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货币政策——资金推动市场的魔咒
货币政策是中国股市中期走势的风向标,当货币政策宽松、市场流动性过剩时,大盘走牛的概率较大;当货币政策紧缩、市场流动性不足时,大盘走熊的概率较大。
2009年,中国股市迅速崛起,涨幅全球居前,从全球经济的角度很难解释,当时,西方股市正在进一步探底,而中国股市开始疯狂上攻,这不得不提及流动性问题。如图1-21所示,2009年1月、2月、3月、6月市场信贷投放均超过1万亿元,其中3月份信贷投放高达18917.11亿元,同比增长达567.00%,流动性充足推动了2009年上半年的小牛行情。
图1-21 当月新增信贷投放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2009年以来的行情与流动性过剩有很大关系。如图1-22所示,狭义货币供应量M1自2009年1月以来,连续攀升,同期股市大幅反弹。2009年9月,M0增速见顶,而股市于2009年8月见顶3478点。
图1-22 货币供应量
流通中现金M0为企业和居民手中现金之和。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为M0加上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M1加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与其他存款,其差额称为准货币,而这一差额的扩大意味着定期存款等准货币大量增加。
货币政策的宽松与紧缩直接影响股市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普通投资者可关注提高存款准备金与加息这两种货币手段,它们对股市的影响较为直接。
如图1-23所示,从2007年开始,存款准备金率就开始不断上调,作为特殊的紧缩货币政策,在大牛市低开高走的概率较大,2007年,央行共上调10次存款准备金率,大盘有8次上涨,2次下跌。然而在大熊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来说无疑是极大利空,下跌的概率较大,在2008年央行共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仅有一次大盘在上涨。
图1-23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
如图1-24所示,自2007年以来,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但中国股市却一路走牛,货币政策的累加效应最终导致中国股市崩盘。2008年进入降息周期,股指走熊,当货币政策再一次进入加息周期,股指再次回暖,但进入加息周期的后阶段,累加效应开始拖累股市。
图1-24 利率历次调整一览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如果单纯地看待货币政策,很难找到大盘短线的规律,当市场进入温和通胀,加息随之而来,股指也能走高;当市场进入降息周期,股指反而会一路走低。货币政策短期很难改变趋势,就如同2007年加息,大盘走牛,2008年降息,大盘走熊。但市场的累加效应往往影响中期股指走势。2010年年初,货币紧缩政策出台,市场并没有足够重视,大盘没有剧烈反应,这一系列货币政策出台,意味着管理层货币政策思路的转变,由宽松变为从紧,尽管官方话语是“适度”,但其背后的秘密意味深长。4月份股指在诸多因素共振效应下暴跌,其根源仍在货币政策的转向。作者曾在博客上撰文称货币政策将把大盘逼入熊途,事后证明本人观点与股市实际走势相差无几。(见笔者2010年1月13日博文http://hushenghua.blog. hexun. com。)
中长线投资者对货币政策要有深刻的理解,它可能代表中期趋势的变化,货币政策紧缩,企业赢利不断下滑。在没有外来资金的参与下,很难有大的行情。而货币政策宽松,企业利润不断增长,容易形成牛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