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务农智勇创新多
第七节 壮志未酬誓不休
生活宛如大江河,汹涌澎湃唱浩歌!
世人均在浪花里,自己应是哪一朵?
谁都旨为争上游,竭尽全力连拼搏——请看英才李振东,务农智勇创新多!
第七节壮志未酬誓不休有志少年李振东的恩师顾训襄调回上海工作后,他恪遵顾老师教诲,学习更加自觉和努力,德、智、体等各方面的表现都是同年级的佼佼者。1974年暑期,17岁的他以优异的考试成绩初中毕业后,考入离家12里的辛庄中学上高中。
本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又“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李振东,按理说,应该是他梦寐以求地恰酬壮志、攀登知识高峰的良机,然而并非如愿。时势造就人。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难以改变客观的大势,而且还会受其不可回避的社会影响。在那罪恶昭彰的“四人帮”之流,无端地批判“师道尊严”、“白专道路”,大肆宣传“读书无用”、“交白卷”的可悲年代,学校原有的一切正常秩序被打乱,老师根本无法教,学生也就无法学,整天打着“学工、学农、学军”的旗号,乱乱哄哄,不能上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可能系统地学到文化、科学知识呢?李振东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因而加入共青团的同时,他只有靠自学那内容简易的课本和大量课外书,自觉地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所以相比之下,他较其他同学学到的东西都多一些。总之,他两年高中的蹉跎岁月,就这样有如白驹过隙般地飞驰而过。1976年在没有高考、无处工作的特殊岁月,19岁的李振东和其他同学,都只得各自回村务农。
李振东一回村就当了民兵,他每天照常同社员一起下地劳动,白天业余时间和晚上,还积极参加村民兵连组织的军事训练和打靶等各项活动。当时村民兵连配有手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等武器,李振东不仅能用各种枪以站、跪、卧姿射击,总得优秀,他还能把枪拆了,把零件擦净,再独立装好,曾在全连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这时有一个实际例子,足可说明,李振东自觉做到:“以公为重、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他从校回村后,为继续一起学习和讨论课外读物的有关内容,他仍住在同村、同班同学高富利家西屋里的土炕上。这年7月28日深夜,突发了轰动世界的唐山大地震。那异乎寻常的巨大震动,把振东从睡梦中撼醒,他顿感山摇地动,赶紧对身边也已醒来坐起的富利急促地说:“地震!地震!集体财产重要——咱快到队里饲养棚,去解救牲口!”
“好、好!快、快!”富利坚决同意。
于是,这全村最高学历的两个共青团员,跌跌撞撞地跑到大队饲养棚来。当时在天旋地转中,刚牵出两头牲口的饲养员高宝和,正焦急万分,这俩青年的突然出现,使他惊喜万分地高呼:“唉呀!可来救兵啦——快、快向外牵牲口!”
仨人你一头、我一头,很快就把20多头牲口,解开缰绳,牵到院里,拴在一根根的木桩上。振东他俩从牲口棚出来,又摸黑儿在村里转了一圈,未发现险情,才各自回家。事后,他俩的义举,在全村翩翩飞传,也受到了村党支部的大会表扬!
在地震后、学校开学前,最了解李振东平时的突出表现和各科优秀成绩的母校——新桥中学的两个老师,拿着盖有学校公章的介绍信,来找继泰村领导同志,说要请李振东去担任民办教师,这在当时单一靠种地为生的偏僻小村,特别是对回村的高中生来说,真是一桩求之不得的美差!可是,那位领导同志却以“干农活需要壮劳力”为由,没让他去。于是他就留在了生产队干活。
当时村叫生产大队,继泰共有地1100亩,下分3个生产小队,每小队都是既有稻田、园田,也有种小麦、玉米、高粱、豆类的旱田。刚从学校回村干活的振东,同社员一起,一天三出勤:早晨5点半,天刚蒙蒙亮,高音喇叭就招呼大家集体下地干活;给45分钟时间包括吃早饭、来回路途,又去下地;午休两个小时后,继续去干,直到天黑才收工。壮劳力挣满工分是早晨2分,上下午各4分,共10分——人们付出的辛劳很大、洒下的汗水很多,可回报却极其低微,分值仅有一角、甚至几分钱,就是说,最强壮的男劳动力,起早贪黑地苦干一天,最多才能挣一块甚至几角钱!其养家糊口的艰难可想而知。初上农业战场,又从不服输的李振东,每天就是这样,和大伙儿一起摽着膀子干……两个月后,为宣传各村的好人好事,上级让每村出一名不脱产的通讯报道员,村干部决定让振东干。主要任务是:及时把本村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写成稿件,给公社广播站播发。为正确贯彻中央精神和当地领导的意图,以不断提高所写稿件的质量,公社经常召开20个村的通讯员会议。办事认真、工作勤恳的振东,在劳动之余写了不少稿件,都在全公社广播了。1996年底,家住邻村白塘口的高中同届同学张宗林,在一次开完通讯员会议后,内心的高兴溢于言表地说:“振东,我告诉你一件大喜事:明年国家要恢复高考,咱去考考吧!”
“能去上大学,正是咱的夙愿——行啊、行啊!”久有上学深造之心的振东满口答应。
于是,俩人就兴致盎然地报了名。
他们本来计划:一边下地劳动,一边复习功课,全力备战翌年高考。1977年春节后,正月初九一上班,振东就向村领导预先请示:“我想去参加今年的暑期高考,您说可以吗?”
那位领导佯装同意地答:“考就考吧!”
