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患,哮与喘同是呼吸急促的疾病,但在症状表现上有所不同。“哮”是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喘”是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一般哮可兼喘,喘未必兼哮。
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均属中医“哮喘”范畴。
病因病机
哮喘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或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及久病体虚等诱因而引发,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哮喘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宿根”,此后会因各种诱因而引发。西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认为与炎症和免疫缺陷有关。
临床表现及对症治疗
本病呈发作性,一般以傍晚、夜间或清晨最为常见。发作前常有鼻痒、咽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发作时病人突感胸闷窒息,咳嗽,迅即呼吸气促困难,呼气延长,伴有哮鸣,为减轻气喘,病人被迫坐位,双手前撑,张口抬肩,烦躁汗出,甚则面青肢冷。发作可持续数分钟至几小时,或更长。
定穴
实证:尺泽、大椎、丰隆、肺俞、鱼际;虚证:定喘、膏肓、肺俞、足三里、肾俞。
取穴
颈项部的大椎、定喘;背部的肺俞、膏肓、肾俞;上肢部的尺泽、鱼际;下肢部的丰隆、足三里。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定喘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足三里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鱼际在第1掌指关节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膏肓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简易取穴方法
找足三里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示指第2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示指指尖处即为足三里;低头摸到颈项部隆起最高的颈椎下即是大椎;大椎向下数3个胸椎下,旁开约2指处即是肺俞穴;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中点,距胫骨前嵴2横指;曲肘,肱二头肌外侧凹陷处即为尺泽穴;鱼际在第1掌骨中点外侧,赤白肉际处;低头摸到颈项部隆起最高的颈椎下,旁开约1横指处即为定喘穴;膏肓在颈项部隆起最高的颈椎向下数4个胸椎下,旁开4横指处即是;髂骨高点对应的腰椎为第4腰椎,向上数2个腰椎即为第2腰椎,第2腰椎下旁开2横指为肾俞。
拔罐方法
1.留罐法
(1)患者取俯卧位。
(2)选择口径适度的玻璃火罐,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1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上述需拔穴位上,留罐15分钟。
2.闪罐法
(1)患者取坐位。
(2)取中号罐,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后送入罐底,再立即抽出棉球,将罐拔于风门、定喘,至皮肤潮红为度。
3.针罐法
(1)患者取俯卧位。
(2)先在背部点刺两侧夹脊穴(第2胸椎至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然后交替点刺肺俞、心俞、膈俞3穴(分别为第3、第5、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上述穴位拔罐10分钟,每穴出血1~3毫升为度,6次为1个疗程。
治疗原则
发作期治以豁痰、祛邪、利气,缓解期治以补肺、健脾、益肾。
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清净卫生的环境,避风寒,保暖,防止患者受凉。
2.罐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
3.饮食宜清淡。
4.禁忌吸烟、喝酒。
5.留罐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罐内的情况变化。若拔罐后病人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肢凉,周身出冷汗,脉细弱无力等现象,应立即取罐让病人平卧,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儿童,精神紧张、饥饿、初诊的病人,更应注意防止出现不适。
6.若出现烫伤,水疱小者可令其自行吸收,不必处理;若水疱较大或皮肤有破损,应先用消毒细针挑破水疱,放出水液,再涂上甲紫溶液即可。
7.适当地加强锻炼。
病例
张某,男,45岁,2009年3月22日初诊,主诉:由于5日前过敏性鼻炎发作,清晨患者自觉鼻痒、咽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继而突感胸闷窒息,咳嗽,迅即呼吸气促困难,呼气延长,伴有哮鸣,为减轻气喘,患者被迫坐位,双手前撑,张口抬肩,烦躁汗出,面青肢冷,发作持续6分钟自行缓解,患者自服消炎药及止咳药,次日清晨再次发作而来诊。现患者咳嗽症状减轻。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痰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06/升,白细胞计数为11.4×109/升。辨证为哮喘实证。治疗:采用留罐法。取穴:尺泽、大椎、丰隆、肺俞、鱼际。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选择口径适度的玻璃火罐,以闪火法在上述穴位拔罐,留罐15分钟,至皮肤瘀血为度。
还可以这样做
1.家用食疗方
丝瓜凤衣粳米粥:丝瓜10片,鸡蛋膜2张,粳米30克。用鸡蛋膜煎水取汁,煮粳米粥1碗,加入丝瓜再煮熟,加盐、味精、麻油少许调味。每日1次,趁温热服完。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调和脾胃的功效。
2.家用小偏方
白果、麻黄、款冬花、半夏、桑白皮、桑叶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3.按摩手法
(1)拿法:用手掌和五指,像抓一把豆子那样用力提拿一定的身体部位。区别于拿东西,拿法要进行一松一紧地提拿,而不是拿住不放。每个治疗部位拿20次为佳。注意不可出现“掐”的动作。以局部微微发热为宜。
(2)按揉法:此处的按揉法主要用拇指在治疗部位上逐渐用力按压后,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揉动。揉的时候注意按压的力量不可减弱,以局部感觉酸胀为佳。每个穴位按揉1分钟为宜。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
(3)擦法:用手掌附着在治疗区域,进行直线地往返运动。注意操作时,手掌要紧贴皮肤,压力要均匀适中。擦法速度以每分钟来回各50次为宜,以皮肤发红微热为佳。
医嘱
1.注意营养饮食,配合每日适量锻炼,强健的体魄是消除哮喘的首要条件。
2.忌食寒凉发物,如虾、蟹、鱼等。
3.减少盐分的摄入量。
4.最好穿着圆领衣物,领口不要过紧,但要足以护卫喉咙及前胸。
5.对可能引起患者过敏反应的食物及气味,应尽量避免接触。
6.严禁纵欲。纠正不良作息,早睡早起。戒除烟酒。
7.切勿过度疲劳,避免剧烈活动。
8.平时注意保持心态平和,切勿精神紧张。生气、忧郁、过度兴奋都无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