。归省禅师只能命令弟子们挖些野菜充饥。僧人们个个面黄肌瘦。
有一日,一个叫法远的和尚乘归省禅师外出化缘的时机,召集寺院里的僧众将储藏在厨房的应急粮食取出来做成了粥。但是粥还没有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其他和尚吓得四散跑掉了,只留法远在厨房。
归省禅师回来后得知法远将应急之粮吃了,就生气地说:
法远理直气壮地说:“作为住持你一点也不关心僧众,你没有看到我们各个面如枯槁,无精打采吗?有粮食为什么不吃呢?”
归省禅师严厉地说:“你触犯了清规,打你三十大板,离开吧!”
法远受罚后默默离开了寺院,但是他并没走远,而是在寺院外安了家,并向往常一样和寺僧们一起诵经,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从未间断过。
一次偶然的机会,归省禅师在寺院的围墙下发现了他,于是问道:“你在这里住了多久了?”
法远恭敬地回答:“好像快一年了吧!”“给房钱了吗?”
“没有。”“你已经不是寺里的一员,住在这里要交房钱,既然没有怎么敢住在这里呢?”
法远听后转身离开,之后他开始在集市上为人诵经、化缘,并将化来的钱全部添置了香火。
归省禅师笑着说:“法远乃肉身佛也!”法远后来成了归省禅师衣钵的继承者,并将佛学发扬光大。
是迈向成功应该交的学费,成长过程中受的磨练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坚强的性格,增加自身的能力。人生的伟业,关键就是能行,所以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无论遇到了多少鸿沟,都不能动摇自己的意志。这是一种内心的坚定,这是不为外界变化所打扰的淡定。
放低身价保持淡定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放低身价,绝不讨好大多数。其实人根本就没有什么身价,一切都只是虚幻的光环而已。物质条件、权力地位那些都是外在的东西,它们能抬得起你,就能摔得痛你。
放低身价不只体现在态度上,也体现在劳动上,弘一法师在讲佛时,为人们破解了“习劳”的重要性。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现在讲讲习劳的事情。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他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换句话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康健。而且我们要晓得: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只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现在我且讲讲佛劳动的故事。
总以为同现在的方丈和尚一样,有衣钵师、侍者师、常常侍候着,佛自己不必做什么,但是不然。有一天,佛看地下不很清洁,自己就拿起扫帚来扫地,许多大弟子见了,也过来帮忙扫,不一会儿,他们把地扫得十分清洁。佛看到了欢喜,随即到讲堂里去说法,说道:“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又有一次,佛和阿难出外游行,在路上碰到一个喝醉了酒的弟子,已醉得不省人事了。佛就命阿难抬脚,自己抬头,一直抬到井边,用桶汲水,叫阿难把他洗濯干净。
有一天,佛看到门前木头做的横楣坏了,自己动手去修补。有一次,一个弟子生了病,没有人照应,佛就问他说:
“你生了病,为什么没人照应你?”那弟子说:“从前人家有病,我不曾发心去照应他。现在我有病,所以人家也不来照应我了。”
佛听了这话,就说:“人家不来照应你,就由我来照应你吧!”
他将种种污秽洗濯得干干净净,并且还将他的床铺理得平平整整,然后扶他上床。由此可见,佛是怎样习劳的了。佛决不像现在的人,凡事都要人家服劳,自己坐着享福。这些事实出于经律,并不是凭空说说的。
一位大弟子——阿冤楼陀,他双目失明,不能料理自己,佛就替他裁衣服,还叫别的弟子一道帮着做。
有一次,佛看到一位老年比丘眼睛花了,要穿针缝衣,无奈眼睛看不清楚,嘴里叫着:“谁能替我穿针呀!”佛听了立刻答应说:“我来替你穿。”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足以证明佛是常常劳动的。我盼望诸位,也当以佛为模范,凡事自己动手去做,不可依赖别人。
淡定让你平心静气
平心静气就会心安,就不会有恐惧和担心。淡定能让你平静如水。不要太在意外界的东西,也不要在意外界的东西有什么隐含的意义,内心的那份淡定能让你战胜一切,直面一切。
有听弘一法师讲佛的人问大师如何消除恐惧,大师回答:“心跳恶梦,乃宿世恶业所现之兆。然现境虽有善恶,转变在乎自己。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为善因缘。”
心跳恶梦,这些现象是过去恶业种子在梦中现行,不必介意。《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梦中相是虚妄的,跟前的森罗万象也不是真实的。
恐惧和不安总是由心而生,那是因为人们太在意了。人们太在意外在的东西就容易产生恐惧,就容易被某个不好的念头纠缠。
从前,有一位禅师门下有五百弟子,其中一个弟子的名字改名字。禅师被缠烦了,于是随口应道:“你自己去外面找名字吧,如果有中意的,回来告诉我。”
小和尚听了师父的话后,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小和尚走到第一个村落时,恰巧碰到了一对送葬的人,于是上前问道:“施主,能否告诉我死者的名字啊?”一个送葬的人告诉他死者叫“有命”。小和尚听了后不住地摇头,自言自语道:“叫‘有命’却没了命,真是奇怪。”送葬之人听到小和尚的话后,不禁笑着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而已,跟生死有何干系,你还是出家人呢,为何如此糊涂?”
小和尚边走边想送葬之人的话,不知不觉进了村庄。在经过一户富有人家时,他看到主人正在用鞭子抽打一个女仆,于是上前去解劝。主人说女仆借他家的钱没还,所以该打,不用解劝。
小和尚看女仆可怜,于是俯身问道:“施主叫什么名字啊?”
女仆怯生生地回答:“宝玉。”
小和尚觉得莫名其妙,说:“你叫‘宝玉’却没有钱还债,在这里挨打。”
跟我的财富更是没有关系。”小和尚似有所悟,于是打算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迷路的老者,于是好心为对方指明了方向,在临别前,他问老者:“老施主,你叫什么名字啊?”
老人回答道:“指南。”小和尚摸着头说道:“叫‘有命’的没了命,叫‘宝玉’
的却没有钱,叫‘指南’的不认识路,难道名字真的只是一个符号?”
老人听到他的自言自语后,说:“小师父说得对,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不必太在意。”
这一趟下山让小和尚放弃了自己对名字的执著,于是回到寺院后告诉师父不再改名字了。
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对你的人生没有丝毫的意义。身边的人能不能够认可你,不在于这些毫无意义的外在,而在于你自身的能力和品质。多一份能力和品质,你就多一份淡定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