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们天生就有道德感
这些实验证明,婴儿对善意行为和恶意行为拥有普遍性的理解和偏好。他们能够理解多种社会性互动的好坏。其中有些情景,大多数婴儿很可能从未见过,但是婴儿会根据自己对人类行为的理解作出选择。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未能证明婴儿对社会行为的理解能力可以算作道德。但是婴儿的反应确实带有某些道德判断的关键要素:婴儿的判断与他们自身无涉,他们会对与自己完全无关的行为作出评判,而他们评判的对象正是我们成年人所谓的“善意行为”或“恶意行为”。我们也对年龄稍长的幼童做过同样的实验。我们向他们演示了同样的情景,然后问他们:“谁友善?谁是好人?”“谁卑鄙?谁是坏人?”他们的回答和成年人完全一样:帮助者是友善的好人,阻碍者是卑鄙的坏人。
我因此认为,我们在婴儿身上发现的东西,正是苏格兰启蒙运动哲学家们口中的“道德感”。所谓道德感,并不是做好事或坏事的冲动,而是作出某种判断的能力——也就是区分好与坏、区分善良和残忍的能力。虽然亚当·斯密本人对道德感究竟是否存在仍持怀疑态度,但是他在书中写道,道德感“与外部感官有几分相似。正如我们周围的物体以一定方式刺激我们的外部感官,让我们了解不同的声音、味道、气味和颜色;人类心灵的各种情感也以一定方式触动我们这个特殊官能,让我们了解亲切或可憎、美德或丑恶、正确或错误”。
我认为人类天生就拥有道德感,我将会在本书接下来的部分里再次提到这一点。但是“道德”并不仅限于作出某种特定区分的能力,它还包括某些特定的感受和冲动,比如为有需要之人提供帮助的冲动、对承受痛苦之人的同情和伸出援手的热望、对残忍之徒的愤怒、对自己可耻行径的愧疚,还有对自身善举的自豪。我们此前讨论的都是逻辑问题,我们的内心感受又在道德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呢?