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育儿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新生儿生长发育

新生儿从出生到出生后1个月,是他脱离母体来到人世的第一阶段。这时对新生儿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安静、保温、营养和防止感染等,必须精心护理。

新生儿需要睡觉与逗笑

新生儿70%的时间都在睡觉,一般2~3个小时都会醒来一会儿,要知道宝宝的视焦距调节能力不是很好,最佳距离是19厘米。也可以放一个红色的圆形玩具在宝宝的最佳视力距离,这样可以引起宝宝的注意,然后移动玩具使其左右、上下摆动,宝宝会慢慢移动眼睛和头追随玩具。健康的宝宝在睡醒时,一般都会有注视以及不同程度转动头和眼追随移动物的能力。

对新生儿来说,除了吃奶的需要,再也没有比母爱更重要、更珍贵的精神营养了。母爱是一种无可代替的营养素,这不仅是因为宝宝从妈妈肚子中来到这个世界感觉到了许多东西,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在心理上知道了母爱,并能用宝宝的微笑与语言(哭声)来传递他的内心世界。宝宝最喜欢的是妈妈的笑脸和温柔的声音,当宝宝的名字被妈妈轻轻地呼唤时,他就会转过脸来看妈妈,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这是因为宝宝在肚子中的时候就听惯了妈妈的声音,特别是妈妈将宝宝抱于怀中,抚摸着他并逗引、轻声呼唤着他时,他就会对你微笑,表示理解。宝宝越早学会“逗笑”,智商也就越高。这一动作是宝宝的运动系统与触、听、视觉建立了神经网络联系的综合过程,也就表明宝宝已经具备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

新生儿的身体发育指标

宝宝出生时正常体重为多少是一些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为3000克左右,一般为2500~4000克。

若是出生体重达不到2500克就是低体重儿,这种新生儿一般很危险,需采取治疗措施或特殊处理。若是出生体重超过4000克则为巨大儿,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对体重超出正常范围太多者应该进行一些检查。

那么宝宝出生时正常身长又是多少呢?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厘米,一般为47~52厘米之间。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在34厘米左右,头围过小或过大均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异常情况(如小头畸形、脑积水等)。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胸围一般为31~33厘米,比头围小1~2厘米。这些宝宝出生时的数据家长都需要了解。

家长必须了解的新生儿标准值

现在新手父母一般都会了解到很多医学常识,再加上爱子心切,宝宝生长发育的实际状况和一般指标稍微有一些差异,往往就会觉得不对劲儿,焦躁不安。所以,有必要比较全面地探讨一下新生儿身体发育规律。

新生儿体重的发育,并不是孤立的,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一般只会增加1千克体重。这和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有着较大关系。出生时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的增加也比较明显;出生时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的增加也较小。

婴儿体重标准值的计算公式是:月龄×70%+出生体重(千克)

但这仅是一个平均值,实际生活中,出生体重较大的婴儿,满月时的体重往往会比平均值高出很多。

新生儿体重每周平均可增加200~300克,每天平均可增加30~40克。这种按正态分布计算出来的平均值,基本上是新生儿的普遍情况,每个个体都应该在正态数值范围内,也就是和这个范围比较接近都算正常。体重指标是这样,其他指标也基本上如此,新手父母没有必要因为此类微小差异而着急。

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一般在50厘米左右,个体差异的平均值也不超过0.5厘米,男、女新生儿一般会存在0.5厘米的差异。新生儿满月前后,身高可以增加4厘米左右。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基本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进入婴幼儿期,身高增长的个体差异性一般就会比较明显。

早产儿需要亲人更多地呵护

一般早产儿的身长不会超过47厘米,头大身体小,身体比例失调,其比例为1∶3。早产儿的皮肤布满皱纹,弹性差,颜色有些发红,整个身体都被胎毛覆盖,全身几乎没有脂肪。早产儿哭不出声来,几乎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也没有吸吮母乳的能力。

