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范:忆黄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一颗赤子之心

张月清

黄昆先生离开我们已近三年了,但他那率直、真诚、敏锐的个性仍然历历在目,令人至今难,1956年6月我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初见他时,只知道他是一位由英国留学回来的教授,对他的学术造诣知之甚少,不免抱着敬而远之的态,但由于他是“五校”联合半导体教研室主任,我是教研室秘书,因工作关系接触日益增多,对他的为人、性格才逐渐了解。

在当时,半导体还是个新兴学科,有许多青年人出于尊敬和好奇写信给他或教研,接到来信后,我和他商量如何回信,每次他都慨然应允亲笔回,虽然当时他既要写半导体物理教科书,又要备新课“半导体物理”,十分忙,然而回信总能很快写好,交我发,有一次在交给我回信时,他居然对我说,有一个陕西年轻人在来信中表达了对他的崇拜,他很高,我想一般人是不会这样坦率的,这表明他的个性是如此地直率和真诚。

黄昆先生对国家、政府要求他做的事从来都是认真、一丝不苟地完,1956年,一位物理学界的前辈、黄昆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时的老师到香,政府想争取该学者回国,黄昆先生就应要求专程到香港劝说,可惜没有成功。

当时是建国初期,为了对外宣传,电台邀请他去演,有一回他上电台做英文演讲回来,凑巧当时我正在他,他很高兴地和他夫人开玩笑说:“我的英文比你,”他夫人说:“哪里?哪里?”他说:“我能用英文演,”他夫人也就“认输”,可见他对上电台做对外宣传是很乐意的。

黄昆先生平时很注意,凡是能用中文表达的绝不用外文,他不像一些人,在讲话中,总夹杂着些英文,显得既洋气又有学,在他的讲课中,中文运用得既生动、活泼,又用字准确、妥,他对祖国文字语言的重视,还表现在他积极要求他的英国夫人学习中文,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就看到他的夫人经常捧着大厚本的中文小说(如《青春之歌》)在,他的夫人1952年到中国后,很快中文就说得很好,这当然和他夫人自身的态度有,他甚至要求在家里不许说英文,不让他的孩子学英,这虽然有些“过”了,但也透露出他的赤子之,在服饰上也表露出他的情操,他几乎从不穿西装。

在那运动连串的年代,几乎所有活动都是以“运动”形式进行,全民“除四害”,于是教研室的教师和北大许多其他教师、干部一样,在校园里拿着竹竿、扫帚站在高处轰赶麻,全民搞“爱国卫生运动”,于是大家放下教学工作,接连一两周搞清洁卫,教室、实验室,桌椅、板凳、仪器、书籍打扫个“底朝上”,室内搞完了,还有室,记得当时把物理北楼外的场地扫得寸草不留。

在这些“事事政治化”的活动中,黄昆先生都以饱满的热情参,他不但参加室内的清洁卫生,而且参加室外的扫,我至今仍记得他手握大竹笤帚扫物理北楼外的场地的情景,确实让人感到他追求转变自己的旧知识分子习性、适应新时代的决心。

1958年7~8月“五校”联合半导体教研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大家回到各自学校继续为半导体教学努力,我也回到自己的原岗位,从此和黄昆先生接触的机会就少,每次上北京,有机会我会去看望,后来他调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开始了他学术工作的第二阶段,我很为他高,他对任何困难处境都没有表示不满或抱怨,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工作。

回顾往事,虽然我在黄昆先生身边工作、学习的时间很短,但由于他直率、敏锐、诚恳的性格,使我能看到他的内,他对国家、对新中国建设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积极努力,终身不懈。

作者简历

张月清,研究员教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51年南京大学物理系毕,1952~1954年任1954~1979年任教于东北人民大学(后改为吉林大学)物理系,曾任半导体物理教研室主任1958,1956~1958年参加北京大学物理系“五校”联合半导体教研室工作,任教研室秘,1979~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后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合并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室主,1994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