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Linux简介
1.1 Linux的发展历史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应该怎么读Linux这个单词,根据Torvalds(Linux的发明者)在其多次公开场合中的说明,标准的读音应该是“哩呐科斯”,利用搜索引擎加关键字Linux pronunciation进行搜索,就可以看到具体的视频。
说到Linux就不得不提到UNIX,因为Linux是一种类UNIX的系统。早在1965年,贝尔实验室加入了一项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合作计划,该计划要开发一个多用户、多进程、多层次的Multics操作系统。由于该计划实际进展太过缓慢,1969年便暂停了。不过该计划的参与者之一Ken Thompson已经从这项计划中获得了一些点子和收获,当时他有一个被称为“星际旅行”的程序在GE-635的机器上运行,因为该机器性能问题,运行“星际旅行”太慢,从而引发了他想将这个程序移植到一台性能更好的DPD-7上的想法,只是因为家中有小孩需要照顾而一直没有时间动手。巧合的是,在1969年8月左右,他的妻儿出门探亲了一个月,就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Thompson编写了一个操作系统,并成功地将“星际旅行”移植到了DPD-7上,而这个操作系统就是UNIX的原型。
UNIX由于具有优秀的移植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1974年12月伯克利大学获得UNIX的源码,并动手将其修改为适合自己机器的版本,最终命名为BSD,这也是UNIX很重要的一个分支。由于当时还没有足够的版权意识,很多商业公司都开始了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开发,比如AT&T的System V、IBM的AIX等,在这段时期中也形成了UNIX的两大分支:System V和BSD。
后来AT&T公司出于商业考虑(贝尔实验室是从属于AT&T公司的),1979年在发行第七版UNIX时开始严格限制对学生提供源码。这对大学教学影响非常大,因为在无法看到源码的情况下,教学工作便很难进行。当时有个叫Tanenbaum的教授为避免版权纠纷,在完全不看UNIX源码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写了一个类UNIX的系统,并命名为Minix,这项工作从1984年持续到1986年。由于开发这个系统的出发点在于教学,所以用户对Minix的新需求往往得不到开发支持,只能基于Minix的源码自己进行修改。
1984年,Richard Stallman创立了GNU项目,由自由软件基金支持,GNU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个完全自由的UNIX操作系统”。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I’m doing a free operation system”,1991年8月,网络上出现了以此开篇的帖子,这是一名芬兰的大学生为了写一个类Minix的系统而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他就是著名的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同年10月5日,他在网络上发布了大约有1万行代码的Linux 0.01版本,次年已经有约1000人在使用Linux了。1993年,大约有100名程序员参与了Linux内核开发工作,其中核心人员有5名,此时Linux 0.99版本的代码大约有10万行,用户约为10万人。1994年,Linux加入了GNU,成为GNU项目中的一员,同年Linux 1.0版本发布,代码量大约有17万行,最早按照完全自由免费的协议发布,用户可以随意下载、使用、修改,而不需要通知作者。随后采用了GPL协议,很多开发人员开始将自己的代码贡献给核心小组,这也就使得当时的Linux系统对不同硬件都有着极好的支持,大大提高了不同平台间的可移植性。1995年,Linux可以在Intel、Digital等主流处理器上运行,用户量超过50万。1996年,Linux 2.0版本发布,并支持多处理器,此时的Linux进入实用阶段,用户量已经达到350万。1998年,RedHat公司宣布商业支持计划,迅猛推进了Linux的发展,至此Linux正式成为真正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并继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