早产儿呈现皮包骨头状,特别消瘦,特别是臀部和肋骨,四肢瘦得就像一根小棍儿。呼吸不均匀,动作显得有些一惊一乍。由于软骨发育不全,导致耳郭很软,脚趾和手指上薄薄的指甲经常长不到指尖处。没有眉毛,足底皮肤褶皱微弱。早产儿的头颅骨发育也不完全,前囟门显得比较大。

早产儿中女宝宝的大阴唇覆盖不住小阴唇,大阴唇向前隆起;男宝宝的阴囊一般也比较小,并且没有皱纹,睾丸还没有下降到阴囊,而是留在腹股沟管或腹腔中。

小贴士

早产儿由于先天的营养不足,吮吸、吞咽、消化吸收功能等都会比较差,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寄生虫病、慢性痢疾等疾病也会引起营养不良。

早产儿因为身体器官发育不够完整,甚至存在吞咽和吸吮缺陷,因此无法自己饮水和吸奶,并且胃容纳量特别小,肠也只可以对少量的食物进行消化。这样的早产儿常通过胃管喂养,并且不可以一次喂得太多。

刚出生的早产儿,还没有自主调节体温的能力,若是室内温度过高,他往往就会发热;若是室内的温度低,他的体温也会随之下降。早产儿的呼吸、脉速浅而快。

因为早产儿还没有充分发育,因此生活能力极为薄弱,对疾病基本上毫无抵抗力。所以必须做好防范感染的措施,特别对于那些感染性疾病,如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和败血症等对早产儿的生命也会存在很大威胁。生命和营养需要的矿物质,必须根据每天的血液检查严格控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早产儿必须进行极佳的保护和更为细致的呵护。

过期产儿需要注意的地方

胎龄满42周或者超过这个时间的出生的宝宝叫过期产儿。如果胎盘功能正常,宫内生长发育也比较不错,出生体重≥4000克叫巨大儿;而胎盘功能减退,明显老化,造成胎儿营养障碍,生长发育不良者,也就叫胎盘功能不全综合征。由于胎儿在宫内出现营养不良和慢性进行性缺氧,对自身脂肪造成消耗,出生体重甚至低于2500克。

胎盘功能比较不错的过期产儿,临床外观较佳。皮肤较白,双眼灵活,和生后几天的新生儿相似,指甲较长,皮下脂肪丰满,胎毛消失,头发较粗,乳头突出明显,耳郭软骨富有弹性。一般营养和普通新生儿相似即可。新生儿生理黄疸由于肝功能较成熟可以不出现或出现较轻。

胎盘功能不足的过期产儿主要表现就是胎脂消失,胎儿子宫内营养不良和进行性缺氧。

● 按程度不同可分三期

五官护理,家长需要谨慎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3~34厘米,头部约为身长的1/4,相对较大,前囟斜径为2~2.5厘米(前囟一般会在出生后一年内闭合),后囟尚开放或已闭(后囟于2~4个月时闭合)。头皮可由于局部水肿而形成产瘤,可隐约辨认骨缝,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都可以自行吸收。

面部皮肤和全身皮肤相似,比较娇嫩,其上覆着不是很均匀的灰白色胎脂,以后会逐渐被吸收。胎脂吸收后,由于皮肤富有血管且表皮薄而呈浅红色。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都会出现黄疸,一般两周内都可以消退。

● 鼻

鼻黏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鼻腔较狭窄,鼻尖部可见到粟粒疹,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水肿、充血而出现鼻塞现象。

● 耳

耳软骨已形成耳郭,发育良好。出生2~7天后开始有听觉,2~4周时可以比较专心地听外界声音。

● 嘴

口腔内硬腭和牙龈上有小白点,也就是“马牙”,这很正常,一般在生后2~3周内就可以消失。

● 眼睛

眼睑处可以见到微小的出血点,这时候新生儿的眼部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有一个生理性远视过程。大部分新生儿常有生理性斜视,眼运动不协调,一般在一个月内就可以自行消失。