然而,世态人情难遂人愿。几天后,就在李振东怀着美好梦想去考大学、上大学,并进而铸造人生辉煌的关键时刻,村里仍然派他同社员们一起,到60多里外的大港钱圈水库出河工。谁能料到呀,这一去就是半年,是津南区历史上,连续在河工干得最长的一次。
在以村为单位去河工那天,民工们半夜起来,把自己的被褥和锨、镐、荆条筐、长扁担等干活的工具,都放在小拉车上,唯有振东比别人多带了高中课本和高中有关资料。在黑魆魆的夜色中,那一字排开的辆辆小拉车和一个个身强力壮的民工们,说笑着、打趣着,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一到工地,他们就动手搭盖最简单的临建房:用竖排起来连在一起的苇子抹上泥做房墙,在根根苇把子上加盖油毡为房顶,房内地上平放稻草当睡铺,一个紧挨一个的铺盖卷儿,在地铺上一摊,这就是每个人晚上睡觉的地方了。
在工地上,振东同村民们集体吃住,一块干活,挥锨掘土,肩挑双筐,快推土车,样样都干得麻利而威猛!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夸奖他:“瞧人家振东这小伙子,对待人讲诚信,学文化挺优秀,干重活也是好样的——简直同他爹一个样!”
尽管白天挖河的体力劳动异常繁重,但一直想圆大学梦的李振东,还是天天早起,当人们还未睡醒时,独自在朝霞中,认真复习高中课程和有关高考资料;晚上大家都入睡了,他还要在临建房内的微弱灯光下攻读、写算、思考——他半年备考的光阴,就是这样在紧张的脑、体并用中度过的。
轻快、惬意的时间,感到过得很快;劳累、期盼的日子,总觉来得太慢。在临近考期时,本村河工带队者,怕影响所分工程进度,未让振东提前回村,直到正式高考的前一天晚上十点多钟,他还同民工们一起加班,在水库工地的灯光下抬大筐。恰巧在半夜十二点钟,有邻村前辛庄一辆为民工送菜的“130汽车”要回村,他经请示本村带队人和邻村司机同意后,就坐在车斗里,在坎坎坷坷、尘土扑面的土路上,颠颠簸簸、饥肠辘辘地往回赶。等他到家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早就望子成龙的爸爸,听说小东要去赴考,忙催他上炕睡一会儿,自己则替他把钢笔灌好墨水、备好书包;慈祥仁爱的妈妈,为他找出替换的衣服和鞋袜,还和好面儿,擀出薄薄、细细的面条儿。约摸早7点,爸爸就把家里唯一的那辆旧车子打足了气儿,并把院子和门前胡同的道路,都扫得干干净净;妈妈呢,也已做好两碗面条儿卧鸡蛋,放在案板儿上晾着,还为他打好洗脸水和刷牙水,然后才叫他起来。在早8时前,他就带着父母的厚望和温爱,心清气爽、头脑冷静地走进了十多里外的双港中学考场。
在两天四门课的考试中,他答题顺利,发挥很好,自感满意。在同班和同届所有参考同学,从考场出来后,一起核对答案时,都认为一贯学习成绩优秀的李振东,这次考得也最好!第三天上午,他就匆匆回到钱圈水库工地,又生龙活虎般地投入了推土车、挑大筐的河工劳动行列。
众所周知,在十年浩劫后,改革开放前的那几年,各种法制、法规尚不健全,挖空心思走后门、绞尽脑汁跑关系的歪风盛行,老实巴交的农家之子李振东,在高考录取上,也深受其害。考完后,他在劳动中满怀热望地期盼着喜讯的到来,可是,同届四个班有30多人,其中包括比他学习差的不少的一些同学都陆续接到了录取通知,而这个全班公认尖子生李振东的“通知书”却杳无音信,他不愿、也不知到哪里去查询,只是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因而有一种隐隐的伤感,可他并不自卑,更没失望!即将上大学的张宗林、唐世省、王玉良、田秀玲、王琪、刘万春等同学,都专程到家来看望人缘儿甚好的振东,一是同他叙叙同窗情、辞辞行;二是为他鸣不平并安慰和鼓励他来年再考。重友情、讲义气的李振东,看着一个个“金榜提名”的同学春风得意的样子,既对他们充满浓浓的艳羡之情,又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仍像以往那样幽默地微笑着说:“今后,你们都可以‘鱼跃龙门’脱离农村了;你们这同窗我呢,还要继续守家在地的‘修理地球’——今后你们想吃个青棒子、毛豆角什么的,找我那是没问题的啦!”
同振东在高中时同班、同桌的同学刘万春,情真意挚地说:“振东啊,我是最了解你的。我认为,凭你的智慧、勤奋和能力,这次你应录取,但严酷的现实不是咱们能改变得了的;我还是劝你边干活、边复习,明年再参加高考吧——你一定行!”
其他同学也都建议他继续备考。
起初,振东也有此意,但后来,他经过认真观察和分析各行各业的情况,并结合家里人口多、收入少的具体实际,他默然寻思:“父母拉扯我们一挨肩儿兄弟姐妹十个,他俩是太苦、太累了!我不能再让二老为供我上学继续受苦、为难——我应该为父母分担家累,多尽孝心!”
“那么以后干什么呢?”他初想有些茫然,细思豁然开朗,“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创辉煌!以后究竟干什么,见机而行吧。我今生要给自己立个原则,那就是:既然父母把我平平静静地送到了世上,我就要尽己所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努力做到像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的那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如果用现代人的话说,那就要像京剧《智取威虎山》中顶天立地的英雄杨子荣唱的那样:‘壮志未酬誓不休’!这‘壮志’指什么?指的就是干一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业——能上大学固然很好,我就是不能上大学,也同样可以酬壮志、创大业!”
