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导读

吴承恩(1501——1582),汉族。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82岁。

《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着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目前只遗留后人辑的《射阳先生存稿》四卷。一般公认他是中国的《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作者,但也有观点认为不是,目前在学术界保持着争议(旧时传说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处机)。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利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故事通过艺术加工而成。

孙悟空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大闹天宫”突出了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了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节妙趣横生;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小故事通过唐僧师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战胜自然的乐观主义精神。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多种文字流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