给新生儿清洗面部时应该用左臂将新生儿抱起,并用腰部和左肘部夹住宝宝的双下肢和臀部,头颈部用左手托住,用中指和拇指压住婴儿双耳,使外耳道被耳郭盖住,避免洗脸水进入耳道引起炎症。右手将一块小毛巾沾湿后略挤一下,先洗双眼。注意小毛巾擦过一只眼后最好更换另一面去擦另一只眼,接着可以将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再擦面颊、前额部及嘴角,拧干毛巾将面部擦干。

通过抚触增强宝宝免疫力

婴儿抚触可以对宝宝的淋巴系统造成刺激,增强抵抗力,增加宝宝睡眠并使其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帮助宝宝情绪的平复,减少哭闹。另外,还能够通过抚触让宝宝营养吸收和激素的分泌得到改善,达到缓解宝宝气胀、增加体重、结实肌肉的目的。

● 准备工作

先保持适宜的抚触时间(20分钟左右)和房间温度(25℃左右),确保舒适及15分钟内没有任何干扰;确保舒适的体位,房间安静整洁;准备好尿布、毛巾及替换的衣物。

● 抚触进行时

通过呼吸查看宝宝异常

现在宝宝的呼吸异常被很多家长所重视,要知道这种症状最难被家长所察觉,但往往却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伤害。特别是新生儿的睡眠呼吸暂停,甚至会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危险。

要观察宝宝是否存在呼吸异常,可以从以下3个方向入手。

● 呼吸的声音

呼吸有杂音,多是因为呼吸道狭窄或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而产生的异常呼吸音,有可能出现喘息式呼吸、鼻翼扇动等。一些新生儿出现呼吸异常时,呼吸声会变得嘈杂、很大,甚至可以听到哮鸣声、喘鸣声和水泡状的声音等。虽然这些异常的呼吸音在有些时候必须借助听诊器才可以察觉,但若是声音较为明显,那么不用听诊器也可以分辨出。

● 呼吸的速度

刚出生的新生儿呼吸速度一般每分钟在50次左右,随着他的成长,呼吸速度也会逐渐降低到20~30次,到了成人只有15次左右。呼吸速度出现异常也许就会导致呼吸过于急促,或是太慢造成呼吸迟缓、呼吸暂停等。

● 呼吸的形态或深度

在休息的情况下,宝宝的呼吸有规则、较平顺,并且有一定的深度。若是出现呼吸异常,宝宝就会出现呼吸较为费力的现象,可以观察到宝宝有胸凹情形,也就是腹部与肋骨下缘交接处会有凹陷的现象,中央的胸骨凹陷或颈部与胸骨上方交接处凹陷,这就是由于呼吸肌费力造成的结果。

需了解新生儿排尿问题

新生儿可在出生后或分娩中马上排小便,开始量较少,尿液色黄透明,7天后排尿次数增多。

● 女婴阴道有白色黏液

一些刚出生的女宝宝阴道内经常会排出白色黏液,一些时候还混有少量血迹从阴道流出来,这是宝宝出生后其体内来自母体的激素降低所导致,身体依然很健康。

● 尿布上有粉红色污迹

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刚出生后的几周,尿布上也许会存在一些粉红色污迹,看上去好像是混合的尿液和血迹,实际上这些污迹并非血液,只是一类粉红色称之为尿酸盐的化合物。

吸水效果好的尿布虽然可以让宝宝的皮肤尽量保持干燥,但也会带了一个麻烦:需要取尿液做检查时,会因为尿液被尿布完全吸干而很难采集样本。

● 新生儿不排尿

若是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还没有小便排出时,应该请医生对宝宝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先天性泌尿道畸形。

健康的新生儿排尿比较频繁,每天一般在20次以上。若是在喂奶两小时之后,发现宝宝的尿布还是干的就应该引起注意。

宝宝不排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天气炎热,身体的需水量超出了平时很多;二是发热,这时宝宝想喝多少水都应该给他喝。若是过一会儿出现排尿,说明没问题;若是尿液颜色深且浓缩,则表明依然需要喝水。