已想定,心平静;酬壮志,需行动。何时动?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是,李振东冷静地想:“要酬壮志,我就先从此时此地所做之事开始!”
振东所在的继泰村,既有旱田、稻田,也有园田,他不但都干过,而且样样都干得出色,堪称行家!
对旱田活儿,振东驾犁铧、扶豁子是把好手,摇耧耩地撒种匀、垄又直,挥锄耪地速度快、草也净,至于割麦子、砍高粱、收玉米等简单农活,他也全都干得挺麻利。在下地干活的同时,他还兼任生产小队的记工员,记工都在晚上,不挣工分、不脱产、甘尽义务。即使这样,他干得也很认真,使社员都很满意。
当时是计划经济,粮、菜都要按上级下达计划种植,而且要统购统销。每天早晨,各种蔬菜下货后,要用队里的大马车,趁着新鲜,赶紧送到市里销售点儿,李振东就赶过一个半月的送菜大车。每当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总是神气活现地津津乐道:“那才叫潇洒哪!清早,社员们七手八脚、说说笑笑地装好水灵灵的一大车黄瓜、豆角、芹菜、西红柿、圆白菜等鲜菜,我把大鞭子一挥,‘驾!’地一声,那高头大马就‘嘚、嘚、嘚’地扬蹄起程了!一路之上,我背靠菜垛、面迎爽风地坐在车辕上,轻悠悠地晃动着大马鞭子赶路——这赶大车的马鞭,同我小时拿的放养小鞭可不一样:这四尺多长的鞭把儿,下边是一根一尺长的圆木,上边是一根越来越细的实心竹子,那用细皮条儿拧成麻花状、足有五尺长、越向下越细的鞭穗儿,就拴在这实心竹的细尖儿上,鞭穗儿末端长长的独根鞭梢儿,则是用羊皮加工特制而成,赶车把式单手紧握圆木把儿,用力在空中猛然一甩,就会发出‘叭儿’的脆响,听起来很是悦耳——我呢,就靠这长长的响鞭,指挥着辕马,来往于继泰村和市内各菜点之间。”
在他负责赶车送菜的40多天里,不但在时间、品种、分量、质量、价格等方面,从未出过差错,而且对牲口、车辆等物品的养护上,也做得最好,好多次受到市内各菜点的赞扬,他们说:“津南区这个送菜的小李,态度谦和,办事实在,还帮我们卸菜和清扫、整理现场——要是所有送菜者都像他这样,那我们可就省大心啦!”
在农活中,技术性最高的,是插稻秧,李振东可算是插秧能手。当笔者向他请教插秧诀窍时,他笑微微地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畅谈体会:“插秧时,站在水里,稍微分腿,左右甩几,则后退几,以插秧面为一正方形为宜;左手拿秧、分秧,右手插秧;插前,先用右手的拇、食、中三个指头捏着秧苗;插时,以每十来棵秧为一墩,用食指和中指将秧插入深浅适中的泥中,太深了难还苗,太浅了,易漂秧,约1至2公分为好,再把秧向里一贴,泥就把秧沾住了。这样插出的秧,直立不倒又不漂;一般行距和株距都约10至15公分,每插完一墩,都要用眼睛的余光,迅即地看一下,使前边的三墩成一线,这样就可以保持横平竖直,多长的地头,也不会插歪到一边去——快手一天能插1亩多地。”
我好奇而欣然地聆听着他这娓娓道来的谙练讲解,深感受益匪浅,我情不自禁地发问:“那你和大家相比,插秧的速度怎么样呢?”
一贯谦逊、从不张扬的李振东听了我这不得不回答的问话,他不禁赧然一乐,轻轻地说:“一到插秧季节,时间紧,任务多,活很忙,也很累。大家在茫茫水田里,一摆开插秧阵势,自然就是比赛战场:看谁能领头,而且插得垅直、秧挺、速度快!”
“那你呢?”我追问。
“我常领头——在全村的同龄人中我确实是插得最快、最好的。我插出的秧,墩墩挺直、精神,整个看去,横成线、竖成行,也从来不漂秧,所以,他们才都鼓励我是‘年轻的插秧把式’哩!”
正因李振东在队里干什么都异常出色,加之他独具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所以,在他回村两年多后的1979年阳春,被第二生产队的全体社员一致选为队长。那他在此后的队长任期中,又做了哪些值得一提的事情呢?
第八节 刚柔队长多创举
真金子,在哪里都闪光;是英才,干什么都出色!李振东在学校是“三好生”,干农活是“好社员”,当队长也是有刚有柔多创举的“好领班”!
当时各村没有村委会,只有党支部,一般支委都是不脱产的兼职者,只有书记一人是常年在村办公的专职干部,平时村里的事情,都由书记作主。在继泰村三个生产队中,第二生产队有百余男女劳力,经大家无记名投票选举,李振东以最高票荣任队长。小队队长,这在全国农业战线上,应该说是最基层、最小的官儿了。可我们对他又切不可小觑,他的责任很大,权力也不小:全队社员的生产安排、经济收入,吃、喝、拉、撒、住,甚至谁干什么活、谁进厂上班等,都是队长说了算——队长干得好,威信高,大家拥护,可以连选连任;反之,社员当面拒听、顶撞,背后说长道短、遭到非议,那他就难以为继,或是自动辞职,或是选举被淘汰。由此可见,这直接同群众打交道的“带头人”,是最讲实际的,如果他不能带好头,群众就会断然对他“亮红牌”、罚下去!李振东的上任,是众望所归,他当然会得到大家的拥戴,大家对他也自然会言听计从的。他常琢磨:“要搞好二队,就应得到社员的积极参与、了解和支持!”所以,他随时主动征求大家对搞好队里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并认真考虑、尽量采纳,真正做到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而赢得了民心,增强了号召力和凝聚力。社员们都心悦诚服地讲:“振东群众观点好——这是水平!”
