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以前,只要有人让我推荐数据分析的书籍,我就会说数据分析师是个杂家,思路、方法、技能一样都不能少。然后就噼里啪啦推荐N多本书,还会不厌其烦地叮嘱——经验之谈,经典中的经典,务必要看!不幸的是,苦口婆心的建议换来的是苦水满天飞,很多人书是读完了,可一到现实中,还是不会用!这是为什么呢?我陷入反思。终于有一天,我豁然开朗。原来是因为缺少通往思路、方法和技能的两条路径——项目流程和项目应用。没有这两条路径,纵使我们头脑里的知识再多,也会像海洋中的孤岛那样,虽在那里,却难以访问。于是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引项目之线,穿知识之珠。扫描数据分析项目流程(第4~8章)、剖析数据分析项目案例(第7章),还原数据分析的本来面目和价值,让大家在项目实战中学习,在学习实践中提升。于是,这本书的内容就基本确定下来了。
本书特色
孔爷爷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真正的好书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给出思考问题的方法。本书选择人物对话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把读者带入思考问题的情境,耳濡目染,感同身受。
对话的人物是生活中的伴侣,事业上的伙伴。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人物?因为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个在外努力打拼的丈夫(贾健饰),数据分析师就是为丈夫出谋划策的贤内助(王贤饰)。丈夫敢闯敢为,敢做敢当,但拼劲有余、平和不足,经验有余、量化不足。于是常常会遇到一些决策难题。贤内助对丈夫爱意满满、情意浓浓,同时秀外慧中,集经验与智慧于一身,帮助丈夫对决策难题做出理性分析。这样一个贴心又能干的贤内助,不正是企业梦寐以求的数据分析师的形象吗(第1章)?
于是,企业(贾健饰)决定让贤内助(王贤饰)从厨房转战厅堂,辅佐自己的集团运营。
于是,贤内助(王贤饰)止水重波,再出江湖,招兵买马,组建数据分析部门(第2章)。
对部门中的4位小生(小李、小白、小刘、小蔡饰)开始了一段系统生动、循循善诱的数据分析培训历程(第3~8章)。
虽然我具有8年的实战经验,但把构思变成书稿还是花费了近2年的时间。在这部处女作中,我努力做到:思路上清晰连贯,表达上深入浅出,减少枯燥的概念,增加生动的故事和实用的案例;减少晦涩的公式推导,增加思路引导的互动情境。
读者对象
本书在章节编排方面兼顾不同读者的需求,具体体现如下:
❏第1章可加强企业高管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第2章有助于想进入数据分析行业的有志之士明确发展方向和路径。
❏第3章帮助在信息技术公司、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电商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市场研究公司等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分析师进行自检。
❏第4~8章有助于初、中级数据分析师以及阅读使用数据分析报告的职业经理人提升数据分析的专业思路、方法和技能。
勘误和支持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如果你有更多的宝贵意见,也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arzel@163.com,期待能够得到你们的真挚反馈。书中的全部源文件可从随书光盘中获得。
致谢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编辑杨福川和白宇,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始终支持我的写作,你们的鼓励和帮助引导我能顺利完成全部书稿。
感谢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会长邹东生先生为我写序,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感谢苏萌、宋星、郑来轶、邓凯、孟祥奇、谢林曦、王彦平、叶平、吕春江、喻亮星、王晓东、卢亿雷、于洋、黄成明、孔铁山、张磊、刘博、林骥、马青海、董宇、李晓凡、鲍永伟等数据分析专家和企业的管理者们为本书提出的宝贵意见和撰写的书评。
感谢柳晨龙同学和陈玲姐姐为我的目录和书名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议。
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和我的老公,是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爱护和鼓励、理解和付出,才让我心无旁骛地完成了这本书。
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