小贴士

新生儿第一天的尿量为10~30毫升。在出生后36小时之内排尿都属正常。随着哺乳摄入水分,新生儿的尿量逐渐增加,每天可达10次以上,日总量可达100~300毫升,满月前后可达250~450毫升。

异常大便说明了什么

保持新生儿的体温很重要

宝宝体温高于38℃也就是出现发热,如果达到41℃则为极度高温;相反的,如果体温低于35℃,也就是体温过低。导致宝宝体温的高低,有可能是生病引起、体温调节中心病变、糖尿病或低血糖等,有任何问题时,家长必须提高警觉,及时去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寒冷季节,若是室内暖气不够热,对年幼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儿,很容易造成伤害。宝宝会尿量减少、拒绝喂食、手脚冰冷、活动力减低,体温若介于29.5℃~35℃,随时会出现呼吸停止及心跳减缓。死亡率很高,即使存活下来可能还会出现脑部受伤等后遗症。所以在寒冬季节,必须注意家里的温度,让宝宝感受到一个舒适温暖的环境。

另有一种更严重的新生儿高体温情况,室外温度特别低,在室内穿着也比较暖和,因为新生儿排汗功能不是很好,体温很容易就会上升。若是宝宝包裹太多衣物,和热源过于接近,或在开放热风的汽车中,或在密闭的汽车或房间内,被放置在窗台旁,这时受强烈阳光直接照射,都会导致体温过高的情况出现。

体温可能迅速上升到41℃~44℃,皮肤又干又热,开始宝宝脸部无神,全身发红,接着变成脸色苍白、神志不清、抽搐和昏迷,脑部受损及死亡率特别高。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依据宝宝所在环境的温度给予适当穿着。

新生儿需要多睡眠

新生儿睡时可以看见他嘴角上翘,有时皱眉,眼皮下的眼球会不断来回转动,眼睛睁睁闭闭,嘴一合一张在吸吮,面部表情比较丰富,有时四肢也会活动。这时家长不要觉得自己的宝宝已经清醒,这时他身体睡了,脑子还醒着,属于正常情况。这些动作并没有经过大脑皮层指令,是大脑皮层下的中枢活动的缘故,并非疾病,家长不用担心。

正常人睡眠会存在“深睡眠”和“浅睡眠”两种状态,新生儿的浅睡眠一般会达到睡眠总时间的一大半,而成人只有1/5。上面所说的新生儿睡眠中各种表现也就是浅睡眠的一种表现,而深睡眠(熟睡)是脉搏次数减少,呼吸均匀,没有那么多动作,安静,又称“静态睡眠”。与年龄睡眠时间长短有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

新生儿睡眠特点是昼夜不分,要知道新生儿的“人体昼夜生物钟”还没形成,睡的次数可以有4~5次,即睡眠断断续续,连续睡的时间短。随着年龄增长,在家长的影响下,很快就可以养成正常的睡眠习惯。

至于具体每个新生儿必须睡上几个小时,则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不必太教条,太强求与书上一致,只要是宝宝睡醒后,精神好、吃奶好,很少生病,体重增加,就是正确的睡法。

小贴士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大多不分昼夜,但新生儿糖原储备少,如果延长喂奶间隔,容易导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儿期喂奶间隔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

新生儿脐带需保持干燥

脐带是母亲与胎儿相互“沟通”的要道,将营养物质通过脐静脉传递给胎儿,又将废物通过脐动脉带给母亲,让母亲代替排泄出体外。在胎儿娩出以后,医生会将这条脐带结扎,母体将与新生儿“脱离关系”,新生儿就会成为独立的一个人。但是残留在新生儿身体上的脐带残端在没有愈合脱落前,依然会影响到新生儿。要知道脐带残端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伤口,血液比较丰富,是病原菌生存的好位置,若是处理不当,病原菌往往就会乘虚而入,导致全身出现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所以,护理好脐带是保护新生儿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新生儿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方法与脐带脱落的时间有关,若是残留端很短,则出生以后3~4天就可以脱落。反之,则需要一周的时间来脱落。若是7天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没有脱落,则应该去医院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并进行处理。若是残留的脐带变成干黑色,可以采用95%的酒精轻轻擦洗,干黑的脐带一般就可以脱落,若是依然没有脱落,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处理,盲目剪断不可取。