“振东心里装着咱们,咱们就得把他捧在手上——坚决支持他的工作!”
大队有个对全村人广播的高音喇叭,大队、小队都可以使用;各小队有可供开会、记工的队部。每天早晨,振东都要通过大队高音喇叭的喊话,向二队社员发通知、提要求;每个季度,二队至少要召开一次全体社员大会,届时,每人都要从家带着小板凳到队部院里开会。预先做好准备的振东队长,总是有情况、有数椐、有实例、有分析地把上季度的生产和工作情况,以及下季度的打算,向大家汇报,然后让大家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再进行补充和修改。这样一来,上下及时沟通,群众心明眼亮,大家就会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块使,进而使整个二队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战斗集体。振东队长这种创造性的做法,业已成为二队工作的良好惯例,也为其它生产队提供了成功的管理经验。
李振东最崇尚明代无极县令郭允礼的箴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亷;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亷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亷生威。”作为生产队长,他出以公心干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既刚又柔,刚柔兼济——他的刚,是指他在工作中是非分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任何人;他的柔,则是说他灵活机动、宽容待人,同所有社员都能和谐相处。李振东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把这看似矛盾的“刚”、“柔”二字,有机结合、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他富有创新性的实际工作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是选用几个典型事例加以说明吧。
敢创新,勇开社员歇班之先河。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和一个地区、单位发展的关键,极为重要!何谓创新?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目前还没有的事物,有人把它搞出来,并被实践证明是先进的事物,此可谓之创新也。由大比小,亦同此理。李振东于队长任上,即有此举。在全国实行计划经济,农村只靠集体种地维持生计的时期,社员出勤挣工分,是各家唯一的生活来源,所以,谁也不肯轻易歇班、少挣工分。在那时的广大农村,农民们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地挥汗劳作,根本没有放假歇班一说,即使到天寒地冻的冬三月,地里实在没活了,队里还要组织社员积农家肥呢。谁要是有事想歇班,那得请假、经批准才行,工分,是断然没有的,既然如此,在一般情况下,谁还舍得歇班呢!
情系乡亲、勇于创新的李振东队长,在上任不久的78年初,就毅然打破了这个禁锢人们自由的陈规旧习,硬性规定:社员每两周歇一天,即每月可休息两天,照常记工分;为便于全队统一安排生产、分配劳力,队里把每人歇班的具体时间列表排定,到歇班时就得歇,不该歇班时要是歇,那就不行,以免影响全队的生产和工作计划。这从未有过的新规定一公布,二队的社员欢呼雀跃地说:“以后咱们就和城里工人们差不多了:歇了班还有收入——咱二队在全村和全公社,甚至全区算是头一份啦!”
“振东就是有心路、有创见,还敢干——大伙儿的眼睛最明亮,咱们选了个好队长!”
榜样的力量无穷。利民之举,是无声的号召和有力的推动。本村一、三队的社员,纷纷向队长提出要仿效二队做法的建议。民心不可违,民意应尊重。在当年下半年,另两个生产队,也都这样做了。
评工分,自报公议队长拍板儿。在当时的农业生产队,既然工分是农民唯一的生活来源,那么,工分的多少,就是大家最关心的了。干得最好的劳动力,每天最多是十分工,相对较差者,则因其表现而递减。有的村、队社员的工分,往往是一定就是一年,无论是定高或是定低了,本人不满意,中间也不能更改,很不合理。振东队长为摈除这个弊端,他上任伊始就改为每季度评一次工分,这样,如有评定不合适的,可在下季度改过来。
评定工分,是队长最难办,也易让人难堪之事。每个人的工分多少,一是靠劳动表现,二是凭群众关系,搞不好,就会形成尴尬的僵局,甚至出现矛盾激化的场面。为避免这些不愉快,振东队长在认真倾听了社员的意见后,决定采取走群众路线的办法加以解决。他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季度初,在由队长主持、全队劳力参加的会上,每个社员要先报出自己一天可挣几分工,如果有半数以上的人呼应,队长就会说:“好,就这样定吧!”
倘若没人吭声,队长就会给他降一分,然后问问大家,要是还没有应答,就再给他降一分,直至过半的人都同意了,才算定下来。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举例说,有个男青年,他挺有干劲,多项劳动任务完成得都不错,就是脾气秉性上有毛病、人缘儿差,所以他自报了工分,大伙儿没反应,队长给他一降再降后,人们还是不吱声儿。这时,秉公而断的振东队长对大家说:“我看别再降了,就这样定吧!他虽然说话、办事不尽人意,但是他劳动表现好,干活不疼惜力气,何况,他的毛病,今后也会改正的。”讲到这里,振东带着期望地善意,微笑着问那青年,“你有决心改吗?”
“有,有!我一定改!”他好容易盼到了台阶下,赶忙自我解嘲地表示痛改前非的决心。
此刻,通情达理的社员们,不约而同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开心的笑声——群众的热望和鼓励,使这个青年从此摒弃了他那说话尖酸、损人害己的坏毛病。在下个季度的评分会上,轮到他自报了,还没等他开口,大家就异口同声地先说了:“十分、十分!给他评十分吧!”
