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第1版于2006年春出版,很接近那时所谓“伟大的现代化”末期,那是一个低波动性、低利率、收益率扁平、全球股权和资产市场强劲发展的时期,投资者不担心风险。从那以后,我们目睹了这一范式被扫荡一空,极端波动性再次杀回市场。巨大而且发散的利率波动已经成为常态,权益和住房市场多次从高位陡直下跌。全球各国央行和政府都采取了创新的流动性对策和救助行动,提供了货币和财政刺激。这些行动并非是没有代价的,商品价格先暴涨继而被廉价抛售,进一步恶化了政策制定者需应对的复杂的通胀局面。
正如海曼·明斯基曾经观察到的——稳定性似乎孕育了不稳定性。杠杆是在低波动性的平静时期设立的,最终却被自身重力压垮,并受到央行提高利率的推波助澜。大潮退后,很多东西现出了原形,特别是复杂的衍生品(SIV、CDO、CLO等)和房屋抵押领域的创新活动,这些产品在全球范围创造出了庞大的信用贷款。现在大家明白了,房价不可能永远上涨,评估机构、政府、银行、投资者和过度借贷的房主都懊悔不已(关于这方面更多的内容,见“附录A:2008年的崩溃”,作者李R. 托马斯三世)。
当热钱抽离之后,本书中很多基金经理的预言成真了。特别是我们已经见识过美元的衰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商品和石油的反弹就很少见,住房市场繁荣泡沫突然破裂,全球主要的权益市场崩溃了,信贷利差大幅扩大,波动性从历史低位开始反弹。
有争议的是,过度宽松的信贷也是2003~2007年低波动年代的主要推手,而信贷紧缩则导致了2007年和2008年形势尖锐逆转。正如各国央行再次降息去救助投资者,本次周期的下一只靴子还悬在我们头顶上。但是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般通胀、恶性通胀、滞涨还是通缩呢?类似的问题还有,世界将改变由政府继续提供刺激的凯恩斯主义,还是会采取奥地利学派建议的痛苦路线?谚语所说的“世界上总有哪个地方会有牛市”,可能会增强政府干涉、管制,颁布更多的法案。全球化潮流在这个过程中将会被改变吗?投资的影响将会变成什么样?
其他重要的问题也摆在投资者面前:是否新兴经济体将会与发达经济体脱钩?金砖国家和其他国家能否在没有它们最大的客户的帮助下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美国是否将经历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一个欧洲式的泥潭,还是另一场大萧条?
2008年,宏观变量已经明显变成了影响投资表现的关键推手。由下而上,关注微观的权益、债券和商品投资者已经遭受了灭顶之灾,而大多数全球宏观基金经理仍能保存投资实力。正是基于此,在探索这个持续动荡的市场方面,全球宏观投资组合管理经理处于特别优越的位置。本书中采访的基金经理向读者提供了一系列广泛的有关全球宏观战略的快照式解说。他们的渊博知识将会对那些想尝试在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时代中搏击的投资者很有助益。
对于这一版的修订,我在吉姆·莱特纳那一章增加了第二部分内容。另外还对彼得·席尔这一章做了补充,新增内容来自为卓布尼全球咨询客户提供的资料。最后,增加了两篇由李R. 托马斯三世(博士)撰写的附录文章,这也是来自过去两年我们为客户提供的研究项目:第一篇是极有先见之明的有关衍生品导致市场崩溃的文章,题目是“2008年的崩溃”(写于2006年6月),第二篇是“谁控制着流动性”(写于2007年4月)。
史蒂文·卓布尼
曼哈顿比奇,加利福尼亚州
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