脐带没有脱落以前,必须使脐带保持干燥,新生儿从医院回家以后,若是没有特殊情况,比如脐部没有感染,则大可不必应用药物,这样可以更快地使脐带干燥脱落。绝对不可以让尿布或湿衣服捂在脐部,若是覆盖的纱布湿了必须及时进行更换,更换的时候打开纱布,用75%的酒精棉球,轻轻地从脐带根部向周围的皮肤擦洗,不要来回地乱擦,以免脐根部被周围皮肤的病原菌所感染。

若是发现脐部长出白色肉芽,或脐部有脓性分泌物且周围的皮肤变红肿等现象,必须及时去医院进行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新生儿心理不可忽视

新生儿虽小,但是心理问题绝对不可忽视,年轻的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觉得有些奇怪?新生儿不但会存在心理问题,并且新生儿的心理发育还很重要,它和宝宝的一生健康成长都有很大关系。

正常足月的新生儿大多数时间都会在睡觉,看上去似乎什么事情都不懂。只会用哭声去表达饿了还是尿布湿了,身体热了、冷了等不舒服的感觉。其实这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新生儿每天基本上会睡上18~22个小时。只要仔细观察,睡眠时的体位就可以成为家长观察宝宝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

胎龄37~40孕周的正常新生儿睡眠的时候大腿一般会略略外张,踝、髋及肘部呈屈曲状。臀位产时会出现例外情况,下肢伸直。若是两腿呈蛙状即手背搁在床面上,上肢肘部屈曲,下肢充分外展使大腿侧面搁在床面上,掌面松软或者向上伸开,是肌张力低的表现。正常情况下拇指外展和其他手指分开,手握得软松。睡眠时可以自发地闭合伸开,如果拇指内收,手紧握拳,并且被其他手指包住,无法自行张开就是异常状态。

安静睡眠时,宝宝眼睑闭合,面部肌肉放松,嘴有轻微活动外、全身偶尔有惊跳没有其他动作,呼吸均匀。睡得很深,醒来以前眼睛也许会偶尔睁一下,可见眼球在眼睑下快速活动,呼吸稍快并不规则,腿、手臂和整个身体经常会出现一些活动。脸出现皱眉或笑的表情等做怪相,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睡“婆婆觉”,有时还可出现咀嚼和吸吮动作。

妈妈应该将宝宝当成一个“大宝宝”,经常对他说话;抱起时应该对他表示爱抚,当宝宝吃奶后换尿布时,或安静清醒时逗他笑,可以不断抚摸他的头部、皮肤、四肢、额头和面部,通过皮肤的良性刺激对新生儿发育及生长有着很大的好处。

新生儿五大视觉规律

新生儿已经具备一种对外部世界进行扫视的能力,当不成形的刺激在自己面前时,不管是在黑暗中还是在比较光亮的情况下,新生儿视觉发展规律都会以一种有组织的程序进行扫视活动。

新生儿的五大视觉规律:

多给宝宝听轻快、柔美的音乐

正常新生儿生下来以后一般就具备了听觉定向能力,并且他的听力定向能力很不错。试验方法是在新生儿睡觉醒来的时候,头向前方,用一个内装少量黄豆的小塑料盒,在距离宝宝耳旁10~15厘米处轻轻摇动,产生比较柔和的咯咯声。这个时候宝宝就可以变得警觉起来,向声音发出的方向转动头和眼。一些宝宝甚至可以用眼注视和寻找发声的小盒。这说明新生儿的耳和眼两种感受器内部已经被神经系统所连接。