以前油嘴滑舌的他,此刻却羞赧地站起来,腼腆地当众抒发情怀:“我感谢振东队长对我的激发和帮助!感谢大家对我的真诚帮助和鼓励!”
他这源于内心的表白,又激起一阵热诚的掌声和爽朗的笑声——这开心、会心之声,伴着这青年转变的喜讯,在继泰村宁静的夜晚,随风飘荡、飘荡,飘进了各家各户……敢碰硬,坚持原则树正气。伟人毛泽东说:“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在人民内部,也有先进、中间和相对后进之分,振东带领的二队,当然也不例外。
一天,社员们在园田栽葱,每人包工负责几个畦,3人一副架儿:前边人用划拉子划沟儿,中间人把葱秧在沟里放好,后边人用锨在葱秧根埋土——葱就栽好了。
负责全队栽葱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外号叫“圆头儿”的一位有经验、又认真的老农。他要求大家:划沟要深浅适度;没根儿的葱秧要拣出去,而且要放均匀;埋土要实,不要虚掩着,便于葱扎根、快还秧。社员们都按“圆头儿”的要求,3人一组地闷头干着,只有三个“酸、懒、硬”的年轻人,嘻嘻哈哈、懈懈怠怠地在那里干。他仨为了快干完、早回家,一切都是草草率率、敷衍了事,连那些没根儿的葱秧也都栽上了。“圆头儿”多次让他们改正,他们都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振东队长有个习惯,每天分配完活、各就各位后,他就扛着个铁锨在本队社员干活的各地块转悠:一为检查干活的质量、任务进展情况;二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他转悠到葱地时,“圆头儿”就向他如实反映情况。振东听了,一言未发地走到那仨人的身后,弯腰拔出绺儿葱来一看,果然有没根儿的。他神色严峻地对仨人说:“你们都长这么大了,莫非不懂!?叫你们说说,这没根儿的葱能栽活吗?”
他边说边挥动平锨,“噌、噌、噌”地把他仨栽上的葱秧都给铲出来了,他这突如其来的快捷行动,使那出乎意料的三个人,目瞪口呆地愣在那里——对任性、胡闹、散漫惯了的这仨人了如指掌的振东队长,为避免矛盾激化,他以理服人地说:“大家的活儿大家干,多收成了多分配,要是歉收都吃亏!种没根儿的葱,那不是犯傻嘛——咱绝不能欺骗和坑害咱自己!你们想想,我说得对吗?”
他说完,没等回答,扛起铁锨就走了——留给他仨的,是队长远去的背影和冷静的理性思考……到傍晚下班时,刚柔兼备而又心细如发的振东队长,又来到葱地。他见其他人都完成包工任务回家了,只有那仨人还在继续重新栽着葱秧。善于应变的振东关爱地说:“天快黑了,你们也下班吧!”
他仨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队长,刚才我们是为快栽完早回家,把干活儿当儿戏,人家说得对,我们也不听——太不像话了!”
“这种既损集体、又害自己的蠢事,我们可不敢再干了!”
“是你结合今天的事儿,给我们上了一堂有理有据的思想政治课——你话虽不多,但我们永远忘不了!行动就从眼下开始:今天栽葱秧的包工活,我们一定干完了再回家!”
振东听了这一席肺腑之言,眉开眼笑地说:“你们深知了其中道理,又能彻底改正,这就是大进步的开始!咱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不实实在在地干活,就挣不了十分工,也不好搞对象,就是结了婚,你能养得了家吗?所以,过去的那些毛病,今后一定得全改!”他说到这里,话又转到今天,“现在别干了,咱们马上一起回家吃饭!剩下的那点活儿,我安排,你们就别管了!”
他仨深受感动地说:“谢谢啦,队长!谢谢!”
从今以后,他仨真的变好了,由二队的消极因素,转化成了处处带头的积极力量!小小的生产队长李振东的这些言行及其效果,又一次印证了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的格言:“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祛歪风,旨在教育讲和谐。在集体所有制的生产队里,社员的一切收入和待遇,都应由队里统一进行按劳分配。而有个别私心较重的社员,明知不该得的东西,却悄悄窃为己有。作为本单位的领导者,怎样祛除这种歪风,对有错的社员如何处理?这既是思想水平高低的体现,也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旨在教育讲和谐”的振东队长,处理此类问题时,在掌握分寸、讲究方法上,堪称最佳!他以善良的用心、灵活的方法、宽容的风度,做到使犯错者受到教育、大家引以为戒,从而祛除了歪风,又给犯错者出路、使之有纠错变好的信心和机会,进而达到了全队和谐的目的。我们不妨举例说明。
二队社员向振东队长反映:有个男社员,早晨在园田下货时,偷着把豆角装到裤口袋里拿回家,请队长调查和处理。振东听了,从容地说:“我知道了,你们别管了。”
第二天一早,当在园田干活的社员们,摘完豆角、装满车后,车刚开走,振东队长若无其事地走来了。他大声说:“大家不要走,就地坐下,咱开个小会。”等大家坐好后,他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根据社员反映,有个别人偷队里的豆角。究竟有没有这事儿,如果有是谁,都要靠事实说话。现在我宣布:今后在我二队,只要发现有偷盗行为的,哪怕只偷一个柿子、一棵黄瓜、一根豆角,不论是谁,一律扣发一个月的工分!”那人一听,心惊胆战地低着头,悄悄从裤口袋里向外掏豆角,放在自己屁股后边,早已盯着他的振东,故意把讲话拉长,好给那个人掏出豆角的时间。等他掏完了,振东队长的态度又转平和了,他真诚又亲切地讲:“我说乡亲们,二队是咱大家的二队,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要想把咱二队搞好,我们每个人就都得真心实意地关心它、爱护它,而绝不能不管它,更不能损害它。对咱二队这个集体,如果你出力、他也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咱队就越办越兴旺;如果相反,你拿点儿、我偷点儿、他占点儿——谁都想多吃多占集体的,那咱队成了空架子,大伙儿就得跟着一块受穷!这个明摆着的道理,在座的人都懂,我就不多讲了。关于社员反映偷豆角这事,因是首次,今天就不罚了,刚才我说的是‘今后’——下不为例,如再发现,定罚不饶!”
