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宏观经济分析中使用最多的是国民经济总体指标和金融指标,本节先简单介绍部分常用国民经济总体指标的含义,下节介绍有关金融指标的含义。搞懂这些名词及其含义后,投资者就可从相关部门发布的公开信息中获取这些数据,对宏观经济的走势进行判断了。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通常用GDP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是通用的指标。
若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这时,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反之,若国家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降低。这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将使该国货币的吸引力随之下降。
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从2005~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可看出,我国GDP这几年都是连续大比例增加,如图2-1所示。
图2-1 2005~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
2.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减去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3.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其计算公式为:
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当失业率很高时,居民的收入减少,因经济问题还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家庭生活,引发社会问题。2009年年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4.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对通货膨胀没有单独的量测法,因通货膨胀值取决于物价指数中各特定物品的价格比重,以及测试的经济区域范围。通用的量测法包括以下内容。
·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为零售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反映企业为购买材料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
我国国家统计局每月中旬将公布上一月的CPI和PPI数据,从这些数据可分析出是否处于通胀状态。例如,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可看到,200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表示2009年没有通货膨胀出现。
5.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国际收支主要反应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商品、劳力和收益等交易系统,还包括该国持有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与他国债权债务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