● 新生儿喜欢听人的声音

新生儿很喜欢听人的声音。当妈妈在新生儿耳边对宝宝进行呼唤的时候,他的头马上就会转向母亲,并会对妈妈表示得比较亲热,脸上也会出现比较高兴的样子。出生不到3天的新生儿,往往会非常喜欢母亲的声音。若是父亲的声音也在一边,而另一边是母亲的声音,大多数新生儿都会去倾听母亲的声音,将头和眼向母亲转去,这也许是因为胎儿在子宫内听惯了母亲声音的缘故。

甚至母亲在新生儿无法观察到的地方呼唤他时,半个月的新生儿都可以向母亲的方向转头,但是对其他女性的呼唤则缺乏反应。若是母亲在照料她的宝宝时,常常去说说宝宝的名字,一周以后,绝大多数宝宝都可以对母亲的呼叫声产生反应。

● 新生儿喜欢轻柔的音乐

新生儿偏爱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轻柔的音乐曲调。出生24小时的新生儿,在听到优美音乐时,可以加快吸吮的速度,用躁动不安和停止吸吮来拒绝无节律的噪声。

小贴士

由于刚出生的新生儿耳鼓内充满液状物质,妨碍声音的传导。慢慢地,耳内液体逐渐被吸收,听觉也会逐渐增强。宝宝醒着时,在近旁10~15厘米处发出响声,可使其四肢躯体活动突然停止,似在注意聆听声音。

帮助新生儿锻炼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包括温度觉、触觉、痛觉等。新生儿的痛觉已经出现,但相对于温度觉、触觉来说并不是很敏感,特别在腋下、躯干等部位。因为神经传导不是很准确,痛刺激后也许会存在泛化现象,也就是说无法准确感觉到疼痛的部位,表现出反应迟钝。在给年龄大的宝宝打针时就可以发现,宝宝哭经常不是在针戳进去时,而是等针打完以后才会哭,或者干脆就不哭,这个时候家长一般就会去称赞宝宝勇敢,其实这是宝宝痛觉的反应比较延迟。

新生儿触觉的敏感性比较好,特别是在眼、口周、前额、足底、手掌等部位,而躯干、前臂、大腿处就相对比较迟钝。在宝宝哭的时候你将他抱在怀里,拍拍他、亲亲他,他很快就可以安静,这就是宝宝通过触觉感受到大人给予的温暖,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安慰,自己也就会安静下来。因此,早期给予新生儿皮肤的抚摸、触摸有着不小的好处,不但可以使他良好的情绪得到培养,并且还可以使早期母子之间的交流得到增强,建立母子之间的感情。

新生儿对温度也有比较敏锐的感觉,他可以区别出牛奶的温度,温度太低太高都会产生不高兴的反应。因为母乳的温度总是很适宜,因此新生儿在食用母乳的时候总是可以流露出满足、愉快的表情。新生儿对冷的刺激往往比对热的刺激有着更明显的反应,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如用电热壶、热水瓶保暖时,要注意安全,切忌靠近宝宝的皮肤。虽然宝宝可以感觉到温度的高低,但他的痛觉较为迟钝,自我保护能力相对低下,因此很容易就会出现烫伤。

味觉和嗅觉,探索世界的基础

嗅觉和味觉是新生儿认识外界事物、探察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 味觉

新生儿味觉能力比较强,从出生开始就可以很精细地辨别溶液滋味。出生后只有1天的新生儿对于浓度不同的糖水吸吮的量和强度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喜欢较甜的糖水,吸吮浓度较低的糖水比浓度较高的糖水量少、吸吮力弱。对于苦的、酸的或咸的液体会表现出不愉快的表情。

● 嗅觉

新生儿还可以区别和认识各种不一样的气味,当他开始闻到一种气味时,有活动量改变、心率加快的反应,并可以将头转向气味发出的方位,这是对新气味有兴趣的表现。一旦对此种气味比较熟悉以后,反应很快就可以消失。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就可以辨别自己母亲的气味。

与此同时,母亲也可以仔细辨别出自己宝宝的气味。若是将妈妈的眼睛遮住,将不同的宝宝放在她的鼻子附近,她马上就可以凭气味将自己的宝宝确认出来。所以,嗅觉也是母婴相互了解的一种方式。