原谅是一种可贵风格,宽容是一种大将风度,宽恕是一种高雅风范。振东队长之所以这样把话说活点儿、处理放宽些,是因为这确属首次,应先来个“安民告示”,同时也为给“那人”留个脸面,好使他有个改正的机会,这样大大有利于整个第二生产队的团结、和谐。振东讲完,就说散会。大家站起来一看,赶紧溜走的“那人”坐的地方,有从两个裤口袋掏出的两小堆刚摘的豆角,大家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从今而后,二队再未发生过类似偷摸之事,全队社员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
法国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巴斯德说:“一个人的美德,决不能从他特别的努力时来测度,而要从他每天的行为来测度判断。”既刚正不阿,又柔和仁爱的创新队长李振东日常的大量言行,不正是自然而然地彰显了他以人为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么!
第九节 独具慧眼选物回
978年12月23日,具有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广大农村经营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尤为突出。从1980年起,党中央连年颁发的几个一号文件,为我国农村的深入改革,制定了原则,指明了方向,大大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津南区继泰村当然也不例外。全村由原来的3个生产队,改为8个联产承包组,经群众选举,李振东担任了组长。一年后,实行联产承包到户,组即解体,从此结束了中国农村集体种养的模式,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而为农村面貌的巨变和各种人才的涌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开拓了广阔天地,李振东就是脱颖而出的一个!
1981年底,村领导同志让振东到村办塑料编织袋厂去跑业务,即推销产品。当时,在社员们天天干活的农村,业务员是令人羡慕的工作,社会上有这样的顺口溜:“方向盘,业务员,白大褂,售货员——不受大累有吃穿!”但作为首次走向市场、涉足企业领域的李振东来说,应从何做起呢?他根据所能得到的对编织袋需求的市场信息,单枪匹马地在竞争激烈的销售战场上驰骋,他提着个装有本厂编织袋样品和介绍信的人造革黑书包,先是在附近津、京、冀一带使用编织袋的化肥、水泥、化工等企业推销产品,后来又北上内蒙、南下河南、西进山西、东征山东,天天“快马加鞭未下鞍”地南征北战。那可真像人们说的,走千山万水,受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都是为了把产品推销出去。思维敏捷又态度谦逊的振东,一到有关工厂的供应科,他敲门就进,先是彬彬有礼地递上介绍信,然后就拿出样品,微笑着,要言不烦地讲解产品的性能、特点、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等,往往有这种情况:对此司空见惯的供应人员,先是心不在焉地听,可听着、听着,就被津郊来的这个精明、英俊又热诚的小伙子给说服了,最后,多数人都会欣然应诺:“好吧,我们可以进货!”
于是,初出茅庐的业务员李振东,一次次地马到成功、出师捷报,这个村办厂的经济效益,也就逐月提高!
李振东跑业务的显著效果,在厂内和全村尽人皆知,为充分肯定和进一步鼓励他本人、同时也为激发大家多为村集体做贡献,有一天,当振东从河南新乡回厂报销时,正值村党支部书记在场,他对厂长和会计讲:“无论是办事情或跑业务,你们都不如李振东,将来他会创大业、成大器的,总有一天,你们都得听他的。”他话题一转,又说眼前,“为了给厂里多销货、多创收,我村要来个特殊规定:今后,李振东外出的一切票据和合理开支,都要实报实销!”
李振东的业务员工作,在给村里赢得很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经受了风雨,见识了世面,得到了锻炼,结识了不少各行各业的朋友,从而为他日后独立创业和跨越发展,积累了对外交往的丰富经验,打下了为人处事的诚信基础。
宋朝叶绍翁有寓意深邃、为人传颂的著名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若以此比喻英才的凸现,那是最恰当不过了。到一年后的82年底,经先任辛庄镇党委书记、后当津南区企经委主任的元以栋建议,筹建村办继泰锻造厂。村党支部认真研究,决定派崭露头角的李振东前去担纲创办。他靠诚信的为人、实干的作风和广泛的社会交往,尽日穷夜地在厂拼搏,仅用一年时间,即从无到有地使继泰锻造厂正常生产。厂有员工20多人,一天三班干,大家心齐气盛,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都很好。
村干部一看,李振东果然挺有组织能力和创业精神,就在1983年底,调他到刚刚创建、困难重重、尚未投产的村办制梭厂,去出谋划策,尽快促其开工生产。然而,一个企业的产品必须确保质量,并适合市场的需求才会有生命力。直到李振东来厂前,这个初建的村办制梭厂,还一直没生产出过合格的产品,市场的需求量,也是个未知数。振东带着样品,曾亲自到国家指定点济南国棉三厂,去做梭的实验,但一直未获成功。振东暗忖:“这个村办厂,事先缺乏周密的市场调研,上的比较盲目,没办的必要,更无发展前途——我不应在此贻误锦瑟年华,而要自谋创业新途!”
