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不容小觑
拔罐时室内应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患者受凉。患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否则留罐时患者改变体位,容易使罐具脱落。
受术者过饱、过饥、酒后、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后不宜拔罐,待上述状况改变后再拔。
拔罐时应根据患者需拔罐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一般宜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无骨骼以及关节凹凸的部位进行拔罐,以防掉罐。
拔罐时的操作动作要迅速而轻巧,做到稳、准、轻、快。罐内的负压与扣罐的时机、动作的快慢、火力的大小、罐具的大小直接相关。只有掌握好操作技巧,才能将罐拔紧,罐内负压适宜。
拔罐数目的多少要适宜,一般都采取单穴拔罐、双穴双罐法。罐多时罐间距离不宜太短,以免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相互挤压而脱罐。
在使用针罐时,须注意拔罐可使皮肤突起、肌肉收缩,加之罐底部的撞压,容易使针体弯曲或针尖的深度增加,尤其是胸背部的穴位,容易造成气胸,故胸背部慎用此法。
初次治疗的病人、年老体弱者、儿童及神经紧张、空腹等人群以选择小罐为宜,拔罐时间宜短,负压力量宜小,手法宜轻。同时应选择卧位,随时注意观察受罐者的反应,以免发生晕罐现象。晕罐现象多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周身冷汗、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微细无力等。遇到晕罐现象时,拔罐者不能紧张慌乱,要立即令受罐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服些温开水或糖水即可迅速缓解并恢复正常,重者则应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中冲等穴,或艾灸百会、中极、关元、涌泉等穴,一般可很快缓解并恢复正常。如还不舒服则联系医生,尽快就医。
用火罐时,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棉球蘸乙醇量要适中,过多容易滴到皮肤上发生烫伤,过少则火力不够而拔罐无力,达不到治疗效果。因罐口靠近皮肤,所以棉球经过罐口时的速度要快,以免罐口过热而烫伤皮肤。贴棉法应注意防止燃烧的棉花脱落;架火法应注意扣罐要准确,以免撞翻燃烧的火架,患者不能移动身体以免火架翻倒烫伤皮肤。
拔罐可使皮肤局部出现小水疱、小水珠、出血点、瘀血现象或局部瘙痒,这些均属正常的治疗反应。一般阳证、热证、实证多呈现鲜红色瘀斑反应;阴证、寒证、血瘀证多呈现紫红色、暗红色瘀斑反应;湿证多呈现水疱、水珠;虚证多呈现潮红或淡红色。如局部没有瘀血现象或虽有轻度的潮红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皮肤原来的颜色,一般提示病邪尚轻、病情不重,或病已接近痊愈,或取穴不够准确。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瘀斑未消退之前,一般不宜再在原处拔罐。
拔罐的间隔时间应根据瘀斑的消失情况和病情、体质而定。一般瘀斑消失快、急性病、体质强者,间隔时间宜短;瘀斑消失慢、慢性病、体质弱者,间隔时间宜长。
刺络拔罐法的出血量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和体质而定。一般急性病、青壮年、体质强者,出血量宜多;慢性病、老年、幼儿及体质弱者,出血量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