四大神经反射家长需注意

足月新生儿常有以下几种神经反射:

吸吮反射

乳头或其他物体置于新生儿口中,新生儿会产生吸吮动作。一般在出生半年内消失。

觅食反射

新生儿上唇若被轻触,就会出现噘唇动作,呈觅食状,若一侧面颊被触及,头就会转向该侧。这种反射的消失时间一般在生后3~4个月。

拥抱反射

让宝宝仰卧,托稳其头颈,突然将头位放低,向后使头倾下10~15度,这时新生儿会外展伸直两臂,呈拥抱状,继而屈曲内收到胸前。此种反射在生后3~4个月会消失。

握持反射

宝宝手心一旦触及笔杆等物,会马上紧紧握住。出生后3个月消失。

随着大脑以及各类感觉器官的发育,宝宝逐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后天性反射,即条件反射,包括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条件反射形成的稳定性及快慢,因宝宝的营养、年龄、活动、环境而有所不同。两岁以内的宝宝病理反射对其自身没有太大的意义,可能在正常状态时出现病理反射。但两岁以上的宝宝如果产生了病理反射,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诊治。

分清宝宝正常还是异常哭泣

新生儿的本能性反应就是哭泣。新生儿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哭闹是他们对外界刺激反应、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反应和需求。因此新生儿哭闹并不都是因为出现疾病,宝宝不哭、少哭反倒可能成为疾病的征兆,而一些新生儿过多的哭闹,也可能会成为疾病的信号。

● 正常哭声

觅食性哭声

其哭声急,节奏紧密。这个时候若是母亲用手指或乳头触及宝宝的口角,宝宝马上就可以转向手指或乳头一侧,口唇做吮吸动作,停止哭声。

反抗性哭声

宝宝感到不舒服,如衣着过紧、尿布浸湿、锐物刺痛、感觉冷热以及蚊虫叮咬时,也会产生哭声。开始时是间歇性的“呀呀咿咿”,哭哭停停,一般不剧烈。若是没有人注意,帮助他解决“问题”,那么哭声会变为连续性,逐渐变大。

求抱性哭声

开始时哭声断断续续,比较缓和。当一直得不到家人抱时声调就会逐渐增大,连续起来,被抱起后,哭声就会马上停止。这常见于一些已养成爱抱习惯的宝宝。

● 异常哭声

腹泻前哭声

腹泻患儿在排便前因为肠蠕动增加,觉得不舒服,常会哭闹,排便后一般就可以停止哭闹。

吃奶时哭声

宝宝咽后壁有脓肿,口腔有溃疡、炎症,感冒鼻塞时,多在进食或哺乳时哭闹,甚至对饮食拒绝。

肠套叠性哭声

宝宝突然号叫,多为阵发性,声调亢进,哭声紧迫,同时大汗淋漓,脸色苍白,表情痛苦,手足舞动,烦躁不安。过一会儿趋于平静,哭闹停止,如此反复出现。患儿常伴有便血、腹部肿块和呕吐等。

肠痉挛性哭声

突然出现的阵发性啼哭,两腿蜷曲,声调高亢,哭闹一阵就会逐渐安静,反复出现。

中耳炎性哭声

患儿哭闹时摇头,用手抓耳。若牵拉患儿的耳郭,哭闹声就会更大,这时应该去医院检查宝宝是否患上了中耳炎。

● 宝宝眼睛斜视家长别着急

刚出生的新生儿,眼睛常常是一会儿外斜,一会儿内斜。眼睛一般3个月以后就可以恢复正常,但若是过去了半年,宝宝的眼睛看起来还是有外斜或内斜,就应该重视起来。

那么如何初步检查宝宝是否存在斜视呢。在灯光下,看宝宝两个眼仁里的灯影,若灯影总是在两个眼仁中间黑色部位的同一个方位降落,眼睛一般就不会存在斜视。若是灯影无法落在两个眼仁的同一个地方,也许宝宝就出现了斜视。新生儿眼睛的调节能力不是很强,有些时候看上去貌似还很不正常,好像有“对眼”,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娃娃眼”,这一般会在宝宝凝视一件物体或看较近距离物体时表现出来。若是出现此类情况,家长可以将物体放在离宝宝远一些的地方,观察宝宝是否存在“对眼”现象。“对眼”属于是新生儿观察近距离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现象,并非异常。