一天,振东和姓魏的同事,到西青区杨柳青镇去买制梭的配件,午饭后闲聊,俩人对厂的看法和未来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更坚定了振东勇闯市场、自我创业的决心!
他离开村办厂去干什么、机遇在哪里又等待何时呢?在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应该说:机遇,随时随地都存在,但她只光顾苦学、拼干的有志者;而对那些满足现状、不求进取、遇难而退之人,则不屑一顾——留心、细心又多谋善断的李振东,正是属于前者。
早在李振东创办继泰锻造厂时,有一天,他到天津特钢厂买钢锭,在供应科门前,亲眼看见从河北省开着“北京130”汽车来交废钢的一位青年农民,废钢约有三、四吨重,交这一车可净赚150元,而他这个村办厂厂长的月工资,才只有寥寥80元——悬殊是如此之大!当时,他虽然心动,但看“继泰”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虑及集体利益,就未离厂。而现在情况已不同以往:一是制梭厂面临夭折的窘境——不久就真的夭折了;二是国家提倡和鼓励个人创业。李振东想到这些,就兴致勃发地断然自语:“独立创业,正当其时!搞物资回收,使资源再生,利国利民,大有可为——对,我就搞物回!”
李振东冷静地想定之后,就在1984年4月底,向村党支部谈了离厂的想法,得到了批准。“五一”放假后,他正式向村领导提出辞职,白手起家地干起了他心仪已久却又极其艰辛的废旧物资回收行业。
在哪里设收购点最佳?振东经过实地考察和缜密分析,决定在具有市区和农村两个优势的城乡结合部设点。他通过亲戚,在西青区李七庄村,找了一块近2亩的闲置空地,作为自力更生地创业基地,起名叫“津西废品收购站”,地的年租金600元,到年底再交。那里只有一间简陋的旧房,房内有张桌子和一个最简易的单人床铺。他没有多少投资,只花几十元买了台收废品的旧磅,把收购站牌子在路边地上一竖,就悄然开张了。当时他什么都收,有废报纸、空酒瓶、旧轮胎等。刚办时,他父亲给他记帐,因为这里条件差,苦又累,几个月后,振东就让父亲回家了。五弟振峰帮他干了两、三年,即在本区唐庄子自己干了,干黄之后,振东又帮他起照,在河西区复兴门设收购点,直至而今。七弟振轩大专一毕业即来此;后来,他大哥振明的长子李凤群,初中毕业后,也来帮助振东干。
他仨省吃俭用,生活简单,弄了个煤球炉子自己做饭。由于他们说话和气,分量实在,价格合理,又是现收现结帐,卖主都很满意,他们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即客户阗门。在收购的各种废品中,其数量以废旧钢铁为最多,分量也最重。这时,善于筹谋和应变的振东想:“如果今后我不再收别的,而是专门收购废钢铁,不就像从河北省来的那个青年农民一样,专营废钢了嘛!我要是比他再进一步,将所收废钢分成几类,明码标价,既好算帐,也易管理;集中送交时,我也可分门别类去送,人家也好检验和定价,这对双方都有益——好,就这么办!”
他分类收的废钢多了,就在当地村里雇辆大马车,一车拉2吨多,送到天津玛钢厂交售,每车来回运费12元,送完一趟一清帐,车主都愿前来。
李振东的精心谋划、热情服务和诚信经营,使这个津南人来此创办的“津西废品收购站”越办越红火,当年底,仅7个月的时间,纯收入即达万元,使这个公认的精明干练,但却经济拮据的李振东,一下子成了令人歆羡和人们刻意追求的“万元户”!此后,该站的收购量与日俱增,经济效益也逐月提升!
然而,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直路,办企业也不会一帆风顺。初试锋芒的李振东,因不懂这收购行业的规定,在两年后,被当地公安部门把收购来的废钢没收了。从此,他才了解到:在收购废旧钢铁上,公安局有严格的禁收规定,如,铜等有色金属、路上井盖、公交站牌、公路隔离物,通讯、铁路以及其他公用设施等,都在禁止收购之列;凡是怀疑其为销赃物的,收时要有其单位证明信和本人身份证,并及时报告公安部门。李振东恍然大悟,他开始注重对内部进行整顿,加强管理:首先组织员工进行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准确掌握具体内容,逐项认真付诸实施;又办理了“废旧金属收购许可证”;严格实行对废旧金属来源、种类、客户姓名和身份证号等详细的收购登记制度,并对可疑人员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他把这些当成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一丝不苟地主动办好!
李振东雷厉风行地采取的这些规范、过硬的举措,很快大见成效,成了全市同行业的佼佼者,受到了公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多次表扬,并把没收他的废钢,原数奉还。他们还以李振东为先进典型,经常对其他干物回的人讲:“不知者不怪;你偶然在无意中犯点儿小错,也可谅解。关键的是,要知错必改,快改,彻底改!在具体执行收购废钢的政策、规定上,绝不能唯利是图地明知故犯,更不能利欲熏心地危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而应该奉公守法地照章办事,合法经营,这才能做到生财有道。李振东在这方面,就做得既主动又规范,很值得大家效仿!李振东这个人对上对下都负责,守法可靠讲诚信,不让谁干收购废钢,也得让他干!”
社会上和想向他学习的同行,不断有人向他讨教成功秘笈,每当此时,李振东习惯地谦逊笑笑,总是用最简明、最浅显的话作答:“老实做人,厚道办事!”