如果宝宝半年以后依然存在斜视,应该及时去看医生,进行纠正。若是没有及时得到纠正,也许就会发展成为弱视甚至失明。所以,及早纠正斜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以对宝宝视力进行有效的保护。家长一旦怀疑宝宝有斜视的可能,就要带宝宝去看眼科医生。

无须急躁,继续留心观察你的宝宝,只要得到治疗,这种问题并不是很严重。

宝宝睡眠哭闹原因多

睡眠环境过热就会导致新生儿睡眠不安,如包被裹得太紧、室温过高、盖的被太厚或衣服穿得过多等,会导致新生儿很不舒服甚至体温上升,这个时候只需降低室温,或将包被松开即可。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新生儿的保暖出现不足,室温过低,在冬季无条件取暖的地区很容易就会出现。新生儿哭闹不安,手脚冰凉,这个时候采取一些简易的保暖措施即可解决问题,如调高室内温度、用热水瓶或热水袋放在新生儿被褥外面取暖,还可以直接抱着新生儿取暖,这些都是比较不错的方法。

新生儿若是在睡梦中过于饥饿,也会出现哭闹不安,给他喂喂奶,吃饱了一般很快就可以入睡。但是有少量新生儿是因先天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引起的夜间不安和哭闹,这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时摄入维生素D不够所导致的钙不足,新生儿体内缺钙造成神经兴奋性增高,就会出现夜间惊哭,这个时候就应该带宝宝去看医生。

当新生儿睡眠不是很好而出现哭闹不安的情况时,应该仔细将原因寻找出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若是无法找出原因,或者采取正确措施后仍无济于事,这也许和新生儿的气质有很大关系,那么就需要家长仔细观察,怎样顺应他的生活规律,让新生儿在睡觉的时候保持安静。可以经常抱抱他,和他“聊聊天”,抚摸一下他的身体、头部等,使他产生一种安全感,也许就可以改善这种状态,但是家长也许就会辛苦一些。

家长要了解特殊生理状况

宝宝刚刚出生的这个月,会经常出现不少和成人不同的生理状况。父母在遇上这些情况的时候,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生怕宝宝出了什么大问题。其实,新生儿出现这些特殊的生理状况很正常。

● 脱水热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热。室温过高时通过皮肤散热,若是这个时候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新生儿很容易就会出现脱水热。脱水热的温度一般低于38℃,若是可以及时发现,补液后很快就可恢复正常。预防脱水热的护理是:新生儿衣着不可过于紧包,宜松软;炎热季节室内要保持通风,同时需供给充足的水分。

● 干哭无泪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泪腺发育还不完善,产生的液体量不多,仅仅能够使他的眼球保持湿润。并且,宝宝在出生时泪管是全部或部分封闭,往往需要半年的时间才可以全部打开。

● 体重减轻

因为出生后的最初几天进食不多,同时有大小便排出和不显性失水,因此在生后的2~4天内体重会出现小幅度下降,一般会减轻6%~9%,这属于生理性体重下降。随着进食增加,喂奶量的增多,生后的两周内就可以恢复正常,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 脱皮

大多数新生儿都会有脱皮的现象,不论是像蛇一样的脱皮,或是轻微的皮屑,只要宝宝睡眠、饮食不受影响就是正常现象。脱皮的原因是新生儿上层皮肤角质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此外,新生儿连接真皮和表皮的基底膜比较落后,使真皮和表皮的连接不是很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概率增大。这种脱皮的现象全身也许都会产生,但以耳后、四肢最为明显,只要在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无须强行将脱皮撕下或特别采取保护措施。若蜕皮并发水疱或红肿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必须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