当人家再请他详细谈谈时,他就说:“没别的啦,就这八个字——这是我一辈子为人处事的守则。”
“那是谁教你坚持这么做,并习惯成自然地形成你的秉性和品格的呢?”人家追问。
他思维缜密、用语准确地表达心声:“是我的长辈和老师的教诲,再加上我的学习、独立思考和认真实践而日渐形成的!”
李振东那一个个为群众称道的实际例子,具体而生动地诠释了他上述成功秘笈的八字答话。
实例一。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当李振东刚起床要刷牙时,看见在收购站旁的路边,停着一辆装满废钢的“金蛙牌”农用汽车,在萧飒的秋风中,方向盘前和车厢里的废钢上,各坐着一个身裹破旧军大衣的男子。他一问方知,这对来自河北省大城县的高氏父子,家里急需用钱,为尽快交货、结帐,他们特赶夜路前来,此刻正等待收购站人上班。振东一听,牙也未刷,把杯一放,赶忙关切地说:“太辛苦你们了——对不起,让你俩久等啦!把车开过来吧,咱马上过磅,立时结帐!”
他帮助卸完车、过完磅,把钱如数付给他们后,亲热地说:“你们又累、又困、又冷、又饿,快到前边早点部吃了饭再走吧——可别空着肚子起程啊!”
“谢谢,谢谢老板!你心眼儿可太好啦!往后啊,不光我家要来你这儿交货,我们还要动员和说服其他同行,也都到你这儿来交!”那位父亲很是感动地说。
后来,那里果然又新增了几个前来交货的客户。
实例二。有一天,从大港区沙井子乡来了个开拖拉机交废钢的不识字的赵姓老农,当他过完磅、拿着票去领钱时,会计把票上写得不太清楚的2.3吨,错按2.2吨付了他钱。等事后票、钱仔细核对时,才发现多出了相当于0.1吨废钢的现金。当李振东知此情况后,毅然决然地讲:“咱绝不能亏待客户!有他的电话吗?要是有,马上把实情告诉他;要没有,他下次来交货时,再补给他;如果他不再来了,这钱要拿出来单存,以后想办法交给他——不该要的钱,咱是一分也不能要,多要了,就一定得退回去!”
一周后,那位赵同志又来交废钢,当会计说明原委、表示歉意、并把那105元补给他时,那位不善言谈的憨厚老农,因喜出望外而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连连点头、啧啧赞叹:“哎呀、哎呀!真料不到,你们这么为俺着想!”
此后,他逢人就实话实说,弄得好多人都知道这事儿。
事例三。在西青区公安局,有个经常与李振东在业务上打交道的专管员薛同志,他认真负责、坚持原则,李振东遵纪守法、老实厚道,彼此配合默契,关系很好。当薛同志身患绝症病逝后,为帮助料理后事,李振东在他家忙活了三天,以后又为其家人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知情者无不对振东仁厚助人的优秀品质大加称颂:“振东不光为赚钱,更重情义!”
“他可不是惟利是图的实用主义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信可交之人:他对朋友,人在,关系好;人不在了,一次次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家人排解一个个难题——这才真正能体现他高尚的内心世界哪!”
公安局换成与振东打交道的别的专管员以后,彼此的关系仍然很融洽。他深有感受地说:“不接触振东不知道,一打交道就忘不了:他事事总为公家想,条条要求都做得好!”
前来交废钢的客户们,一谈到李振东,也都各抒己见:“他虽然是老板,可他平易近人,待我们像哥儿们兄弟一样亲热,因此,只要我们到这儿来过一次,就再也不愿到别处去交货了!”
“可不是嘛!他的人格魅力就像无形的磁铁,无论是谁,只要一接近他,就会被紧紧地吸引住!”
正因如此,李振东的信誉愈来愈高,经济效益也与日俱增,他的收购站,真像过去一副对联写的那样:“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到1987年底之后的数年间,当他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用滚雪球的方式拥有一定的资金之后,就陆续创建了河西区洪泽路和长城宾馆收购站,河北区靖江道和红星路收购站,河东区程林庄路、张贵庄路、大桥道和向阳楼收购站,南开区雅安道收购站,北辰区宜兴埠收购站,还有津南区的双桥、葛沽、北闸口收购站等。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智勇双全重诚信的李振东创建的废钢收购站,业已遍布各区、覆盖全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奇迹!客观形势在不断发展,经营方式也相应改进。为了集中经营、便于管理、确保质量、易于配送,随机应变的李振东,后来把上述分散的诸多收购站,有的合并,有的取消,还就近在家乡继泰村购闲置土地,建废钢料场,如今只剩下东丽区的大郑庄和津南区的双桥、葛沽、北闸口及大本营继泰村五个收购站,虽然数量小了,但是更集中、易管理,因而实力更大了。这在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上,就做到像清代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写的那样,“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了。继而成立了以李振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天津市继泰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自此,独具慧眼选物回的李振东,就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威风凛凛地勇率他这支继泰物回的旗舰,在汹涌浩淼的商海中,劈波斩浪,一路凯歌,扬帆疾进!由于他遵纪守法、经营有方,又为人诚朴、重义守信,所以,京、津、冀、鲁等八方客户喁喁前来售货,天津玛钢厂、天津重型机械厂、天津钢厂、天津特殊钢实验厂和天津钢管集团公司等国营大企业,也都乐于收购他那货真价实的合格废钢。于是,李振东创建和统领的继泰物回公司,便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地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一年上个新台阶,年年夺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看到这里,读者朋友如若要问:“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个贤良的内助和温馨的家庭,那李振东的内助和家庭又是怎样的呢?”欲知详情,请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